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语文离开了诵读,就不成其为语文.所以,我认为,在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今天,诵读不但仍有其现实意义,而且要努力抓好.然而,怎样才能抓好呢?  相似文献   

2.
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诵读,明确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诵读活动,指导学生掌握诵读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讲究多种评价方法的运用,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3.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焦点。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必须重视诵读训练。
  诵读能力包括朗读、默读、速读、背诵和记忆,是阅读能力中的一种重要能力。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时候,语文课文的学习往往用不着教师滔滔不绝的解释,而只需通过有效地组织诵读,便能使学生通过积极的“内化”去感知课文,体会文章的意境。诵读还有助于学生将课文中的语言,通过记忆吸收,成为一种语言“储备”,有效地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王剑玲 《科学咨询》2010,(14):56-56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解与感悟才是重中之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应在“读中促悟,以悟促读”。由此可见,“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读”得具体、得体,方可达到教学的终极目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通过重视训练学生的语感,在“语感训练”的领域中潜心思考,就一定会为语文阅读教学开辟出新天地。语感训练的传统方法主要是靠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经千百年而传诵至今的古诗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应重视诵读,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知意入境,悟情明理,在诵读中陶冶情操,启迪心智,传承民族文化精粹。  相似文献   

6.
在课改新形势下,应如何进行古诗文教学呢?我在实践中做了以下探索。一、诵读——获得感性知识诵读是指学生反复朗读,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诵读,一要读准字音;二要读准节奏;三要读出感情。《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诵读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相似文献   

7.
在课改的大形势下,诵读文本被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引起了大家的重视。"读书,是学好语文的第一要务"。学生在大量广泛的阅读中,在书声琅琅的诵读中,逐步增加语文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又培养起读书的兴趣和读书的习惯,渐渐学到读书的方法。我本人非常同意这样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陈文斌 《决策探索》2009,(18):72-72
在课改的大形势下,诵读文本被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引起了大家的重视。“读书,是学好语文的第一要务”。学生在大量广泛的阅读中,在书声琅琅的诵读中,逐步增加语文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又培养起读书的兴趣和读书的习惯,渐渐学到读书的方法。我本人非常同意这样的说法。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道出了学生语文能力形成和语文素养获得的基本经验.但目前的语文课堂,尤其是文言诗文教学,满堂讲、满堂练的现象仍较普遍:或者为读(主要是朗读)而读,读的气氛很浓,可学生的实际收获却往往大打折扣.教法千种读为本,对语文学科而言,读,的确是最朴实又最管用的学习方法.这里的读,是指出声的、有思考、有感受、有体验的,进得来又出得去的读,即诵读.之所以称为诵读,是因为诵读强调"眼观其文、口诵其声、心惟其意",强调读与其他方法的有机结合.本文拟以<曹刿论战>的教学为例,谈谈怎样以诵读带动其他方法的综合运用,使诵读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得到科学有效的落实.  相似文献   

10.
思维形式一般认为有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语文教学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两种思维能力,使之学会读文章,学会写文章。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怎么训练?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抓好思路开拓和语言分析训练。思路开拓。一篇文章读不懂,原因当然很多,有文字上的障碍,也可能有内容上的不理解。但即使这些困难都克服了,局部读懂,全文不能贯通、印象依然模糊的事也有之,这主要是因为不理解文章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其中说话训练尤为重要,它是对学生口头表达,思维训练,是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课文的一种方式,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前提。因此,语文教师要实实在在地抓好说话训练,把说话训练落到实处,在低年级就要对学生的说话进行训练。今年我有幸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  相似文献   

12.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朽的脊梁.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诵读优秀的诗文,对于净化学生的灵魂,丰富学生的文学积累,提升学生的品性灵气,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感悟无穷魅力;利用课外诵读,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拓展延伸,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只有学生在大脑中储备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才能保证在表达运用时信手拈来、随心所欲,正所谓"厚积薄发"!语文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训练呢?笔者谈几点看法。一、师生快乐"PK"(对决),在比赛中促进语言积累(一)师生"PK"朗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相似文献   

14.
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不同的教育理念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师要抓好语文教学是重点,而要搞好语文教学这项工作,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成了语文老师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二十余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主要的训练.要想提高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我认为必须抓好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做好学生的朗读指导.一、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方法指导1、加强范读,发挥示范朗读作用.在学生预习了课文后,老师再用课文范读带或老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入情入境地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生受到老师朗读情感的感染,就有“读”的榜样了,就会模仿老师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尝试一下。一、诵读吟咏,初步感受语言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内在知识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诗的国度,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熔铸了不计其数的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是我国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中学生学习古诗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我们在教学中教学生学习古诗词、诵读古诗词,要着力于整体感知,充分发挥诗词所蕴含的丰富的育人功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审美素养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具有总揽全局的能力是我们执政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党政一把手,必须具备这样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表现在许多方面, 笔者感到关键是要抓好大事, 在大事上坚持做到头脑不糊涂、问题看清楚、利弊权衡好、处理手不软。 头脑不糊涂。这是抓好大事的前提和基础, 也是是否具备总揽全局能力的必要条件。任何一个领导者能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仅决定着自己的政治生命, 也决定着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事业的成败。作为一个领导者,一切行动都是其思想的集中反映。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是抓好工作的关键。领导者有没…  相似文献   

19.
黄广彬 《科学咨询》2009,(19):48-48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较踏实的教学基本功,因为“言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常用手段,而语文教学又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必须“会讲”,才能吸引学生学习,使他们感到语文课有学头,有趣味。如果语文教师不“善说”,即便是自己满腹经纶,满腔热忱,也教不好学生。  相似文献   

20.
刘仁亮 《科学咨询》2003,(24):30-31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语文科为了实现"致力于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的目的,强化了对古诗文的学习.新课程是这样表述的:"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要达到这个要求,再用以前那一套"师授生受"的办法显然不行了.这就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本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原则实施积极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