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历代史籍在讲到周代初年的历史时,都说武王崩,成王幼,不能当政,周公旦摄行政当国,辅佐成王。如:《尚书·金滕》:“武王即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说文》释“孺子”,“乳子也”。《荀子·儒效》:“武王崩,成王  相似文献   

2.
随园误记     
袁枚《随园随笔》卷七《官职类上·领录尚书尊于尚书令》记有: “宋书褚渊传:太祖崩,遗诏以渊录尚书事。江左以来,无单拜录者。……”查《宋书》并无《褚渊传》。按褚渊确是刘宋朝的官员,曾以尚书右仆射的资格为宋明帝的顾命  相似文献   

3.
我国散文源远流长,远在殷商的《尚书》,可谓散文之始。然其勃起,还在百家争鸣的战国时期。历史散文,如《左传》、《国语》,采集前史,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战国策》则记当世之事,保留了大量的战国策士言论;诸子散文,更是蔚为大观。探其原因,一是:时政衰微,礼崩乐  相似文献   

4.
关于西周中期这段历史,《史记》中记叙简约:“穆王立五十五年崩,子共王繄扈立。……共王崩,子懿王立。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夷王崩,子厉王胡立。”共王以后,除了承继关系外,别无史实可记。 两千余年来,司马迁留给我们的“共懿孝夷”这一西周王位顺次,历来均无疑义。不知司马迁所据何本,将“共孝懿夷”记为“共懿孝夷”。近年来,众多的西周中期青铜器出土,铭文所记人名、历日都是最可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司马迁的误记应当纠正,以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5.
宋绍圣四年(1097),大文学家苏轼遭诬被贬,谪居海南儋州三年。元符三年(1100),哲宗朝崩,徽宗亲政,苏轼遇赦内徙,北归途经琼州澄迈时,曾给一位姓赵的海南友生写过一封信。这封信,《琼州府志》、《儋州志》及明清年间先后刊行的苏轼居琼诗文合集《苏公居儋录》、《海外集》等未载;  相似文献   

6.
古代悼亡文学的艰难历程——兼谈古代的悼夫诗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代悼亡文学的艰难历程——兼谈古代的悼夫诗词王立一、“悼亡”果真功归潘岳乎?赵翼《陔余丛考》卷二十四指出:“寿诗、挽诗、悼亡诗,惟悼亡诗最古。潘岳、孙楚皆有《悼亡诗》载入《文选》。《南史》:宋文帝时,袁皇后崩,上令颜延之为哀策,上自益‘抚存悼亡,感今...  相似文献   

7.
周公摄政称王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记·封禅书》云:“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 周初定天下,武王即崩.关于周初这段历史,先秦典籍所载均无异辞,并谓成王(?)幼,武王弟周公旦居天子位,南面以朝诸侯,君治天下.史家遂称此为“周公摄政”或“践阼称王”;历代学者也大都以为,确有周公摄位七年而致政成王之事.笔者在治古文字学的同时,颇留心于西周史绩.近年,研读《尚书》中《周书》诸篇,殊觉“周公摄政称王”之说,多有可疑之处.兹捃摭管见乃成斯篇以辨之,尚希士林学者幸以教之,匡其不逮.  相似文献   

8.
《尚书》屡见“越某日”。如“惟丙午朏,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召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召诰》)“甲子,王乃洮頮水……,越翼日乙丑,王崩。”(《顾命》)对“越某日”的“越”,古注有三说。或释“逾”(蔡沈传),或释“及”(王引之《经传释词》),或释“于”(孔颖  相似文献   

9.
前言 1961年9月26日,茅盾同志在回答笔者问时写道:‘钱杏邨说的《文学导报》上的对于‘民族主义文学’的批判文章,署名为‘石萌’或‘石崩’者,我自己记不起来了。当时我写过批判‘民族主义文学’的论文,但究在何处发表,用何笔名,现在都记不起来了。可能就是‘石萌’或‘石崩’的,也可能不是。我用笔名也是随手拈来,用过即不再用,因而也不能肯定我是否用过‘石萌’、‘石崩’的笔名。原因是我从来不写日记,也不把自己的杂  相似文献   

10.
正蚕砂味甘辛、性温,有祛风湿、化湿浊的作用,为治疗风湿痛之要药。蚕砂为家蚕食桑之粪便,有清香凉燥之能,单服亦验。二龄蚕砂,笔者曾用蚕砂1味炒炭研末以止血崩症,每次服15克,日服3次,以黄酒送下。治疗暴崩下血,屡收止血固崩的疗效。蚕砂能止血崩,早在《本草纲目》及  相似文献   

11.
“崪”,一作“崒”,《说文》收。“嶀”、“(山虖)”,《说文》无。《广韵》等收“嶀”,而“(山虖)”不见于古今字书。《说文》:“崒,危高也。从山,卒声。徐铉注“醉绥切。”段注以为大徐反切误,当从《广韵》作“慈恤切”。段注又云:“《释山》曰:崒者,厜(?)。厜(?)亦作嵯峨。按《小雅·十月之交》笺曰:崒者,崔嵬。是郑所据《尔雅》‘厜(?)’作‘崔嵬’也。惟土山戴石,故易崩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曾流传着一个具有浓厚哲学意味的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杞国有一个人,忽然在一天发起忧愁来,担心天地可能崩坠,自己没有了安身立命之所,从此是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知晓此情的人也大为他的忧愁而忧愁,想方设法地来安慰他,说:天地不过是积气,无处无气,就如人呼吸一样,终日行止,用不着担心它们的崩坠。当时有个哲学家叫子列子,颇感杞人无事忧天倾的可笑。他认为,言天地崩坠者是谬误的,言天地不会崩坠者也是谬误的。关于天地,人所不能知也,就如“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参《列子·天瑞篇》)。在这之后,中国人有了一句很为实用的成语:  相似文献   

13.
《旧唐书》勘误(七)武秀成卷一八上《宣宗本纪》:“会昌六年三月一日,武宗疾笃,遗诏立(宣宗)为皇太叔,权勾当军国政事。翌日,柩前即帝位,改今名。”(613页)按:此云三月一日之“翌臼”宣宗柩前即位,则武宗之崩不在二日即在一日,然新旧《唐书·武宗本纪》...  相似文献   

14.
一 辽承天后与韓德讓的关系,《辽史睿智皇后傳》記得十分簡略: “景宗崩,尊为皇太后,攝国政。后泣曰:‘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耶律斜轸、韓德讓进曰:‘信任臣等,何虑之有。’于是后与斜轸、德讓参决大政。”《耶律隆运傅》較詳:  相似文献   

15.
周王业奠基者文王,在周人的传说中,既是使周邦“维新”的圣王,又是德高望重的老寿星.《礼记·文王世子》说:“文王九十七而终”,孟子也曾道:“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逸周书》中还载有文王的临终遗嘱(《文传解》)。文王是否在高年“寿终正寝”,这个问题很少有人怀疑过.然而这对于研究商周之际的历史关系颇大,有必要提出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卷十·顺帝纪》(明二年正月 )辛未 ,镇军将军、雍州刺史张敬儿克江陵 ,斩攸之子光琰 ,荆州平。(中华书局 1974年 10月版点校本 ,第 196页 )按 :“光琰” ,本书《沈攸之传》、《通鉴》卷 134、《建康实录》卷 14、《南史》之《沈攸之传》、《张敬儿传》、《南齐书》之《高帝纪》、《张敬儿传》皆作“元琰”。考元琰 ,沈攸之之长子 ,明元年末 ,沈攸之起兵往攻京师 ,元琰留守江陵 ,至是为张敬儿所杀 ,事详见本书《沈攸之传》及《通鉴》卷 134。此“光” ,乃“元”之形讹。《卷十六·礼志三》晋武帝咸宁五年十一月己酉 ,弘训羊太后崩 ,宗…  相似文献   

17.
张良死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书·张良传》云:高帝末年,张良“乃学道,欲轻举。高帝崩,吕后德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之过隙,何自苦如此!良不得已,强听食,后六岁薨。諡曰文成侯。”据此,知张良之死,在刘邦死后六年,亦即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司马光《资治通鉴》系张良死年于是年,正  相似文献   

18.
【绣面】李贺《荣华乐》:“锦祛绣面汉帝旁”。王琦注:“锦砝绣面,犹言为鬼为蜮之状。曾益注,以为能媚君,而姚仙期非之,谓以冀之凶暴,必不肯进媚于君。而不知冀之跋扈在顺帝既崩之后,若其前未必不巧言令色,以邀恩宠也。”这是望文生义的解释。按“绣面”一语,见于《太平御览》卷六百九十三引  相似文献   

19.
卢思道《蜀国弦》末四句解隋卢思道字子行,涿郡人,师事河间邢子才,复从魏收借异书,才学兼著。北齐文宣帝崩,令朝士各作挽歌,择其善者用之。魏收、祖孝徵辈,止得一、二首,惟思道独八首。时称八米(采)卢郎。其《蜀国弦》云:‘西蜀称天府,由来擅沃饶。云(《内乐府》作雪)浮玉垒夕,日映锦城朝。南寻九折路,东上七星桥。琴心若易解,令客岂难要?’  相似文献   

20.
李智 《家庭科技》2011,(4):30-30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这是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当中的诗句,惊雷闪电,将山峦震倒,神府之门打开,里面是一片金光璀璨,和之前的云山雾罩截然不同。列缺穴的作用就是如此,有通上彻下之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