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2.
谭彩艳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Z1)
语文世界是一个美的世界,中学语文教育除了在德育、智育等方面培养学生外,还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生动优美的文学形式,引起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地体现中学语文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的情感,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意境里赏美,在兴趣中生情。 相似文献
3.
明兰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129-130
书籍封面是吸引读者注意力并给读者留下良好印象的重要途径。色彩是书籍封面设计的构成要素之一,有着自己丰富的情感语言。文章通过对色彩的象征性、装饰性以及色彩对比与调和的分析与研究,综合运用到书籍装帧艺术的封面设计中。通过对色彩情感特性的了解来合理的选择和搭配色彩,就能变幻出不可穷尽的格调和意境,创造出意境深远、书卷气浓郁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洪晓睿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9):72-74
唐诗是一种重要的文学载体,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反映的产物。文学作品中的艺术美大致可分为偏重于再现的叙事类和偏于表现的抒情类两类。《静夜思》是唐诗中经典的抒情类作品,通过《静夜思》对不同版本译文的比较,阐述在唐诗英译中所体现的抒情类艺术美。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教学在培养人才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运动蕴含着丰富的艺术美,充分利用体育课堂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审美观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真正体会体育运动中的艺术美。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身体形态,保持健美的体型。 相似文献
6.
朱晓华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29(3):66-67
文章分析了文字编排的曲线美在封面设计中的应用,指出将封面设计中的路线图刻画成曲线,可以突出视觉魅力。文章还对文字编排的手法、曲线美的表现形式以及风格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张磊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67-170
封面设计承载着设计者和作者的思想,是设计者与作者心灵间的沟通。传统文化元素具有深邃的人文气息,符合中国读者的审美需要,合理地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对于提升图书主题明确性,增强图书外在形式的文化性、深刻性等具有良好的作用。应在合理运用现代创意设计技法的同时,广泛吸收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使书籍能更好地承担起传播文化的历史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8.
9.
科技期刊封面设计应遵循的三个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但丹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4):138-139
科技期刊是具有较高学术性、专业性、权威性的期刊,封面作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遵循规范性原则、艺术性原则、统一性原则,把握了这三个原则才能使科技期刊的封面设计朝着具有艺术性、亲和力的方向发展,以赢得市场和读者。 相似文献
10.
11.
徐敦广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理性原则和主体意识是现代性思想的重要标志,而审美现代性则是现代性思想在美学领域里的展开,审美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中审美关系的反映,与现代性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现代性孕生了审美现代性,审美现代性又是对现代性的批判、重建和超越.审美主义所主张的美学与艺术的自律是审美现代性的重要原则,审美现代性也因此具有了反省和超越的救赎意义. 相似文献
12.
管明锐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3)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设计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的迅速发展,又为设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在此基础上也对设计提出了更高层面的要求,对设计的审美需求也成为一种必然.由此,即从设计的美学角度来进行思考,探索设计的审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邵华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6):891-894
阿多诺在其《美学理论》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艺术批判思想。这种批判一方面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艺术的商品化,而另一方面强调自律艺术对资本主义的社会批判功能。批判贯穿了否定的辩证法反对总体性和同一性的思想,在论述形式上避免了绝对化的论断,但又始终维护艺术的真理。艺术批判的归宿是艺术乌托邦,反映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龚德全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1):18-24
从形式上看,布依戏的舞台动作体现出了程式化与生活化互融、虚拟性与现实性交织、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审美气质;从功能上看,布依戏的舞台动作涵括了深沉的、别样的审美涵义,具有多重审美价值.布依戏舞台动作所体现出来的这种审美多元化特征,有着深刻的历史、现实等多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5.
年画功能的流变及其艺术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少牛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4):21-23
年画是我国绘画艺术的一个种类。年画的创作寄托了劳动人民祈福纳祥、避祸消灾和吉利祥瑞等意愿,具有功利价值和审美价值双重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年画也由世俗的审美功能向社会文化功能流变。 相似文献
16.
美学方法论和艺术本质观--从东、西方古典美学看艺术的审美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美学方法论的角度 ,以对东西方古典美学艺术本质观的论述为基础 ,结合当前的文艺实践 ,对艺术本质给予了现时代的规定。本文认为 ,西方古典美学和艺术思想的基本特征 ,是以纯哲学和社会学的方法研究艺术 ,把艺术规定为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将摹拟、再现、认识看作是艺术的本质特征 ;而中国古典美学则主要是以伦理学与哲学的辩证统一、艺术哲学和艺术心理学相统一的方法观察和研究艺术 ,把情感看作艺术的特质 ,将抒情、写意规定为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东西方古典美学各自在艺术本质问题上的合理性和片面性 ,以及当今东西方艺术发展的趋势 ,说明对艺术本质的思考和探求 ,既不能单纯执着于表现主义 ,也不能固守于理智主义 ,而是应该扬弃其各自的片面性 ,对东西方古典美学的艺术本质观 ,在现时代的规定下进行辩证的综合 相似文献
17.
邹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5(2):36-39
受中国上古宗教特殊性的影响,中国古代审美意识具有不同于西方的内在机制和基本倾向,由此形成全性合生、流观合化、节文合序和明德合圣四种美的形态,亦可称为身象、物象、事象和性象。与此四象相对应,中国古代艺术逐渐发展出形神、意境、文质和兴象四大范畴,以统领中国古代艺术的整个范畴体系。形神与意境为虚象,具有超脱空灵的审美品味;文质和兴象为实象,包含较多的社会功利内容。由四象生成的四大艺术范畴是一个整体,它们相互关联和渗透,研究者可有所偏重但不能偏废;偏废不仅弃置其所欲舍,同时也将断送其所欲取。 相似文献
18.
彭慧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0(3)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从德国包豪斯学院开始,近100年的历史.而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仅50余年,但来势迅猛,发展很快,在快速发展中难免出现问题,重在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振雨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3):152-155
王朝闻是新中国著名的造型艺术家、艺术批评家和美学家.这三重身份,既标志着他的人生历程,也形成了他的美学个性.作为有成就的造型艺术家,他深谙艺术的审美特性和艺术创作的特殊规律;作为杰出的艺术评论家,深知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之间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同时.他又富于辨证观念.能灵活运用辩证法于审美现象研究.这些因素的有机统一.形成了王朝闻独特的美学个性. 相似文献
20.
车永强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60(2):212-218
一直以来,人们总认为意境是我们民族独有的美学话语,在西方文化与美学体系中,也不存在“意境”这一术语符号。但经过研究,我们却可以发现,在东西方文化体系中,存在着相同的审美体验;在西方美学体系中,存在着与意境相通的美学范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依然可以说,意境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