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围绕英语诗歌所涉及的一些语言现象进行研究,分别从英语诗歌用词、英语词汇外延与内涵意义、英语诗歌意象创作表达手法、英语诗歌比喻表现形式、英语诗歌象征意义表现手法等五个方面具体对英语诗的遣词作以分析,从而阐释英语诗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2.
模糊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从而决定了翻译的模糊性。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往往借助模糊语言这一特殊载体,激发读者的想象,增添作品的艺术魅力。《红楼梦》堪称一部"百科全书",模糊词语、比喻、夸张等模糊修辞语言和意象并置随处可见。本文从模糊语言学的角度,举例探讨了《红楼梦》诗词中的模糊语言如何在译语中得以再现。  相似文献   

3.
色彩描写是诗歌中重要的表现手段,是诗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诗歌中色彩是诗的主导语言,所有的诗篇都应充满色彩。没有色彩,诗歌中的比喻也就失去了意义,就成了残缺不全、空洞无物的词句。有了色彩,词语才得以进入比喻的殿堂,显示出它的多姿,诗歌倘若离开了色彩,那它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4.
毕淑敏的散文充满了比喻,但言语语境往往影响制约着我们对这些比喻的理解。本文主要分析探讨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两者在理解毕淑敏散文中的比喻时所起到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当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深深地扎根于人类的认知结构,已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层面,更多地涉及了人类的思维层面。隐喻并不仅仅属于诗歌语言、比喻性语言,而是"日常普通思维和普通语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隐喻是不可取代的;通过隐喻,我们可以理解自身和世界,任何其他思想方式都无法起这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英语诗歌文体学分析法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现代文体学理论,从变异、前景化、比喻的语言以及押韵、拟声、节奏与格律等方面对诗歌语言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中国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简要归纳出较为适合中国学生的英语诗歌分析模式.结尾部分以狄金森的诗为例分析了诗歌文体,旨在帮助中国学生提高他们理解和欣赏英语诗歌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从技艺的角度看,中国新诗的历史几乎是一部比喻的进化史。从新诗诞生之初的简单比喻方式,到穆旦诗歌中受英诗影响的玄学派比喻方式,再到多多诗歌中强有力的形象发生机制,以及当代新诗中更加专业、精密、复杂的比喻的出现,汉语的表现力通过诗人们对比喻技艺的探索而不断得到提升。通过对多个不同时期中的代表性诗人的作品细读和微观分析,可论述比喻技艺在中国新诗历史中的进化历程。这种分析将表明,比喻技艺在不同诗人那里获得的不同形态,植根于诗人们在其所处历史情境中对世界、自我和语言的不同理解。由此倡导这样一种对新诗历史的研究方式:从对流派、年龄段、主题和风格等方面的过度关注中摆脱出来,将视线投向对诗歌本身来说更为内在的"技艺的历史变迁"之上。  相似文献   

8.
约翰·邓恩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诗人,玄学派诗歌的创始人。他的诗歌摒弃了传统的意象,采用了奇特的意象和比喻,独树一帜。通过对邓恩诗歌语言的分析,探讨了其在意象、主题和叙述方式上体现出的现代性特色。  相似文献   

9.
比喻与中国现代新诗的修辞阐释李怡在人类的文学活动乃至一般的语言活动中,比喻是最基本的修辞方式,特别是对于格外讲究语言形式、推敲文法结构的诗歌艺术,情形更是如此。中国古人一向把“六诗”、“三义”作为诗的几大要素,其中就包括了作为语言修辞的比喻(比);即...  相似文献   

10.
弗罗斯特作为美国20世纪拥有读者最多、影响力最久的著名诗人,以其作品和蔼可亲的形象感动了无数美国人。本文从弗罗斯特诗歌的语言、题材、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以及主题四个方面分析了其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沿用德勒兹内在性理论,对惠特曼的诗歌,尤其是《自我之歌》进行解读。惠特曼无意识中追求的是流动无我的纯粹情感和欲望,主要关注了惠特曼诗歌中罗列的语言现象,分析了惠特曼诗歌中破碎的语言现象的深刻含义、精神分裂症式的游牧主体、惠特曼对纯粹情感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英美新批评派立足诗歌文本语言结构,推行"细读"式文本解读,认为诗歌结构应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复杂性和统一性。张力论是体现复杂性和统一性的文本构成理念,比喻、悖论、反讽等都可以将诗歌中异质、矛盾、辩证的因素协调统一到诗歌的整体中,构成充满张力的有机整体结构。尽管新批评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大加贬抑,但用新批评的诗歌理论来解读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可以反拨新批评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批判立场,挖掘出浪漫主义诗歌的张力性有机整体结构。  相似文献   

13.
论“抽象式比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修辞学著作中比喻的定义提出了质疑。作者认为:过去那种把比喻规定为用具体、熟知、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描绘和说明抽象、生疏、深奥的事物或道理的说法有悖语言事实。文章用大量的语言材料论证了“抽象式比喻”的存在,对此种比喻进行了分类,并从思维科学、语言模糊性和文学形象再创造性等三方面论述了它们存在的条件。文章还把“具体式比喻”和“抽象式比喻”的不同的修辞作用进行了对比,提出了“抽象式比喻”重在其联想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比喻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形式之一,是英语中最为常见、使用广泛的一种修辞格。比喻是语言艺术的升华,是语言的信息功能和美学功能的有机结合。比喻可分为三类:明喻、暗喻和提喻。本文想就三类比喻形式的定义、运用及其作用粗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爱读寓言的人都会说:"寓言是理性的诗歌。"因为它以智慧的语言和巧妙的比喻去启迪读者;同时讽刺和批判了人世间的一切假、丑、恶!  相似文献   

16.
郑芝溶的诗歌主要以实感意象为主,并将其与比喻意象、象征意象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发掘出诗歌的深层意蕴,同时也践行了意象主义诗歌的本土化和个性化。  相似文献   

17.
梳理廓清和对比了中、西方关于比喻的诸种概念,对比喻试图作出新的阐发。认为其实比喻也是一种造词方式,一种思维方式,因此可以视为人类思维与语言的一个本质特性,尤其是文学的一个本质特性。  相似文献   

18.
浅析英语习语的比喻性修辞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语是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手段,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而比喻则是主要的修辞手段,大部分习语都是利用恰当比喻的形象化语言。可以说,习语起源于各种比喻。在修辞上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换喻、提喻和讽喻。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诗歌的意象表达来探讨其语言的特点.首先通过具体作品《歹徒》、《梦想》和《火与冰》的分析对修辞性诗歌意象包括比喻意象和象征意象做了介绍,充分肯定了修辞格的使用在诗歌意象的表达中的重要性.然后提出诗歌意象的鉴赏方法,认为只有虚实结合、整体感知才能真正理解诗歌之美,并依此对庞德的《地铁站掠影》和一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宋代文学家苏轼将比喻运用得美轮美奂。苏轼诗歌中以雪泥鸿爪、西湖西子、萧散霜风等典型意象比喻为切入点,运用人比喻人、物比喻物、人比喻物、物比喻人等多种方式,通过明喻、隐喻、借喻、曲喻、博喻等类型变换,赋予诗歌以平淡美、理趣美、禅意美的艺术效果。苏轼以"人所不能比喻者,东坡比喻"的创作风格,不仅丰富了比喻的文学修辞技巧,也使其诗歌有别于"唐诗的艺术特色,开一代宋诗新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