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威胁论"在日本的盛行,既有美国的影响,同时也是他者情结的真实反映。日本散播"中国威胁论"的实质在于威胁中国,把中国视为潜在的竞争对手。然而,真正威胁日本的不是中国,恰恰是日本本身。对于中国来讲,则可以利用日本的他者情结来改善两国关系,进一步印证"中国威胁论"的论调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威胁论"之虚实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放 《日本学刊》2004,(4):99-109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 ,有关“中国威胁论”和“日本产业空心化论”纷纷出笼。从一般分析看 ,发展中日经贸关系是各自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从两国贸易关系看 ,中国并未对日本构成威胁 ,增加日本对华投资也是有利于两国的举措 ,因而可以认为 ,当前中日贸易关系完全是建立在互补和比较优势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在日本被大肆渲染。中国经济大国的实现与适度地增强军事力量,真的对日本及世界构成威胁吗?本文对此做出验证。首先分析了中国威胁论产生的背景;其次论证了中国军事力量的增强并不能构成威胁,最后,分析了中国的军事、外交战略与成为经济贸易大国之间的关系,认为适度增强军事实力,是成为经济贸易大国必须的,不是扩张主义的,这一点从其多年坚持的多元协调外交政策也可以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4.
与龙共舞--评东盟眼中的中国威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 ,中国威胁论在东盟国家内部颇有市场 ,作者认为东盟对中国威胁的理解又可根据东盟各国具体情况而不同 ;同时 ,总体上讲 ,东盟理解的中国威胁也分为现实的、潜在的与经济层面的威胁。作者认为东盟国家应该积极地调整心态 ,走出固定的思维模式 ,积极地迎接来自中国的挑战与竞争 ,在 2 1世纪与龙共舞已经是东盟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近年日本出现“中国威胁论”的源头有两个 :一个起因于美国 ,其背后是美国从冷战时期延续下来的地缘政治学战略即东亚战略在起作用 ;另一个来自于日本的基于前近代形成的华夷秩序观的周边民族精神结构。我们应注意克服中国帝国体系遗产带来的等级意识 ,解决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 ,构筑两国独自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6.
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的价值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政府自1979年起开始向我国提供政府开发援助(ODA)。我国的政府机构及主要领导人,著名学者,主要新闻媒体等都对ODA做了客观及时的评价和大量真实的报道。我们充分评价了日本对华ODA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同时指出,近年来日本国内存在的“应该全面削减或者停止日本对华ODA”的言论具有片面性,缺乏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学界内外出现了所谓中国新盛气凌人的说法,有关的辩论在最近几年有越来越热的趋势。该说法宣称中国在外交政策上突然表现出了强硬的姿态,有挑战美国霸权的企图,对亚太的稳定,对区域乃至世界的和平造成威胁。中国新盛气凌人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西方长期盛行的中国威胁论的一种翻版。与此相应,有关中国国力和战略思想的讨论也有一些进展。西方的很多研究对中国发展的前景还是持观望的态度,对中国未来的国际战略趋向也有争议。但新盛气凌人论的蔓延对西方国家对华政策的变化以及中美关系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有很强的干扰作用,是值得认真思考和应对的。  相似文献   

8.
日本产业空心化的实态、症结及其“中国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中国大陆正在成为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转移的主要对象地 ,从而也使日本产业空心化中的所谓“中国因素”受到高度关注 ,甚至将其视为“中国威胁论”的主要依据。而通过分析表明 ,迄今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转移的进展程度仍颇为有限 ,即便有一定程度的产业空心化 ,其根本症结也在国内而不在国外 ,更不应完全归罪于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转移 ;“中国因素”在日本产业空心化中的作用有限 ,远不足以构成“中国威胁论”的主要论据。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后,日本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对ODA战略布局进行了较大调整,减少了对传统援助对象东亚地区的集中投入,把重点投向地区扩展至"不稳定的弧形地带" (包括东亚、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和拓展本国利益.与受援国的联系、国内政治生态的变化、以国家间竞争为主的外部因素是影响一国对外援助行为的三重因素.中国既是日本ODA主要受援国之一,又独立自主地对外提供较大规模的援助.中日在经济、外交等方面存在激烈的竞争.中国国力和对外影响的显著提升,在日本ODA这轮调整中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前必须冷静反思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因为亨廷顿用"文明冲突"作为解释后冷战时期世界格局的理论范式极具迷惑性;更重要的是"文明冲突论"已成为国际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阻碍中国和平崛起而提出的"中国威胁论"的重要理论支柱。  相似文献   

11.
朱颖 《日本学刊》2007,(3):47-59
美国和日本是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占世界的40%。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崛起并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背景下,日美经贸关系的重要性相对下降,两国经贸关系已发生了新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90年代日本经济的停滞不前和中国作为贸易大国的出现改变了日美两国的关注焦点等。日美经贸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处理日美经贸关系有双边和多边渠道,但建立日美自由贸易区是发展两国经贸关系的第三个渠道。中国应该考虑到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并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0月,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了“破冰之旅”的访问。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应邀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被称之为“融冰之旅”。中日关系开始走出了持续五年之久的“政冷”低谷。两国高层互访标志着中日关系新局面的形成。随着2007年上半年中日关系的继续“回暖”,这段时期也将成为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中日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确立,双方必须克服各种困难和干扰,为形成更加和谐的双边框架而努力。综观两国近年来的关系变化,可以说2007年,将是中日关系重新定位进程中的一个“关键年”。  相似文献   

13.
14.
Exit polls from the 2004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dicated overwhelming support for President Bush among voters who said they valued honesty, even though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had been sharply criticized for deceiving the public, especially concerning the reasons for invading Iraq. A psychological theory recently developed to help explain memory loss in trauma survivors sheds light on this paradox. Betrayal Trauma Theory ( Freyd, 1996 ) states that memory impairment is greatest when a victim is dependent on the perpetrator. The theory also predicts who will be "blind" to signs of deception—those who are emotionally or financially dependent on the person who is lying. Although every American is dependent on the U.S. President to some extent, religious conservatives may be more psychologically dependent than others. Because they believe their core values are under attack, they depend on powerful leaders such as President Bush to defend these values. This psychological dependence may make it difficult for them to notice the administration's deceptions.  相似文献   

15.
鉴于北极地缘空间呈现向全球扩散的趋势,对北极地缘政治的分析不仅需要涉及国家间关系的地区层次,更要考虑该地区与周边地区互动的地区间层次,以及大国关系对体系影响的全球层次。北极地缘政治的一个显著特征为其外部压力是内生的,区域内大国俄国和美国在区域外互动的影响力非常强大,以至于产生外溢效应使得地区国际关系或安全机理从属于俄美结构性的矛盾和竞争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俄美北极关系构成推动北极地缘政治发展的主导性力量。同时,北极区域治理机制的存在、合作性共识的建立以及地区在互动过程中形成一定程度的独立性与排他性,使作为区域主导性关系的俄美北极关系已经不完全是俄美全球关系在北极的简单投射,而呈现出一定的隔离或滞后效应。以俄美北极关系为驱动的地缘政治核心层和不断增强作用的治理层之间的互动,构成北极地缘政治发展的基本构架。  相似文献   

16.
刘卫东 《日本学刊》2006,18(5):40-52
二战后日本和美国的对华政策往往被视为一体。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日美两国基于在全球、地区及国家等几个层面的不同战略考量以及各自所处现实和历史的不同,在对华政策上开始出现不甚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涉及国家利益的诸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相对于对华需求更多而力争合作防范并举的美国,日本表现出更多的消极对抗,从而显示出两国在深层次上对华认识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双轨外交”理论与战后日本对华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亮 《日本研究》2009,(2):76-78
“双轨外交”是对各种非正式“民间外交”的称呼,充当着官方外交——“单轨外交”的辅助者角色。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峡两岸在政治上始终处于“零和博弈”的状态,使得日本在对华外交中面临“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之两难。而为转圜这一两难,使日本能同时在两岸获利,其灵活地将“双轨脸形外交”理论在现实中加以应用,并进行修正,提出了“水鸟外交”。  相似文献   

18.
蔡昌淼 《学术交流》2007,(4):98-100
日美两国企业文化各具特点。进入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理性主义企业文化与日本的灵性主义企业文化融合的步伐日益加快,主要表现在价值观规范趋向互补;管理理念相互渗透;用人之道相互效仿;领导方式相互借鉴等。日美企业文化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在于: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融合;企业文化融合要在原有文化个性的基础上生成一种新的文化特质;人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更是企业文化融合的核心;企业文化融合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