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粤西1 220名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对校本学习必要性的认识到位,大部分教师学习目的明确,但其总体学习状态有待提高,学习资源不能满足教师需求,学习效果不理想。影响粤西中小学教师校本学习的主要因素有:经济收入低、工作繁忙、职业倦怠。在学习方式方面,教育反思尚未成为教师的良好习惯;教师培训有效果,但不理想。一级学校教师、城市学校教师与普通学校教师、农村学校教师的学习状况差异显著,一级学校好于普通学校,城市好于农村。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网络英语教学已经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相应的高职院校教师开始更多地充当管理者,帮助和指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网络英语教学成为培养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从终身学习观念意义上讲,“学习如何学习”,不单纯是个学习方法的问题,而更主要的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问题。学校教育目标不能只重在既有知识的传递,而应重在终身学习者的培养。教育学生“学习如何学习”是教育者的主要责任,同时,“学习如何学习”应成为学习者的内在要求,学生进入学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获得知识和技巧,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学习目标。教育是未来社会的轴心,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器”。要切实理解“学习如何学习”的重要性,适应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合作学习"方式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教育教学研究与探讨的热点。高职思政理论课采用合作性教学模式,必须创新教学理念,另外合作性教学模式还需要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多方面配合才能保障落实。本文首先介绍了培养高职学生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性,然后详细介绍培养高职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从对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活动的认识,层层深入“抓动员”,打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思想根基;聚精会神“抓学习”,党员干部思想受到新的洗礼;统筹兼顾做实“两个结合”,学习教育的理论成果和实际效果显著等四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的认识与实践.分析了党开展“组织学习”的历史进程,认为:党在组织学习的历史上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群众路线学习教育作为一种组织学习,高等学校应坚持两手抓、两促进,紧密结合高校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把开展活动与学校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结合起来,围绕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工作,推动学校改革发展,进行相关教育实践活动,才能有力促进学习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高校要以组织学习方法为指导,借鉴党组织学习的历史经验,创新学习方式,加强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从而确保学习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正暑假,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延长线,而现在往往成了学校不好管、家长不会管、学生自己不愿管的"三不管"真空。暑假有的成为"监狱的放风",自由散漫;有的成为"第三学期",补习一暑假;有的甚至是放任自流,滋长坏习惯;不仅有悖于学习规律,而且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对于学生,暑假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辅助性学习环节,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成长机遇。暑假期间,学生一可以复习整理,查漏补缺;二可以深入理解,拓展延伸;三可以弥补兴趣,培养特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新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在不断拓展,已由心理咨询室延伸到学科教育教学中。在图书馆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新的工作任务,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在培育学生高尚情操,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生活中的不良心理因素,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一、拓展服务途径,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图书馆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信息中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塑造世界观和价值观、净化心灵和健全人格的重要阵地。1、营造氛围,形成良好的心态从条件反射角度看,环境对人的情绪和心态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我…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终身学习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人们知识不断更新的需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和终身学习理念的盛行,自主学习已成为大学生应具备的主要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终身学习的前提条件,而信息素养又是成功自主学习的保证,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其综合素质的整体水平,因此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对信息素养的概念、信息素养与自主学习的关系进行探讨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领导者,在学校教育和改革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校长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应该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校长的教育思想是学校的灵魂。校长教育思想深厚的基础源于对教育的热爱,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和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对教育工作的深深思考和不懈探索,校长还应勇敢而脚踏实地实践自己的教育思想,唯此,校长才可担负起领导学校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和共同追求的目标,学校体育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成为健康和审美的教育."形体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改变身体形态.文章对此课程的切入点、学习目标分别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背景,结合高校特殊情况,阐述了在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从主客体、途径、形式和机制上深入分析了在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基于现存问题,提出了有效对策:提高大学生主体地位;以思政课程为主、专业课程为辅,积极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立足学校实际,突出学校特色,开展丰富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凝聚合力,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机制建设,做到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  相似文献   

12.
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并在学习者、教师、学校之间达成了共识。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发现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目标是影响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应宏观综合解决;心理因素和情感因素对自主学习有很大影响,学习者应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磨练和陶冶,逐步解决;自控学习过程和自评学习结果是自主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巧,可以通过培训和习得解决;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对自主学习有影响,政府和社会应尽可能地解决。调查还发现年龄对自主学习影响不大,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科丝婷·龙卡教授(Kirsti Lonka)作为芬兰“现象式学习”研究的权威专家之一,其深厚的研究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学生的“现象式学习”与教师的现象式教学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近20年,龙卡教授在继承芬兰教育家玛雅利萨·劳斯特-冯·赖特(Maijaliisa Rauste-von Wright)教授关于“现象式学习”初始想法的基础上,带领团队为“现象式学习”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龙卡教授不仅在大学的教师教育专业为跨学科教学培养储备人才,使他们成为富有创造力、好奇心、跨学科素养和具备解决问题能力的未来教师,还主张要从学校管理者、日程安排、过程性评价和共享领导力等多个维度出发为学校顺利实施“现象式学习”提供支持。面对当前的改革和挑战,龙卡教授指出要特别重视教师在实施“现象式学习”这种新方法时产生的“情绪挑战”,这个过程会是教师发展抗压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以及社会与情感技能的重要契机。龙卡教授还论述了如何对“现象式学习”进行评估,并提出评估应该是多元的、全面的、面向21世纪能力的主张,这也为国际上希望学习芬兰“现象式学习”的教育者提供了思路。因此,此次访谈不仅对深入理解芬兰的“现象式...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60年代末,终生学习的思潮在国际上形成和发展起来.所谓终生学习,就是把学习从单纯接受学校教育扩展开来,并从少数人的学习扩展到所有人,从阶段性的学习扩展到人的终生,从被动的学习发展到主动的学习,从而使学习真正成为所有人终生的行为习惯和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5.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全新的课程形态 ,中等职业教育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实践研究性学习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由于社会文化、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以及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男女生在英语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调查表明,男女生在影响自主学习的内部因素上,如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意志控制、学习策略运用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各有所长.只要男女生能够正确地看待性别差异现象,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发挥各自的优势,都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成功的英语学习者.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知识学习系统与学习的动力体制的介绍,分析了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因素,以及青少年的游戏心理对学习的影响。如何使游戏心理对青少年的学习有所帮助,笔者提出利用教育游戏作为学校教育的辅助手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工科院校,学习不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关注,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建设和谐校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进程中,学习不良大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视。高校应在对工科学习不良大学生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的教育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19.
记得曾有人说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正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在这种趋势下,英语学习也需要融合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教育影响,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技能。  相似文献   

20.
学校——学生学习受教育的场所,是陶冶情操、浸染灵魂的地方,理应成为学生印象里最清晰的记忆,心目中最眷恋的圣地。可是,绝大部分学生离开学校之后,对学校便了无牵挂,更谈不上什么回报。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最主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真正地将自己融入到学校中去。于是我就设计了以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校园纳入到学生学习的视野中来,让学生了解学校历史,将那些近乎封存的辉煌释放出来,去启迪并感染学生;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校园的各种规划建设,将学生的智慧掺糅于学校的发展,去鼓舞并震撼学生。这样学生对学校就可能会萌生游子恋家般的情结。[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