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蔚  金易 《船山学刊》2002,(1):112-114,123
五代著名道教学者杜光庭以“性本清净”的人性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不执言教”、以养生促育德、“制情”、“正本”等颇具特色的道德教育方法,对现代的道德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2.
浙江的道教碑刻相当富赡,现存道教碑文至少有500多通,以明清两代为主,涉及道教的渊源流派、仙境宫观、高道传略、经籍书文、教义规戒、神仙谱系、科仪方术、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本文即从现存的道教碑文入手,试对浙江道教发展史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元代道教史籍非常丰富,可分为仙传、谱录、山志、碑铭集、游记等体裁;仙传又可细分为专传、类传、总传、像传等小类。元代道教史家和道教史学各具特色,从侧面体现出元代道教发展轨迹。建立“道教史学”体系乃是逻辑的必然,对道教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南京大学哲学系孙亦平教授主持的国家“十五”社科基金项目“杜光庭与唐宋道教思想”(项目批准号01BZJ007)近期结项,项目鉴定等级为良好。孙亦平教授围绕着该研究项目,先后在《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了二十多篇学术论文,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项目最终研究成果是专著《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这是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唐末道教思想家杜光庭的学术著作。该项目以《道藏》等典籍中保存的杜光庭著作为主要研究资料,并借鉴国内外道教研究的最新成果,从宇宙论、本体论、重玄学、心性论、修道论等方面对杜光庭的道教思…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域外中国道教神话、道教传记、道教小说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揭示了域外学者调整宗教、文学观念后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这些学术进展和理论反思有助于中国学术界推进相关研究,探寻"传统文学"与"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6.
赵泽光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1(7):148-153
唐宋时期,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局面已经形成.北宋统治者在实行三教并重政策的同时,对道教采取扶持和尊崇的政策,道教与北宋政治之关系十分密切.北宋统治者对道教的利用和道教对北宋政治的影响是十分值得探讨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明代是道教经历唐宋元的兴盛之后逐渐走向衰弱的时期.虽然有其内部自身的原因,比如道教内部没有高道为其理论作出新的建树和新的诠释,特别是在教义、教理方面没有更新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有外部的原因,即受到明初朱元璋的相关道教政策的影响.朱元璋一方面尊宠道教,一方面又对其进行管理和限制,引导道教为大明王朝的社会、政治、经济服务.朱元璋的一系列道教政策,不仅对大明朝的政治生活产生了影响,也对道教在明以后的发展影响巨大,特别是对道教逐渐世俗化、民间化的过程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道教美学思想发展与嬗变的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加上其以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为核心的美学思想渊源,勾勒出了道教美学思想的历史线索,展现了道教强调生命之美、强调此岸生活本身的意义和价值的特点;道教美学理想人格是独特的由人而仙、即身成仙的神仙境界;道教美学具有强烈的伦理化色彩和中国人以善为美的人性追求。道教美学思想史及道教审美文化史,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史和审美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给予重视、发掘和实事求是的文化史定位与评价。这不但对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认清当代邪教的反传统、反社会、反人类的丑恶本质,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天台山     
《中文信息》2006,(10):118-124
10月是天台山红叶最美的时候,此路线很适合周末自驾旅游。[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张应超 《人文杂志》2003,(4):157-160
道教从创立以来 ,一直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现代社会中 ,更是如此。所以 ,道教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如何更好地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其特长 ,对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是很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专题。  相似文献   

11.
出自“奉儒守官”之家的杜甫,读书、为官、治国、平天下,是其一生的襟怀和追求;访道求仙,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里,企图为自己寻一条通往仕途的“终南捷径”;出入佛门,一为口腹之需,二为抑郁情结的驱遣。与释、道二门的交往,不仅与其儒学追求不相抵触,而且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印证了杜甫儒学追求和邦国之思的执着。  相似文献   

12.
净明道与道教各派的关系,是净明道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净明道与正一道关系的探讨,认为净明道传承正一法术的历史实况,反映正一道经法制度在江南的深远影响。净明道与正一道保持密切关系,既有宗教地域文化传播的因素,也为元明时代江南道教的格局所决定。  相似文献   

13.
道家与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一向认为中国古代科学不发达或不甚发达,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古代没有科学,中华传统文化有儒、道、佛三家,中国古代科学主要存在于道家。儒家主要讲人伦社会,一心以道德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和人生最高意义之所在,无暇顾及或者说不屑顾及自然规律之研究。也就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有人说,中国古代科学不发达,不是由于中国古人思维不及西方人,而是由于中国古人根本不重视对自然的研究。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只是我还想补充一句,中国古人中根本不重视对自然研究的思想观点主要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我说的是“主要”,而非唯一,因为不重视对自然研究的原…  相似文献   

14.
邵祖平是学衡派的重要诗人和著名学者,但已备受冷落多年.对杜甫及杜诗,邵祖平有热烈的喜爱和精湛的分析,主要见诸《唐诗通论》《读杜劄记》和《杜甫诗法十讲》.邵祖平论杜,就其系统性而言,已初具现代学术品格.现将其论杜的主要学术观点,分类援引疏列,以便于学者研读.  相似文献   

15.
元代佛门的义学传承--天台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昔日教创台贤之气象相比,元代的义学已可谓强弩之末。但是,学贯三教、振玄发微之人宗大匠,则所在皆有。台宗后人在经历旷日持久的山家、山外之争以后,对义学的兴趣已普遍不如其前辈浓厚,天台祖道与净土法门并行,或将禅宗的接人方式、说法风格乃至禅林规制直接援入台宗讲院的做法,比比皆是。有元一代,承绪天台宗法脉的主要是“四明三家”中的南屏梵臻系大德,特别是北峰宗印门下三大高足剡源觉先、桐洲怀坦、佛光法照的传人。  相似文献   

16.
《读杜心解》在清初杜诗学研究中的学理秉承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间际于实证主义与文本批评之间;取舍于众家之注而归于"心解"。《读杜心解》既有学术的严谨内容,又有文学批评的灵性成分,可谓重学术而不废性情。探讨《读杜心解》的杜诗学研究状况有益于反观学术思想的继承性和发展性。杜诗学的接受与清初文化思想的关系是密切相联的。  相似文献   

17.
周立升 《文史哲》2006,(3):71-74
全真道是由王重阳在山东宁海创立的。在山东半岛,他度化了七大弟子即后来的北七真,山东半岛遂成为全真道的重要阵地。全真即全有形之物的本真,这个本真就是万物所蕴涵的道,道也就是真。人的本真就是人的本性,亦即人的道性。故全真道因倡导保全人的本真、纯粹人的本性而得名。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从太平天国拜上帝教的崇拜对象、宗教仪式、宗教戒律等方面来探讨太平天国与道教的关系以及传统文化对太平天国的影响,以期对“拜上帝教”的宗教实质有更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赵丽梅 《学术探索》2011,(6):106-109
李白笃信道教,他的诗歌深得道家思想之精髓。道家的自然观、神学观与政治观在李白诗歌里勾勒出的自然之美、呈现出的神思妙想与蕴涵着的人生态度,成就了李白大量不朽的作品,而这些作品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诠释着“道”的奥妙。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哲学道本论来研究文论中的道,是中国文学道本论的基本内容。刘勰建构的"道--圣--文"文论体系,开了以道论文的先河。韩愈和章学诚相继在其同名文章中建构了以道统文或以史论文的文道观。3篇《原道》勾勒出了文学道本论在儒道互补互动矛盾过程中的发展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