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完善与发展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我国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按照十六大报告中所提出来的精神,在全社会范围内进一步地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根据马克思关于分配制度的一般理论,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以劳动者为利益主体,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因此,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应当是按劳分配。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尚未达到马克思设想的水平。在坚持一般理论和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应坚持劳动者利益为主体、非劳动者利益并存,对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应当勇于创新,理直气壮地提出按生产要素分配。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提出,要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同时,也可以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提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提出的崭新课题,需要认真思考、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后认为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但价值的形成是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其次论述了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形式的主体 ,但“按劳分配”中的“劳”应有更新更广的涵义 ;再次论述了劳动价值论与按要素分析的关系 ,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要素分配的理论根据 :即多种所有制并存 ;最后阐述了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需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努力实现非劳动要素收入和劳动收入双增长、高收入劳动者收入和低收入劳动者收入双增长。这种收入双增长运作模式是以人为本的分配制度的科学内涵,体现了“三个代表”的时代要求,能让广大劳动者分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能够实现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制度。然而,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的三个基本前提,在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中还不可能完全达到;在学术界对按劳分配制度也有不同的理解。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劳动存在多样性、复杂性,因此个人收入的分配应按效(益)分配,这种分配方式科学、可行。  相似文献   

7.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双重公平分配原则,与收入公平分配都具有正相关.按劳分配与收入公平分配的正相关表现在按劳分配存在前提和分配主体转换的公平性、分配依据和利益结构及其主体地位的合理性5个方面.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收入公平分配的正相关表现在按生产要素分配存在条件的公平性和内在要求、分配依据的合理性3个方面.强化双重公平分配原则与收入公平分配的正相关,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现实中,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践与收入公平分配均存在负相关。这主要表现在: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应用中的偏差、实施对象客观条件不同而导致收入分配中事实上的不公平。弱化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践与收入公平分配负相关的对策:一是正确理解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二是正确实施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三是缩小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实施对象客观条件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按贡献分配原则本身是一种中性的分配关系,反映的是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一般分配规律和要求。按贡献分配原则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中要与按劳分配制度相结合,在非公有制经济中要求各种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者的劳动要素能够得到相当于其所做出的贡献的份额。因此,按贡献分配原则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关系范畴。按贡献分配原则的实现,既要有反映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一般分配规律和要求的一般机制,又要有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关系的特殊机制和措施安排。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探讨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是新形势下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迫切需要,吴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内部的分配关系和全社会范围内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后得出结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只能通过企业内部的按要素分配和全社会范围内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两个层次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农民增收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各种主客观因素制约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更新观念、采取新举措 ,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判断当前收入分配的公正性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公正观的框架下进行。自由和平等构成历史上社会公正观的两大主题。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公正观包括程序中的机会均等原则和结果中的基本权利均等原则。通过这两个社会公正的视角,可以发现中国目前的收入分配既不平等也不公正。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在机会均等和基本权利均等两个方面多作努力。  相似文献   

13.
池海平 《江汉论坛》2004,(2):117-122
刚刚过去的20世纪,对中国法制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动荡、大分化、大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新的世纪,中国法制面临着新的危机与变革。这种危机的产生,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这种危机和变革,影响到中国法制建设的各个方面,也影响到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何迎接这种危机与挑战,是每一个法学研究工作者都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问题。应当在分析这种危机产生的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指出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以应对危机对我国法制所产生的影响,并通过对我国现行法制的深入变革,使我国法制真正走向现代化,走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14.
从收入分配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我国的最低工资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我国的一些特殊的国情,从动态的视角出发,讨论了最低工资制度对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研究认为,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一种合适的最低工资制度在我国可能会产生以下三种效应:第一,最低工资制度具有改善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第二,一个各地区有差别的最低工资限制可能会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向内地转移,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第三,长期来看,最低工资限制可能会强制低人力资本工资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有助于我国人力资本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侦查阶段律师辩护制度的重要性在于这一制度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的客观要求;是防止刑讯逼供的第一道防线;是由“有罪推定”到“无罪推定”转变的必要保证;是律师应当参与刑事诉讼全过程的必然要求。但由于一些侦查机关对此认识不足,在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应从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法制理念教育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现阶段农民收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从最深层次的体制与制度角度分析,我国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都源于体制缺陷与制度缺位,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进行系统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社会资源配置方式决定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收入分配结果要体现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利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按生产要素进行收入分配,按劳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表现形式,为实现社会公平目标,还需要建立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结果进行调整的收入再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职工队伍不断壮大。同时,也存在职工组成结构发生变化;职工弱者地位进一步显现;城市贫困职工越来越多;职工思想文化素质尚有待提高等现象。客观认识我国现阶段职工队伍基本状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收入分配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也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方面。它不仅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且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由注重效率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仍然存在城乡差异、区域差异、行业差异。这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收入分配差异现象,已经不完全属于经济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制度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弥合有限破产主义的立法漏洞,解决自然人和非法人组织不能清偿所有到期债权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的形式确立了民事执行分配中的参与分配制度。本文在深刻反思参与分配制度的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破产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