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沟通与和谐:人际良性互动的社会作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当前我国基层社会矛盾与冲突现象为契入点,分析了人际良性互动在社会和谐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针对我国当代人际互动的特点,对于如何建构新型人际关系,促进人际良性互动的路径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论网络道德建设与个体道德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道德是伴随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出现的新型道德体系,由于网络的特殊性,使得道德他律的作用大大降低,因此网络道德建设重在个体道德自律.道德自律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在道德意识层面树立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在道德实践层面不断进行自我约束、自我保护和自我完善.道德自律可以弥补社会他律在解决网络道德上的不足,可以引导网络主体进入"慎独"境界,可以促进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应建立网络主体道德自律机制,进行网络空间的道德调控.同时加强网络主体道德修养,培养网络主体道德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年的数据,基于因子分析将社会信任区分为强社会联系、一般社会联系和弱社会联系三个不同维度的信任,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市场化、个人资本与社会交往对社会信任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个人资本对上述三个维度的信任均没有显著影响,这否定了王绍光等人的新理性解释模型,说明信任不是个体层面的问题,而是社会层面的问题。市场化对强社会联系的信任没有影响,但是对一般社会联系和弱社会联系的信任均有显著的影响,但信任度提高不大。这说明市场化扩大了人际信任的范围,有利于提高整体社会的信任度。研究结果还表明,无论是熟人间的社会交往还是社团性的社会交往对社会信任都有显著的影响,且影响较大,这表明社会信任正是在社会互动中生产出来的。人际交往的范围扩大和频率增加,有望提高整体社会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4.
失独父母的社会融入问题是由个人和社会环境的互动失调引起的,受失独父母个体抗逆力不足、家庭功能弱化、社区互动平台匮乏以及社会支持氛围不足等具体因素影响,失独父母在社会融入方面表现出自我封闭、生活适应障碍以及解决问题能力低下等现象。社会工作者介入途径分为三个层面:个人层面,包括心理疏导、权能建设与人际互动恢复;社区层面,注重建构多渠道互动社交平台;社会层面,倡导营造包容与支持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5.
政府信任是指民众在与政府组织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政府组织能否承担公共责任、实现公共利益与目标的主观感知和判断,这种主观感知和判断影响民众对政府的情绪和民众对政府的行为反应。在心理学的视角下,这种个体对政府的主观感知和判断可以称为政府信任感。政府的绩效、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社会文化、媒体以及人口统计学变量都会影响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从个体的的层面出发,民众的政府信任感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具有风险性的政府信任行为的结果使得民众不断更新对政府的信任感。政府信任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各级政府部门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不断提高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转型造就了一个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而人口的流动性又造成了社会人口结构的异质性和人际信任模式的新变化.本文以城市流动人口安全感及人际信任为讨论主题,分析在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以及市场博弈情境下,安全感、人格可靠性、制度诚信、社会诚信等因素对流动人口人际信任建构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通过揭示社会转型背景下人际信任模式的建构机制及发展变化规律,以期为解决流动人口人际信任的当下困境及促进未来发展提供理论和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网络中的自我与人际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中人际互动的虚拟性使个体获得了自我呈现与自我塑造的主动性 ,但这并不意味着由此建构起来的人际关系是虚幻的 ,不真实的 ,网络中的人际关系是经由社会共同建构的真实 ,仍存在着人际信任。由此 ,我们关注的不是要不要上网 ,而是利用网络来做什么 ,如何做一个理性的网民。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旧沟、赵家沟实地调查为基础,从社会、社区、个体三个维度探求影响乡村社区人际信任程度的因素,并构建了一个"三位一体"的解释模型,超越了从社会、个体两个层面对信任与否进行解析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资本的性质与类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社会资本虽然区别于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与人力资本,但同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与人力资本一样,也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类资源。认知型社会资本与结构型社会资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社会资本可分别从个人社会资本、组织社会资本、社区社会资本和国家社会资本等不同层面进行考察。由于社会资本是一个基本概念,涵盖了诸多人际合作性互动中产生的认知类和结构类产物,是各种社会资本形式的集合,如果不进行类别分析,就断言所有的社会资本形式都是公共物品抑或私人物品,那就难免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对于社会资本的正、负外部性给出一个既能够自洽又具有科学性的解释,必须从社会资本是人际合作性互动的产物去探究:基于善的愿望和动机进行人际合作性互动,产生正的外部性;而出于恶的动机进行人际合作性互动,则产生负的外部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产业集群的声誉模型分析表明,信任建立的机制是信息的披露与传递。传统社会由于是熟人社会,人际信任靠长期稳定乡邻关系和乡间的"闲言碎语"(gossip)就可解决。因此,我们可以把乡间的"闲言碎语"(gossip)看作是传统社会的信息披露与传递方式。现代社会是一个匿名社会,匿名社会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信息不对称。像乡间的"闲言碎语"(gossip)这样的人际约束不能在变化了的社会条件中继续保持原有的效力,原因在于它们的监督边界是有限的。新的约束机制必须尽量克服上述限制,在广泛、流动的市场中把他们安排在互相监督的位置上。作为匿名社会的现代社会,信任关系的构架更多程度上应该依赖于非人格的制度和法律框架。专家系统、正式制度和司法系统构成了匿名社会非人格化的信任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信任及其对我国家族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族企业是一个经济范畴 ,同时又是一个历史、文化和社会范畴。本文通过对作为社会文化因素之一的信任的分析 ,探讨了现有的信任状况对家族企业成长发展的障碍。信任与社会结构、制度的变迁转型存在着明确的互动关联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 ,信任本身的内涵及功能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现实表明 ,我国社会的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都会进一步增强 ,在此影响下 ,家族企业将会有很大的成长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社会资本与当今农村社会信任--基于一项调查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社会转型期,农村社会资本缺失,社会信任水平下降。为了整合农村社会,促进农民合作,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必须加强农村社区的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增加农村社会资本存量,提高人际信任水平,发展农村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明确社会资本与幸福感的现状基础上,重点在社会资本的框架内分析了城市居民幸福感的产生机制。在当前城市,作为社会资本的关系网络、社团参与、人际信任的存在很不均衡,并且幸福感较弱;社会资本中的关系网络总量、人际总体信任对于幸福感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社团参与总量对于幸福感不产生显著影响;并不是所有形式的社会资本与幸福感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关系网络中仅有同事关系、同学关系和朋友关系,社团参与中仅有娱乐性团体参与,人际信任中仅有特殊关系信任和一般关系信任,分别对幸福感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资本的关系网络、社团参与和人际信任并不仅仅直接地促进幸福感的产生,而是彼此相互为中介变量,也能够间接地促进幸福感的产生。本文最后就如何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公司社会责任问题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公司社会责任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存在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之间的转换。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作用有微观和宏观上的效应,因此,这种社会责任又可以区分为宏观上的社会责任和微观上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资本视角看当今农村社会信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转型期,农村社会资本存量不断下降,最明显的反映就是社会信任水平下降。为了整合农村社会,促进农民有效合作,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必须加强农村社区的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增加农村社会资本存量,提高人际信任水平,改善和发展农村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全国大样本分层抽样和深度访谈的调查显示,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处于低信任水平,并且对未来社会信任的预期比较悲观。信任在社会生活的各领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民众对政府信任程度最高,对消费信任和符号与专家系统信任程度最低;人际信任依然以关系为纽带;制度信任尚未完善,还不能替代人际信任成为社会信任的基石;消费信任是社会信任最敏感的传感器,消费信任危机是导致社会信任崩塌的直接原因;政府信任是重树社会信任的关键;符号与专家体系的信任是建立现代社会信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论道德失范     
蔡志刚 《理论界》2005,(9):102-102
道德失范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规范要求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行为的混乱。道德失范所揭示的是社会精神层面的某种危机或剧烈冲突。本文通过对道德失范的分析,探讨道德失范的原因,认为应从道德创建和道德控制两方面着手提高道德实效,减少道德失灵。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探讨社会的信任关系及其结构出发,阐明了中国传统社会以特殊主义的信任为主体、与纵向普遍主义相容并与横向普遍主义相斥的信任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转轨时期社会秩序的剧烈变动对旧的信任结构所产生的破坏性及由此产生的严重的败德与失信问题,指出当人们在人际互动中对于他人的败德和失信行为形成预期时,出于对自我利益的捍卫,就可能演化成为所谓的败德竞赛和失信攀比。最后,作者初步给出了重建中国社会信任体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建设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行为失范的原因在于没能解决好对个体行为的激励与约束的关系问题。反思过去道德建设的实践,主要的问题是过于重视道德教育、忽视制度伦理的建设,注重道德要求的“软”约束、忽视“硬”约束。所以,当前加强道德建设必须要把社会道德规范制度化,通过制度的过程来施加对“经济人”行为的强制性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情态附加语属于小句中的副词,虽然不具有成为主语的作用,但却是语气系统中表达人际功能的一部分.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视觉语法和美国脸谱公司路演视频相结合,运用ELAN①多层标注软件分析情态附加语在不同模态中是如何构建语篇人际意义的,从理论和理据层面上分析了情态附加语的人际意义.运用多模态互动的方法研究情态附加语有利于拓宽语篇分析的研究范畴,完善对语篇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