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环境社会学的理论建设——借鉴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环境社会学的理论建设应当在客观合理地汲取国外已有的理论成就的基础上,以我国环境问题的现实作为切入点,以环境社会学的理论逻辑与环境问题的事实逻辑的同一为理论要求,积极地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努力寻求各学科间协作的理论结合点.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好学科间的理论边界,避免泛化环境社会学的研究主题,并注重建构主义、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三者的内在统一性,不断强化学术研究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
环境社会学:关于环境行为的社会学阐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社会学自身在学科定位上的混乱引起了主流社会学的各种质疑,这也导致了环境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及其研究成果一直得不到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认可。环境与社会之间建立相互关系的中介是人们的环境行为,环境问题是人们环境行为一个不良客观结果。因此,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环境社会学应该是关于人们环境行为的社会意义理解及其社会学阐释。对环境行为进行社会学阐释,就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结合社会学的方法、理论来分析特定社会中的人们的环境行为,探究这些行为的不同类型、社会根源、环境影响等,并依此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途径,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类得以延续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正从学科角度讲,环境社会学大概有以下三种涵义:一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环境问题,尤其是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二是企图颠覆传统社会学甚至广义上包括社会科学的环境社会学,强调研究环境约束下的社会;三是强调研究环境和社会的互动关系,特别是社会系统与环境系统交叉所形成的环境-社会复合系统。可以说,以上三种意义上的环境社会学在国内的学术研究中都有体现。最近的二十多年来,中国环境社会学学科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正视并主动有效地回应挑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不同时期社会学理论对环境问题的论述、阐释与贡献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经典传统理论所蕴含的环境社会学的理论基础,透视了20世纪中期以来特别是进入新千年后当代社会学理论对环境社会学理论的丰富与拓展,预示了环境社会学理论的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整合性研究范式(IntegratedResearchParadigm)是HannahBrenkert等人在2 0 0 4年提出的环境社会学的最新研究范式,他们希望在环境社会学领域里建立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理论框架来指导研究。整合性研究范式的最大特点和最大贡献就是将生物物理层面与社会层面放在一起研究,将个体、社会、环境纳入一个系统研究(将环境社会学的研究范畴分为生物物理子系统、宏观社会子系统、微观社会子系统三部分) ,这对环境社会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市社会学发展至今,没有真正解决研究对象、学科范围和理论建构方面的困境,形成这种状况的根本之因,是“城市是特殊社会过程”的想象性观念,将其研究引向“领域”向“整体”的对立、定量分析对定性研究的傲慢。客观论之,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社会:城市社会是社会的区位性存在,它不是“局部”,而是动态生成性的存在整体,它由城市文化、城市政治、城市经济、城市科技、城市教育、环境环境、城市伦理等要素整合生成其学科范围。城市社会学当然要研究社会现象或定量分析社会事实,但它的根本使命,却是对城市野性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予以整体诊断,为城市社会恢复以神性和爱美为指南的生境,提供整体动力学向局部动力学实现和局部动力学向整体动力学回归的智识、智慧和方法。为此,城市社会学研究不可忽视人文律和自然律:人文律与自然律的统一,构成城市社会学研究的认知源泉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建构历程及其内在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发祥 《河北学刊》2006,26(1):81-85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由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和社会互构论等组成。作为中国本土一个较为完整、系统的社会学理论,其理论建构有其自身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8.
安全社会学(safety/security-sociology)体系作为初步探索,需要对其理论依据进行考察。安全社会学的社会学方面的理论依据大体上可以归纳为:沃特斯的行动—理性—结构—系统视角、社会问题说、结构功能主义、哈贝马斯沟通行动论和系统—生活世界理论、吉登斯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越轨社会学、社会冲突论、集合行为理论、女性主义和社会性别学等视角。  相似文献   

9.
从涉入社会学研究以来,郑杭生始终以高度的“理论自觉”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的探索.他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两种形态的理论发现,以及“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的主张,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解决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问题.他在对辩证法和实事求是等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的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的持续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构建等方面,均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中国社会转型和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以及当前资本主义危机,都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空前有利的机遇,坚持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中国社会学在世界社会学格局中由边陲走向中心、提升话语权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社会学的现代性、后现代性和前现代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学并非仅以现代社会为其研究对象和立足基础,现代性也不是社会学存在的惟一根据。不仅因为人类社会的后现代转型而产生了后现代社会学,而且还因为前现代社会在历史和现实中的存在,所以,社会学也有面对或植根前现代社会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形态。费孝通先生提出扩展社会学传统界限的主张,突破了对社会学单一研究方式和理论模式的认识,为中国社会学在新世纪的发展拓宽了视野  相似文献   

11.
李先悦 《理论界》2014,(6):41-43
当前,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揭橥生态问题的根源日益成为西方学者的研究热点。但是大多数研究者仅囿于社会学或者生态学视角进行探讨,而法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安德烈·高兹另辟政治生态学路径,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生态问题的产生是由经济理性这颗"毒瘤"引发的,解决生态危机的唯一出路是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理性引发的三大病状,然后对症下药,推行工人自治和自我管理,进行文化革命,最终重建以生态理性为主的社会主义社会。尽管这一生态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它仍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朱伟珏 《社会科学》2007,40(12):78-84
日本社会学诞生于19世纪明治维新时期,二战以前主要受德国社会学的影响。战后,日本社会学获得了很大发展,其间共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即重建期(1945~1960年)、发展期(1960~1980年)和转型期(1980~1995年)。马克思主义、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和福柯、哈贝马斯等后现代主义分别成为这三个不同时期主要的社会学理论范式。民主化和现代化建设贯穿于整个战后的日本社会学。展望21世纪,日本社会学正致力于自身的变革,在继续为民主化建设服务的同时,努力从为现代化和工业化服务的科学,转变成为一门为人类与社会服务的科学。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渊源·理论·局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广利  桂勇 《河北学刊》2003,23(3):17-22
社会资本理论是近年来经济社会学研究中新兴的理论。它产生于社会网络研究基础之上 ,逐渐发展成为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它的产生 ,为研究经济行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大大拓展了社会学家与经济学家的研究视野。但是 ,它在概念的界定、测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制约了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与应用。本文主要对社会资本的理论渊源、概念界定、基本理论以及社会资本理论的局限进行分析和探讨 ,以使人们对社会资本理论有一个全面、清晰、准确的认识 ,促进社会资本理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人文地理学和社会学的空间研究是社会空间研究的两种路径。两个学科的空间研究都承认空间的社会性,并以社会和空间的辩证关系作为分析的核心。但两个学科的研究又存在差异,人文地理学本身就是一门空间科学,社会学则是把空间视角纳入社会理论的建构中。学科的共识和差异分别成为社会空间研究理论的建构基础和拓展动力。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社会空间探讨存在着诸如社会—空间二元分裂倾向、忽视时间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社会空间研究的发展,亦成为人文地理学和社会学面临的共同难题。  相似文献   

15.
章辉 《北方论丛》2006,(2):32-37
《东方学》的写作动机起源于萨义德的个人经历和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其学术方法来自后结构主义的知识社会学,其理论要义则是指出作为一门学科的东方学的意识形态性质。虽然具有深刻的逻辑矛盾,但《东方学》对于当前中国学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主义从本质主义的实体性思维转向反本质主义的生成性思维,建构主义文论无意于文学或文学理论本身的研究,转而关注建构其历史社会文化语境和意识形态,从而走向了文学的知识社会学或文化政治学。建构主义文论的学理依据主要包括索绪尔的建构论语言学、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和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建构主义文论在破除纯文学研究和纯文学理论幻象方面是有功绩的。但是,建构主义文论也只是建基于后现代哲学基础之上的一种文论形态,具有回避文学内部研究、反人文主义、缺乏价值论维度等理论缺陷。故其并不具有普遍有效性,即只适用于对文学的文化研究,而不是对文学本身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隐喻:生物学与社会学对话的桥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生物学与社会学的对话 ,离不开对隐喻的分析。通过对生物学隐喻在社会学中应用与滥用的分析 ,将使我们明晰 :逻辑思维是为了让我们说得真 ,而隐喻则让我们说得好 ;隐喻不仅仅是一座展现修辞艺术的桥梁 ,而且是创造新概念、新思想、新思维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当代社会变化和现实的需求,以及社会理论的发展,促成了社会语言学整合发展趋势,包括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学科整合,形成了变异社会语言学、交往社会语言学、交际民族志、会话分析、符号交往、语言社会学等分支的发展,在语言结构、社会交往和文化意识等领域的研究得到了深入。整合受到当代社会理论的影响,也对当代社会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三种不同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取向 ,决定了该学科具有边缘性的学科性质和不同的内容体系。本文通过对国内三种社会心理学教材的比较 ,提出了社会心理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心理学内容的主体性原则 ;多学科兼容并蓄的原则 :本土化和应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研究新进展: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文明是建立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多赢基础上的一种文明模式,反映了社会文明发展在生产方式上的进步,要求对工业化生产方式进行生态化改造,形成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发展生态文明,突破口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关键在于人类价值取向需要发生转换。学术界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的途径、方法和基本措施形成了六大代表性的理论:三个平台说、机制建构说、多层次发展说、注重理念说、生态主导说、"五力"模型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