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西安通过各种形式认真查找科学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坚持边查边改,在推动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上取得了新成效.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出台,为西安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西安进入构建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和经济区核心城市建设的全新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2.
吕雅琴  刘琦  雷军 《南方论刊》2013,(11):65-67
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发挥着协同管理的作用。西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必须重视社会组织发展,本文在分析西安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西安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机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为背景,2010年“西咸新区”规划出炉,使得“西咸一体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以此为契机,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西咸一体化建设对居民主观生活质量影响,并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提出了西咸一体化建设的公因子指标。希望这些分析结果有助于政府及各级组织部门探索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切入点,从而提高居民主观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论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文化发展的几个问题陈正奎南京把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确立为城市发展的奋斗目标,这是个鼓舞人心的口号。南京学术界正在围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背景、目标、条件、对策等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本文拟就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中文化发展的几个问题做些...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进程中城市发展,越来越"嵌入"全球城市网络,表现为网络中等级与节点价值.本文以南京为案例,评估大都市发展的国际化水平,提出基于自身的特色竞争优势,健全和完善国际化城市功能的路径,并指出在参与国际化竞争中,南京如何应用和开发"科教"、"文化"的特色资源,以谋求全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都市化、现代化的推进,国际大都市的核心价值问题日益凸显.国际大都市融入全球文化多元化进程中,应坚持民族文化精神、抑制后工业社会的非理性主义文化、促进文化的现代转型、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国际大都市的素质和灵魂,是国际大都市的核心价值;国际大都市风格与素质的统一、"形态"与"神态"的统一,则是国际大都市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要求.  相似文献   

7.
坚持不懈推进"四城"联创是大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要求。面对城市管理水平的跃升以及城市快速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各级干部在思想上应再认识再提高。对在"四城"联创推进中最常见的各类现象应注重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务求实效、标本兼治。市、区各部门应紧密合作、多管齐下、统筹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都市区作为城市化进程的产物,是当今城市发展的高级形式。中国大都市区实践发展的客观实际迫切要求理论界对其基本概念进行准确的界定和阐释。从大都市区的基本问题界定、形成机制、划分方案、概念混淆的表现及原因分析等四大方面对中国大都市区概念厘定进行理论阐释和梳理,进而为深入研究大都市区规划、建设和管理机制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从生活—生产—生态的发展轨迹、地理—经济—政治的形成梯度、规划—建设—管理的治理逻辑、核心—腹地—世界的空间拓展四方面进行概念厘定,形成大都市区概念的基本表述,即大都市区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级阶段的一种城市地域形式,是一个由众多的具有个性发展特征的城市有机组合而成的区域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际化大都市理论,结合上海的发展现状及其与国际化大都市的差距,在新世纪,上海必须要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从经济、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态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只有这样,上海才能加快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化大都市,并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分支。西方国家生态治理在资本逻辑驱使下呈现人与自然异化、生态与资本对立、生产与消费不适应以及资本全球性扩张引发的世界性生态危机等困境。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出发,确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自然观、"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生态发展观、"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方法论、"构建良好生态环境普惠民生福祉"的生态价值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新时代,加强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以紧抓生态治理制度体系建设为关键,以依靠多元主体共治生态,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构建平等均衡的国际生态合作等为基本举措。  相似文献   

11.
西安年鉴社     
《西安年鉴》是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承办的西安地区唯一具有政府公报性质、全面反映市情信息、按年度连续出版的大型综合刊物。其融权威性、资料性于一体,浓墨重彩地记载了西安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已日益成为人们认识西安、了解西安的重要窗口,为树立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新形象做出了积极贡献。《西安年鉴》自1993年创刊以来,始终强化精品意识,逐步形成内容丰富、数据准确、图文并茂、装帧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明确提出了以外向型发展战略、出口导向战略、国际化发展战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战略等以外源发展为主导的战略,这种战略使广州快速地实现了经济腾飞,并同经济特区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就应在党的领导下科学推进生态治理的现代化.新时代推进中国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客观需要,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在界定"生态治理现代化"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国生态治理现状,指出当前中国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所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突破困境的逻辑进路:加强主体建设,不断激发生态治理主体的活力;完善制度体系,大力推进生态治理制度的现代化;打造智慧生态,努力实现生态治理技术的现代化;深化体制改革,消除生态治理过程中的体制性障碍;优化评估体系,以促进生态治理评估方法的现代化;明晰减碳目标,逐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李新安 《学术论坛》2007,1(1):13-15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的"以人为本",它反映了历史条件的新变化和新特点,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建设理念的新突破,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5.
都市生态系统是都市地区以人为主体的生物群体与都市环境、技术、资源等要相互依赖构成的综合系统,都市发展的历史证明,都市一方面是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另一方面也是人类社会中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当前应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用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理念来指导的都市生态计划,我们认为在21世纪的城市现代化规划中必须利、充原有的甚至重新设计生态计划;在新的生态计划中必须明确一个新的而又十分重要的城市发展目标:"建设可持续城市".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现代化总体布局中,明示了生态文明时代中国新型现代化的趋向与特点。新型现代化是不走以"无发展的增长"、"无根的增长"和"无未来的增长"为表征的封闭僵化老路的现代化,是凸显生态现代性维度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以构建生态文明为旨归,是实现生态现代化的途径。生态经济和国学智慧声望地位的同步显性化、生态经济和国学智慧旨趣向度的一致性,是国学智慧和生态经济走上合作之路的理论基础。传统国学思想中所蕴涵的生态智慧,有助于抚育生态经济。基于国学智慧构建生态经济,可以确证现代化普世说之偏颇和中国现代化模式之独特性。理性地对待传统国学,谨防从"文化虚无论"走向"文化至上论",是挖掘国学当代价值的应有之念。  相似文献   

17.
大庆市已开启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新征程,这是大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趋势。分析了大庆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综合实力,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方面研究了大型体育赛事推进大庆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建设的效应。结果表明,大型体育赛事对推进城市发展的效应影响可分为短期效应、中长期效应和可持续发展效应,大型体育赛事具有推进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建设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理念、态度及生存和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新概念和新战略的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在借鉴国外经验和分析国情省情的基础上,云南省要走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必须确立和实施环境优先、生态立省,生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应成为包括生态相对独立领域在内的"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9.
由天津市城市经济学会主办的“天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志及特点”研讨会于1996年11月7日下午在天津市市政府会议楼举行.参加会议的20多名专家、学者,结合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和实际工作,围绕议题中心,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交流了对国际化大都市的看法,讨论了天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有关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0.
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尺度是城市化水平,然而全球经济发展已面临增长的极限问题。中国近几十年来的高速发展从根本上说还是工业革命以来的路数——大规模投资、大规模就业、大规模制造形成的高速度GDP增长。这整个发展模式的核心就是建设起人口、资本和产业高度密集的工业化城市。这些福特式城市推动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埋下了能源危机、温室效应和大面积雾霾的种子。福特式大都市发展面临有序终结和转型的问题,美国学者索亚的后大都市理论中关于大都市的解构和重构趋势的看法对于我们从一个宏观的发展趋势审视城市和城市文化发展的前景具有启示性。"后大都市"表征的基本涵义是福特式都市宏大叙事的瓦解和未来都市形态的"分形"破碎,即从集中式轴心化发展转向"分形化"发展。"分形化"意味着城市不再应该是按照统一目标集中规划建设的整体,而是在分散、碎裂的形态下相对自主而又相互链接生长的特殊生态结构。中国的大都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如果能够自觉地引导这种"分形"的发展,也许更适应公平、和谐、可持续的后大都市时代城市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