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处在急剧变动的现代中国社会中的闻一多先生,以他诗人的创作热情、艺术敏感和学者的求知欲望,大量汲取了古今中外各种文艺思潮,并不懈地进行各种艺术试验,形成了他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美学思想。这无疑是个十分重要而又极其复杂的研究课题。然而,在以政治地位排座次的现代美学现代文艺思潮的研究中,作为美学家的闻一多的身影被缩小或忽略了。俞兆平的《闻一多美学思想论稿》(下面简称《论稿》)一书的问世,打破了这种不平衡的研究格局,把闻一多丰富多姿的艺术生涯、学术建树中呈现出来的美学思想,第一次较为  相似文献   

2.
叶恭绰的<广箧中词>是继谭献<箧中词>之后最重要的一部清词选本,其主要特点是以常州派的方法解词,彰显疆村派的艺术特色,注重对清词史的建构,同时也适当关注疆村派以外的词家. <广箧中词>是一部颇具特色的词选,对于我们了解清词尤其是清末民初词坛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因此在清词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北宋熙、丰之际,中国文学选本生成与接受的基本语境从文学语境切换到道学语境.在这一语境中,<文选>的文学标准受到了空前的否定,<文选>第一次成为嘲风弄月的代名词.宋人对<文选>文学标准的发难在宋代和宋代以后产生了三个方面的负面影响:<文选>的盛行趋势发生了逆转;对<文选>的苛评进一步升级和泛化;以道学标准增删<文选>文本成为一种风气.  相似文献   

4.
<古文苑>可能是南宋金石学家王厚之编纂的一部诗文选本,其编纂宗旨大致有四点:1.辑录史传不传、<文选>集外作品;2.崇尚典雅之文;3.注意挑选各时代的诗文精品;4.有意收录有争议之作品.  相似文献   

5.
<古诗归>是明代竟陵派领袖钟惺、谭元春评选的一部古诗选本.该选本大量选入古逸诗、<易林>、郊庙乐府等隐语式诗歌,不仅在表达方式上与佛禅话语相同,而且在思维方式上,<古诗归>也体现出竟陵派对"精神"本体的追求与禅宗自悟体道的内向超越之路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当前的书学美学研究中,李世文、蔡子谔二位先生合著的<书学美学詹言>(下简称<詹言>)是一部具有理论创新意义的重要著作.它以恢宏的架构,新的理论视角对从汉至清两千年间关于书法审美的各种认识,做出历史的美学的把握,审视了传统书论中美学观点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探讨了书法特征作为民族审美精神物化形式的个别性.  相似文献   

7.
1922年出版的日本小畑薰良翻译的<李白诗集>,是李白诗歌第一部被翻译成英文的个人专集,也是中国古诗散体意译风格的一部代表作.全书融翻译和研究、作品与资料为一体,为西方读者比较完整地认识李白及其诗歌提供了一部有分量的文本,它对扩大李白诗歌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产生了积极、持久的影响.冯友兰、杨振声等人对小畑薰良的翻译曾提供过帮助.1926年,闻一多、小畑薰良、徐志摩等人围绕这部<李白诗集>,在<晨报副刊>开展了一场关于翻译问题的讨论,提出的主张在当今仍有借鉴意义.由中日两国学者共同参与的这次学术讨论,在中国现代翻译批评史上值得一提.  相似文献   

8.
<楚辞章句>中收录了许多汉人模拟屈骚的作品,这些拟作在艺术水准上与屈骚有着一定的差距,但是<楚辞章句>的编纂者将它们收入,符合汉代经学的编纂体例.更重要的是,这些拟作体现了汉人对屈骚的理解,其中一批作品将屈原塑造成为正道直行、眷恋故国的道德楷模,这批作品大致在西汉中后期被结集,流传至东汉,王逸对其进行了修订增扩,最终形成了<楚辞章句>这部楚辞学最重要的选本.这个选本广泛流传,它的阐释倾向抑制了对屈骚的其他理解,深刻影响了从汉代至今人们对屈原及其作品的基本认知,并最终完成屈原和楚辞的经典化塑造.  相似文献   

9.
<诗馀画谱>和<唐诗画谱>是明万历年间徽派版画的杰出代表,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已得到充分肯定,但在编选和流传上存在的问题却还缺乏深入的研究.<诗馀画谱>采用了可靠的底本,虽有疏漏,仍不失为一部好的宋词选本.<唐诗画谱>则错误百出,未录多少家喻户晓的唐诗绝句.然而<诗馀画谱>在问世不久就流传日稀,<唐诗画谱>却多次翻刻,甚而流播域外,近年两部画谱又同时受到青睐.其中的变迁颇有深意,可以为今天的出版营销业提供多个层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马茂军 《学术研究》2004,(4):147-148
吕祖谦的<宋文鉴>是与<文选><唐文粹>齐名的一代文学选本,而<宋文鉴>编辑的底本<圣宋文海>却很少有人提及.  相似文献   

11.
张清芳 《云梦学刊》2008,29(1):101-103
曹文轩于2005年出版的两部长篇小说<天瓢>和<青铜葵花>,是他追求美学艺术的代表作.作者一面把中国传统的唐诗宋词的格调和意象化到作品中,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美学意蕴.但是另一面.他又把西方小说的一些写作技巧融入小说的主题中,由此创作出中国古典美感和西方现代美感相融合的佳作来.  相似文献   

12.
岳进 《殷都学刊》2009,30(3):68-73
<诗归>是一部代表钟惺和谭元春诗学观念的重要诗歌选本.<古诗归>选录陶渊明诗作数量最多,且评价极高.本文通过<诗归>对陶诗的选录与评点,以复古派对陶渊明的评价为背景,研讨钟、谭对陶渊明的接受情况及原因.  相似文献   

13.
选本具有衡鉴、评定的功能.选家必须在个人审美偏好与诗坛风尚、在文学与政治的互动中找到最佳平衡点,所编定的选本才能起到树立权威诗人、确定经典诗歌的作用.优秀的诗歌选本从实践层面上将选家的诗学观念具体化,并与诗文评、诗文创作等一起,构建选家的诗学体系.清代诗歌选家编定选本的最终目标的是影响时代风会,扭转诗歌地位下滑的局面.在清理古代诗歌的同时,一些选家也编定了大量"当代"选本,这表明选家有意识地将"当下"的诗歌创作纳入诗史传统之中,为"当下"文学的存在、发展寻找最恰当的逻辑理路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4.
潘诺夫斯基于1920年发表的<艺术意志的概念>为其后来的美学思想以及艺术史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论的基础.它既是潘氏对于里格尔"艺术意志"概念的重新诠释.也是对沃尔夫林理论的批判的深化.潘氏认为,美学的任务--超越了历史理解、形式分析和内容解释--是要利用艺术意志,建立先验有效的范畴去发现根本存在于艺术现象之中的内在含义.同时.这也显示了他希望探询视觉艺术的历史语法的深刻意识.  相似文献   

15.
一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这段话屡屡为学者所称引,就因为它用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语言,揭橥了这样一个特殊时代的特殊精神--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6.
张继红  张学敏 《理论界》2009,(9):136-138
<家>是巴金的成名之作,<寒夜>是巴金的巅峰之作.两部作品都隐含着作者鲜明的"我有话说"的意念化创作倾向.同时,两部作品都选择了"家"及其伦理关系这一切口进行叙事,但文本的叙事逻辑和作品人物的情理逻辑出现了内在的矛盾--文本裂痕.这一现象在<家>中产生,到<寒夜>逐渐得以弥合,这种在艺术策略的选择与深化成为上世纪40年代中国文学丰富而独特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7.
《唐人赋钞》与粤秀书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嘉庆年间广东人邱先德、邱士超叔侄编选的<唐人赋钞>一书是唐赋的重要选本,其书编成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现存最早刊本为羊城允经楼刊本.<唐人赋钞>一书与粤秀书院有着密切关系,为粤秀书院院长与学生合作的产物.除<唐人赋钞>外,还有多种应试诗文选本与粤秀书院相关.这些选本为我们了解科举制度下书院的文学教育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样本,其批评实践也可以丰富我们对古代文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明代唐诗选家多复古崇唐,基于对唐诗不同发展阶段艺术成就的轩轾黜陟,而各自为选,使得唐诗选本大盛于时.学者多着眼于唐诗选本与选家文学主张的对应关系研究,而很少留意选家对选本价值的期许,即是在选家看来,选本中代表唐诗精髓的诗作应该充当什么角色?大体说来,有将所选唐诗作为一种“楷式”以供学诗者借鉴的,有在此种“楷式”之外试图作一种补充或另辟蹊径的,有将所选唐诗视为学诗门径、津梁的,也有将所选唐诗视为“陶冶之具”的.  相似文献   

19.
赵晓虎 《理论界》2009,(5):176-177
王向峰撰写的<<手稿>的美学解读>是一部从美学角度系统深刻地阐释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专著,它对丰富完善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以及建构有中国特色文学理论体系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对全书整体呈现出的几个基本特征及其作者对美学之谜的不解求解作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20.
张伟教授的<生命·文化·艺术>一书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深刻阐释了艺术的文化特性,揭示了艺术与文化的内在关联,拓展了艺术学研究的空间,开辟了艺术文化学研究的新领域.这是一部以生命为本体建构,集哲学、美学、文化学和艺术学为一体的学术研究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