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应中国哲学"合法性"质疑的三个问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是在中国哲学现代化和世界化过程中产生的,它以批判中国哲学"合法性危机"的极端形式提出来,其实代表的是一种民族化的诉求.集中体现为三个问难中国有没有哲学;中国哲学史学科具不具备合法性;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来研究中国哲学史具不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2.
欧阳询 《船山学刊》2013,(4):179-180
2013年4月20至21日,中国哲学史学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暨国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前瞻”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成功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各高校、学术研究机构的一百多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议收到学术论文80篇。与会学者围绕中国哲学史方法论、中国哲学史学科范式创新、中国哲学史具体问题等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从多方面将中国哲学史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孙民 《江淮论坛》2011,(1):62-65
2010年7月19日至22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主办,贵州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10年年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会议的主题是“改革开放新起点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自全国党校系统、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院所以及人民出版社、《哲学研究》编辑部、《求是》杂志社、《人民日报》等单位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并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理论研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2014年10月29至30日,中国哲学史学会2014年年会暨"中国哲学与中华文明的传承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大学召开。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哲学史学会、安徽大学中国哲学与安徽思想家研究中心主办。会议围绕"中国哲学与中华文明的传承创新"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2012年8月25至26日,中国哲学史学会、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当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研讨会"在吉林大学召开。会议的宗旨在于依托"中国哲学史研究"和"中国哲学基本问题研究"两个基点来探讨"中国哲学的现代性"问题。在历时两天的会议中,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6.
市社科联与市哲学学会、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合作,从1989年9月以来,开展了“哲学——社会主义”系列研讨活动.6月11日,这项研究的第四次会议在南京举行.会议主题是“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现将会议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龙伏 《江汉论坛》2002,(11):93-94
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和青岛市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主办、台湾中华易经学会和中国周易学会协办的“海峡两岸易学与中国哲学研讨会”于2002年8月18日至22日在青岛举行。来自海峡两岸及美国、日本、韩国等地的20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150余篇。会议以“易学与中国哲学的整合与重建”为主题,对易学和中国哲学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现将会议在易学方面的研讨情况综述如下。(一)简帛易研究和易学探源。汤一介对《郭店楚简·语丛》中的“易,所以会天道、人道者也”…  相似文献   

8.
1998年4月27日到29日,由中国哲学史现代哲学学会和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共同主持召开的“中国现代文化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学术研讨会” 暨第二届年会在天津市委党校顺利召开。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了这次研讨会。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文化和文化哲学 与会代表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文化、文化哲学和文化观问题。  相似文献   

9.
由《哲学研究》编辑部、吉林大学哲学系、《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和《吉林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主持召开的中国近现代哲学史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二年七月六日至十日在长春举行。参加这次讨论会的共有十八个省市四十二个单位六十八名代表。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石峻同志出席了会议并主持了讨论会的开幕式。 这次讨论会是中国哲学史界专门研究近现代哲学史的一次盛会,也是解放以来讨论中国近现代哲学史规模较大、人数较多的一次会议。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只有研究中国近现代哲  相似文献   

10.
由山东大学哲学系主办,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山东大学哲学系、山东师范大学政法系、山东省哲学学会联合发起的首届“全国西方宗教哲学研讨会”于1999年7月27日至31日在山东省威海市山东大学成海分校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以“基督教哲学、犹太教哲学”为中。心,围绕“宗教中的上帝”、“神学文本的解读”、“基督教与犹太教神学传统及其关系”,“哲学反思与神学体验”等问题展开了热…  相似文献   

11.
与某些西方哲学家所谓“中国无哲学”论以及形形式式的“哲学终结论”相呼应,国内学术界也有种种对“中国哲学”存在意义的怀疑。但是检索20世纪中国真正有创造力的哲学家在哲学理论和哲学史两方面的工作,人们可以看到,“中国哲学”实际上已经对那些批评作出了建设性的回应。它包括作为学术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与作为理论的中国哲学创造。后者主要围绕着重建意义世界这个中心,在形上学的本体论、宇宙论,和伦理学、道德理论两个层次展开,表现出高度人文化的具有中国特点的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史学会四川分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于7月10日至14日在成都召开。会议着重讨论了四川地方哲学史和宋明理学以及有关中国哲学史其它方面的问题。与会同志一致认为:研究四川古代思想家,是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工作。它可以填补中国哲学史研究上的一个空白,也可以对全国性的研究提供地方和局部的丰富资料,对四川的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历史的研究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四川作为一个重要局部,出现了不少有影响的思想家,如杨雄、唐甄等,且自宋以来就有“易(指《易经》)学在蜀”的说法。对于这些人或专题,有的作了一些研究,有的尚未着手。这就需要大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占有大量第一手材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哲学学会中国哲学史研究会、《人文杂志》编辑部、《陕西师大学报》编辑部于1983年1月17日在西安联合召开第一次“关学”讨论会。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郭琦、副主席赵谭冰出席会议并讲话,西安地区从事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教学、科研的专业工作者二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今年五月,由中国哲学史学会等单位发起,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召开了中国近现代哲学史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哲史学者、专家和研究工作者一百二十余人。会议收到论文六十余篇。会上着重讨论了研究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的意义、方法和中国近现代哲学的分期以及各阶段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等问题。大家认为关于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的研究是我国哲学史研究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1919——1949年这一段哲学史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中国近现代哲学既是中国哲学发展的新阶段,又是近现代世界哲学史的组成部分。这个时期哲学的主题是中国向何处去,如何发愤图强的问题,围绕这个专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10月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学会主办,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研究室、《中国哲学史》杂志承办的首届"经史传统与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哲学史学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河南大学等研究机构、高校和学术期刊的近15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崔唯航副研究员主持,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孙海泉、《中国哲学史》杂志常务副主编陈静研究员分别致辞,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陈来教授  相似文献   

16.
在金岳霖关于“中国哲学的史”和“在中国的哲学史”两种中国哲学史概念的论说背后,隐含着一个基本的理论预设,即把哲学视作理论和概念体系,哲学史的书写是叙述不同哲学流派的基本概念、理论的演化和发展历史的.但是,哲学不仅表现为概念系统和理论体系,还意味着哲学活动或哲学实践.中国哲学史的书写既可以是对已有的哲学理论和概念系统的书写,也可以是对以往哲学活动的书写,即“做中国哲学的史”,这就凸显了哲学的实践性品格,也扩展了“中国哲学史”概念的含义.“做中国哲学的史”这一概念更贴近中国哲学智慧的特性,更能体现中国哲学史不同于西方哲学史的特色.通过对“做中国哲学的史”的书写,可以唤醒人们过一种哲学生活的兴趣,开启人们实践哲学、体察智慧的情趣,从而赋予我们一种新的眼光审视哲学的意义和中国哲学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孙奕 《文史哲》2008,(1):167-168
2007年6月24日至28日,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本次大会由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华孔子学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中国哲学所、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讨论的“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实际上就是中国哲学史学科的独立性问题,也就是金岳霖提出的中国哲学史是“中国哲学的史”还是“在中国的哲学史”的问题。“金岳霖问题”揭示了中国哲学内含的现代性与民族性的矛盾。这一矛盾在胡适(“疑古”)、冯友兰(“释古”)建构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实践中得到鲜明的反映,并在张岱年的“文化创造主义”中获得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19.
重写中国哲学史的问题向度与方法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书写”本身而言 ,重写中国哲学史的问题向度至少应当包括两个基本层面 :在中国哲学史的书写范式方面 ,应当实现从“外在化”向“内在化”的转化 ;在中国哲学与哲学的关系方面 ,必须在两者之间达成殊相与共相的联结。重写中国哲学史的方法意识可以概括为“双向互动 ,层级累进” ,即在“哲学与中国哲学”、“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以及“对中国哲学史具体内容的理解与确立整体的中国哲学史书写范式”等构成“诠释圆环”的双方之间不断展开双回向的互诠互释、互融互汇 ,以使被不断书写的中国哲学史累积性地逐渐迈上新的层级。  相似文献   

20.
哲学就是哲学史,哲学就是思想性的历史,哲学史就是历史性的思想。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最重要的路径之一就是研究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对其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逻辑进程、所形成的思想格局以及思想图谱、所呈现的基本内容及其规律等作出全方位的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以来“化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彻底实现了“中国化”,即确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地位,并整体性地呈现出“一体多样”的思想格局。总体上看,这一思想格局具体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即从“一体一样”到“一体多样”再到“多样一体”的历史阶段。这一思想格局的形成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实现了“再度青春化”,焕发了青春活力。面向未来,构建“多样一体”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重在凸显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性”和“主体性”,以梳理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为着眼点,研究“一体”与“多样”的辩证关系,聚焦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历史进程中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等,并在上述问题的反思中赋予既有哲学学术体系以新的时代内涵、思想内涵、文明内涵,继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思想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