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元杂剧悲剧精神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文化学、心理学理论分析元杂剧中的悲剧在悲剧精神上的特征 ,结合远古神话反映出的人类潜意识里的悲剧情结 ,从创作主体学和社会历史学的角度 ,论述了元代悲剧的三种情结 ,即悲壮的牺牲情结、悲愤的复仇情结和悲怨的忧郁情结。这三种情结代表了元杂剧悲剧精神的文化特质 ,它既是一个时代的心理写照 ,更是中国戏曲悲剧精神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2.
论元杂剧作品中的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元杂剧中对梦境的描写及基本情况 ,对元杂剧中梦与情的关系、梦与现实的关系、梦与悲剧意识的化解作了探讨。指出梦是现实痛苦的一种消解方式。  相似文献   

3.
元杂剧家庭伦理悲剧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对元杂剧的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 :元杂剧家庭伦理悲剧 ,展示了封建社会不同家庭的伦理冲突 ;暴露了伦理文化的矛盾与困境 ;揭示了伦理精神的深层底蕴  相似文献   

4.
浅论元杂剧家庭伦理悲剧的界定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现以男权为核心的家庭伦理生活体系,并以孝与逆、贞与淫、善与恶为道德衡量标准来设置关目、塑造形象,具有悲剧审美特征的戏剧,是元杂剧家庭伦理悲剧的主要特征。元杂剧中家庭伦理悲剧的大量产生既有传统封建文化长期积淀的因素,又有元代特定的时代背景原因。  相似文献   

5.
元杂剧《张生煮海》以浪漫奇幻的形式表现了现实的社会文化心理冲突,作者企望借虚幻的神话消解现实的矛盾,但悲剧不仅未消解,却带来了消解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中国古典戏剧中存在着大量的悲剧 ,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用西方人的悲剧定义来界定中国悲剧是不合适的。中国特色的悲剧 ,主要体现在“大团圆”的结局上。这种结局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西悲剧的比较看出西方悲剧精神在于用行动来抗争,表现出较强的个体自主意识;中国的悲剧大多个体自主意识较弱,其显著的特色为含蓄蕴藉,顺从忍耐.中西悲剧的重大差异显示出不同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8.
中西悲剧在悲剧冲突选择上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悲剧最根本的不同就是选择悲剧人物和悲剧冲突的不同。中国悲剧的悲剧冲突主要表现在外在的正义力量战胜邪恶势力的过程中,西方悲剧的悲剧冲突则主要表现在内在的人性善战胜人性恶的过程中。中西悲剧的悲剧冲突的解决却是相当一致的。这就是它们都追求历史的进步与道德的进步的统一。因为中西悲剧的悲剧人物不同,中国悲剧的悲剧人物是完美的,所以中国悲剧是通过否定和拒绝邪恶势力来完成这个统一的,而西方悲剧的悲剧人物是有缺陷的,所以西方悲剧是通过否定人自身的缺陷和罪过来完成这个统一的。  相似文献   

9.
关汉卿是元杂剧的杰出作家之一,其大部分剧作都反映了一种悲剧精神.首先,他的剧作中揭示了现实社会的黑暗;其次,在他剧作中的悲剧人物都有一种命定的观念;再次,即使主人公也信奉命运,但他们乔身上仍有一种强烈的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0.
元杂剧中悲剧冲突的解决方式往往表现出一定的荒谬性。具体表现为:其一,偶然性的事件常常成为解决冲突的关键契机;其二,神明鬼魂力量在悲剧冲突的解决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其三,解决方式的非现实性;其四,解决方式的自相矛盾和不合逻辑。这种消解方式荒谬性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元代残酷的社会现实、佛教思想的影响、中国民间的审美习惯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从信仰角度看窦娥之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娥是元杂剧《窦娥冤》中的悲剧主角,其人生悲剧的酝酿,有社会的因素,也有她恪守伦常观念的局限。这里着重从窦娥个人思想信仰的角度揭示了产生其悲剧的深层原因,认为其自觉把封建伦理纲常作为信奉理念和行为准则,迷信以守贞尽孝“修”得美满来世,乃是导致其泯灭自我,扭曲人性,酿成人生悲剧的最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2.
《雷雨》与《安提戈涅》分别是中国和西方悲剧的杰出代表,不同的文化土壤养育出不同的艺术特色,但两种悲剧艺术所追求的崇高与真挚却是统一的。文章从悲剧人物,悲剧冲突,悲剧文化特性,悲剧舞台效应等方面来论述两部作品的悲剧艺术。  相似文献   

13.
元明清悲剧是中国古典悲剧之经典。元明清悲剧所体现出的艺术特色与审美意蕴,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与社会历史背景。本文所论及的三个问题,是目前文学理论界同仁仍然关注的问题,值得商讨。  相似文献   

14.
<雷雨>与<安提戈涅>分别是中国和西方悲剧的杰出代表,不同的文化土壤养育出不同的艺术特色,但两种悲剧艺术所追求的崇高与真挚却是统一的.文章从悲剧人物,悲剧冲突,悲剧文化特性,悲剧舞台效应等方面来论述两部作品的悲剧艺术.  相似文献   

15.
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 ,他在中国戏曲喜剧、悲剧、正剧和历史剧的创作中 ,全面营造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典范文体模式 ,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中国古典悲剧形态的“喜剧性”情结人手,通过一种广泛的文化比较研究,从民俗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悲剧与“季节神话”的神话学渊源;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悲剧与儒、道思想的认识论关系;从美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悲剧与尼采悲剧观的“同质”现象;从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悲剧的存在意义;从而得出中国古典悲剧其实是一种原始悲剧的结论,进而指出中国古典悲剧与黑格尔“古典悲剧”的“异质”之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美术弥漫着"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从"革命悲剧"到"悲情悲剧"、从一元化崇高悲剧到多元悲剧形态,中国当代美术的悲剧性呈现了一个从独白到缩减,再到衰竭的弧线式下降状态.中国当代艺术最值得关注的,仍然是后悲剧时代的人文书写问题.人类的存在状况永远存在着多元价值的悲剧性冲突,如何图绘与表征这些冲突则是艺术一项挥之不去的使命.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能稔熟地运用各种现代小说艺术手段的中国现代作家。在他的小说中成功的运用悲剧艺术、喜剧艺术、意识流、象征等艺术手段,表现现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特征,表达他启蒙的文学主张。他运用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艺术手段,展示了传统文化支配下中国人无法逃遁的悲剧命运,对改造"国民性"寄予了深切的希望。  相似文献   

19.
《冻苏秦衣锦还乡》虽然承袭了元杂剧"大团圆"的喜剧传统,但是从"家国同构"的内涵影射、史料引用的独特寓意、情节处理的内在逻辑三方面不难发现,喜剧的结尾只是元代文人迫于灰暗现实而生硬勾勒出来的一场圆满,而其故事本身已蕴含一定的悲剧成分,它包括悲剧比例的显然性、悲剧情节的必然性、悲剧淡化的策略性。因此《冻苏秦》虽然是喜剧结尾,但是却有着悲剧内核,因此它是"形式上的喜剧"和"内容上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道德感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的悲剧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只是其具体的表现形态、存在方式和强弱程度有所不同而已。西方悲剧更加突出命运观念,以至于几乎淹没了其中的道德感,可以称之为命运悲剧;中国古典悲剧则基本上是以伦理道德观念取代了命运观念成为现实人类新的主宰,伦理道德观念得到强化,因此可以把它称为是“伦理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