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1998年12月7日 ,新潮实业发布公告 ,称它将采用换股方式吸收合并新牟股份 (预案 )。陈信元、陈冬华 (2000)借鉴LysandVincent(1995)的思路 ,对山东鲁颖电子和清华同方之间的换股合并进行了案例分析。与上述换股合并不同的是 ,本次合并双方均为同一母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被合并方又为合并方法人股持有人。这种特殊的个案为我们考察换股合并的真实动机及相应的市场反应 ,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讨论 ,还能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国资本市场的其他相关问题 ,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效率问题和信…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权益结合法在我国企业合并中的应用现状,以TCL集团换股合并TCL通讯的案例为分析对象,从我国现有制度安排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认为,以TCL集团换股合并案为典型代表,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权益结合法有其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和继续应用的空间。本文分析的实践意义在于: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依据,除了取决于参与合并的一方是否取得了对它方的控制权之外,还应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以往的改革已为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创造了一定的前提,那么现在已到了必须迈开步伐,真真切切地投入市场的风风雨雨中摔打、锻炼的时候了。笔者认为,国有企业走向市场目前最为紧要的是进行产权重组和职能转换。有效的产权约束体系是国有企业走向市场的前提。根据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这一内在规定性,根据企业足市场主体这一商品经济的特征,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必然要将企业自身作为其重要主体。离开这一点,国有企业就不可能成为市场主体进行自主经营。因此,赋予国有企业在产权关系中的主体地位便成为深化企业改革的逻辑起点。围绕产权关系,推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已是一次大的突破。但从深化改革的要求看,这还远远不够。因为两权分离的结果与产权关系明晰化的初衷相距甚远。随着两权分离和放权让利,代表着国家所有权主体的中央政府的权利已大大削弱,事实上已不是完整法律意义上的产权主体代表;同时因放权让利运行不到位。企业并未获得相应的权利,这就是所谓产权关系中某些权利的"虚置"和某些主体的"缺位"。  相似文献   

4.
《经营与管理》杂志2003年第2期发表了刘敏与王成慧的《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悖论》一文,文中对国有企业的性质和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分析,给我们一些启示。然而文中经过分析得出的结论:国有企业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它天然的与现代企业制度不相容,笔者却不能认同。笔者认为:国有企业通过市场化改革能够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的性质与存在的必要性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要素产权所有者的契约联结,各要素产权主体为了自身价值最大化而按照契约投入要素使用权组成企业进行生产。如果各产品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整个经济就是帕累…  相似文献   

5.
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特征的国有企业经理内生激励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认为,恰当的企业所有权安排会对参与企业契约缔结的各产权主体产生激励效应,从而对提高企业经营绩效至关重要.作为一类专用性人力资本的产权主体,国有企业经理应该参与到企业契约的缔结中去,并享有与其人力资本产权相匹配的那部分企业所有权,以此激励他们努力工作.因为这种激励内生于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我们将其称之为企业家内生激励机制,并认为这一机制乃是解决国有企业经理激励问题的治本之举.  相似文献   

6.
产权分割与政企间新型产权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两权分离”的矛盾和缺陷的剖析,指出它不能指导我们建立国有企业致企间的新型的产权关系,正确的思路是实施产权分割,文章阐述了将产权分割为具有完整权能的原始产权和法人产权,以及二者由不同主体,在不同市场运作的产权分割理论,并依据这一理论,提出了建立我国国有企业政企间新型产权关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产权改革的方向正影响着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的成败。本文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最终目标,分析了企业所有权与产权的内在关系,认为并购作为国有企业产权重组中的重要手段,迫切要求有明晰的产权。产权构造的状况,将决定企业兼并的动机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李哲  何佳 《管理评论》2008,20(5):9-14
本文考察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改制上市模式与发行效率的关系以及整体上市的意义与可行性。通过对1998~2002年间上市的360家国有企业的实证研究,证明了整体上市的国有企业发行效率较高,而分拆上市的国有企业发行效率较低。本文还通过理论分析结合案例阐明了促进分拆上市的公司进行整体上市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
付镪 《经营管理者》2015,(7):134-136
产权制度改革是当前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关键点,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产权制度,明晰国有企业产权,对解决中国国有企业所有者缺失、内部人控制等管理问题有着重要意义。资本市场作为资本运作融通的信息和中介平台,在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通过研究资本市场在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的推动力作用,提出了政策性推动力和市场性推动力的概念,并结合鄂武商股权争夺事件作为案例,分析了资本市场在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的市场性推动力作用,为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内部性与外部性及其政府管制的产权分析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文章以一个生产安全的案例为切入点 ,尝试用现代产权理论分析框架而非传统的方法来分析内部性问题及其政府管制产生的根源。在产权理论看来 ,由于交易成本为正 ,产权便不能完整界定清楚而必有一部分被置于公共领域 ,成为有信息优势的交易者攫取的公共财富 ,从而对交易者另一方造成未在合同条款中反映的损害。这即所谓的内部性。因此 ,政府管制的目的在于降低充分界定产权的成本 ,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以此为基础 ,文章最后把内部性和外部性整合在同一个产权理论框架内 ,使二者及其政府管制有一个统一的理论基础。一、引言在管制经济学中 ,内…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改革微观层面上,规范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特别是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看法,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1995年国务院在100多家大中型国有企业中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同时,各地方政府也推出了2400多家国有企业进行试点。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这一改革措施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许多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被搁浅,而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换汤不换药”。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术界关于作业成本动因选择与合并的研究,缺乏对动因留选与留选个数的探讨,而关于对成本动因选择合并的评价的研究未见。可以通过聚类分析建立模型,得到成本动因的相关类,再结合主成分分析指导留选动因的个数,最终确定留选动因,并首次建立评价动因选择与合并优劣性的主成分分析模型。实证分析表明,此系统方法更好地解决了成本动因选择与合并的问题,相同数据下该方法比矩阵理论与距离聚类分析结果更优,作业成本管理系统的复杂性与信息成本显著降低。本文为作业成本动因的选择与合并以及评价提供了一套系统方法。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热电厂是我省实行集资办电最早的企业之一,造成了一个企业有多个投资主体所形成的资产和多种核算体制,对其实行公司化改组,将各投资方变为统一的利益主体的独立发电公司是解决问题的惟一出路。在产权界定上,各投资方产权比例成为改制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和公司能否组建的关键问题,也是国内许多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企业合并有吸收合并、创立合并和控股合并三种主要形式。吸收合并和创立合并的结果都只留下一个单一的法律主体和会计主体 ,控股合并所生成的母子公司则都是独立的法律主体和会计主体。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 ,合并后都必须进行会计处理 ,以反映整个经济实体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成果。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 :购买法和权益集合法。合并方以现金、票据和其他资产或债权作为合并代价 ,实现合并 ,应采用购买法 ;如果合并方完全用自己的普通股票交换对方几乎全部的普通股 ,以实现双方股权上的集合 ,这时应采用权益集合法。在购买法下 ,合并方在…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主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中央政府作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另一种是基于群众满意度的人民群众作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主体。本文通过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由中央政府和人民群众双方共同作为测评主体更能体现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概括出了以中央政府和基于人民群众为测评主体的两套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正>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产权关系上的主要问题是:在微观意义上,企业产权关系极为模糊,国家作为出资者的权利、责任没有明确的界定,而企业经营者权利、责任及企业的法人地位实际上也并不清晰;在宏观层次上,虽然名义上中央政府拥有全部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收益权,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是由地方政府部分掌握和分割着这些剩余权利,中央政府不能有效地控制。公司制改  相似文献   

17.
正国有产权登记,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等部门代表国家对占有国有资产的企业和行政事业性单位的国有资产产权状况进行登记,依法确认产权归属关系的行为。产权登记是企业国有产权管理的基础,指导企业的产权界定,国有企业改制,企业合并分立,产权转让,资产划转等工作,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就是把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推动国有资产的产权以资本运作的形式,实现产权的流动和重组。2012年国家下发《国  相似文献   

18.
企业绩效与产权制度——对重庆钢铁集团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重庆钢铁集团的案例研究,揭示企业绩效与产权制度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解释为什么一些没有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竞争性国有企业能够成功,而很多产权明晰的私有企业为什么会失败。本文揭示,企业家激励、企业家能力,以及正确的决策是企业取得良好绩效的充分条件。产权明晰的私有企业具有内在的企业家激励机制和企业家生成机制,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决策失败,而国有企业由于不具备这些机制产生的制度保证,其失败更可能同时来自于企业家缺乏激励、企业家能力不足以及决策失败等多方面的原因。虽然国有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家自我道德激励和模仿私有企业的产权激励来建立起企业家激励机制,但这些机制具有偶然性和不可持续性,而明晰的产权制度则能为这些机制提供具有自我执行(self-enforcing)功能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我国证券市场1994~2000年发生的陆家嘴等5起股票回购案例,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对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动因进行了分析。本文的分析显示,国外关于股票回购假说无法对上述5起回购案例的动因做出合理解释。进一步研究的结论是,上述5起国有股回购的成功实施,其主要动因在于满足地方政府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等公共治理目标的功能诉求,是上市公司向国有股控股大股东的利益输送。  相似文献   

20.
在国有中小企业民营化改造中,员工持股是一种普遍的形式,由此造成内部人平均持股的状况。本文认为,这是一种没有效率的产权安排形式,妨碍了企业经营机制的改进,其结果无法以计划机制取代价格机制,达到节约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的目的。本文以个案分析的方式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说明。指出:企业效率与经营机制直接相关,经营机制要求对于分工协作的统一指挥,统一指挥不能通过产权交易方式来实现。而内部人平均持股的产权形式,容易造成分工协作与产权交易的混淆,使统一指挥难以实现。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企业剩余权益归属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从剩余权益与固定权益获得者的角度对企业成员进行区分是必要的,但这种区分不能仅从产权交易中的物力资本优越性出发,同时必须考虑团队生产中人力资本的特殊地位。进而提出建议:在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中,不能仅把明晰产权关系作为目的,更要强调如何通过加强分工协作改进经营机制,并针对内部人平均持股企业的制度困难提出了解决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