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管理意识     
管理是一种意识,管理过程就是管理意识活动的过程,管理方法和技术都只是管理意识的外在表现形式。管理并不是组织中管理者的“专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人都会管理,管理是一种基于个人天生素质的实践活动。管理意识的培养是管理教育的根本,管理学习的过程就是管理意识培养和强化的过程。科学管理就是通过使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来强化管理意识,达到使管理从一种无意识化状态到意识化状态的转变,最终到自动化状态。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需要树立新的意识。能否树立正确的营销意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我国企业来说,树立市场意识、名牌意识、关系营销意识、绿色营销意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口译,顾名思义是一种翻译活动,即指学生以口语的方式,将源语转换为目的语的方式。口译作为一种跨文化意识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避免跨文化语用失误对口译来说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同时,兼顾从培养跨文化意识的角度研究口译,分析语言文化与口译之间的关系,指出口译中存在的文化障碍现象。本文从语用学的语用失误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4.
尽管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外延甚广,但跨文化交际主体还是在跨越语言、跨越文化、跨越国界之间展开.于是,语言和文化自然成为关注的根本.本文拟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和社会心理语言学的基本视角讨论跨文化交际中正确认识和理解语言意识和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缺少想象的艺术是苍白的艺术,在想象中建立创作意识,从意识中发挥想象,才能实现艺术语言的更新  相似文献   

6.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的十五大,我国逐步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要实现依法治国的方略,必须增强法治意识,更新法治观念,树立法律至上的意识、积极的守法意识、正确的权利与权力关系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政党意识、执政党意识和执政意识是政党文化中的三个不同的概念。目前学界对三者理解不一,同时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概念混淆,二是内容界定不准确。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意识是指中国共产党全党成员和党组织形成的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纲领、使命等各方面所达成的共识。执政党意识是指党以执政党的身份来思考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早日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等执政任务问题。执政意识指的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共对于履行执政职能、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目标的思考,是党的执政实践活动在党的组织和成员头脑中形成的固有的执政思维方式。政党意识、执政党意识与执政意识三者的关系是:政党意识里包含执政党意识,而执政党意识里包含着执政意识,三者的层级依次从大到小。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意识内容包括革命党意识和执政党意识两大方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意识主要内容为全面执政意识、忧患意识、改革开放意识、发展意识等;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意识内容则包括为民执政意识、依法执政意识、民主执政意识、科学执政意识、第一要务意识等。  相似文献   

8.
从编辑过程的角度,探讨了编辑主体意识的作用,认为主体意识应当是贯穿在整个编辑活动之中的必不可少的因素,编辑应具备主体意识,这样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好编辑工作方向,同时,主体意识与编辑事业的发展、编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当代的学术研究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特征之一便是从政治型学术向文化型学术转变,因此,学报编辑要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现代的文化意识。编辑的文化意识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一、正确的政治意识出版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重要的意识形态宣传阵地,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政策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各类正式期刊7559种,其中高校学报占600多种。高校学报是广大师生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的园地,因此编辑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坚守社会主义及其文化事业的主流。198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规定》中…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能否尽快树立大学意识,大学意识强不强,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尽快成才。本文主要就大学意识对大学生,特别是对大学新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帮助大学生们尽快树立大学意识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编辑意识贯穿于编辑活动的始终。把关意识是基本的编辑意识,它是由编辑职能决定的;就从意识的出发点是尊重作品的个性,成熟的编辑都具有这种意识;挽救意识来源于编辑主体的职业道德,挽救稿件有如挽救病人的生命;美化意识是编辑主体对稿件质量高层次的追求,它是在编辑主体审美习惯的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人必须具有企业主体意识。企业主体意识是企业人对本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主体及其特性的自觉认识,主要包括: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自由意识等。树立企业主体意识,对于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被评价意识是中国学生在用外语交际过程中最常见的情感障碍之一。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群体本位以及其价值取向即耻感取向两个方面来看,被评价意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主体意识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主体意识不仅使人成为变革世界的实践活动的主体,而且还使人具有了自我意识,将自己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使自然界和对象世界分别开来,从而形成了主客体关系和人在这种关系中主体性地位.主体意识作为实践活动中的内在要素和本质方面不仅是实践活动的前提,而且对物质的感性过程起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化意识与对外汉语教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个体。人类语言一经产生,便深深地打上了文化的烙印,积淀着文化的内容,可以说它本身已负有“文化的使命”,无不沾染着浓厚的文化的色彩,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首要的任务应该是给语言习得者建立一种文化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语言习得与文化习得的同步性以及不可分割性。其次是应该发现那些相异的文化涵盖符号,并通过对比、阐释等各种方式,把那些不同的文化涵盖渗透揭示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地学会并掌握汉语,而不是只使用汉语符号的准汉语  相似文献   

16.
培养创新意识,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也是我国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一个主要内容。鉴于我国创新意识的培养研究已逐渐深入的现实,从创新意识的思想渊源、创新意识的概念界定、创新意识理论研究、教育中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科研意识与师资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与科研是高等学校的两项基本任务,然而,在师专这类高校中却没有形成共识,存在种种不重视科研的现象。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与师资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科研意识愈强,科研能力愈强,师资水平也愈高。因此,必须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从而提高师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而社会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一个社会要保持良好的秩序,除了具备健全的法律外,良好的道德秩序特别是社会公德对维护社会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事与愿违,当前我国社会公德的现状却并不令人满意,社会公德意识严重阙失。爱护环境、保护自然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最基本的一条道德律令。而当今的环境危机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死存亡,可见,解决环境危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加强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主体自从掌握了语言进入象征界后,便进入一种分裂和意义整合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命的动态过程.精神分裂状态既是生命过程的暂时中断,又是意义整合的重新开始.时间性是一种意义统一体的生命的基本规定.没有时间性,就没有意义.从生命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时间意识的两个起源:精神病理学和语言表征机制.主体的构成离不开这两方面的结合.现象学的目的是要恢复主体在语言上的原初意指关系,即前概念阶段意向性关系的恢复.这种意向性关系既有意义构成层面,又有心理能量的分配和转化层面.本文通过现象学与精神分析相结合来分析时间意识的形成和主体的意义构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杜诗中探讨出杜甫思想中的众生平等意识,杜甫认为众生(包括君、臣、民)在生存和被尊重权上是平等的,同重的。这种思想意识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