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深刻指出,看一个人“是一个假马克思主义者还是一个真马克思主义者,只要看他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的关系如何,就完全清楚了。只有这一个辨别的标准,没有第二个标准。”(《青年运动的方向》) 伟大的革命家鲁迅后期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深刻地阐述和正确地处理了个人和工农群众的关系问题。一九三四年八月,他在《门外文谈》中说:“他只是大众中的一个人,我想,这才  相似文献   

2.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象爱护一切革命的新生事物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爱护青年革命文艺工作者。早在一九二五年,他就大声疾呼:“早就应该有一片崭新的文场,早就应该有几个凶猛的闯将!”  相似文献   

3.
1925—1926年,是鲁迅前期杂文创作的高峰。因为这两年鲁迅写的杂文,大部分收入杂文集《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编》①;又因为这两年正是鲁迅在北京,以杂文为武器攻击旧社会,但又不断遭受北洋军阀政府及其走狗文人诬陷打击、“交着‘华盖运”’之时(《华盖集·题记》),所以,这两年便被人们称作为鲁迅杂文的华盖集时期。鲁迅这一时期的杂文不仅数量丰富②,而且在杂文创作思想与艺术实践上都有了重大突破:不仅旗帜鲜明地确立起以社会批评和文学批评为宗旨的杂文创作纲领,而且确立起他杂文最基本的艺术特质──强烈的情感性和丰富的形…  相似文献   

4.
如果我们按照西方文化研究的脉络梳理,中国的文化批评无疑盛行于20世纪90年代,但是,如果我们就中国文化的发展而言,鲁迅杂文具有鲜明的文化批评的特质,它不仅承传了中国忧患意识的文化情结,而且与20世纪世界性的文化变革相交接;尤其在鲁迅的早期杂文中,突显出对于文化史和思想史的反思与批判,自此奠定了鲁迅乃至整个20世纪中国批评史的基调。  相似文献   

5.
杂文是鲁迅进行战斗的主要武器,是投向国内外反动派的投枪和匕首,因而它也成了反革命文化“围剿”的对象。鲁迅杂文,特别是后期杂文,就是“在官民的明明暗暗,软软硬硬的围剿‘杂文’的笔和刀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记录了二、三十年代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进程,而且总结了阶级斗争的丰富经验。鲁迅为战斗而创作的杂文,名副其实地是那个时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光辉史诗。“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鲁迅之所以选择杂文作为主要的战斗武器,是由于它“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  相似文献   

6.
所写事迹,大抵有见过、听到过的缘由进行艺术典型化创造,离不开丰富的生活积累。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植根于深厚的社会生活土壤,这是一切唯物主义典型化理论的最根本的出发点。早在三十年代,我国就曾经有一些人鼓吹什么文艺创作可以“凭空创造”的谬论。在他们看来,作家刻划笔下的人物,塑造一定的艺术典型,不仅不需要熟悉与了解社会生活中各种人和事,不仅不需要掌握任何生活原型作为典型化创造的依据,而且,由于“作者案照他在社会有存在之可能,凭空造出”之后,竟能教“社  相似文献   

7.
一、道是无情却有情 读鲁迅小说,总觉得里面有着浓厚的诗意,既富有感染力,又耐人咀嚼。这一特点和鲁迅小说思想的深刻、感情的真挚、选材的严谨、形象的凝炼都有联系,但最主要的还在于渗透在作品中的浓烈而深沉的感情。记得张定璜曾把鲁迅的特点概括为三个“冷静”,说他站在人流的旁边,用冷眼观察着,并用手术刀似的笔,无情地解剖着生活,解剖着各种人。这话不无道理,但鲁迅在“冷静”与“无情”之中,却又蕴含着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的巨大热情。  相似文献   

8.
朱秀清 《齐鲁学刊》2008,(3):144-146
鲁迅《申报·自由谈》时期的杂文,其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均与新闻有着或隐或显的联系。探索二者的关系,可以对鲁迅的杂文创作特点及其文学观念有新的感受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鲁迅作为我国文化革命主将,不仅在文学创作、文学翻译、文学队伍建设等方面耗费了毕生的心血,而且在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领域也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他对中外古今许多作家作品的评论,对于错误文学思潮与文学观点的批判,不但对于当时的文学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所遵循的文学批评原则及其所持的文学见解,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比如关于清末谴责小说的评论,便是一例。  相似文献   

10.
鲁迅杂文——从绝唱到绝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鲁迅杂文是世纪绝唱 ,代表了 2 0世纪杂文创作的最新成就 ,可以与历史上的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并列 ,而辉耀于中国文坛 ;鲁迅杂文是世纪绝响 ,因为它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由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因 ,今后也不会再产生鲁迅式的杂文 ,今后的杂文家也不可能达到鲁迅那样的水平 ,如同今后不可以再产生楚辞、汉赋式的作品一样  相似文献   

11.
鲁迅杂文中的"对话"呈现出多种形态与特质,鲁迅杂文的"对话"以"反艺术"的外观追求艺术的解放,这不仅使其具有了现实的维度,还获得了精神的维度.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历史教训的艺术反映——鲁迅小说学习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它在中国这一极为广大的政治舞台上,演出了极为威武雄壮的一幕。辛亥革命以它结束了清王朝二百多年的反动统治和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共和的丰功伟绩而彪炳于中国近代史册。然而,作为民主革命,它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皇帝被打倒了,代之而统治中国的成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理人、帝国主义的走狗——北洋军阀。中国人民仍旧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承受着极其深重的灾难。因此,从民主革命的意义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一场举世瞩目的大革命由胜利而失败,这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杂文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特异的文学现象。鲁迅杂文作为鲁迅学中一个重要课题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鲁迅研究者攻伐钻研的重心之一。本文仅就以下相互关联的两方面作若干探究:一是关于鲁迅杂文的渊源问题,一是关于鲁迅在拓展中国现代杂文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所试图说明的是,中国现代杂文运动如何在鲁迅的耕耘莳刈下,才绽放得“红华绛采,炤烈泉石”,汇成一片无垠而炽烈的榴火的呢?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我国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他的文艺思想,特别是他后期的文艺思想,处处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辉。鲁迅的思想是和我们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思想相通的。毛主席生前号召我们:要“打破‘金要足赤’、‘人要完人’的形而上学错误思想。”“金  相似文献   

15.
功利性与娱乐性是文艺的功能的两个基本特征。准确而深邃地认识和理解这两个基本特征,恰如其份地把握住两者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于文学艺术创作和审美鉴赏,和促进当前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兴旺繁荣,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着不可低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鲁迅以自己痛切的感受对封建奴化教育进行了无情的、击中要害的批判,成为旧教育的掘墓人,同时他也是无产阶级新教育的最初的拓荒者之一。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一生用了不少笔名和别署,虽在近世作者中似乎还不能算是最多的,但也总要列在极多之列了。关于他究竟用了多少笔名,哪些是他的笔名而哪些并不是,以及这些笔名的含义究竟是什么,现在已经有不少专著可以供研究了。 我这里只想谈几个被关心这一问题者所忽略了的问题。 一 关于这一问题的发生,大约在《阿Q正传》发表的1921年就热闹过  相似文献   

18.
说不尽的鲁迅及其他李小山在现代中国文化史上,如果抹去鲁迅、胡适、郁达夫、林语堂等人,将是不可想象的。文学在中国同样标志着文化发展中的最高水准,完全可以说,没有一个现代哲学家、社会学家或任何其他人文学科研究者能与鲁迅所代表的文学家相提并论。文学在各种压...  相似文献   

19.
鲁迅杂文的文学属性及其文学地位问题,是鲁迅研究的学术疑难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几代学者的努力,这个疑难已经有所解决.但是,考察某种文体的属性与特征时,不能仅限于一个国度或民族的狭窄范围,而应作一次人类学的回归,在不同国度的文学比较、文体辨析中寻觅某种文体发生与发展、形成与演变的共性与差异,从文体发生学的人类学根源上阐释、分析某种文体的属性及其文化意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疑.在世界散文史上,中国散文、英国随笔、日本小品堪称三座高峰.特别是英国随笔,世所公认为英国文学的瑰宝,文学殿堂的珍品,文学属性无可置疑.而排除鲁迅杂文文学属性的论者,又多是英国文学造诣颇深、非常推崇英国随笔的人士.如果以英国随笔这一文体出现、发展、形成、演变的历史及其文学属性、艺术特征作为参照系,对鲁迅杂文进行一番比较研究,将会是一件极有意义的工作,其论证也会富有无可辨驳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不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曾多次指出要我们读鲁迅的著作,“学鲁迅的榜样”。毛主席特别要我们读点鲁迅的杂文,指出:“鲁迅后期的杂文最深刻有力,并没有片面性,就是因为这时候他学会了辩证法。”遵照毛主席的教导,研究鲁迅文章中的辩证法思想,从中吸取养分,对于我们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锐利武器——革命辩证法,更好地参加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