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孙其芳在《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四期发表《敦煌词与唐宋词论略》一文,从燕乐源流和表现形式、敦煌词与唐宋词的作者、词调词体、题材内容、风格等方面,论述了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喜剧作为一种美学范畴,不只存在于作为戏剧类型的喜剧作品中,也可以蕴含在其他文学样式里。充满艺术情趣和强烈讽刺色彩的鲁迅杂文,喜剧美是其色调鲜明的美学形态,他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提出的这一喜剧的美术特征,正可以为他大量运用讽刺艺术的杂文创作之具有喜剧美作出生  相似文献   

3.
词问三题     
词“别是一家”的提法最早见于李清照的《词论》,是针对苏轼等人的“以诗为词”而发的。对此论人们往往持否定态度,主要理由是,“别是一家”光重形式,不重内容,是走形式主义道路。正是诗词分畛的保守观点,致使李清照的创作未能达到应有的高度……而苏轼等“以诗为词”,反而扩大了词的题材,建立了清新雄浑的风格,为词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成为南宋爱国词派的先声;这种观点似已成为定论,解放后几乎所有的新编文学史本、词选本、词学论文等等皆主此说,笔者对此颇有疑惑,故不揣浅陋,略陈己见,敬希读者有以正之。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词论》在词学理论上的重大贡献至少有三点:1.《词论》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观点,使词第一次有可能自土门户,脱离诗而单独成为一大类别,这无异于词的独立宣言。2.《词论》系统地回顾了词的产生、发展、繁荣的历史过程,分析了自晚唐、五代至北宋时期的作家作品,提出了“声诗并著”的创作原则。3.《词论》还就词的创作方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宝贵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5.
我国最早的唐五代文人词总集《花间集》,其题材取向表现出了明显的道教文化特征。其中有以道教的神仙传说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也有直咏女神女仙的作品,还有描写女冠题材和直接表现民间拜神、祭神情景的作品。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道教文化对花间词题材内容的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6.
《支机集》是明清之际云间词派蒋平阶师生唱酬与家族唱和的词集。无论是在词调选用、论词蕲向,还是在题材、风格的取向上,都表现出了其力持复古、取法《花间》的倾向,如词调选用基本出自《花间》以及"专意小令"的词体形式,倡用"托情闺阁"的比兴寄托的手法,推崇温婉柔丽的词风等,而这正是云间词派变异的转捩点,同时也是云间词派走向衰亡的先兆。  相似文献   

7.
<正> 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是苏词代表作之一。历来对这阕词的写作时间、地点、说法不一。王文诰《苏诗编注集成总案》附载此词于哲宗绍圣四年(1097)苏轼谪居儋州(今广东省儋县)时所作,此说与词中钱塘西湖之景不合,盖因误据“约他年东还海道”之句所致,可置而不论。朱祖谋《东坡乐府编年》和龙沐勋《东坡乐府笺》系此词于元祐六年(1091),其据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长短句》:  相似文献   

8.
门外说词     
一偶见期刊《文学遗产》,目录上有故人吴世昌遗著《罗音室词札》(选录)而引起一阅的兴趣。吴世昌先生的《词札》给我的初步印象,觉是他论词、论词人和论词论的文风,都有直来直往的特点。他的《词札》给我的另一印象,似乎可以说是在褒扬婉约而贬抑  相似文献   

9.
晚清湖湘派词人杨恩寿以戏曲家、诗人名于世,在词学领域也有一定建树,其《论词绝句》三十首及《词余丛话》部分内容体现了推尊词体、推崇姜张和浙西词派词风、严审词律等词学主张。杨恩寿有《坦园词录》七卷,学习姜夔张炎词风,词境多为清冷、寂苦、伤感,在用词、修辞上,多选用寂冷色调,词境伤感清苦。杨恩寿词虽为曲家之词、诗人之词,在晚清湖湘词派中,被称为“同光三家词”之一。  相似文献   

10.
《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文人雅词选集,无疑具有规范词体的作用。它的“清雅”标准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它的词人、词作以及词作的题材、情感都是经过选择的;其次词作的题材以言情为主,其他各类题材多是从言情派生的。欧阳炯赞颂了赵崇祚“清雅”的编纂思想,但《花间集序》却是用骈体文来表现抽象的词学理论,其间还有遗漏和讹误,因此比较难读。我们认为从《花间集》编纂标准来探讨《花间集序》的词学思想,也不失为一条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 李清照的诗、词、文、赋并茂,隽永可颂,历代都受到人们的称赞.而她颇有气概有见解的《词论》,却常常受到一些人的异议.我们认为,像胡仔、裴畅那样对李清照及其《词论》不作具体分析,一味攻击和讥诋,不是文艺理论家的态度;像俞正燮、吴梅那样对李清照及其《词论》完全肯定,也难以令人信服.近年来,学术界围绕李清照《词论》"别是一家"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都未能探本求源,抓住《词论》的实质意义作出有说服力的评论,因而感到还有待深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读钱锡生君《关于吴文英生平中的两个问题》(《文学遗产》1993年第2期)一文,深为钱君对梦窗词的洞悉折服,钱君论梦窗“十载西湖”在“十载吴中会”之先和苏、杭二妾为一人之观点,也几令笔者服膺。不过,反复思考,感觉苏、杭二妾为一人的说法仍多有可商榷之处:其一,梦窗恋情词中多次提到“十年”,分指“十载西湖”和“十载吴苑”。如苏、杭二妾为一人,先有“十载西湖”之浪漫,再有“十载吴苑”之欢会,词人和她大约一起生活了近二十年时间,但为何词人总结他们在一起的日子时只言“十年”?其二,钱君以《琐窗寒·玉兰》一词证苏、杭二妾为一人,似…  相似文献   

13.
祝南(詹安泰)先生离开我们将二十年了!先生讲授诗学,以高迈之识运宏博之学,考证、评论、深揭诗歌的底蕴,读者从《论屈原的阶级出身、政治地位及其在文学上的作用》(见《古典文学论集》)略可知之。先生在治诗的基础上治词,词学学术深造自得,于词的源流正变、风格流派乃至技法韵律,条分缕析,对词的内部规律、词的特性和特点有较全面较透彻的认识。今所刊行的《宋词散论》、《詹安泰词学论稿》、《李璟李煜词》、《古典文学论集》中有关部分,以及将刊行的《花外集注》,可以见到先生的词学修养和业绩。可惜的是,先生的词学讲稿和著作在十年动乱中大部分散失了。今仅据当日先生讲学的笔记残编并参以现已刊行的著作,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明末白话短篇小说集《欢喜冤家》共24回,关于其著者"西湖渔隐主人"的详细情况,目前学术界认识尚不统一,有无名氏、高一苇、王元寿、冯梦龙诸说。我们通过对相关史料的钩沉,综合作品中的诸种内证,可以考证出"西湖渔隐主人"的时代和行迹,并对《欢喜冤家》的题材和风格,与王元寿的名号、居处、西湖情结、戏曲作品、交游等加以综合考辨与比较,可知"西湖渔隐主人"实为戏曲家王元寿。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是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的女词人.她的《词论》是宋代第一篇系统的词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有关词的理论的批评文字.在《词论》中,她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毫不隐讳地批评了词坛上不少的名家.为此,引起过众多的评论,褒贬不一.当然,其中不乏有很多精辟的见解,但是我认为,要全面地、公正地对待《词论》,必须对它进行实事求是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对全宋词 21203首作品的题材类型进行逐篇辨析、归纳和统计的过程中,笔者发现 宋词题材类型多达 36类,涉及宋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同时,闺情、艳情两类题材已完全丧失在<花间词>中占绝对优势的地位.故宋词题材"狭深"论不能成立.一般论词者既不对词体的演变作总体的把握,又不对宋词的创作实情作具体、全面的考察,加上"诗庄词媚"、"词为艳科"等传统词学观念的误导,遂使宋词题材"狭深"论至今仍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17.
<正> 张炎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西秦(今陕西天水),后寓居临安(今杭州),生活于宋末元初,是当时著名词人。有词集《山中白云》八卷和词论专著《词源》。《词源》分上下两卷,上卷十三节,下卷十五节,上卷论乐下卷论词。对于张炎的词论,研究者多持贬低、卑睨的态度。或斥之为形式主义,或看作是逃避现实,或判定是宋末词风之弊在理论上的表现。这种评价失之简单化,有进行辨析的必要。认为张炎的词论是形式主义的研究者,主要根据《词源》下卷用了相当的篇幅讲“音谱”、“拍眼”、“制曲”、“句法”、“字面”等有关词的形式问题。我们认为,讲形式问题未必就是形式主义。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研究者可以着力于艺术作品内容的研究,也可以侧重于其形式因素的探讨。仅从研究对象不能判断研究者立论的高下。李清照在其《词论》中强调词“别是一家”,在维护词的形式特点方面就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8.
《〈人间词话〉〈间词〉注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是国内王国维研究权威陈鸿祥先生的新著。其突出的特点是,从东西文化的比较视角、现代与传统的张力场中,对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人间词》,给予了一种新的注释和新的阐述。并在这宏阔的综合注评中,给《人间词话》《人间词》的文本研究,拓展了一个新的领域,起到了迄今为止对《人间词话》《人间词》的当代注评的总体叙述的惊人效果,为我国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人间词》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水平。王国维一生在文艺研究与创作上有三大贡献,即“论”“话”“考”。“论”为第一个…  相似文献   

19.
一 《张孝祥词笺校》撰者宛敏灏教授,近十几年来坚持创作,时有新词发表;坚持著述,多有新著问世。记得三年前,承赠《词学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所论颇多独到之处。举个例子,如论词的长句可依文理作不同的分逗,实乃明清以来学人杨慎、万树等未曾道及的问题。今年中秋策杖来访,又持交《张孝祥词笺校》手稿一帙,嘱为校读。深以获得先睹为快。  相似文献   

20.
严迪昌《清词史》论陈廷敬说:他是京城大僚文人中的有重望者,诗文均精,以词名一时,有作品传世。此语肯定了陈廷敬在康熙词坛的地位。今所见陈廷敬词65首,其《尊文堂集》收词64首。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载陈廷敬词1首,其卷10云:我朝如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