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秋瑾加入光复会和加入同盟会何者在先的问题,学术界一直存有分歧。一说秋瑾先入同盟会,后入光复会。林增平主编的《辛亥革命史》、冯自由《鉴湖女侠秋瑾》、沈瓞民《记光复会二三事》(《辛亥革命回忆录》四,第137页)均持此说。另一说秋瑾先入光复会,后入同盟会。李新、孙思白主编的《民国人物传·秋瑾传》、徐双韵《记秋瑾》、郑云山编《秋瑾》,均主后说。何者为是呢?实有考辨的必要。为什么会造成如此的分歧呢?我以为其源盖出于陶成章的《浙案纪略》。《浙案纪略》上卷第二章《党会原始》云:秋瑾“始于某某等十人,在横滨相结为三合会。至同盟会成立,即又入同盟会。……比返绍兴,复由徐锡麟之介绍,乃又入光复会。”照此看,秋瑾是先入同盟会,后入光复会。但同书中卷《秋瑾传》又云:“瑾(自日本)既返沪,即谒元培于爱国女学校……由沪旋绍,见锡麟于热诚小学校,锡麟即绍介瑾入‘光复会’,是为乙巳六月间事。”按,同盟会的成立,在这之后的是年八月,由此看秋瑾入光复会  相似文献   

2.
<正> 关于秋瑾生年,目前有三种不同的意见,一是秋瑾卒年29岁,生于1879年;二是卒年31岁,生于1877年;三是卒年33岁,生于1875年。日本学者、《清末小说研究》主编樽本照雄先生以最近从日本报纸中发现的新材料,为1877生年说提供了新的史料根据,从而补充与论证了郭延礼同志《秋瑾年谱》中一八七七生年说的可靠性。樽本照雄先生在他的《秋瑾来日时的新闻报道》中这样写道:“秋瑾年令二十八岁,是记者听秋瑾本人说的(见以下史料)。关于秋瑾的生年,众说纷纭,这两则史料,为1877生年说提供了可靠的史料根据。(参照:郭延礼《秋瑾年谱》济南齐鲁书社、1983年9月出版、第5—10页)。”(载《中国文艺研究  相似文献   

3.
女革命家秋瑾,原籍在浙江绍兴,诞生在福建。关于她的诞生时间,自六十年代初开始,发生争议。现有1875、1877、1878、1879年等几种说法。其实,在近代历史资料中,关于秋瑾的生辰,向来只有一说,即秋瑾异母弟宗章于1934年为乃姊就义二十七周年时发表的《六六私乘》中写:“先大父(秋嘉禾)宦闽久,先君(秋寿南)随侍,全眷侨寓,故伯姊(秋瑾)实生于闽,时为光绪元年夏正十月十一日(1875年11月8日)也。”此外,尚未见过有秋瑾生于光绪三年(1877)或光绪四年(1878)光绪五年(1879)的任何直接记载。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 郭延礼著《秋瑾年谱》(以下简称《年谱》)由齐鲁书社出版了.这是《年谱》作者继其《秋瑾诗文选》(人民文学出版1982年版)以后,关于秋瑾研究的第二部专著.秋瑾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和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但对于这样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过去学术界是重视不够的.秋瑾就义后七、八十年来,虽然有不少这方面的论著和文章,但作为学术研究总觉得零碎、肤浅,以致有许多问题众说纷纭.如秋瑾的生年、生地、就义日期,赴台、赴湘、出嫁、两次东渡和两次返国时间,居长沙事、居京岁月等问题,迄今难以统一认识.《年谱》作者怀着对烈士的崇敬心情,出于高度的革命责任感,二十余年来,孜孜不倦,南北奔走,广泛搜集资料,详细考辨,精心研究,终于著成此书.可以毫不溢美地说,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秋瑾年谱中的最好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文汇报》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廿一日第四版,刊出了史嘉秀同志写的《在秋瑾的故乡》一文。作者说,绍兴的同志告诉她,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先生曾到“风雨亭”向烈士默哀,并题了一幅挽联,曰:  相似文献   

6.
秋瑾入光复会事,陶成章、徐双韵、冯自由均有记载。三人所记秋瑾入会过程几乎相同:瑾将返国,陶成章为之介绍蔡元培、徐锡麟。瑾至沪.在爱国女学见蔡。至绍兴,由徐在东浦热诚学堂介绍入会。但关于入会时间的提法,却互相矛盾。陶成章有两种说法:一,乙巳(一九○五年)六月间;二,秋瑾再度返国后,即丙午(一九○六年)正月(孙元超:《辛亥革命烈士年谱》第82页:徐双韵:  相似文献   

7.
秋瑾(1875—1907)是我国近代史上有较大影响也是辛亥革命时期重要的人物。在二十世纪初年革命形势急剧发展的风暴洗礼下,秋瑾迅速地成为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坚强战士。在她短暂的三十二年生涯中,由于史料记载的歧异,许多重要的事实至今尚存在争议。在这里,我们仅就秋瑾留学日本的有关问题,根据所接触到的史料作一点核实工作。秋瑾在日本留学的时间并不长。但这一段战斗经历,对她革命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所以搞清这一段有关的历史事实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年农历六月四日下午四点,秋瑾所在的绍兴大通学堂被清军包围,秋瑾旋即被捕,两天后,即就义于绍兴轩亭口。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秋瑾在被包围时,曾经持枪拒捕,而且,还曾指挥学生武装抵抗,英勇杀敌,击毙清兵若干人,最后,因寡不敌众而被捕。这种说法,在某些文艺作品中(戏剧、曲艺、电影剧本,乃至绘画、连环画……)得到了更为精采的描绘。其实,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秋瑾持枪拒捕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秋瑾女性革命家形象的历史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秋瑾并不是天生的革命家,她的革命家形象是通过多种历史因素的机缘际会而建构起来的。秋瑾案引起的广泛的社会舆论,促成了秋瑾女性革命家形象的初步建构;孙中山等革命领导人的褒扬与各种民间的尤其是政府的纪念活动,使秋瑾女性革命家形象的建构获得了政治权威合法化保证;学术界的学术研究为秋瑾女性革命家形象的建构提供了学理上的支持;从小说、戏曲、话剧到电影与电视有关秋瑾的各种文艺形象的塑造,使秋瑾的女性革命家形象逐渐获得民众与世俗社会的广泛认同。在所有建构秋瑾革命家形象的诸种历史因素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她作为女性的性别优势。可以说,"女性"是秋瑾革命家形象建构的基石。近代中国是一个革命的时代,革命离不开作为"半边天"的女性。秋瑾有幸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因而成为近代中国女性革命的一面旗帜:一个代表近代中国革命女性的、颇具象征性意义的标志性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0.
在有关秋瑾的研究中,有几个问题很值得探讨。一、秋瑾与光复会和同盟会的关系1905年在东京成立的同盟会,是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三个组织两个方面(同盟会和光复会作为当时中国革命力量的两个方面)结成的思想上的联盟,而不是一个统一行动的组织,只能算是反帝力量的初步联合。秋瑾是先参加同盟会,后参加光复会的①。  相似文献   

11.
最近,披览旧籍,搜求有关秋瑾资料,不意获得数首佚诗,经查对,为今本《秋瑾集》所未收,特录出以为研究者参考。一、秋瑾成仁后,一九一一年上海改良小说社印行了《六月霜》小说一种,作者静观子。书中收秋瑾诗七首。其中两首不见于今本《秋瑾集》。现录如下:  相似文献   

12.
对秋瑾的研究,自1907年秋瑾就义始,迄今已经历了八十多个春秋。八十多年来,秋瑾研究涉及历史、政治、文学等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收获,近十几年成绩尤其卓著。本文试图对秋瑾研究八十多年的历史状况作一概括。  相似文献   

13.
<正> 秋瑾,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才华横溢的爱国女诗人。她的诗文,俱收入《秋瑾集》中,但向无注解本。最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郭延礼选注的《秋瑾诗文选》,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较理想的选注本。这是郭延礼同志继《龚自珍诗选》(齐鲁书社出版)之后又一学术著作,是他致力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又一可喜成果。喜读全书,觉得特色有四: 一、立论平允,选目精当书的“前言”,是一篇扎实深刻、见解独到的学术论文,既是对秋瑾生平事迹、诗文成就的概  相似文献   

14.
《社会科学战线》一九八四年第三期上刊登了晨朵同志《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早期的重要文献》一文,认为《中国妇人会章程》系秋瑾所提供,并部  相似文献   

15.
蔡廷锴(1892—1968)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军事家。权威性工具书《辞海》(1979年第1版)及《辞海·历史分册·中国现代史》(1984年12月版)载:蔡廷锴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生;河北省政协与保定市政协文史委合编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一书(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和《中国城市百科全书·保定市》(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版)还说他是保定军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生。笔者认为,这有悖史实,应该纠正。  相似文献   

16.
秋瑾可以说是晚清最有名的女性.自秋瑾1907年被杀后,有关她的研究论著层出不穷,她始终在人们的注视中.关于秋瑾的研究,无论是大的方面,如思想、革命,还是很具体的人生细节,都会成为论述的题目.甚至她的出生年份、死的日期,都有具体的讨论.比如她的出生,像这么有名的一个人物,距离现在又不是很久远,似乎本该非常确定,可是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说法;而关于她的出生地,是绍兴还是福建,也有很多争论;又如她在大通学堂,因为策划起义,被清军包围,她是否开枪拒捕,也意见不一;这也牵涉到秋瑾是哪一天死的,一般认为是阴历六月初六即阳历的7月15日,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这样看来,关于秋瑾的话题似乎应该已被穷尽.  相似文献   

17.
秋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女性,是一个站在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前列的坚强战士,也是那个时代妇女中为民族解放事业和妇女解放事业献出头颅的第一个。她的民主革命思想包含着一些光辉的、有价值的内容,而她又以自己毕生的奋斗和实践丰富了这些内容。 一 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君主专制的反动统治,挽救中国的危亡,是秋瑾一生奋斗的主要目标,也是她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8.
曹大为此文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一九八八年第四期.文章指出,学术界在讨论(醒世姻缘传》成书年代时,通常把不同观点划为清初、明末两说.所谓的“清初”说,是指胡适提出的康熙四十二三年——蒲松龄六十四、五岁时——还没有完成的看法。其实把这种观点称为清初说是不科学的,造成一种距明不远的错觉.严格地讲清初应该是顺治年间至康熙初年.曹曾发表《“醒世姻缘”的版本源流和成书年代》(《文史》第23辑),支持王字义、金性尧等成书于明末的看法,认为《醒世姻缘传》“基本成书于崇  相似文献   

19.
秋瑾:从依附到独立的人生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依附到独立首先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这是秋瑾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童年时期的教育孕育了秋瑾内在的生存矛盾。一方面她要求肯定自身为一独立的价值主体 ,从而有所作为 ;一方面礼教使她接受人生注定的被动依附地位。失望的婚姻使矛盾加剧 ,时代的刺激最终促使其主体意识的觉醒 ,秋瑾做出了留学东渡的人生选择 ,迈出了走向革命的第一步。主体意识觉醒的女性是 2 0世纪之交的女权运动最为宝贵的成果之一 ,她们代表着妇女解放的历史方向 ,秋瑾的第一步正是从这里迈出的  相似文献   

20.
正梧州是中国历史上佛教的兴盛地之一,苍梧地区是佛教史上两位具有里程碑地位的佛教人物——牟子与契嵩的出生地,而且寺庙和信徒众多,作为古代佛城,梧州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影响深远。今年是牟子诞辰1948周年(牟子出生于延熹五年即公元166年,一说为延熹九年即170年),为纪念牟子诞辰并深度挖掘梧州作为古代佛城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广西社会科学杂志社与梧州学院将于2014年11月在梧州市联合主办"纪念牟子诞辰暨岭南古代佛城学术研讨会"。现面向全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征集与会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