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闽方言形成的历史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闽方言是我国汉语所属的七大方言之一。它主要流行于福建省。广东境内也有许多地区使用闽方言。广东的闽方言可以分为三个支系,一是流行于粤东地区韩江流域的潮州话;二是流行于海南岛上的海南话;三是流行于粤西地区雷州半岛上的雷州话。这三种话使用的人数共在两千万人以上,占广东省总人口约五分之二。是广东省内的一种重要方言。  相似文献   

2.
电白闽语有海话和黎话之分,该文对电白海话和黎话的声母、韵母及声调进行描述和比较,以探求电白闽语语音的内部差异。  相似文献   

3.
从粤语广州话、闽语厦门话和客家方言梅县话的语音古今对应规律出发,在汉语语音史的一般规律背景下,分析了三组与深摄有关的方言常用词的词源,从中可以看到深摄部分字在这三个方言中另外的一些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汉代长袖舞是中国古典舞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在继承先秦折腰、舞袖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汉代以俗为美,雅俗共赏的审美意趣。汉代长袖舞的舞服、舞容、舞姿的形态之美,在汉代史籍文献以及出土的汉画像石、砖、俑、壁画等文物中清晰可见。本文谨以史籍文献和文物为依据,从汉代长袖舞的表演形式、舞美元素与美学特征三个方面论述汉代长袖舞的形态美,旨在为中国古典舞蹈中长袖舞的欣赏与当代舞蹈的艺术创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论涉外导游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涉外导游是指从事国际入境旅游服务和中国人出境旅游服务的导游人员。通常包括:接待国外旅华团队的中方“全程陪同导游”和“地方陪同导游”;中国人出境旅游团队由中方派出的“领队”;旅游景区(点)从事涉外旅游讲解工作的“景区(点)讲解员”。涉外导游主体是各类外语语种导游,也包括部分以接待海外华侨、港澳台胞为主的中文普通话和方言(如粤语、客家话、潮州话)导游。人数不多,约占导游总数15%左右,但却是导游队伍的中坚力量,承担着我国涉外旅游主要的接待任务。中国国际旅游市场包括外国人入境旅游市场和中国人出境旅游市场两部分。相对于…  相似文献   

6.
一 1988年泰华短篇小说创作金牌奖征文初选入围的30篇文章,文辞独特,字里行间透溢出浓浓的故土气息。作品中有大量地道的潮州方言词汇,潮州方言语法、修辞的表达方式。先看词汇。词汇是语言三要素中最活跃的成份,语言的发展变化总是首先在词汇上反映出来,作品的潮州方言表达方式也集中表现在词汇上。其中,有一批表称呼的潮州话代词、名词,例如: 俺(咱们),医师(医生)、阿舍(少爷)、头家(老板)、红毛人(洋人)、红毛人大旅社(洋人开的旅店),亚兄(阿哥)、大兄(大哥)、亚弟(阿弟)、细弟(小弟)、老姑(姑祖母)、老丈(姑祖父、姨祖父)孙仔(孙子)。  相似文献   

7.
研究闽语的语音特点,有必要区分典型特点与变异特点,这样有助于更好地把握闽语的源和流,体现闽语的综合特征和下位特征.以往的研究,较多关注域内闽语的特点,对周边闽语的变异特点注意不够;而周边闽语的语音变异,又有内外因素在起作用.闽语的比较研究要达到一个理想的境地,周边闽语的语料显然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中古全浊声母字闽方言今读有清化送气、清化不送气和保留浊音三个不同的历史层次。通过分析古全浊声母中的塞音、塞擦音字在现代闽语的读音异同,结论认为这是闽语自身演变的多种语音层次叠置的结果。送气清化为最早层次,保留浊音为最晚层次。它与闽方言形成早期的移民、隋唐之间的通语影响有关。这还可以找到方言内部结构的两种证据:一是闽北方言的声母清浊、清化后送气不送气与声调分化存在着明显的对应;二是声母清浊和清化后送气不送气与文白异读也存在着明显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粤语是汉语族群中的独立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粤语的形式与百越民族的关系粤语被认为是汉语的一种“方言”,它主要集中分布在广东省的中部、西部和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南部,以及香港和澳门地区,人口大约有5000万。在粤语区的周围,南边(从雷州半岛至海南岛)讲的是闽语南部方言;西边是壮语;北边(韶关以北)是瑶语和壮语(当然也杂有某些汉语方言):东边从惠州市至汕头市的沿海地区也是闽语南部方言;东北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闽方言在广东省主要流行在粤东潮汕地区和粤酉的雷州半岛,再就是珠江三角洲有一些零星分布,本文首次披露了一种通行于粤北山区县曲江的闽方言——连滩话。介绍了连滩话的语音特点,及其类似海南省闽语的训读现象;描写了存在于连滩话中的大量闽方言词语和大多数闽方言都保留的古汉语词;论述了连滩话在语音、词汇方面受客家话及粤方育影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著名的宋代《清明上河图》中,在横跨汴水两岸的所有桥梁里,最突出最优美的便是那座形似彩虹的拱桥,据记载,它是用梁木穿插别压而成的拱桥,形似彩虹,故名虹桥。虹桥与河北赵县的安济桥,泉州万安桥,潮州海阳县的广济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12.
对粤东闽语n韵尾分析发现,n韵尾在山、臻二摄中一部分属于文读层,一部分属于白读层;在曾、梗二摄中全部属于白读层.从语音演变规律来看,粤东闽语n韵尾向η韵尾演变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鼻化韵是n、η韵尾尚未完全合并前由两者弱化并脱落而来.  相似文献   

13.
<正> 《广东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发表了香港黄甦先生《粤东方言的形成及其有关问题的探测》一文(以下简称“黄文”),认为:“粤东方言比以厦门话为代表的晋江地区的方言(或者仍称为闽南方言)更早形成,流布的更广(包括大半个龙溪地区在内),使用的人口更多,只有它影响后者的形成,决不会是后者影响它的形成.只有后者是粤东话的次方言,决没有颠倒过来的道理.”这种看法很是新鲜,但无论如何,笔者是不敢苟同的.因而不揣浅陋,一陈管见,就教于黄甦先生及其他读者.一、广东闽语的先民是由闽入潮的黄文以大量篇幅,引用不少历史事实来证明从秦代开始便有中原人南戍五岭,与越杂处,并认为这是“粤东方言所以形成的客观条件”.这种看法是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4.
闽方言是汉语最古老的方言之一,在汉语方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通行于中国闽、粤、台、琼各省的许多地区以及浙、桂等省的少数地区,同时也是海外华人社区中重要的交际语。在广东、闽方言和粤方言、客家方言鼎足而立,粤东的潮汕话、海、陆丰话和粤西南雷州半岛的“黎话”(不同于海南岛的“黎语”)都属于  相似文献   

15.
闽语的形成与汉人入闽的来源和时代是同步的,闽语内部的复杂性是福建复杂的民系族群形成的外在表现;作为民系族群文化的载体,闽方言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正>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迄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行程中,佛教大体上经历了如下的几个阶段: 在汉代,佛教初来乍到,人地两生,它既对中国社会很不了解,中国社会对它也颇为陌生。人们把它同当时仍在流行的黄老之学相提并论,所谓“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便是这种情况的历史反映。而在更多的情况下,人们则把它看作是盛行于当时的方术的一种。所以,汉代佛教虽已开始有了佛经的翻译,但它却始终未能摆脱初传  相似文献   

17.
董学特性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汉代学术史上,董仲舒的思想学说可以讲是最受学界争议的。尤其是所谓“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问题,已经过去两千多年了依然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基于此,本文拟对董学特性试作阐述。 (一)宗教性与人文性 在汉代,的确是一个宗教勃兴的时代。儒学宗教化、道教出世、佛教传入,都在汉代。这种历史现象不是偶然的。它表明了汉代社会有对宗教的急切需要,且具有产生宗教或引进外来宗教的适宜环境。在这样一种历史环境下,汉代经学家也热衷于构建国家宗教理论。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指出;“《春秋》之道,奉天而法占”,“天者,百神…  相似文献   

18.
汉赋作为一代文学 ,受到《诗经》、《楚辞》所奠定的中国诗歌抒情传统的影响 ;虽然汉代“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思想意识对其多有压制 ,但汉赋仍不乏对情爱的表现 ;特别是汉代末期 ,它突破传统的观念 ,而具有人性解放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夏辰旭 《学术探索》2010,(3):99-102
通过对美国立宪运动中各个利益集团的分析可知,美国宪法是组织起来的各个利益集团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博弈、斗争、妥协的产物。它启示我们,利益集团的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并不取决其人数,而是取决于其掌握的资源与促成集体行动的能力;法律得以被遵守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法律之中施加了要遵循它的责任,服从不服从的决定都来自外部,来自于遵从它要比不遵从它更划算的利益筹划。  相似文献   

20.
<潮中杂记>系郭子章于明万历年间在潮州太守任上所撰,其最大价值在于,该书是潮州文化史的创始之作.一是提供了比较完备的晚明万历以前湖州文化的文献著述目录;二是对于韩愈在潮事迹,有关韩文公的文物遗址及潮人对他的纪念,详抽记述;三是留下了潮州的文教、物产、风俗等项的珍贵记载.此外.书中还载有明代潮州海防、经济等项有价值的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