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斌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4):16-20
由于史料的缺乏和记载的歧异,《长短经》作者赵蕤的生平、赵蕤撰写《长短经》的年代、以及赵蕤的生卒年等等问题,大都扑朔迷离。为此,本文对以上诸点进行了考订,并编出赵蕤行年简谱。 相似文献
2.
周斌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57-61
根据唐人赵蕤所撰《长短经》,可以发现:《素书》并不是学术界普遍认为的宋人张商英伪造之书,而是古兵书《玉钤篇》;兵书称“经”最迟在唐代已开始,并非学术界通常认为的宋代;所谓“杜佑《孙子》注”并非学术界一般认为的只是抄曹操注和孟氏注而已,还抄了其他家《孙子》古注。 相似文献
3.
范超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Z3):58-59
运用一些相对容易掌握,但却能起到决定作用的沟通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网络的沟通质量,更能促进冲突解决和冲突各方的有效产出。 相似文献
4.
《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人物薄伽丘的代表作品,是欧洲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该作品发扬了希腊讲求有机统一的美学原则,是由十天内十个青年各讲一个故事合编而戍。这些故事包罗万象,多层次多侧面地展现了那个新旧嬗变时代的风貌。《十日谈》包括一百多个生动曲折的故事,为了把这一百多个故事显得趣味横生,互不雷同,薄伽丘显示出高超的小说叙... 相似文献
5.
吴九海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54-256
有效的沟通是高校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措施。违纪教育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思政工作者和教育对象之间能否保持正常有效的沟通。要实现有效沟通,不但需要做好沟通前的教育者素质、违纪事实的了解等准备工作,还要从实际出发,在沟通时熟练运用语言、心理、倾听等沟通艺术和技巧,注重沟通教育的追踪、反馈,从而最大限度的达到教育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余志平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本文结合各自的时代背景分析《爱经》和《特里斯当与伊瑟》对女性的认识评价的差 异,以及所描写的爱情与婚姻的关系变化,并讨论了两部作品对爱情的不同理解和表现。 相似文献
7.
水野弘元等人用几个翻译用语来证明《金刚三昧经》是伪经是不可靠的,他列举的用语中有些并不始于玄奘,有的甚至在汉代的译经中就已经出现了。同时,《金刚三昧经》的作者不是元晓,这可以通过《金刚三昧经》经文出现的时间和《金刚三昧经论》传入中国的时间以及元晓《金刚三昧经论》的有关内容来证明。 相似文献
8.
9.
单小琳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3):109
妇女绝经因病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后或行盆腔放射治疗可致卵巢功能的衰退或消失,使体内性激素水平明显降低,阴道粘膜随之萎缩、变薄,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pH值上升,阴道粘膜的抗病力下降,当有细菌感染时,很容易发生老年性阴道炎。而对于有阴道创伤或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的老年妇女来说,就更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10.
消除护患沟通障碍,掌握护患沟通技巧,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在儿科病房显得尤为重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许多纠纷发生的原因,均与护患沟通不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掌握护患沟通的方式、方法和技巧,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娄丹丹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28-30
自先秦时候起,祭祀和丧葬礼仪便成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孔子对此就相当重视,有“祭如在”“事死如事生”的领悟.纳西族的《东巴经》在祭祀,特别是丧葬仪式上与《论语》有着同样的内涵,他们通过“祭如在”的仪式,表达着积极乐观看待死亡的态度,渗透着对生命本质意义的领悟和智慧. 相似文献
12.
艾山江&#;阿不力孜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4):110-113
《裁缝经》是维吾尔族传统服饰制造者在服饰制作过程中所遵循和推崇的行业经书之一。文章拟就田野调查所收集的裁缝经书不同的版本和内容结构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3.
在整体护理中护士与老年患者的沟通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玲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3):119
沟通是人们在认识、思想、感受、态度、兴趣及性格等方面的交流。在医学领域里,沟通是一个重要手段。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必须加强护患间的沟通。我科自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以来,在与老年患者的沟通中总结了如下经验。1语言是沟通的桥梁1.1针对不同文化层次采用不同的语言。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不同,因此护士应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析患者的特点及 相似文献
14.
张莉恩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29-32
“特情”小说《暗算》运用外聚焦型叙述视角,以内外叙述者、同异叙述者,以及干预叙述者相结合的叙述方法,将故事置于清晰的社会环境与模糊的自然环境叠加的背景下,竭力营造一个真实的世界,大大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达到了以假乱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刘渊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3):104-106
《福乐智慧》对“知识、智慧”的论述散见于各篇章,虽然很广泛,但不够系统。从作者关于“知识、智慧”的内涵与特点、认识与定位、获取途径看,其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摆脱宗教的影响,拥有知识、智慧的功利性太强,对知识、智慧没有明确的界定和区分。 相似文献
16.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
《药师经》宣传东方药师如来信仰,在中土流传很广。由于其第一译来源不明,僧祐认为该经是依经抄撰的伪经。但在费长房、慧矩对勘梵本之后,尤其是后三译出现后,佛经目录学家均倾向于认为《药师经》为翻译佛经。现代的佛教研究者因该经中有一些中国文化因素而认为其是中土所撰之伪经,并认为后三译是《药师经》梵本回流中土后翻译而成的。这种说法固然很有新意,但忽视了佛教抄经与伪经的区别,也对当时的中印文化交流状况认识不足。其实,《药师经》有着一系列的佛经渊源,汉译《药师经》也有着梵本依据,其中的异常处均能得到很好地解释。因此,目前尚不能认定《药师经》为中土所撰之伪经。 相似文献
17.
王明建!中文系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4)
简要概括了《孟子》的辩难色彩,以《梁惠王上》为例,从引人入毂、先抑后扬、明知故问三个方面分析了《孟子》的辩难技巧与独特性,最后说明三种技巧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8.
关于《旧杂譬喻经》的译者及时代一直存在着模糊和分歧,每一种译经在语言上都有其特点,其中虚词的使用能够显示出作者与时代的特色,从介词结构的语序和被动表达式来看,《旧杂譬喻经》应该属于汉代以后晋代以前中古时期的佛典译经。 相似文献
19.
赵卫红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59-160
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是通过沟通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协作配合的。如何进行有效沟通成了人际关系中一门很深的学问。本文从沟通的定义入手,分析沟通的重要性,然后以与外国人沟通作为研究对象,从口音、环境、礼仪风俗以及个人因素四个方面探讨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并就以上因素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列出实用的沟通技巧,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20.
张洛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21):39-42
《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志人小说"的典范之作,在人物刻画与叙事技巧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记言与记事的巧妙结合,兼顾历史性与文学性;极度的讽刺夸张,对中国传统的叙事文学既有继承,又有突破;运用对比、烘托手法,突出人物状貌及性格,烙上鲜明的时代印记;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表现人物的风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