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不仅为女性就业和再就业带来压力,也为女性就业和创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国家就业政策需要从消极的劳动力扶助转化为积极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国家就业管理的工作模式需要从配置就业岗位的“就业与再就业”模式,转变为创造就业岗位的“就业与创业”的工作模式,并实现就业发展、女性发展和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十五”期间 ,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而且是拉动内需的基础。因此 ,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应把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放在首位。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 ,政府应积极转变职能 ,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各级政府的基本目标和考核政府政绩的指标 ;在大力发展小企业的同时 ,加强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 ;要正确处理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要确保国有企业工人的主人翁地位  相似文献   

3.
系统分析了目前连云港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安置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实现有序下岗、妥善安置、拓宽就业渠道,实现稳定再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贾华越  滑翔  还光荣 《社区》2004,(24):11-11
借深圳市出台一系列再就业优惠政策的东风,盐田区人力资源管理局积极引导和帮助各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充分利用政策,促进辖区失业人员就业。沙头角街道从2003年5月开始,成立了深圳首家街道和社区一级的促进再就业服务机构——东和社区“促进就业服务中心”,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社区再就业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5.
《社区》2003,(5):14-15
一、逐步在全市建立“4050”就业困难人员的再就业援助制度。再就业援助制度依托街道(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以下简称“社保所”),以“4050”就业困难人员为对象,通过充分发挥各类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全方位、多层次、经常性地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岗位推荐、职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咨询、就业优惠政策办理、就业“托底”安置以及其他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代理等各项援助措施,帮助“4050”就业困难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  相似文献   

6.
林兆木在《前线》2003年第2期接受杜梅萍采访时指出,从发展的方面看,在实现新的“翻两番”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加以解决:第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要求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但这又与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形成矛盾。因此必须多方面采  相似文献   

7.
大龄失业人员是再就业工作的难点。2003年,北京市把促进大龄失业人员再就业作为再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再就业援助,从政策上为大龄失业人员再就业开“绿灯”。  相似文献   

8.
通胀与失业从来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两大难题。要控制通胀,经济可能不景气,失业会增加;反之,为刺激经济,减少失业,则通胀可能加剧。能否做到经济高速增长、抑制通货膨胀与增加就业三重目标的统一,不仅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更是我国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在分别对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劳动就业与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来探讨如何实现三重目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再就业工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深化改革阶段 ,出现了大规模持续性的“下岗洪水”。这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很大的冲击和影响。西安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属欠发达地区 ,公有制经济比重大 ,下岗失业人员多 ,就业机会不足。 1999年江泽民总书记在西安发起了“西部大开发”的总动员 ,这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绝好的机会。西安市目前再就业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实施“就业优先”的战略 ,利用西部大开发机遇 ,促进再就业工程的健康良性发展 ,是目前实现陕西社会发展的重要之举。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为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职业指导是高质量、高水平的就业服务,是帮助劳动者成功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手段,在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应适应这一形势,充分做好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1.
张吉明 《中华魂》2013,(5):14-16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其中“就业是民生之本”,“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从根本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为此,要充分认识就业再就业的重要性,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为实现社会和谐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论点摘编     
实现新的“翻两番”所面临的三大问题林兆木在《前线》2 0 0 3年第 2期接受杜梅萍采访时指出 ,从发展的方面看 ,在实现新的“翻两番”过程中 ,还会遇到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必须加以解决 :第一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要求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但这又与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形成矛盾。因此必须多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要加快城镇化进程 ,以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速度 ,同时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以缓解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突出矛盾。第二 ,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要求保持投资的快速增长 ,但我国长期以来在…  相似文献   

13.
通过梳理现行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社会救助政策,归纳现有政策中存在的“负激励”风险,主要包括:救助资格认定方式单一,救助权责界定模糊,就业扶持与激励力度不足,专项救助瞄准偏差与救助待遇简单叠加。这导致相当一部分适龄劳力的受助者缺乏主动摆脱贫困、积极再就业的意愿。防范社会救助政策的“负激励”风险,关键在于努力实现从给钱给物型的被动型、生存型救助保障,转向注重能力建设、提升自我发展的综合型社会救助。应该建立“支出型贫困”救助,明确实行分类救助,准确定位各救助项目功能,实现救助权责统一,加大就业援助与政策激励,激发受助者再就业主动性,强化“能力援助”,提升自我脱贫能力等。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我国沿海地区外贸依存度很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关停并转,导致大批农民工“被动返乡”,从而使得农民工再就业问题凸显。解决农民工再就业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其重要途径是依靠法律。强化农民工就业的法律保障,是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法律理念、完善农民工就业的法律规定、严格施行农民工就业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5.
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要求,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相似文献   

16.
本文指出解决国企富余人员问题应从系统的角度着手。政府应为系统中枢,其主要功能是:引导就 业观念、合理选择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空间、以配套性的政策组合为手段,让富余人员 在价值规律作用下流动上岗。企业应为再就业系统工程中的活化组织,应把制度创新、提高效率、增强活 力、实行多样化经营、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消肿”的根本途径。富余人员作为系统中的受动因子,应 注重提高自身素质与就业技能,树立在竞争中择业、在市场中实现自身价值的现代观念,积极迎接市场的 挑战。  相似文献   

17.
现今中国社会的突出矛盾仍然是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如何通过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和通过积极的政策促进就业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劳动力优化配置就是一种积极的就业政策,因为劳动力优化配置将有利于经济发展,反过来经济发展又有利于扩大就业。从辽宁省的情况看,劳动力并没有完全实现优化配置而且对公平就业还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劳动力优化配置并有效地促进公平就业。  相似文献   

18.
目前,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全局性影响力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大力抓好再就业培训则是实施这一工程的基础和关键。我国现行的再就业培训制度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与不足,直接影响了再就业培训的效果,致使再就业培训对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应有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必须从加强再就业培训立法、规范再就业培训管理、健全再就业培训制度以及加大再就业培训经费投入等方面完善我国再就业培训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失业和再就业问题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局的一个根本性战略问题。从分析我国再就业工程实施的三个阶段入手,提出由于我国就业问题的复杂性,因此当前再就业工程实施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矛盾。要进一步推广和实施再就业工程,切实解决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问题,国家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就业容量,同时尽快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社会保障和职业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是目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认为,应重视人口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深入研究市场,大力开拓市场,在市场经济中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使企业资金得以周转。正确处理集约与粗放“两型”关系,走中国特色的集约化道路。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必由之路。进一步发展我国对外经济,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扩大就业容量。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加快发展劳动力市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只要企业、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就会逐步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