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9.
10.
我和杜维明先生先后有过两次访谈。第一次是1992年94在哈佛当“文化中国:理念与诠释”国际学术研讨会结束之后.我们谈了大半个下午,嗣后写成《“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一文,发表在我主编的《中国文化》杂志上。 相似文献
12.
13.
14.
廖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2011年3月26日至28日,跨文化视野下中国古代小说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这次会议由《文学遗产》编辑部、国家211工程重点项目———比较文艺学与海外华文文学、暨南大学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心主办,广州大 相似文献
15.
作为研究范式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它首先应该成为整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范式,整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都应该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理论目标、解释原则和评价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应该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科以外的各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学术研究的根本范式。只有自觉地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范式,当代中国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创新,才有可能真正地走向世界,也才能真正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2011年6月11日至12日,"比较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隆重举行。这是国内第二届以比较政治学为主题举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国内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的60多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学者围绕比较政治学研究的逻辑与方法、比较政治学研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迄今已三十年了;为富国强兵而上下求索、引进马克思主义学说已经有一百多年了;从徐光启算起,西方学术传入中国已经有四百多年了……中国学人当前面临着相当多的机遇和挑战、问题和困惑。
这些挑战,从哲学层面说,表现为究竞如何才能彻底打破“中”“西”“马”间的森严壁垒,通过融会贯通而找到21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方向和道路、进而实现对现代文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创新;从人文学术角度看,如何对'-3今现实生活之中的人生意义进行恰当的理解、把握、探讨和研究,而非停留于简单化的“引进”或者“集体失语”;而且,从社会科学的视角来说,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国际问题研究等如何确定其学术前提、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而真正恰当地探讨和研究人类社会生活、特别是当今中国人的社会生活的各种维度。
只要不再满足于完全唯洋人的思想学术马首是瞻、努力从“照着说”走向“我要说”,只要正视当今中国社会现实的发展所提出的各种真问题、力求使学术研究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原创性,我们就有必要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出发,通过彻底批判反思既往的学术道路、通过直面追问并厘清当今的学术困境和机制,祛除形形色色的伪问题伪学术和伪思想,才有可能正本清源,继往开来,探索并逐步确定当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现实出路。
为此,本刊以“中国学术研究的问题与出路”为总话题,本期特刊王毅、唐磊《如何思考中国——有关“中国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对话》一文,并诚邀海内外有识之士,百家争鸣,各抒己见,求同存异。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本刊一概欢迎。 相似文献
18.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3月26日~28日,由《文学遗产》编辑部、国家211工程重点项目——暨南大学比较文艺学与海外华文文学、暨南大学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心主办,广州大学等单位协办的跨文化视野下中国古代小说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相似文献
19.
20.
在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史论战中,苏联党内两种政见影响到中国,形成自陶希圣、郭沫若始到以《读书杂志》为主战场的论战。经过社会史论战,唯物史观被广泛接受,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骨干队伍形成。但与此同时,盲目引进外来观念,几乎成为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一种普遍现象,值得深思。只有以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从社会史的角度研究经济,从经济史的角度剖析社会,才是研究社会史和研究经济史正确的、科学的路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