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人的生命归宗于对时间的体认,在时间中人的存在得以全景展示。鲁迅作为多面的存在,在时间的三维中他的生命展露生存的无所凭依,处于价值夹缝和压抑的飘零境遇,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苦痛的魂灵。  相似文献   

2.
家庭伦理经验中个体生命的欠然曾长久地压抑着鲁迅,促使他在文本叙事中寻求抱慰。生命的欠然与抱慰维持的紧张关系构成了鲁迅家庭伦理叙事的内在机制。鲁迅对生命欠然的抱慰,在文本叙事中是悖论式地展开的,纠结着希望与绝望、生与死、爱与恨的分裂和对抗。  相似文献   

3.
法语所有的时态都可以归纳为aller+inf,inf+将来时的词尾,所参照时态,venir+de+inf和avoir或être+p.p五种时态的形式,其中的aller,venir,avoir和être需变成所参照的时态。在时态的理解与应用中参照时间的确定十分重要。同一参照时间下的五种时态间可以互相搭配使用,有时亦可与其他参照时间下的时态搭配使用,但有其特定的规律。如若打破此规律就出现了时态的非常规用法。  相似文献   

4.
描述时间概念,利用“过去”、“现在”和“将来”等时间概念在使用上的对照特征,分析了“简单现在时”各主要用法的时间意义,论证了“简单现在时”与“现在时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探讨了印第安文化的过去、现状、衰败的原因和衰败的启示。目的在于说明:在一个国家框架内,像印第安文化这样的亚文化,只有当它们被真正视为与主流文化同等时,两种文化才可能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6.
自我评价既包括对现在自我的评价,也包括对过去自我和将来自我的评价.为了维护和提升现在的自尊,人们积极评价主观近的过去自我,消极评价远的过去自我,特别是在重要的特征上;并将积极的过去自我知觉为近的,消极的知觉为远的.主观近的过去自我直接影响现在的自我评价,远的对现在的自我评价的影响很小或有一种对比效应.对将来自我的评价,也是为了提升现在的自尊,将来自我的积极事件和消极事件的主观时间距离知觉也存在着不对称性.该领域的研究可向密切关系、特殊群体的时间自我评价模式拓展,验证时间自我评价理论跨文化的普适性,并深入探讨其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7.
重新审视事实与价值的区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元伦理学以来,事实与价值的区分被认为是价值概念的基础。以“是”为述词的判断形式和以“应当”为述词的判断形式是根本不同的,前者是事实判断,后者是价值判断。当代哲学的这一认识来源于休谟。但休谟是在一种道德文化转换背景下意识到这种区分的,当现代哲学家把它看成是价值研究的基本前提时,就取消了价值存在的本体,从而把价值看成是对主体自身态度的表达。新自然主义提出区分自然事实与社会事实,认为价值与社会事实内在相关,我们认为,新自然主义的这一认识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相似文献   

8.
将事实与价值对立,在事实与价值之间确立严格区分的鸿沟,这一直是西方文化的传统。由于受这一传统的思维方式的影响,西方哲学家一直未走出事实与价值分离的困境。其实,事实与价值关系问题不但是一个逻辑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本体论问题。事实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来源于事实;价值高于事实,事实与价值统一于人的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9.
对于事实与价值的关系,西方哲学界传统上是将二者对立,从而在事实与价值之间确立严格区分的鸿沟.笔者认为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考察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即事实与价值、"是"与"应该"是既有区别,同时又能够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统一起来,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明初以来,在不断变化的国家与地方关系中,位于边疆的隆里所人苦心经营自己的话语:首先是对皇帝朱元璋的操控,其次是对风水话语的操控,再次是对王昌龄的塑造。这三方面的话语经营,分别是隆里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对于身份、人群关系、自身命运的思考、解答与因应的策略,进而将话语与行动、权力与历史、地方与国家等关系交织与纠缠进来。  相似文献   

11.
政治是基于社会共同利益(具有阶级性与公共性的、建立在对抗之上的阶级社会的共同利益)──一定客观条件下利益相互冲突的人们得以生存、发展的共同条件,其核心是适应一定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生产方式──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新规范。政治现实是客观的"事实";政治的事实又具有"意义"。关于政治事实的事实判断与关于政治事实的价值判断,在"真"与"善"辩证统一的基础上达到统一。这两种统一的共同根据就是一定时代中二重性的社会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2.
教育研究中的事实判断与价值介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分别指涉教育研究中两种不同的研究领域。以经验事实为基础的教育研究可区分出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 ,一是偏重于行为层面上的经典实证研究范式 ,追求研究的客观有效性 ,强调价值中立 ;二是偏重于行为意义层面上的意义阐释研究范式 ,追求研究的意义有效性 ,强调研究中价值介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用于指导实践活动的认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长期以来,人们只习惯于对认识的纵向考查(即把认识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忽视了横向考查(即事实认识与价值认识),结果导致一系列思想上的错误和行为上的挫折。因此,弄清事实认识与价值认识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问题,才能提高事实认识与价值认识的正确性,才能驾驭认识活动的发展,才能协调人与世界的关系,进而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和谐是关系的规定,只有关系才有和谐不和谐的问题。和谐作为关系的规定既可以从事实的角度看,也可以从感受的角度看。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应该兼顾和谐的事实与和谐的感受,而且应该和相应的社会角色与相应的量度相结合。社会是否和谐“作为事实”主要是指“扮演相应角色的关系方面”实际上是否被肯定;社会是否和谐“作为感受”则主要是指“扮演相应角色的关系方面”想不想、希望不希望以当下的状态或身份被肯定。作为事实,社会和谐的最低要求是,确保所有扮演正常社会角色的人都能在衣食无忧的状态下生存下去,最高境界是,已有的社会关系对任何人的任何社会身份来说都是肯定性的。作为感受,社会和谐的最低要求是,“所有正常角色的扮演者”都能容忍所涉及的社会关系状况,最高境界是,任何一种社会角色想做的任何事都是所有角色都希望他做的。  相似文献   

15.
新闻价值是事实价值与认识价值的统一,把新闻价值的本质仅仅归结为一种认识价值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因而也就无法合理地解释新闻价值的客观性与主观性问题。新闻价值从创造到实现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包含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即从新闻事实到传播主体、从新闻文本到受众。在新闻传播的不同阶段,新闻价值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具有不同内涵。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发展的思考往往偏重于物的、世界观的角度,偏重于事实的层面。传统教科书认为,事物前进的上升的变化、新陈代谢才是发展,反之,则是后退。在这里,前进、上升、新陈代谢的规定不能排除人的主观因素、主体的目的与价值因素。这就要求从主体与客体、事实与价值统一的角度来理解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由是衡量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重要尺度,但不是生命、生活的全部。脱离生活世界谈论和固守抽象的自由,必然陷入悖论,导致生命价值、生活意义的贬损和消解。现实自由的根基在于生活世界,它必然以生活世界为旨归。  相似文献   

18.
在"过程"之中统摄事实与价值,这是怀特海与中国道家在宇宙论构建上的契合之处,但怀特海过于客观化的描述使得其作品中主体性丧失,这就无法同道家一样,将事实与价值之融合贯彻到生活实践本身之中。因此,事实与价值,以及科学与人文的融合问题,最后归结到能否从当前破碎分裂的人性现状之上发展出丰满圆融的生命存在。这不是一个制度或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一个时代的思想问题。  相似文献   

19.
拜厄特的获奖小说<占有>既是一部现代小说也是一部维多利亚小说,它集诗歌、浪漫史、传奇故事、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及现代学院小说于一体,其中既有对女权主义的讽拟也有对弗洛伊德的批评.看似零散的篇章,尤其过去与现在的时空,通过作者巧妙运用的循环时间,而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联系密切的整体,讲述了一个动人的难以湮没的传奇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20.
心理障碍这一概念从提出至今,虽其外延范围经过多次修改,但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与心理健康之间一直很难找到一条清晰的边界.这就造成了心理治疗的困难,不利于心理病人的健康.从价值哲学的角度考量,疾病与心理障碍是一对属种关系的概念,其中疾病的外延更宽泛.如果我们认识到了疾病概念的普遍属性,那么也能得出心理障碍的普遍属性.按照生命伦理学创始人恩格尔哈特关于疾病可以从价值与事实双重维度进行考量的思路,那么心理疾病也应该具有价值与事实的双重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