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文体学视野下探讨了爱尔兰文学的诗歌特色、小说特色、戏剧特色等特色,得出结论:爱尔兰文学对自然界奥妙的探索,一颇具夸张和荒谬的叙事风格,以及讽刺的创作手法,无论语法还是风格上,爱尔兰英语都很独特的,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当代爱尔兰女作家艾德娜·奥布莱恩在小说《乡村女孩三部曲》中通过言说爱尔兰女性在民族主义、父权主义和天主教会重负下所遭遇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折磨,重写再现"她故事"——父权社会中真实的女性经历,表达其对女性生存空间的关注,从而在父权文本的空隙中开掘多维度的话语空间,用以女性为主的历史置换男性话语霸权的历史,在小说话语中反馈自我的主体性,藉以诠释女性自我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谢默斯·希尼是一位伟大的爱尔兰诗人和天才的文学批评家,其诗风格朴实简洁、语言精辟、含义丰富。纵其一生,希尼创作了大量代表了爱尔兰文化的诗歌人物,这些人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暗喻了爱尔兰的种种文化如爱尔兰的文化之根、传统文化、殖民文化、混杂文化。以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文化混杂性思想来阐释并解读这些隐含在希尼诗歌中人物身上的复杂文化,有助于探寻北爱尔兰民族不合、政治斗争、宗教冲突的历史文化根源;而且诗人通过莱德维奇等形象,隐喻性地提出的化解策略,对于解决北爱尔兰的文化冲突,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尔德在《莎乐美》中,塑造了奔放热情,具备浓厚唯美主义色彩的莎乐美形象。以田汉为代表的中国剧作家,将莎乐美改造为艺术的代言人,与传统和因袭决裂。中文话剧《莎乐美》成为新罗曼主义精神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标志,开启了中国唯美主义的先锋。与此同时,作为“文学研究会”一员的李建吾的作品,更多受到辛格等人的影响,描写下层妇女的苦难生活,突出“母亲们”面对艰辛命运的抗争,集中刻画民众的生活状况。从莎乐美到流泪的母亲的转变,反映出中国文学在借镜爱尔兰文学形象的同时,注重自身的民族性,与时代氛围、话语主体相契合,把女性声音逐渐纳入民族国家的话语之中。   相似文献   

5.
文章立足于20世纪初爱尔兰戏剧复兴运动的发展过程,系统总结了戏剧发展的基本特点.认为20世纪上半期爱尔兰戏剧最突出的特点有二:一是矛盾的独立观念;二是英国本土文化和爱尔兰文化的冲突.这些特点导致和形成了爱尔兰文学发展的三条道路,即英国道路、爱尔兰本土道路和欧洲道路.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文学以其"文化审美现代性"鲜明地标识着不同于古代文学的根本属性。它置身在新与旧、中与西文化的激烈撞击中,其审美表达有吸纳也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更有抵御,文化表象五彩斑斓,但在21世纪的今天看来,它已经于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审美意识形态价值品格,一种认同或超越的"文化审美现代性"传统。在全球背景的烘托下,除20世纪中国文学文本本身内蕴的审美质素外,现代汉语思维框图承载平等、多元、开放、民主、正义、法制等具有全球性的人类思想文化资源,通过20世纪编辑出版行为的"文化平权"实践媒介策略,已经现身在诉求形形色色现代性想象的20世纪中国文学版图中,突出表现在20世纪女性写作现象里。在当下全球化语境中,这种"文化审美现代性"品格和传统还由于中国社会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不断增添新的元素,由20世纪中国文学塑形而成的现代人精神资源如发育公民个体、反殖民反封建专制文化、追求文化平权、倡导民主与科学等等,仍将保留、延续,并依然作为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而令人试目以待。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中国文学建构着"文学父权"神话,这在新中国成立后似乎不存在了.政治上的男女平等几乎一夜之间吹散了几千年形成的"文学父权"话语体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男女都一样"的诗学景观.然而,这"一样",同样让我们看到"十七年"文学包裹在阶级斗争、政治革命中的"文学父权"的顽固阴影中.  相似文献   

8.
在意识形态中心话语霸权逐渐消失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降的女性文学母性叙事开始回归女性性别主体,逐渐剥落母亲神圣的面纱而显示出其凡俗而驳杂的内心世界,在文化策略上解构了父权文化关于母亲神话的定位和角色认同,然而也有一些女性文学叙事不惜以牺牲母亲的自然属性和天性来颠覆传统母亲形象,在解构男性期待目光下的那些忠贞隐忍、逆来顺受的"闺阁天使"母亲形象的同时,使女性文学母性叙事陷入了自我伤害的写作误区。随着母亲形象被极端丑化,一些女性作家开始致力于寻找理想母亲的写作尝试,呼唤与渴望"新母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即作为历史符号的海伦;"家庭天使"型的珀涅罗珀;还有"悍妇"型的美狄亚。她们都是欧洲社会进入父权时代之后父权制度下的产物。对古希腊文学中的三种类型女性加以比较,可以看出现实生活中男性对女性的希冀、评价与控制,折射男性心目中的女性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审美观照下的男性文学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性形象是女性文学中相对次要的人物形象,但是选取男性文学形象作为研究对象并加以解读,会发现女作家对男性形象的塑造与男作家在文化观念和性别立场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它解构和颠覆了男性形象在男性话语中的主体地位,男性形象扮演着女性反叛传统文化、消解男权意识的对立面的尴尬角色。妇女解放在女作家那里已经成为审美想象的话语形态而存在。  相似文献   

11.
尤金·奥尼尔不仅对他的爱尔兰血统极为重视,更在戏剧中将爱尔兰民族独特的忧郁与叛逆气质、迷恋与诅咒的天主教信仰和漂泊爱尔兰人寻求精神家园的艰辛历程表现得淋漓尽致。奥尼尔戏剧蕴含的浓厚而独特的爱尔兰情结,展现了一位真正爱尔兰之子的心路历程和艺术人生。  相似文献   

12.
地域文学观在薇拉·凯瑟的创作过程中影响着其小说中人物身份的建构。凯瑟以地域文学创作观念,即地域的丧失、欧洲传统文化的坚守、地域主义女性文学观、印第安文化的认同等,构建了一个个多重复杂的文学地域身份,如女性拓荒者、移民"民族"身份、印弟安文化身份等,以更加细致、变通和辩证的态度阐释文学创作和地域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前后,爱尔兰戏剧文学作为西方现代文学的一个典型“样本”,经由沈雁冰的译介而首次进入国人的期待视野。但由于当时时代的认知局限和社会启蒙过程中知识分子所承载的历史使命,译介者对新浪漫主义的“前沿性”的认同或偏好往往受制于当时中国知识分子族群的文化集体意识。由此,虽然沈雁冰在介绍爱尔兰戏剧时强调其新浪漫主义特质,但其文学观始终在浪漫主义与写实主义之间摇摆。这并非完全是对西方文学认知不足之表征,而更多地暴露出当时中国社会对西方文学的现代性的期待视野与新浪漫主义文学本身的反思现代性的视界之间的错位,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在中国本土化语境中模仿和借鉴西方民族文学的艰难性和曲折性。  相似文献   

14.
爱尔兰作家叶芝通过诗歌、戏剧、散文、传记等多文类写作,构筑了英语文学中一道丰富且独特的文学创作风景。该文从叶芝对爱尔兰古代历史文化传统的辩证性推崇、对英国殖民历史文化的解构、对人类历史循环论的建构三个角度,考察其文学创作中的历史维度,探讨其从历史沉思中汲取养分建构文艺思想,进而以文艺复兴运动来实现爱尔兰民族独立与复兴的尝试与努力。  相似文献   

15.
母亲作为女性文本最常见的性别角色,隐含了女性写作、女性意识的诸多信息,她不仅是一种伦理象征,同时也构成了女性文本中重要的文化、审美空间,她是父权社会建构起的神圣的性别神话,同时也是女性文本中即将建构起的文化与伦理关怀的一个重要砝码。笔者通过关注女性文本对传统的"母亲神话"的消解,来透视中国女性文学的总体特征以及一种基于性别意义上的母性关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当代女性文学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学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坚实的文化存在 ,但同时也是一个虽然美丽却又斑驳繁复的文化探险领域。在一个强大的父权审美机制下进行写作的文学女性 ,保持着自身独异的精神气质和哲理思辩意识 ,以女性敏感而幽闭的心灵在“沉默”中顽强叩击“世界”与“历史”的真相 ,以“清丽而越轨”的笔致书写出属于“女性”独有的身后那段被男权文化驱逐压抑着的历史处境和现实的生存困境。穿越女性文学异彩纷呈的外部表象诸如“私人化写作”、“审丑意识”、“文化建构”、“姐妹情谊”、“母女关系”等等 ,思索考察作为当代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存在的女性书写行为将会发掘出一个具有新的知识增长点的学术领域。  相似文献   

17.
中西儿童文学资源的差异使得两种文化的交流成为可能,也正是如此,五四儿童文学在推介和展示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在想象中国,"中国形象"的确立借助于西方异质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碰撞。想象中国的过程的实质即五四儿童文学在与西方文化互渗中建构自我的现代性想象。  相似文献   

18.
"女性向"是一种将女性定位为主要受众群体的文化类型,由女性网络社群提供技术支持的"她江湖"文学场使"女性向"阅读成为可能,其建构了一种相对女性化的阅读接受机制,在一定意义上化解了私人化写作时期"看"与"被看"的文化尴尬,呈现了新世纪女性写作的某种新症候,并在类型化书写与反复出现的过程中影响到了公众的社会性别认知。  相似文献   

19.
:2 0世纪女性文学的内部涌动着一条暗流———那就是女性文学对女性自身文化负面的冷峻自审和批判。在这一文学主题的发展演进中 ,凌叔华、张爱玲、王安忆、铁凝四位女作家的创作具有代表性。她们把外与内的批判结合起来 ,切入对女性文化负面的不同观照层面 ,形成了互相传承、递进和超越的关系。女性自审文学的发展主要在三个层面上展开 :一是对女性深层传统意识的剥离与批判 ;二是反拨文化立场上的父权审美机制和男性话语 ,肯定了被压抑抹煞的女性欲念 (“恶”)的历史合理性价值 ;三是从文化的角度对女性生命本体做的整体的否定和批判 ,深入了女性的欲望本体。这三个层面相互作用、渗透 ,在女作家们的创作中既共时 ,又历时地存在着。女性自审文学理应成为新时代女性写作的自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爱尔兰对国家发展战略作出了重大调整,并由此带动了国内许多产业的转型,其传媒产业即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本文试图从政治、经济与文化等三个控制因素入手,阐释全球化背景下爱尔兰大众传播政策、传媒经济结构,及其流行文化的变迁对爱尔兰大众传媒转型的影响,并分析这种转型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