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策法和法律(指立法成果,下同)并存,构成当今中国的双轨法制。双轨法制是中国现行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必然产物,只有改革完成时才能消除双轨法制现象,实现法制一元化。但是,推动双轨法制走向一元法制不能等待。改革的每一进步都为法制一元化提供了现实可能,而人们的主观努力不仅可加快法制一元化的进程,也有助于推动改革。重视并积极推进法制一元化,是中国目前法制建设的一个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由城市转向农村,但是我国经济的二元结构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村工业化的速度和进程。农村工业化必须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是改变农业的要素投入战略。对改变农业传统性从而改变经济二元结构的途径有刘易斯模型和舒尔茨模型之争。中国二元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改变农业传统性途径必须把两个模型统一起来考虑。在我国原有的体制中,劳力流不出农村,资金流不进农业,原因在于缺乏要素流动的市场。要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结构性优化主要途径是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3.
<正> 中国工业化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而首先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再生产学说的伟大独创性贡献。系统研究并总结中国工业化理论的独特成就与理论贡献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尽早实现四个现代化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当前,分析任何中国现实经济运行问题,都离不开中国的工业化已经进入腾飞阶段并即将基本实现这一大的历史时代背景。中国实现工业化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多数的中国人富裕起来,享受到现代高品质的生活,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但在中国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前期,必然会出现市场价格普遍上涨趋势。经济学研究必须准确地认识到,中国工业化腾飞时期的价格调整不是通货膨胀。中国在由基本实现工业化走向全面实现工业化的过渡期间,不仅需要大步迈开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也需要进一步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伟大独创性贡献。新中国成立前后,刘少奇对于如何在中国历史条件下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了多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他自己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这些思想,无  相似文献   

6.
论改革以来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趋势周叔莲,郭克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经所)改革以来工业发展的态势和机制1、工业增长的基本态势改革以来,中国工业增长的速度很快,从1978~1991年,工业增加值由1607亿元上升到8087亿元,年平均增长9.9%;工业劳动者...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农业工业化经营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面对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打破传统农业、农村农业的产销、运营模式,积极探索符合实际、市场与自然环境的农业发展战略。用工业化理念经营我国农业即符合农业发展的历史规律,也有利于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8.
何爱国 《河北学刊》2006,26(6):141-146
新世纪初出现的新工业化思潮,因中国目前的工业困境与国家新工业化政策而兴起,至今方兴未艾。出现的主要理论形态有:科学发展观、重化工业论、服务业—工业化论、工业文明论、新工业文明论、比较优势论等。科学发展观为其理论总纲,其他理论形态都在此主题下展开。新工业化思潮的本质是,在已经变动的新国际国内环境下探索新的工业化路向,即在“知识经济”和“信息革命”的巨大历史机遇面前,在资源环境和人口压力等种种限制条件下,如何在日趋剧烈的全球性竞争市场中找准定位,从而为国家对工业化的引导和监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企业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变迁及其对社会协调发展的影响,必然在企业的变迁中表现出来。深入探讨企业结构的变迁及其协调,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五、六中全会的精神,深化我国社会的改革,促进社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企业各主要系统的变迁及其协调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发展的协调范畴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协调通常被理解为构成整体各部分间的和谐统一,其实质是把协调等同于平衡。本文认为,平衡与不平衡分别是系统整体状态的一个方面,不完全平衡是系统演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平衡转化论的局限性在于注重整体的稳定忽略了整体的演变。作者进一步指出,协调是揭示系统整体状态性质的范畴,它反映了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双重规定,即它是相对于人与社会的需求,关于系统结构演进的一种控制状态,既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系统的操作规定,又表现为客体系统结构转换的发展规定。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工业化发轫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纵观其发展的艰难历程,我们不应该忘记它的奠基人——李鸿章。他顺应时代的潮流,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和国内封建主义两股反动力量的遏制下,明智地抉择中国近代工业化的道路,开创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先河,为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崛起,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中国近代化的步伐,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论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国农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的发展。本文首先论述了工业化过程中的农业贡献,其次分析了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后,农业发展中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最后提出了工业化中期阶段中国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运行机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然而却又常常为人们所忽视的问题,许多同志在研究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时,往往只热衷于对似乎已成定论的所谓离土不离乡模式的论证,却从根本上忽视了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运行机制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欠缺。按照笔者的观点,农业劳动力转移模式是由两个层次的内容构成的,其第一层次是转移的方向,第二层次则是转移的运行机制。如果我们的视野仅仅局限在转移方向这一个层次上,而不研究转移的运行机制,那么,无论如何也难以从整体上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最优模式作出科学的论证。本文就对这一问题作一尝试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协调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途径洪银兴我国农村正在推进新一轮工业化,它对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由乡镇企业来推进农村工业化,找到了吸收和消化剩余劳动力的途径,从而产生了提高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和农村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正效应。其次,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15.
论工业化的理论依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国的工业化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作为经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工业化的理论依据主要有规模收益递增、结构调整和资源再配置、需求规律和贸易条件理论。由于这些理论与政府经济发展政策有着十分复杂和紧密的关系,正确认识和掌握这些理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是一种生产方式 ,是一种以机器化或现代化生产为基础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我们可以称之为工业生产方式。工业化又是一个过程 ,是工业生产方式的扩散、渗透、演进 ,最终代替手工生产方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论新型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第一条重大措施。为什么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的实质和内涵是什么 ,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成为理论界和实际部门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就新型工业化的几个基本问题 :新型工业化的背景、内涵、模式以及几个重要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论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运行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贸易协调机制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及其运行有其内在的客观必然性.从本质上看,它是世界生产关系适应世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运行,是通过各国和国际经济组织的政策与措施相互调整相互适应的方式来实现的.同时,由于国际贸易协调机制和功能的内在缺陷与不完善,它在国际贸易中的协调作用也有很大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新型工业化究其实质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突出表征的工业化。为顺利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本文在对新型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特征初步分析基础上,着重从科技、产业、企业三个不同层面探讨了其各自的发展政策与实施保障。  相似文献   

20.
区域合作的关键是协调各利益主体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促进各地区的有序发展。在区域合作过程中,由于政策制定主体的多元性和非隶属性,各地区往往根据本区域制定政策,出现各自为政,政策相互冲突的现象,阻碍区域合作的顺利进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由于区域合作涉及到多个地区之间、多个领域的合作,政策冲突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如何化解和协调政策冲突,更有效的促进区域合作。这就要求加强政策价值引导、完善公共决策体制、提高公共政策技术,避免和协调政策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