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广泛用户基础和强大技术赋能的社交媒体给当代中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新的时代境遇,其传送时效促进了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圈层文化重构了传播生态的宣教场域,意见领袖丰富了传播内容的涵化效果。与此同时,在社交媒体场域下,也易产生多元思潮离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价值主导,话语表征消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认同,算法权力控制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传播偏向等风险挑战。因此,应从培育主体素养,为当代中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丰富人文内涵;强化平台建设,为当代中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夯实宣传阵地;完善话语策略,为当代中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提升话语权威;健全监管体系,为当代中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创设制度保障等维度,积极探寻社交媒体赋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对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意义重大。新形势下,民族地区相对滞后的经济发展、多样性的文化差异、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等因素对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构成了严峻挑战。为此,以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为理论基础,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引领多样性民族文化、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视大众媒体宣传,是加强当前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理论创新重要成果,具有深刻独特的意识形态意蕴。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意识形态建设应积极回应时代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遵循,坚持以系统观念作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破局之道,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为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创新之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意识形态建设,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意识形态建设的逻辑必然性,明确意识形态建设的政治性方向性,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着力推进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创新发展,全面提升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和考验,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迫在眉睫。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要立足意识形态话语权三大要素,具体从话语能力、话语主体、话语对象、话语主题、话语空间等多个层面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机制和路径方法。  相似文献   

5.
加强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需要,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客观需要。全球化、网络化、社会阶层分化和党员队伍自身的新变化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迫切的实践诉求,给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和教育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得到了民众的广泛认可,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既有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话语霸权"和"非意识形态化"的挤压,也有市场经济、网络技术发展负面效应所造成的民众思想的复杂化,更有多样化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冲击。因此,为进一步确保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在我国的主导地位,有必要对这些挑战展开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化建设承载着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使命 ,是发展我国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的着力点和关键。建设现代政治文化 ,必须承传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和不断学习与吸纳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 ,涤荡和批判隐藏在现行政治文化中封建糟粕 ,进一步肃清极“左”思潮的影响和劣根性。同时 ,以政治道德建设为重点推动政治的平民化和社会化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媒产业正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关键期,面临着传媒产业管理制度困境凸显、传媒资源配置分散、传媒产业人才缺口较大等现实问题。为了实现传媒产业转型升级,应从适度调整传媒规制、重构传媒产业有效竞争市场结构、实施传媒人才多元开发战略三个层面入手,助推传媒产业又好又快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在主流意识形态培育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亟需解决的问题,或间接或直接地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政治发展、社会稳定、群众认同中探寻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的缘由;从大众语言与大众利益中界定其基本内涵;培育大众化表达方式、强化大众利益导向以及培育大众传媒是我们探求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战略的三维一体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11.
如何加强社会建设,已成为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认为任何社会发展路径的选择,都离不开对发展所处时空境遇的审慎研判。通过对当代中国社会民族地区建设的宏观境遇与微观境遇分析,提出了当代中国及民族地区社会建设既要求当代中国民族地区必须鲜亮地确立社会建设的价值追求,也要求当代中国民族地区的社会建设要将价值的引领、发展方式的转变、制度机制的保障、民众素质的提升等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走出富有自身特色的中国民族地区社会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2.
“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是西方左翼政党及其领导人为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出现的新问题和一系列社会矛盾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效应更应该追溯于深刻而复杂的理论背景。作为一种理论,它具有进步性,但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它无法摆脱自身的局限性。作为一种发展的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才是最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整体上看,中国的意识形态为改革演进起到了新制度经济学所说的良好的社会动员、社会整合和激励作用,确保了改革的成功。但主流意识形态在理论和现实的挑战与冲突中趋于弱化,也是不争的事实。建构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应把个人精神生活、一般思想理论与国家意识形态适当分离,在个人观念的竞争中实现接合;应提炼现实、接轨世界、转型话语,以社会公正与和谐为中心进行价值重组,积极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赢得接合中的主导权;应继续保证政治统治的"绩效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
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系问题,是我国社会生活中一个突出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我们要深入了解当代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关系的争论及其实质,以马克思关于二者关系的论述为指导,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建立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必要张力。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是影响现代改译剧文本选择的重要因素。中国近现代社会中有两大交替出现的主流意识形态,即救亡图存、革命思潮和思想启蒙思潮。在救亡和革命思潮影响下,辛亥革命前后、左翼文学时期和抗战时期,抵抗外辱、彰显爱国主义和社会革命题材的外国戏剧被大量改译进来;五四至抗战爆发以前,思想启蒙占据了时代的主流,改译者选择的多是反映妇女解放和批判现实社会的剧目。这些改译剧给当时封闭沉闷的社会带来新的气息,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话剧创作。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国内理论界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当成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这一看法并不准确。从邓小平对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系统论述和中共十六大报告的有关论述来看,实行政治民主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为了实现政治民主化这一根本目标,我们必须从完善党内民主、扩大基层民主、疏通和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加快法治进程几个方面选择综合性改革路径;应当采取渐进式改革战略,以实行党内民主改革为关键,首先从外围突破,为促进党内民主改革、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创造条件。综合性改革路径选择与渐进式改革战略相结合是政治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和民主政治顺利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后,正强化社会已有矛盾、激活社会潜在矛盾、滋生社会新的矛盾。文章提出发挥运用"粘合剂"功能,引导第三部门并通过第三部门帮助党和政府多做稳人心、得人心、暖人心、聚人心的好事实事;推动第三部门并通过第三部门勇于面对危机后新的挑战,推动中国经济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世纪,国际国内环境及党自身发生的深刻变化给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面对挑战,中国共产党必须审时度势,积极应对:在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增强意识形态的包容性与灵活性;把意识形态建设与民族精神培育统一起来;建立起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现代思想教育体系,提高党的意识形态灌输的有效性;遏制党内腐败,重塑廉洁形象,增强党的意识形态的说服力;顺应时代改革潮流,充分吸纳世界文明思想精华。  相似文献   

19.
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其重要性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构建起以培育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为出发点、以提升中华传统文化凝聚力为重心、以发挥当代国家教育载体功能为手段的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路径,以寻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突破点、着力点和增长点,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构建策略与路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