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僧格林沁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不可忽略的历史人物。从主观思想看,他以“忠于皇帝、忠于朝廷”为宗旨,本文探讨了他这一思想形成的根源;从客观作用看,他既是清朝镇压农民起义的“工具”,又是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他是“有异于其他腐烂的统治阶级中人”、“还知道担当起抵御外来侵犯的责任”的人,并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2.
僧格林沁(?——1865年),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科尔沁左翼后旗(今属内蒙古自治区)人,清末将领、显贵。他的生父毕启,曾被清政府封为四等台吉。嗣父科尔沁札萨克郡王索特纳木多布斋是道光帝的姐夫,1825年(道光五年),索特纳木多布斋病死后,僧格林沁就承袭了科尔沁札萨克多罗郡王的爵位。困僧格林沁与道光帝是甥舅至亲,得到道光帝的重用,1834年,授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都统。翌年,命总理行营,“出入禁闱,最被恩眷”,成为道光帝最为信任的皇亲国戚。道光帝临死时,他是“顾命大臣”之一,可见其地位的显要。咸丰帝继位后,因僧格林沁和咸丰帝属表兄弟关系,又得到咸丰帝的宠信,一直让他掌握着清朝精锐部队的军权,  相似文献   

3.
僧格林沁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对他如何评阶,史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看法,近年也有较多争鸣。有的同志在对其全面否定后,甚至将“英法浸略军进京,圆明园被毀,生灵涂炭”的责任推之于他的抵抗。有的论者则认为他的抵阬“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加深了中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笔者对此不敢苟同,兹述一孔之见,就教于史界同仁。  相似文献   

4.
僧格林沁是清末重要军事将领,在朝野上下都有广泛影响。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考察下层民众对僧格林沁的评价:一是民众虚构僧氏早年的很多奇异事迹,渲染他的出身非凡,为他后来发达显贵作舆论铺垫;二是盛赞他抗击外侮的功绩和夸耀他超人的武功,把他视为民族英雄;三是称扬他爱护兵卒,与之同甘共苦的品德,反映出他在士卒中有崇高威信。综上三点,得出结论:僧格林沁在民众心目中,是一名深受敬仰和爱戴的人物。  相似文献   

5.
僧格林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朝主战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本文以他抗击西方殖民侵略的历史功绩为基础,探讨了他在两次大沽口保卫战中指挥清军爱国官兵抗击西方殖民侵略所具有的意义,认为这不仅维护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而且也是19世纪中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僧格林沁卒于同治四年四月二十四日(1865年5月18日),但学术界对其出生日期迄今仍存在争议,目前尚无学者对其子孙们出生的确切日期予以考证。清代大量可靠原始档案表明:僧恪林沁生于嘉庆十六年六月初五日(1811年7月24日);僧格林沁之子伯彦讷谟祜生于道光十六年正月初十日(1836年2月26日),卒于光绪十七年十月十五日(1891年11月16日);伯彦讷谟祜长子那尔苏生于成丰五年四月初二日(1855年5月17日),光绪十六年(1890)正月暴卒;伯彦讷谟祜的次子、第三子和第五子已出家为喇嘛;伯彦讷谟祜第四子温都苏的生卒日期目前不详;伯彦讷谟祜第六子博迪苏生于同治十年十月初三日(1871年11月15日),1914年1月8日在北京病故;僧格林沁的曾孙、伯彦讷谟祜的长孙、那尔苏的长子阿穆尔灵圭生于光绪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886年12月19日),1930年5月29日在北京病故。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西方列强,用炮舰叩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但是,它们贪得无厌,为攫取更大侵略权益,英法等列强又多次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当它们遭到拒绝之后,便蓄意制造进一步侵华的借口,于是,在一八五七年,英国借“亚罗号”事件,法国借“西林教案”,发动了又一次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不同时代特定的历史实际出发,坚持阶级分析和历史主义相统一的原则,对僧格林沁和岳飞的一生经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比较研究。他们都是抗击侵略者的民族英雄。然而,他们又都镇压了农民起义,这是他们的阶级和历史局限性。但从抗击和保卫的对象上分析,僧格林沁显然比岳飞高出一筹。  相似文献   

9.
10.
僧格林沁等近代蒙古王公,同时也是全国性的重要历史人物。他们的生年、生日,却一直存有疑问甚至有误传。细究这一现象,很可能是因为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忌讳生日的习俗。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术界对僧格林沁在天津大沽口战役中的功过问题,有不同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全盘否定,一是肯定他有不可抹煞的历史功绩。我认为后一种比较确切,符合历史事实。评价历史人物,要辩证地、历史地、全面地分析,特别是对在近代史上十分显赫的僧格林沁,更应遵循这一原则。天津大沽口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上震惊世界的抗击外国武装进攻的反侵略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战争有胜有败,败多胜  相似文献   

12.
唐人风格论──兼论普通风格论黄炳辉唐人风格论比起西方和中国唐以前风格论有自己的特点,在中国古代风格论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唐人风格论,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风格论有重大意义。一、国外风格学鸟瞰和风格涵义的界定风格既是古代文艺家讨论的课题,也是现代文...  相似文献   

13.
郭象的政治哲学可称为无为论 ,他把无为解释成自为和不为 ,即自尔而为、无心而为。落在人事政治上 ,就是“各当其分” ,各在其位 ,位称其能 ,能尽其职。他主张君道无为而臣道有为。君主重在用人而不在于亲事 ,贵在能用天下之才而不求自己必是天下之才 ,不应以一己正天下而应任物自得 ,同时应保护农本。“神器独化于玄冥之境” ,即克服了矛盾冲突的最高和谐 ,是郭象玄学的终极价值理想。郭象以“独化”说论证无为政治 ,认为事物各自独立的变化发展构成了世界的原始和谐 ,政治的运作因循独化之理 ,就能复归于和谐。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纷纷涌现的变革性教育教学实践,对我国教学论学科发展提出了挑战。教学论不仅具有科学性,还具有实践性。教学论的科学性决定了教学论的理论研究具有前瞻性与先导作用;实践性呼唤教学论抛开固守书斋式的研究,步入关注教学生活世界的研究之路。在重视教学论科学性的同时重视教学论的实践性,不能顾此失彼,从一个极端走向新的极端。  相似文献   

15.
16.
(一)策略的概念及其作用 所谓策略就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决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即一定的行动方针或方法。例如在战场上,处于“对峙”状态的两军,为了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方的决策目标,往往采用“避实击虚”的方针,此处的“避实击虚” 即为策略。 策略模式,就是有一定行为内容的策略的样式或名称,它具有相对稳定的形式。策略模式在古代又称“计策”,简称为“计”。  相似文献   

17.
李梦阳的诗歌创作理论是李梦阳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梦阳的诗歌创作理论主要有四点:(1)重视"情"在诗歌创作中的主导作用;(2)认为生活实践是诗歌创作感情产生的前提;(3)主张诗歌是作者主观思想与客观世界相交往的产物;(4)重视中国传统诗歌比兴手法的运用。李梦阳既把情感与生活实践确定为诗歌创作的基础,也把它确定为诗歌创作的根本法则,而且由此建立了"情会说"之创作心理论。李梦阳不仅重视诗歌主题思想产生途径之生活实践,还重视传统的诗歌主题思想表现之比兴手法。李梦阳关于诗歌创作的理论,是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意义的诗歌创作论,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  相似文献   

18.
均势理论是国际关系中影响最大、历史最久的传统理论 ,在国际关系中对西方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也最为显著。然而 ,这一概念不论在语义上还是在实践意义上都存在着许多争议 ,因为均势不是一种精确的、能够计算和量定的概念。为此 ,本文就争论中的均势论进行一定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9.
南宋后期诗人方岳有论诗诗数十首,这些论诗诗依托日常吟咏、题书题画、次韵往复的形式表达诗学主张。其论诗诗的主要内容体现在3个方面:一为本体论,即诗之淡雅、诗之奇、诗出本意等诗歌问题;二为作家论,即谈论杜甫、方干、林逋等人的诗歌,从而体现方岳诗兼有唐音宋调的诗歌特征;三为作品论,即从谈论《离骚》追溯方岳田园诗中出世与入世的内在矛盾。从论诗诗体与义的二律背反而言,方岳的论诗诗诗性更强。  相似文献   

20.
论“猫论”     
邓小平同志著名的“不管黄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论断,坚持了真理的客观性,坚持了实践标准。与只求实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实用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猫论”寓意深刻,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开拓,忠于职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