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县级财政收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从1980年至1994年,14年县级财政收入增加12.08亿元,年均增长11.40%;财政支出规模也不断扩大,14年  相似文献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照耀下,经过新疆上下的共同努力,新疆经济文化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截止1994年,中央财政对新疆财政的补助(包括定额补助和专项补助)累计达到407.2亿元,占同期地方财政支出的56.7%。新疆财政工作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取得了很大成就。1994年财政收入完成28.7亿元,加上上划中央消费税和增值税25.6亿元,1994年新疆财政收入达到54.3亿元,较1955年的1.73亿元,增长30.4倍,较1978年的7.14亿元增长6.6倍,1978年至1994年平均每年递增13.5%。1994年财政支出完成71.1亿元,较1955年的1.83亿元增长37.8倍,较1978年的17.02亿元增长3.18倍,1978年至1994年平均每年递增10%。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给新疆经济注入了活力,国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改革开放十年来,新疆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企业到上层,逐步深化,新体制的逐步确立,旧体制的变革,外引内联的有效进展,给经济注入了活力与生机,经济和社会方面发生了突出变化。到1990年新疆国民生产总值达251.88亿元,比1980年增长1.8倍,年均增长10.8%,国民收入204.95亿元,比1980年增长1.58倍,年均增长9.9%,社会总产直达458.65亿元,比1980年增长1.87倍,年均增长11.1%;地方财政收入由1980年的4.03亿元,增加到1990年的21.78亿元,增长4.4倍;十年来,新疆不断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连续夺得了农业十三年丰收,1990年粮食总产量达676.89万吨,比1980  相似文献   

4.
一、各项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基本顺利 今年是深化改革的关键关键年份,新疆积极推行财税、金融、外贸等重大改革举措,取得初步成效。 1、外贸体制改革各项措施相继出台,现汇贸易出口大幅度回升。上半年新疆外贸进出口总额3.4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4%,其中一般贸易进出口额1.69亿美元,增长19.5%,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0.16亿美元,增长20.4%。新疆现汇贸易出口增势强劲主要是棉花、棉纱、棉涤纶纱、玉米等大宗商品及黑瓜籽、蕃茄酱等一些骨干商品的出口额大增,国际市场需求看好。 2、新税制顺利实施,财政收入有所增加。上半年新疆财政收入11.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1%,其中各项工商税收增长21.7%;新疆财政支出28.56亿元,增长29.9%。 3、金融改革取得进展,形势基本稳定。新疆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乌鲁木齐分行已经组建并开始运行。中央银行的作用得到加强。上半年银行各项存款金额44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8.03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顾款金额271.86亿元,增加71.26亿元;企业存款金额158.49亿元,增加54亿元。存款的大幅度增加为贷款的发放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上半年银行各项贷款463.63亿元,比上年同期多贷84.04亿元。货币投放比去年同期多投放5.94亿元。  相似文献   

5.
<正> 1、青海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从1980年到1993年,我省地方财政收入由16492.6万元,增长到113682万元,增加了97189.4万元,增长了5.89倍,平均每年递增 16%。同期,全国财政收入由1085.23亿元,增加到5088.17亿元增加了4002.94亿元,增长了3.69倍,平均每年递增12.6%。这一时期,我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长超过全国财政收入增长的2.2倍,平均每年多出3.4个百分点。如果用1988年到1993年的数字来看,这个差别更加明显。全国财政收入增长了93.61%,平均每年递增14.1%,我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了124.3%,平均每年递增17,5%比全国平均每年多出3.4个百分点。可见,我省的财政困难,不是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不快所造成的,相反,恰恰是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才缓解了我省财政的困难。如果不是地方财政收入的迅速增长,我省财政比现在还要困难。  相似文献   

6.
贵州的地方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6.26亿元增加到1993年的56.5亿元,增长8.03倍;同期全国财政总收入由1121.1亿元增加到5088.2亿元(含债务收入),增长3.54倍。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贵州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都还有明显的差距。由于基础差、基数小、总量少,尽管财政收入增幅较大,但仍入不敷出,需要中央补贴。本文拟通过与全国及部分省、区的比较研究,寻找贵州财政收入在近、中期可供选择的增长目标。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省区,解放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新疆经济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取得了显著成就。以1993年与自治区成立时的1955年相比,全区国民生产总值由12.10亿元增长到460亿元,增长30.3倍;工农业总产值由13.72亿元,增长到616.2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1.73亿元,增长到34.7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由1957年的12.51元,增加到780元。农牧业生产连续16年丰收。人均棉花、油料居全国第一位。工业也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体系,不少产品已进入内地和国际市场。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有了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1994年在自治区国民经济及各项事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全区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统一要求,确保了分税制财政体制在我区的平稳实施,并基本达到预定目标。同时,狠抓财政基础性工作和增收节支,财政收入稳定增长。1994年自治区财政收入完成28.7亿元,为预算的111.59%,比上年增长27.7%,增收的主要因素有:我区棉花产量大增,棉纱、棉布等销价上扬,从棉纺织品中增加的税收较多;实行新税制后,部分企业特别是石油石化增加税收较大;物价上涨因素致使商业批发、零售税收增收较多;年终清理中央企业欠税,也增加了地方收入。1994年,自治区财政支出完成71.1亿元,为预算的93%,增长9.87%,财政支出基本保证了人员工资发放和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行及重点支出需要。支出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实施工资制度改革后,事业行政单位工资性文出大幅度增加。在1994年财政预算年度里,新疆各级财政部门着重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9.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15年来,在历届地委、行署的领导下,经过全地区各族人民的努力奋斗,阿克苏地区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地区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工农业总产值由1980年的7.8亿元增加到1993年的30.01亿元,增长1.84倍;其中工业总产值由1980年的1.87亿元增加到1993年的11.63亿元,增长4.21倍;农业总产值由1980年的5.93亿元增加到1993年的18.38亿元,增长1.09倍;乡镇企业总产值由1980年的0.47亿元增加到1993年的3.4亿元,增长5.28倍;财政收入由1980年的3197万元增加到1993年的1.43亿元,增长3.47倍;财政自给率由1980年的27.9%增加到1993年的34.21%,增长6.31个百分点。纵向比较成绩巨大,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10.
云南财政收入实现较高速度增长的主要经验及今后发展的思考云南省财政厅课题组一、云南财政收入实现较高速度增长的主要表现。(一)财政收入连续登上三个新台阶,突破百亿元。1980年全省财政收入仅11.64亿元(按可比口径为9.7亿元即上划了电力、有色及烟草)...  相似文献   

11.
一、国家集中性财力减少,赤字不断,国家财政陷入困境。改革十年,我国国力有了明显增强,掌管国家集中性财力的国家财政也有很大发展。1988年国家财政收入增加到5288亿元,比1978年的1121亿元增加1.31倍。国家财政为支持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财政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十五”期间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 ,将由原来的“梯度发展战略”转为以西部大开发为中心的平衡发展战略 ,财政作为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管理部门 ,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正确地预测“十五”期间新疆财政资金的供需情况 ,客观地确定财政的供应范围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是新疆“十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我们做好“十五”时期财政工作的基础。一、“九五”期间新疆财政收入增长情况1 .总量分析。改革开放以来 ,自治区财政收入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快速增长 ,财政收入总量由 1 980年的 4 0 4亿元 ,…  相似文献   

13.
一从1979年到1988年的10年间,我国的社会集团消费急剧膨胀,全国社会集团消费总金额由1979年的164亿元增加到1988年的665亿元,10年间增长三倍多,年平均增率在两位数以上。特别是1984年以后的5年,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1.3%,大大高出同期国民收入、财政收入和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9.2%、8.4%、5.7%的幅度。在1988年,中央针对社会集团消费增长过猛,要求该年的社会集团消费在上年553亿元的基础上压缩20%,这年执行的结果,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20%。而且,上述数据还只是国家统计部门统计在册的部  相似文献   

14.
解决山西财政困境对策研究解决山西财政困境对策研究课题组一、对山西财政形势的基本估计山西财政经历了计划体制、财政包干、新财税体制(分税制)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六五”、“七五”山西财政收入规模一直徘徊在70亿元左右。“八五”后期山西财政收入扭转了长期支...  相似文献   

15.
一、经济发展基本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国民经济发展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截止1995年底,国民生产总值达165.15亿元,增长8%;财政收入17.O8{乙元,增长12.5%;卜\五”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7.5%,池方财政收入平均年增长17.5%。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3414元,增长17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41亿元,增长15%。据统计,1978年至1995年,全省累计基本建设投资达231.92亿元,占新中国成立46年来全省累计基本建设投资的806%;基本建设新增固定资产达175亿元,竣工投产项目7800多个,建成了一批水力、电力、交…  相似文献   

16.
1986年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各级党政解放思想,在迈步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程中,不断探寻发展区域经济的新思路,提出了发挥地区优势,充分调动地方、兵团及中央和自治区驻州企业三股力量,走联合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推进、共同开发建设巴州的发展融合型经济的新思路。经过九年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效果。巴州的国民生产总值由1985年的9.02亿元,增加到1994年的31.09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下同),增长3.45倍,工农业总产值由1985年的14.3亿元,增加到1994年的42.45亿元,增长2.97倍,其中工业总产值由1985年的6.75亿元,增加到1994年的27.04亿元,增长4倍,地方财政收入由1985年0.45亿元,增加到1994年2.14亿元,增长4.7倍,农牧民人均收入由1985年的400元,增加到1994年的1020元,增长了2.56倍,通过发展融合型经济,增强了巴州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成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振兴巴州经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乡镇一级建立财政包干制度以来,逐渐地增强了乡镇的财力和物力,为繁荣和发展农村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实践证明,乡镇财政建设对于稳定农村大局,搞好当地经济社会事业建设,功不可没。例如,萧山市自1985年对乡镇财政实行包干以来,财政收入每年均递增5%以上,到1992年底,萧山市31个乡镇当年上缴国家和地方财政税收已达2.46亿元。乡镇财政可用资金收支相抵累计盈余700.48万元,已积累了相当一部分建设资金。与此同时,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文化、卫生、福利等公益事业建设,有力地增强了乡镇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实力。  相似文献   

18.
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现实概况。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两种模式,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均形成于80年代中期,均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在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伴随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均发生了一系列的调整变革,均使原有模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这20年,是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形成与发展的20年,也是其经济加速发展和综合实力增强的20年。在经济发展方面,温州从1978年至199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由13.31亿元增加到600亿元,工业总产值由11.12亿元增加到1200亿元,财政收入由1.35亿元增加到38…  相似文献   

19.
《大庆社会科学》2006,(3):F0002-F0002,F0003
这是一部动人心魄的发展传奇,全区财政收入从2000年的7375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20071万元,平均每年递增23.7%。这是一次催人奋进的成功跨越,秉承“发展、诚信、爱区、为民”的龙凤理念,发扬“爱区敬业、有为创新、廉洁高效、取信于民”的龙凤精神,龙凤人不断铸就着石化强区新的辉煌!——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0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8亿元,比2000年增长26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6.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2.2亿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220.5%、534.3%和217.2%: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93亿元,比2000年增长161.7%。…  相似文献   

20.
邛崃县是我省最早进行农村综合体制改革的试点县之一,从1978年到1983年五年中,全县已实现了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农副产品收购额、人平收入四个翻番。其中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08.1%,以15.8%的平均速度递增;财政收入增长104.4%,由包干前三年补贴774万元一变而为近三年上交财政744万元;农副产品收购额增长150%;农村人平收入增长134%,净增164元。综合体改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开创了崭新的局面。邛崃县的综合体制改革是以农业“双包”为突破口,逐步过渡到乡一级党政企体制改革,再进一上发展为县一级农、工、商、财、文的全面改革。这一综合改革反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