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中的经济利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燕 《统计与决策》2005,(21):143-144
一、国家主权利益分析 会计准则的产生和发展首先是用来满足一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尽管会计本身具有国际化的本性,但是由于各国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环境因素各异使得各国的会计准则呈现出形形色色的差别.世界上没有两个会计环境完全相同的国家,也就没有两个会计准则完全相同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一、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及我国现状 会计区别于其他社会学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其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而科学技术是无国界的,这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客观基础.而基于经济的全球化及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跨国公司发展的需要、解决与他国之间贸易纠纷的需要、防范金融危机的需要,会计准则国际化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3.
跨国公司分公司绩效"相对势"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企业在海外的分公司,其经营效益多数都不理想,主要原因是体制和管理上的问题.改革体制和加强管理是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主要任务之一.为此,总公司应当对其所属分公司的经营业绩作出全面和公正的评价.由于各分公司所处的国家和地区不同,所处的投资软硬环境的差异,投资的部门或行业不同,各分公司经营的目标差异等等,单纯运用一般的会计准则或财务指标体系是不能作出全面、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A股亏损公司利用线下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邵军  边泓 《统计与决策》2005,(3):101-103
一、研究假设 西方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操控应计利润、会计政策变更和安排实际交易,其中以操控应计利润为主.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在上市过程中曾过度包装,公司本身质地较差,因此亏损上市公司仅通过调整应计项目来扭亏的可能性不大.陈晓,戴翠玉(2003)的研究结果表明操控性应计利润对我国亏损公司的扭亏作用十分有限,主要被扭亏公司用来做大亏损.由于我国会计准则不具备西方国家会计准则那样的灵活性,而且改变会计政策要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进行披露,因此西方国家常用的改变会计政策(如折旧政策、存货计价方法)来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在我国的应用空间不大.我国亏损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安排关联交易和重组,且安排交易方式来操纵盈余的行为可能会更普遍.  相似文献   

5.
企业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需要审计监督;企业要实施科学管理,使内部控制达到严密、完整和有效,同样需要审计监督和服务.内部审计已成为企业自我发展的需要,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有力手段,是强化企业管理,规范企业行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重要保证,是企业内部经济监督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会计准则是纵向延伸,则内部控制就是横向发展;如果说会计准则是确诊、计量和报告的直线,则内部控制就是涵盖多项业务环节的立体;如果说左手要抓会计准则建设,则右手就要抓内部控制建设,统筹兼顾,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此时我国统计调查体系的改革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统计调查体系改革应当适应过渡时期的经济管理体制,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层次、各方面不同的统计信息需求1.统计调查体系必须满足各层次不同的统计信息需求.西方国家一般只由中央政府调控经济,地方政府没有管理经济的职能,因此实行中央垂直领导的统  相似文献   

8.
一、会计准则的制定质量保障体系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制度产品,其质量的好坏首先取决于产品的生产过程。所以,制定质量保障体系就成为整个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是整个体系发挥作用的前提。这一体系旨在保障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满足会计准则产品的质量耍来,制定出一套满足用户需要,  相似文献   

9.
县级统计工作是政府综合统计的基础,县级统计信息是县域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县级统计数据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统计数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决策的有效性和管理的科学性.长期以来,县级统计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得到了很大发展,保障了国家统计数据的基本准确,满足了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决策和管理的需要.但是,目前县级统计仍然是政府综合统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现状分析按照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并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目标,我国于2006年2月正式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它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1.
统计信息不仅为国家宏观需要提供数据 ,而且更重要的还要为统计主体自身发展提供数据。统计主体本身取得数据的目的就是为了决策和控制提供依据 ,满足内部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和职工的需要。朱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特别要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工作 ,改变部分企业账目不清、数字不实、信息失真的状况 ,严禁弄虚作假。”这说明统计管理事关企业改革的成败 ,关系到党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具有重大的社会责任。一、统计的社会责任是统计实践的理论支持所谓统计的社会责任 ,是指统…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背景进行抽样调查时必须满足一个重要条件 ,即样本量必须满足规定的精度要求。通常 ,在调查方案的设计中 ,提出的精度要求是对总体某个最主要的目标量而言的 ,而抽样调查的需求 ,在很多情况下是更为广泛的 ,例如 ,通过抽样调查 ,不仅仅需要获得对总体目标量特征的考察 ,同时也关注于总体内部的各子总体的状况 ,这个特点在我国表现更为突出。例如我们不仅关心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动态 ,也关心各个地区、省、市、县的经济发展状况 ,用人们常说的话来讲 ,就是抽样调查如何满足各级政府的需要。此外 ,有时我们可能会很关心采用多个…  相似文献   

13.
俞唐青 《浙江统计》2008,(7):46-46,48
一、加强内部审计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一)满足审刊职能的需要。审计的基本职能就是监督,具体表现可概述为:制约、促进、鉴证、信息反馈。对于企业内部审计来讲,主要就是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来制约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不正确、不真实、不合规和违反法纪的行为,促进企业改进管理,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4.
浅议网络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 的过程中,国家对资金、物质、人员的直接管理比例越来越小,而通过各种政策指导和经济“杠杆”进行间接调控的比例越来越大,这种变化需要及时的信息反馈,需要对各种统计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预测。统计数据已不仅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依据,也成为企业跟踪市场动向、掌握市场规律的重要信息来源。但目前统计部门所采取的组织调查的方法和信息发布的方式都存在着信息含量不够、流速过缓、发布途径较少等问题,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要求和企业掌握市场变化的需要,加速统计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越来越迫…  相似文献   

15.
虽然会计制度和税法都由国家相关机关来负责制定,但我们知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法规和会计制度的目标是不完全一致的,会计制度的目的,是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投资人、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以及其他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真实、完善的财务信息,以满足备方面了解企业财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一、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一)合法性合法性原则包括两方面的要求:第一,设计会计制度时,必须以国家颁布的财经法规为依据,满足宏观调控的需要。第二。基层单位设计的内部会计制度必须与《会计法》、《会计准则》协调一致,并充分考虑财务制度中的各项规定。  相似文献   

17.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必须强化内部审计   (一)为什么必须强化内部审计   第一,市场经济是自主经营的经济,必须强化内部审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经济活动的每个经济单位,都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国家不再直接管理企业、而是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企业将依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者.强化自我约束机制是实现企业自主经营的保证,只有健全自我约束机制,才能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而内部审计是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内容,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可以使企业各部门、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处在企业领导人控制之下,避免发生管理失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来稿摘登     
实行统计信息目标管理,是促进统计事业蓬勃发展,提高统计信息质量、效益和管理手段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它不仅可以增强统计人员的进取精神,而且可以增强统计信息工作的效益.统计信息目标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目标、效益目标和质量目标.在推行统计信息目标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在确定信息目标时,应坚持目标的先进性、目标管理的协调性和目标的实质性;在组织实施信息目标时,应坚持程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在检查落实信息目标时,应坚持岗位责任制、考核制和奖励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一、内部审计概述 (一)内部审计的概念内部审计是一种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营运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以帮助实现组织目标.内部审计本身就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和方式,是内部管理的延伸.  相似文献   

20.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现代的质量管理,是一种以质量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要素有:以顾客为核心,科学的方法,长期的承诺,团队的合作,持续的改进,教育和培训,统一的目标以及全员参与授权等。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原则是:对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求一视同仁;任何时候都必须满足顾客的需求;通过质量改进减少浪费和降低总成本;预防为主;质量改进必须按计划进行;每一项工作都必须创造价值;全员参与;对满足需求和实现质量目标的工作进行测评;必须形成持续改进的企业文化以及鼓励创新。我国加入WTO之后,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和强大的市场压力。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和员工素质,以质取胜,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已成为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