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鸿烈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
在左倾教条主义禁锢的时期,人们把利益、特别是物质利益同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修正主义划等号。其实大谬不然。经过理论上的拨乱反正,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同志认识到讲利益未必就是个人主义或修正主义,马克思主义同前者的区别,不在于它不讲利益而前者注重利益,而在于它第一次赋于利益以科学的形态,正确地论述了利益的本质,唯物地揭示了物质利益同政治利益、思想利益的关系、物质利益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个人利益同集体 相似文献
2.
杨尧忠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4)
要认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公报所提出当前要特别注意抓好的四件大事之一。所谓“认真”,一是态度要坚定,不能忽冷忽热;二是方法要得当,讲求科学化。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方法论上来研究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思想教育的方法与物质利益的方法的关系,正好与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业务)工作的关系相对应 相似文献
3.
黄蔼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决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同时,就着重指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一九七九年以来,我们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普遍实行了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新的经济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一九八三年粮食产量达三万八千七百二十八万吨,棉花四百六十三点七万吨,油料一千零五十五万吨,均提前两年达到或超过“六·五”计划规定的指标,产量跃居世界首位.赵紫阳总理,就联合国粮农组织成立四十周年发表的书面谈话中指出:“我国人均占有粮食近400公斤,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现在我们基本解决了十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在发展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相似文献
4.
赵映桃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9,(4)
物质利益是一定的经济关系的表现。物质利益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在“四害”横行的日子里,物质利益却被划为“禁区”。多年来,林彪、“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需要,蓄意制造混乱,大肆散布要“革命”就不能讲物质利益,特别是不能讲劳动者的个人物质利益的谬论, 相似文献
5.
孙淑凤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论邓小平的物质利益思想孙淑凤物质利益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邓小平总结了我国在贯彻物质利益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理论。一、邓小平论述了物质利益原... 相似文献
6.
李福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4)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这篇重要著作中,提出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三者关系的思想,对于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发展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物质利益理论。 相似文献
7.
怎样看待劳动者的物质利益,是一个关系到能否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人们进行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都是直接间接地为了获得物质利益。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八二页)不同物质利益发生关系的政治活 相似文献
8.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2)
十二世纪二三十年代,赵宋王朝在女真铁骑的冲击下,退出中原,屈居江左。从此,和守争战近一个世纪的宋夏两国关系因金朝的隔离而变得时断时续,远不如北宋时期那样频繁,以致长期以来不为人们所重视,使宋、夏关系研究仍停留在北宋时期。但是,南宋时期的宋、夏关系毕竟是宋夏关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且由于特殊的政治局势较之北宋颇富特色。本文试图对南宋同西夏的关系进行述论以备宋夏关系研究之一端。 相似文献
9.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
<正> 一、市场是改革的“试金石”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交易的场所,也是流通领域。它反映着商品交换的各种关系。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国家政策、企业行为和消费者意向,都要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在市场活动中表现出来。所以说,市场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生活的综合反映。 我国的体制改革就是要冲破旧的、僵化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的新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以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增强企业自主经营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11.
郑晓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1)
党的13大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在当前,由于长期形成的僵化体制严重地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改革便成为迫切的历史要求。那么,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厚新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要做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明确和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原则,而且还必须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物质利益原则。只有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必要性,深刻理解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的辩证关系,自觉地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才能切实有效地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调动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推向前进。1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必要性1.1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 相似文献
13.
论金融体制改革与银企关系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既是本院学生,又是在金融系统从事实际工作的干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了改革中的银行与企业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牵涉到当前改革两大热点:银行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银行要企业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求平衡。银行与企业关系应是独立对等的市场主体关系,公平交易,依法关联,相互依存,共担风险 相似文献
14.
论物质利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泉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
如何认识物质利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重大问题。物质利益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生产关系的本质表现。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因,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动因和目标。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的新变化,全面贯彻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正确处理各种物质利益关系,改革和调整原有的物质利益分配机制,使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得以实现,是社会主义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纪鸣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5)
物质利益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占有什么地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物质利益作为生产关系的表现,对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能发挥什么作用?以往的哲学教科书很少论及,但是,我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却经常遇到不少有关论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也经常碰到处理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关系问题,迫切需要历史唯物主义来回答。因此,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认真探讨物质利益问题具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绍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Z1)
1 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在社会历史领域对精神生产进行了科学的研究。他们创立了唯物史观,并在它的指导下对精神生产作出了许多经典性结论。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精神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这样写道:“分工是先前历史的主要力量之一,现在,分工也以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分工的形式出现在统治阶级中间。”接着在《共产党宣言》中,则完全把精神生产看作是人类社会生产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生产形式,认为在资本主义时代,无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已成为世界性生产。 相似文献
17.
李永良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论毛泽东关于个人物质利益分配思想李永良毛泽东关于个人物质利益分配思想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一思想,对于更好地认识、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坚持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促进社会分配公平,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吴佩钧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1,(2)
我国学术界对斯大林首次阐述的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理论的评价是不一致的。这里涉及许多理论问题和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确有讨论清楚的必要。本文仅就以下三个问题谈些粗浅看法,向同志们请教。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究竟是一个客观存在着的规律,还是一个虚构的概念?这是首先 相似文献
19.
吴佩钧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2)
我国学术界对斯大林首次阐述的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理论的评价是不一致的。这里涉及许多理论问题和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确有讨论清楚的必要。本文仅就以下三个问题谈些粗浅看法,向同志们请教。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究竟是一个客观存在着的规律,还是一个虚构的概念?这是首先要弄清楚的。只有弄清了这个问题,才谈得上进一步讨论对这个规律如何“表述”以及与这个 相似文献
20.
论物质利益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淑凤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物质利益问题不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重大实践问题。深入研究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与物质利益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全面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进一步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物质动因,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利益的实质列宁称利益是“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马克思则提出了利益是思想的基础,利益决定思想。那么,利益的本质是什么呢?1.需要是利益的自然前提。任何利益都是从素要产生的。“需要”作为一般的范畴,表明了生物个体、个人、社会集团乃至整个社会的一种特殊状态,即依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