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国藩未刊书札序王贵忱曾国藩(一八一一~一八七二年).初名子城,字居武,又字伯涵,号涤生,是晚名臣、学者、书法家。湖南湘乡白杨坪(今属湖南双峰县)人。道光间,以名翰林经五转至礼部侍郎,先后以侍郎管礼、兵、工、刑、吏五部部务。咸丰二年(一八五二年),国...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与左宗棠的恩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国藩 (1 81 1— 1 872年 ) ,字伯涵 ,号涤生 ,湖南湘乡 (今双峰 )人。左宗棠 (1 81 2—1 885年 ) ,字季高 ,湖南湘阴人。道光三十年 (1 85 0年 )道光帝病死 ,咸丰帝继位。太平天国在广西起义。咸丰二年 (1 85 2年 ) ,太平军入湖南 ,围攻长沙。八月 ,左宗棠入湖南巡抚张亮基幕 ,助守长沙。十一月 ,曾国藩奉命帮办湖南团练事务 ,十二月 ,到长沙。左宗棠写信给长女婿陶桄说 :“曾涤生侍郎来此帮办团防 ,其人正派而肯任事 ,但才具稍欠开展 ,与仆甚相得 ,惜其来之迟也。”①三年正月 ,张亮基赴湖广总督任 ,左宗棠随至武昌。八月 ,曾国藩移驻衡…  相似文献   

3.
刘瑞芬(1827——1892.4.6),字芝田,号召我,安徽省贵池县人。年十九,入县学①。岁科试,列高等,以次且食汽,丁父忧,遂不果。咸丰元年、二年应乡试,拟中,以中额足,又不果②。时天下将乱,刘瑞芬创青山诗社,发为诗歌以写愤郁③。三年,太平军沿江东下,占领南京,太平天国改称天京,定为首都,管辖安徽大部分州县。十一年(1861年)清政府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率清军驻扎东流,镇压太平军。刘瑞芬至东流,向曾国藩献时分策,曾国藩大奇之,留他进入其幕府,充采访忠义局员。同治元年(1862年),李鸿章率淮军开往上海,刘瑞芬…  相似文献   

4.
李昭寿早年参加捻军起义 ,不久之后叛变 ,投降清朝政府。与清朝政府官员发生冲突 ,又参加太平军。不久之后 ,又叛变 ,再次投降清朝政府。给捻军和太平军造成巨大损失。如此之人 ,却一直不为清朝政府和曾国藩信赖 ,总欲除之而后快。终于 ,清朝政府还是找到了借口 ,将李昭寿处死。本文试图通过曾国藩怎样与李昭寿相处的论述 ,再次说明叛徒们是绝无好下场的 !李昭寿 (1825—1881)① ,字松崖 ,河南省固始县人。幼贫贱 ,因盗窃罪 ,曾入商城狱 ,入固始狱 ,入霍丘狱。咸丰三年 (1853年 )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 ,分兵西征、北伐 ,威震海内…  相似文献   

5.
与洋务运动相始终的巨著——谈郭嵩焘日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清代日记留存于今,以长篇巨著称誉于学林者,何止百数,而长达二百万字以上者,允推郭嵩焘日记。郭嵩焘(1818—1891),字伯琛,号筠仙,晚号玉池老人,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关系至密。咸丰初,助建湘军。同治二年,署广东巡抚。光绪元年,任兵部侍郎,充出使英国大臣,旋兼驻法国大臣,主学习西方科技,蔚为国用。  相似文献   

6.
从1853年初曾国藩在湖南长沙奉旨办理团练组建湘军,至1864年攻陷天京,曾国藩将其解散为止,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湘军活跃了十二年之久,在清王朝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挽救了清朝行将覆亡的命运。然而,湘军不仅征服了太平天国,而且对近代中国社会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拟从湘军筹组的特征,考察湘军崛起对晚清政局的影响,不当之处,请行家不吝赐教。一太平天国革命自广西金田村爆发后,转战两湖,席卷三江,定南京为国都,北伐、西征,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清王朝统治岌岌可危。为了对付太平军,清政府除调兵遣将、实施围剿外,还派遣大员在各地兴办团练。曾国藩丁忧在籍,也奉旨在长沙协助巡抚办理团  相似文献   

7.
朱克敬     
朱克敬(?——1890)字香荪,又名亦轩,晚年以眼疾,因号瞑庵。甘肃皋兰人,著名书画家朱克敏之弟。早年曾“流寓黔中”,咸丰末年,按例捐官为湖南龙山县典史。1861年秋至次年初,当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逼近龙山,贵州义军许桂和部占据来凤县,袭击龙山时,因知县、千总皆遁逃,朱克敬曾和侯补选州判黄元龄等坚守县城,予以阻挡。因此,后来受到湖南巡抚恽恽世临的举荐,但亦未曾升迁。此后,又曾被湖南巡抚刘崐延聘,同郭嵩焘等人,参与修撰湖南省志。1871年,朱克敬被参革罢官到长沙定居,得友人餽银相助,以度晚年。后来病殁于长沙。  相似文献   

8.
刘征斌 《南方论刊》2012,(10):63-64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曾国藩六岁读书,二十八岁中进士。初授翰林院检讨,直到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升礼部右侍郎、署理兵部左侍郎。成丰帝即位后,他又先后兼任过兵、工、刑、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其生前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  相似文献   

9.
李金镛(1835~1890),字秋亭,号丽卿,江苏省无锡县石塘湾陡门李巷人①其父李廷发贸迁吴会,以信义称。咸丰六年,李金镛师事余孝惠。②。咸丰十年(1860)由监生捐资得同知衔③。同治元年(1862),李鸿章率淮军到达上海,李金镛谒见李鸿章言事,李鸿...  相似文献   

10.
试谈奕新铣訢集团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新觉罗·奕,自号乐道主人。生于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833年1月11日)。为道光帝的第6子。生母为静妃。奕9岁时,皇四子奕的生母病死,奕归静贵妃抚育。奕与奕同读书、同习武,关系亲密。奕即咸丰帝,封奕为恭亲王。咸丰三年正月,奕管理中正殿、武英殿事务。二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定为首都,改称天京,分兵北伐、西征。太平军逼近北京,咸丰帝派惠亲王绵愉总理北京巡防事宜。又添派奕办理巡防事宜,署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率侍卫亲军,翊卫扈从,极为显赫。十月,奕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也是咸丰帝打破“祖制”之举。四年,奕升为…  相似文献   

11.
论曾国藩在进攻太平天国和捻军期间与李鸿章的矛盾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曾国藩在进攻太平天国和捻军期间与李鸿章的矛盾斗争董蔡时李鸿章是曾国藩的门生,长期充当曾国藩的机要幕客。1862年,曾国藩扶持他组建淮军,保荐他升任江苏巡抚。他利用进犯苏常太平军的时机扩充淮军,独树门墙,至1864年春,已达6、7万人①,且全部使用洋...  相似文献   

12.
李梦阳《空同集》人名笺证(之三)王公望李东阳《少傅酉涯相公六十寿诗三十八韵》(28)诗中之“少傅西涯相公”即指李东阳。望按: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祖籍茶陵(湖南茶陵县)人。天顺八年(1463)进士。成化时,授编修,以礼部左侍郎兼...  相似文献   

13.
祁门县县城东大街敦仁里洪家大屋的官厅墙上,最近发现了一处题壁。在石灰剥落的墙壁上,有数行黑墨字迹,因字迹不清,不知是何内容,更不知为何人何时所留。洪家大屋在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是曾国藩为剿灭太平军驻节祁门时的行辕,就是在这里他被清廷授以“两江总督”之职。在洪家大屋的外墙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西征军入湘后碰到两支强大的势力:一是以曾国藩为首领的有组织的湘军,一是分散于各地的、起来造反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劳动大众。以往的一些著作在论述这近半年的历史中,大多着眼于太平军与湘军之间的战斗和较量,而对湖省人民在这场斗争的作用述论不够。事实上,湖南人民的活动和斗争不仅影响着太平军和湘军的战争,而且对整个西征战局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对太平军入湘后的军事史实只作一些概括和说明,着重述论湘省人民的战清斗争以及它同整个湖南乃至于西征战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公元1811~1872)字涤生,湖南湘乡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危及清廷生存的时候,曾国藩在湖南组办了地主武装湘军,于1864年7月攻陷太平天国首都天京,镇压了这场农民运动。曾国藩能够在封建统治摇摇欲坠的末世一度挽回危局,引起了中国近现代政治家和学者们的极大重视,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与侧面考察研究曾国藩其人,作出了不同的评价和结论。但  相似文献   

16.
彭玉麟(1816—1890年),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湖南衡阳人,被清代著名学者俞樾誉为“咸丰、同治以来诸勋臣中,始终餍服人心、无贤不肖交口称之而无毫发遗憾者,公一人而已。”彭玉麟所以获得如此高的声誉,其原因之一就是他在中法战争中的杰出表现。可以这样说,他既是反对和议最力者,也是切实御侮的实干家,又是认真总结、不断进取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17.
(续上期)五、“俭以养廉”修善堂修善堂座落在双峰县荷叶乡良江村.与黄金堂是上下屋。在修善堂建成之前,曾国藩家书中称黄金堂为“腰里”;修善堂建成立后,曾国藩家书中为了表示区别,则称黄金堂为“下腰里”.把修善堂称作“上腰里”,修善堂的命名,与敦德堂、奖善堂的取意一样,都是积德行善之意。修善堂比大夫第晚一二年竣工。但比起大夫第来,耗资少得多.规模也要小得多。曾国藩对此很是赞赏。咸丰九年(1859年)冬,曾国港从黄金堂移居修善堂,曾国藩知道后,于翌年正月二十四日写信祝贺.并送贺礼是:御赐福字一个.红敏对一付…  相似文献   

18.
湖南历代人才辈出,作者代兴,著述宏富。在书(画)方面亦不乏其人,如唐代湖南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与虞世南、请遂良、薛稷,为初唐四大书法家。清代“道州何绍基与其兄弟何绍京、何绍业、何绍棋,时称何氏四杰。而曾熙、谭延问、谭泽问、周介掏,被称之为湖南近现代四大书法家、兹就本人手头所掌握的资料,略述上述近现代四大书法家生平、书法特点及其著述、作品。曾熙(1861-193O),原名荣甲,字子缉,初字嗣元,土元,一字俟园,晚号农髯。湖南衡阳西乡农田人。由县学选送湘水校经堂深造。20岁中秀才。1891年…  相似文献   

19.
董文焕(1833-1877) 字尧章,号研秋,研樵,山西洪洞县人。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名声较著的诗人、诗律学家。他幼即聪明好学,咸丰六年(1856) 中进士,先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翰林院检讨,充武英殿国史馆协修等职。同治四年(1865) 董被委以甘肃甘凉兵备道员,路经陕西,为巡抚林寿图奏旨委办山西米捐总局事,同治十一年(1872) 被表为甘肃巩秦阶道道署。董文焕后被委办厘金局,  相似文献   

20.
王麓屏,名家勋,字国光,麓屏其号也,湖南新化人。道光十五年乙未(1835),王与曾国藩一起参加会试,得以初识。王于是次会试中式为进士,授吏部主事,后晋奉政大夫。曾国藩则于道光十八年戊戌(1838)中式为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升至内阁学士。两人可谓同乡、同门、同官,在京城期间两人交往增多。道光二十七年,王氏因小事受议处,慨然辞职。曾氏认为满人冢宰不当以小事劾之。道光二十八年当王氏离京时,曾氏率领湘籍京官和同年、友好数十人亲往潞河送行,作诗二首赠别。诗中云"谁识扁舟五湖外,尚有朝士梅子真",以汉代梅子真的故事来赞许并抚慰王麓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