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公民话语权看弱势群体利益的维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护社会各阶层的话语权以保障他们的利益是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社会政治稳定与和谐安宁的重要方面。在当前中国多元化的利益格局中,具有相当规模的弱势群体利益的维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尊重公民话语权、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本身就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及其法律援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及其法律援助,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包括维护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维持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提高弱势群体的素质和能力,帮助弱势群体获取相关的必要信息。更重要的是用法制来保障弱势群体的人权,构建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数字社会中,技术资本的非均质占有引致权力结构的失衡,进而催生了“数字弱势群体”,其权益可能受到平台权力不当行使的侵害。鉴于“数字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与市场竞争秩序的维护具有内在契合性,故而有必要引入反垄断法,以矫治平台权力的失衡、弥补私法保障的不足。同时,需把握反垄断法保障“数字弱势群体”权益的合理限度,既不能僭越竞争价值的优位性,亦应尊重平台自治权力的正当行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证反垄断法理念和制度之调适。通过反思当前的效率至上理念,将彰显主体性价值和包容性发展的人本主义理念确定为“数字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基本理念。在具体制度层面,则需将权益主体、权益内容、权益救济的三重叙事纳入反垄断法的规范文本,并在其实施过程中通过协商治理彰显用户价值,以合规经营指引间接引导平台权力运行机制的重塑。  相似文献   

4.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强调维护弱势群体的经济权益,但同时主张在处理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经济权益关系上,既要反"左"也要反"右",既要承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存在的差距有其合理性与合法性,维护强势群体合理、合法的经济权益,反对将强势群体"妖魔化";同时又要注重收入分配的公正原则与机会均等原则,控制收入差距过大,着力于解决好两极分化问题,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着力于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切实维护好弱势群体的经济权益,解决好维护弱势群体经济权益所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贺葸葸  路磊 《理论界》2014,(2):77-79
老年是人生的最后阶段,老年群体因生理的自然衰弱,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需要特殊的保护,老年人口特殊权益保障问题已成为急需解决的法律问题。近年来,国家制定了大量的保护老年人的法律法规,初步建立起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对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与来势凶猛的人口老龄化趋势相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法律体系仍不健全,存在一些不足,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体系的设计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转型期我国弱势群体权益的保障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继华 《中州学刊》2004,(3):172-174
弱势群体问题不仅仅是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建构维护弱势群体权益的保障机制的任务越来越迫切.本文从法律、社会学、历史学等角度剖析了弱势群体的现状、成因及改变现状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我国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理论现状令人堪忧。应通过建立政府调控机制、法律法规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市场社会参与机制和评价监测机制等制度手段,构筑弱势群体子女教育权益保障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权益。  相似文献   

8.
弱势群体的机会公平是指国家通过各种措施来帮助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人群,使其拥有大致平等的参与各项事务的机会。当前我国弱势群体在获得政治参与、就业与提升、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享有等方面都存在着机会不公平的现象。弱势群体机会公平保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问题。要通过完善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机制、建立健全劳动机会和教育机会公平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再分配功能来保障这一群体的机会公平。  相似文献   

9.
我国因社会转型而变成弱势的人群越来越多,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曾做出了不少规定,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城市弱势群体的利益,但对弱势群体的立法保护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通过完善法律来加强对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已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征地过程中农民权益受损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征收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越来越多。在征收过程中农民合法权益屡屡遭到侵害,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其利益必须受到保护。文章分析了我国征地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失地农民权益遭到侵害的根源,并提出了几点保障农民权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问题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特别牺牲理论要求尊重并认同见义勇为人员作出的特别牺牲,并要求给予见义勇为人员最大限度的补偿;公共利益理论认为见义勇为人员为社会公共利益而作出施助行为,理应给予公平公正的补偿;弱势群体理论将见义勇为人员按照受损害程度分成五类,要求为其分别提供救助;而可持续生计理论要求建构针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国家代偿机制、后续保障机制和强制保险机制,并完善法律援助机制,从而最大限度保障见义勇为人员的权益,维护并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2.
农村改革发展进程中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着重研究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强调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权益,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这就需要切实保证农民在农村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话语权.然而,当前我国农民利益表达机制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缺陷,从而使农民的话语权处于一种很不充分的状态,远不能满足农民利益表达和诉求表达的需要.因此,在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必须重新构建农民利益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13.
陈红梅 《江淮论坛》2010,(2):111-116,123
实习生无论是相对于高校、实习单位还是国家,都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从社会弱势群体的视角对高校实习生的身份进行重新认识,发现高校实习生属于制度性弱势群体,和谐社会、实质平等和社会责任为其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持。目前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高校实习生这一弱势群体在劳动权益保护方面尚处于空白状态。只有对高校实习生所享有的实习权、劳动权、社会保障权在法律上进行确认和保障,才能全面实现其劳动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宋玉霞 《理论界》2013,(1):81-83
伴随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逐步引起了政府和学者的重视。尽管很多学者从社会学、政治学和法学领域研究如何保护弱势群体,但弱势群体的含义目前还未达成一致。经济法作为分配法,在弱势群体权益保护方面,应当积极完善相关制度,强化对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实现实质意义上的公平正义,进而提升弱势群体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5.
保护我国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宏 《兰州学刊》2009,(11):133-135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土地问题是解决当前“三农”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核心。获得土地承包权益又是获得其他权利的基础。当前农村妇女尤其是出嫁女土地承包权益受到侵害。致使她们自身的生存权、财产权受到侵害,其他社会权利也就难以保障。这部分农村妇女日渐成了农村的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落后的观念和意识、不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制度等。文章分析了我国当前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受侵害的现状及其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吴丽萍 《兰州学刊》2010,(1):72-76,89
农民工规模的不断扩大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必然,有力地推动了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但目前农民工的权益保障还面临诸多问题。工会作为劳动者权益的代表,应有所作为,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真正有效地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在新形势下,工会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过程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做法,各级工会组织要积极探求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伦理关怀:弱势群体问题的现代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孟凡平 《齐鲁学刊》2006,(6):139-142
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对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精神理念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实现社会公正,通过公正的社会制度来改变弱势群体的不利处境,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第二,坚持以德行政,各级政府要在坚持依法行政、建设制度伦理、提升官员品德的基础上实现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消除社会排斥,实现社会和谐;第三,奉行人道主义,政府和社会强势群体应该在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前提下,向弱势群体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帮助他们改变不利处境,保障他们的生存权利和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8.
汶川5.12大地震后,灾害移民问题引人注目.灾害移民作为一种具有生存性和发展性双重性质的移民,其权益的识别与保障对于重建与发展、社会稳定与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灾害移民权益与保障主要反映在其生命权、发展权、环境权、知情权、平等参与权、受助权、和谐权等方面,由此,政府在移民权益维护方面应负起法律保障、组织保障、经济保障、社会管理、环境保障、人权保障等责任.  相似文献   

19.
农村代课教师是在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形成的教育群体,作为教育弱势群体的一部分,在社会资源重组过程中权益受到严重损害,因此面临着迫切的利益诉求和维护.所以应在明确代课教师的利益诉求、利益表达机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现有利益表达渠道、扩宽新的表达途径、完善相关法律支持和行政监督,努力健全农村代课教师的利益诉求机制,以达到维护农村代课教师的合理权益,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和正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司兆奎 《理论界》2007,(9):237-238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和重要支柱,是引领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要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注重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承担起推动社会进步、保护环境和生态、维护市场秩序、扶助社会弱势群体、参与社区发展、保障员工权益等一系列社会责任和义务,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