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国主义教育应从民风民俗中加深民族认同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爱国主义情感实际上就是民族认同感。我们不能指望从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应该从传统文化中、从生活实际中、从民风民俗中领悟中华民族的特征。通过旅游寻根、祭典祖先、解读家谱和考察节日,可以使青少年一代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湘鄂川黔交界区的土家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民族节日,创造了五彩缤纷的节日文化。这些节日文化反映了土家族的众多特点,是土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些节日文化的社会功能,探讨新时期如何发挥这些节日文化的功能,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本文仅就土家族节日文化的功能以及如何发挥这些节日文化的功能作点探讨。 一、土家族节日文化概述  相似文献   

3.
民族节日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斗争生活中,经历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创造形成的。它不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能够具体真实地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和习俗特征,是构成其民族文化心态和民族精神凝聚力的一种突出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布依族节日文化及其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依族历史悠久,具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节日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之一。了解这些节日的基本内容、形成发展、文化内涵、社会影响,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认识和对待这些节日活动的社会功能,对我们了解布依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性格特征极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欢喜过洋节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一些外国的节日已经变成了中国人必过的节日了。圣诞还没到,商城里就开始装扮起各种各样的圣诞树,缤纷美丽而又温暖。大街小巷播放着各利版本的圣诞歌,逛街的时候有的商家免费派发圣诞帽、平安果。我们也学着外国人在平安夜与家人团聚,看着电视上播放的圣诞晚会。我们在圣诞老人的温暖故事里,感受着西方节日的美好。2月14日的情人节,如今已不是小年轻的节日专利,追求潮流的老爸老妈们也会一起出去吃个  相似文献   

6.
洋节和传统节日并非完全对立的矛盾,是全球化进程中一种必然的碰撞和融合现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将大学生过洋节与过传统节日行为进行对比,深入挖掘大学生对中西方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大学生过节的行为习惯,探索根本原因。研究发现:第一,对大学生而言,我国节日文化的教育和传承情况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糟糕,有一定问题存在。第二,西方节日虽在我国大学生中有着普遍高的认知和参与程度,但是未与传统节日文化产生冲突。第三,正确引导大学生培养节俭朴实节日消费观,不要奢侈浪费,要重视节日文化传承意义。第四,面对新潮的西方节日,我们也不应一味抵制,应该正确引导,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节日观念,让洋节成为传统节日的一种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7.
节日文化传播离不开空间维度,各种节日民俗活动的举行都依赖一定的空间。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空间限制,导致物理空间中的节日文化传播收缩,虚拟空间中的节日文化传播扩张。文章以网络游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游戏的空间属性、媒介属性、文化属性进行考察,认为游戏空间可以作为节日文化传播的一个崭新路径。最后,从节日场景建构、节日民俗移植、关系嵌入三个层面,阐述了节日文化在游戏空间中的生产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当前新诗的评价,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课题。以前评论界对一代年轻诗人的评论,局限于1979—1982年的作品。本文则是从1982年后,这些有影响的年轻诗人一度沉默之后的创作探索中去研究现代诗的发展趋向。文章认为,1982年后,一代年轻诗人的现代诗创作的总趋势是三个方面:第一,重视现代诗创作中的纵向继承与横向借鉴的结合;第二,一代年轻诗人普遍着力于现代抒情史诗的创作;第三,多元、多样的艺术表现,艺术追求蔚大为势。  相似文献   

9.
岳母原来当过多年工会主席.每逢单位在节日搞庆典,她总是带领文艺活跃分子登台表演,载歌载舞.她开朗豁达,人虽到六十,面相一点也不显老. 去年初,岳母办了退休手续,小区有人打趣她:"咋这么年轻就退了?是不是被炒了呀?"岳母红着脸直摆手.夸她年轻,岳母心里倒是很受用,以此来敲打岳父:"看见常跳舞的好处没?跟我学,这样我们都年轻,彼此才般配."  相似文献   

10.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中韩两国共同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考察有关中秋节的史料,对比节日文化要素,会发现两国中秋节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并不相同.这些不同,基于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及内在精神,体现出岁时节日民俗的民族性与地域性,是我们真正理解民族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山花芬芳     
丁敏 《新少年》2014,(9):33-33
最难忘,去年教师节。节日的前一天,同学们聚在一起商议,怎样向吴老师表达敬意。在大家眼里,吴老师不仅仅是我们的班主任,更是我们的朋友和大姐姐。对了,她非常年轻,活泼开朗,亲切热情。在她身上,我们真正感受到了“青春”二字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提升节日文化价值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体现了社会的诚信友爱和安定有序;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体现了精神文明建设.但是,传统节日文化异化现状即庸俗化、商品化、洋化的节日文化现象不容忽视.弘扬创新节日文化,提升节日文化价值应做以下思考:还原节日文化内涵,古为今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洋为中用;提升节日文化价值需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古代时间文化体系这一视角看,古代中国的很多节日都不是孤立的节日,而是一个个“节日群”。将以春节为中心的诸多节日作为一个节日群,结合实证史学和结构分析两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会看到这个于中国古代最大的节日群,与古代时间文化体系具有同构性,是融象数于一体的节日复合体。在新年节日群的形成过程中,首先存在一个从南北朝至唐朝的旧模式。这一模式与月相变化相关,以“七”为核心结构要素,存在着初一至初七的“神圣的七天”。另一个是我们今天仍旧在使用的新模式。这一模式与星辰循环相关,以兼容“七”“五”为结构特征,并存在着初一至初五的“神圣的五天”。比较新旧两种模式,可以看到我们今天春节的新模式,实际上是新年节日群历史上不断被精简的结果。精简后的新年节日群节期更集中,内容更凝练,其主体部分内含着年的循环、月的循环、日辰(星辰)循环这三条线索。这三条线索经纬交错,共同组合形成我们今天新年的核心节俗。  相似文献   

14.
柯进 《今日南国》2007,(23):75-79
也许这不是主流,但它原汁原味地存在着;也许这不是成为比尔·盖茨的惟一道路,但它赢得了一代又一代年轻大学生的青睐.对于众多大学生"淘金者"来说,创业,不为别的,只为了给年轻的岁月留一段美好的印记.  相似文献   

15.
从饮宴、衣饰、节庆祭仪和龙舟竞渡等方面具体分析了明清时期端午节日消费的主要内容及其经济文化意义。指出源远流长的端午文化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然出现了变化与新趋势,除了娱乐狂欢依旧外,"节日经济"的意义越发凸显,端午节浓郁的商业气息与消费文化气息使我们又一次触摸到了明清社会"现代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黔东南苗族节日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节日是苗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苗族地区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下面仅就黔东南苗族节日谈谈这个问题。黔东南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区,保留着许多古老文化,其中,节日文化丰富多采,古色古香。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封闭状态被打破,古老的节日文化,又融进了新的血液。苗族节日的产生和内容与过去的生产劳动、爱情婚姻、宗教信仰等有密切的联系。有的节日内容比较单一,有的节日是综合性的,包括各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土家族节日研究--以龙山县土家族节日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家族节日是土家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有很强的节日观念。土家族的节日内容丰富多彩。由于地域不同,姓氏不同,所过的节日也不同,有其特殊的文化类型。土家族节日还是一个文化符号,具有人文关怀和人本关怀的意蕴,并有它本身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土家族节日又是一种社会符号,它在社会网络的互动中充当社会和谐的载体,亦有它自身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节日的文化功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节日是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植于文化土壤之中,以特定的仪式纵向传承并横向传播文化,对文化系统的运行起着不可替代的效用。从民俗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节日是对既有文化系统诸要素之间关系的民俗式的记录与解读,又是历史的抽象化的现实影像;节日是对既有文明的认定与维护,是文化传播与传承的媒介与工具,又是对民众施以文化濡化的重要途径。面对中国社会转型期节日发展的新趋势,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探讨,能更好地发挥节日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9.
文化节日是一种继承与传递文化传统的手段,旨在通过文化的赓续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从内容上划分,文化性节日主要包括传统的民俗性文化节日、政治性文化节日和经济性文化节日。民俗性文化节日与政治性文化节日以传统文化意涵为根基,依赖正式制度的认可而确立,具有重要的社会教化与社会整合功能。与之相比,近年来兴起的"双十一"网购狂欢节既不具有传统文化意涵,也没有受到制度力量的影响,却已成为众多消费者主动参与并认可的全民消费节日。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它是消费社会、网络技术、社会性需求、商业资本等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下被社会性建构的结果。这种建构表现了经济资本在影响大众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生活中日益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角色转换与文化认同--中国节日文化中的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讨论的是节日文化中的人。作者认为,节日产生、发展、繁荣离不开人;节日文化表现的文化传统是模式化与个性化的统一,这种传统的根源依旧以人为核心;节日是人角色转换的关节点,是人相互认同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