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崇武惠安女服装结构与传统制作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服装设计学的角度,对惠安女民俗服饰的内在结构进行了剖析,绘制了惠安女服装的基本款式结构并制作了基本原型。区别于以往惠安女服饰文化研究以美术学的视角为主的研究方式,将在研究过程中所获悉的惠安女传统服装制作工艺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记述下来,为未来惠安女服饰文化的研究提供更为理性和准确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2.
海西服饰文化数据库是突出闽江学院学科特色的自建数据库,其内容涵盖客家女服饰、畲族服饰、惠安女服饰、蟳埔女服饰与湄洲女服饰。该数据库的建设对于服务海西建设、促进福州大学城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教学与科研有着重要意义。今后该数据库还将从继续完善数据库建设、与相关部门长期合作交流、与公共网合作、实现馆际共享、加强维护与更新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
民间美术在大众传媒时代的传承发展关键取决于能否适应其时代特点,成为今人滋养精神、丰富心灵的资源与准则。本文以惠安女服饰为例,抽取其在影视剧、舞台表演中的活态表现,分析其表现形式在惠安女服饰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探索福建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的存在方式和状态,以便为其合理利用大众传媒的特点、优势,和谐地传承发展提供可操作性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论民族传统服饰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三千年的中国服饰文化和民族的历史沿革息息相关。我们不仅对它的挖掘还很不够,而且对传统服饰文化的版权保护尚处于讨论阶段,立法还不够健全,不能满足当代社会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多元化的需要,不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不能满足日益竞争的国际环境下我国文化安全保障的需要。针对这种现状,从传统服饰的特点深入分析、解剖相关立法规定,对传统服饰文化法律属性独特之处及其保护的价值进行探讨,提出相关建议,以求更加完善地保护我国的传统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具有特色鲜明的服饰文化。服饰是一种文明的体现,维吾尔族特殊一支的克里雅人特色服饰文化是克里雅人长期延续下来的,并且与其他地区维吾尔人的服饰不大一样。我们需要深入探究他们的服饰文化,了解他们的穿着习惯,并科学总结,不仅要让现代年轻人了解,还要让后代继续传承延续下去。在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相冲突的环境下,我们应该继承、发扬和保护克里雅人独具风格的服饰与传统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6.
福建崇武半岛惠安女奇特民俗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活在福建东南沿海的惠安女向来吃苦耐劳、聪颖贤慧,其民俗亦奇特.尤其服饰"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的特色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婚俗上至今沿袭"从一而终"的婚嫁观,又保持长住娘家的生活习俗.不过,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惠安女的生活习俗尤其婚俗正在发生种种变化,如何保护惠安地区富有海洋民俗特色的优良的传统文化,需要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傈僳族传统服饰体现了傈僳族独特的审美心理与审美理想,承载着傈僳族的历史、信念以及民族品格和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中宝贵的财富。本文通过对傈僳族传统服饰的基本形制、色彩纹样及功能的阐述,探究原始服饰文化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更深层次地理解傈僳族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8.
民间服饰的审美是追求完美的意境,民间服饰的意念与服装结构形式是相关联的,并且通过结构、色彩及民间图案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内涵丰富、寓意深远的中国民间服饰文化。朴素的民间服饰源于朴素的生活,继承了传统的风格,并形成了创新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9.
服饰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从很大程度上表明了人类发展的水平。作为多民族聚居区,重庆市各民族创造了特点鲜明突出、价值丰富厚重的传统服饰文化资源。随着重庆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化气息越发浓厚,致使重庆市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文化资源遭到冲击或破坏。目前,重庆市对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文化资源的管理存在关注力度不够大、缺乏专门的组织机构、资源整合薄弱等不良现象,因此需立足现状,针对其特点,研究切实有效的管理模式,以更好的对其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灵魂人物,也是这部巨著中最具有艺术魅力的形象之一。从各版影视剧中的黛玉的服饰造型看,对于传统服饰文化设计,设计师们大概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从原著的细节入手,兼以考证清初妇女服饰风俗和习惯,力求还原当时的服饰造型来表现人物形象和体现文化内涵;另外一种则是应用设计师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去传达某个人物服饰的特征和特点。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势,但也都存在缺点。以影视剧中黛玉服饰设计为例,分析这两种趋势的优劣,从多角度归纳总结服饰文化设计的精髓,探讨服饰文化设计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苗族传统服饰是苗族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之一,独具特色的服饰图案不但具有一定的叙述性、记录性,而且其浓郁的装饰性、文化性和民族性也深受人们喜爱,并不断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得到重现与发展。通过对苗族传统服饰图案的归纳与梳理,从苗族传统服饰图案的造型、构图及表现形式出发,结合现代针织男装设计做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在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也为我国针织男装设计的发展注入新元素,以寻求新的设计空间。  相似文献   

12.
古朴醇美、绚丽多姿的彝族传统服饰作为彝族优秀文化艺术的典型代表,是彝人集体智慧和生活情趣的反映,蕴含着深刻的传统民俗观念与民族精神内涵。随着原生社会形态的瓦解,特别是近年来市场经济在当地的发展,传统服饰的商品化趋势愈加凸显,本文旨在探讨商品化与延续了千年的彝族服饰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13.
服装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它能够反映社会发展的不同状况。近年来,中国传统服装文化与其他服饰文化不断的融合,在世界服装文化舞台上大放异彩,服装作为一种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文化产业,不可能也不可以脱离其他文化而单独存在和发展,中国传统服装文化的特点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得以充分运用,既能传递民族文化内涵,又能传递现代时尚信息。因此,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充分将我国传统的服装款式、色彩、布局特点、面料、图案等特点和各种配饰元素完美结合在一起,就能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重新演绎出现代时尚气息。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戏曲服饰中的图案纹样及色彩搭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融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服饰文化为一体,活态传承着民族戏曲文化,耐且还有着自身突出的象征性特点,在搭配上也具一定的规律性。这些象征义和规律的运用,对表现戏曲中的人物起到了准确传神、正确定位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傩服饰作为傩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使傩的历史文化及审美特征得以表现.目前,越来越多的设计者从传统文化中找到设计灵感,将传统文化中的视觉元素融入到现代包装设计中,以提升包装设计的附加值.文章通过分析傩服饰与包装设计在外在功能、地域特征、文化渗透作用、外延拓展性等方面的关联,阐述了傩服饰色彩、纹饰以及人文关怀方面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进一步提升包装设计中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6.
民族传统体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方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发展是对文化多样性的继承与发扬.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传承特征进行分析和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界定,进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能够将民族传统体育发扬光大,将传统...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传统文化是历史的沉淀,是当代文化的根源,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现代文明和文化建设的源泉和动力。宝鸡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省级以上文物近百处。城镇化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激烈的经济竞争等给古陈仓传统文化的保护带来挑战,古陈仓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的威胁。对古陈仓传统文化进行适应性保护研究,使文化遗产有效传承,为宝鸡现代化发展再做贡献。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转型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遗产密不可分,但不是一回事。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上创造的文化的总和,而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中传承下来的最精华部分,是各民族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值得保护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传统文化可以变异、创新、重构,但遗产却只能保护其原有形态,不能重新创造。继承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不仅使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卓有成效的保护,而且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契机,推动了传统文化回归的热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文化观念,使人们开始逐渐反思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重新找到了被淡忘的传统文化记忆,也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呼声是在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出现的,这是人们意识到文化多样性存在的重要性,同时对自己民族国家传统文化反思及寻根的结果。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际上是不同国家"文化自觉"的开始。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区别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一个形而下的、具体的文物,它首先是一种观念,是一种认识,是一种形而上的意识形态。观念和意识形态是流动的、变化的和活态的,严格说它不是遗产,也不是过去了的产物,而是还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这一点,并有意识地去认识它,纪录它,研究它,传承它,发展它,并让它成为当今文化的一部分,成为当今文化发展的基础,以及当今文化创新的资源,成为中国"文化自觉"中的一种教育方式,那么有关它的保护工作就有可能成为中国文化复兴的一个起点,也可能成为中国创意产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