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目前关于语言的功能有两种说法:一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二是语言是文化(认同)的工具。很多具体的说法还有细节上的差别,但语言的沟通功能和认同功能已体现于其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是:由于语言似乎有两种功能,结果是两种功能似乎经常处于矛盾的状态。在此,我们提出新的观点:语言是人类的信息工具,信息功能是语言的最基本功能。人类之所以需要语言,是因为可以通过语言获取和处理信息。这一新观点的提出,可以涵盖上述两功能说,并解决其连带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的观点正被作为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根据。但这个问题我认为还需作进一步的探讨。一、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它与商品经济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预见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存在商品经济的。“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显然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逻辑教材都沿用着“思维和语言密不可分”的观点,并认为只有唯心主义者才能谈到没有语言的思维。但是,考古学上的新发现,语言学、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等科学上的新成果,使我们有理由怀疑这种观点的“经典性”。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新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张凌云同志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不能否定》①一文,(以下简称《张文》)从事物发展的动力的角度,将同一性和斗争性之相对绝对命题的争论引向了新的深度。阅读之后,颇受启发。但是我们认为《张文》的观点只向辩证法的深度迈出了不彻底的一步,因而仍有片面性。张凌云同志在文首指出:“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对“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深化,从方法论上理解这并不错。但是文章仅仅停留在这一步上作出结论说:“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一命题,是不能否定的。”则片面了。我认为:矛盾的动力性既然在自身的深化中最初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学术界都认为蛇图腾是百越民族的图腾,但根据考古资料、典籍、时代特征及对各类文化等的研究,笔者认为蛇并非是百越的图腾,蛇图腾不具有百越民族的图腾特征,百越纹身习俗是巫术力量抽象的初化的反映,蛇文化只不过是当时巫术文化在百越大地的一种习俗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显著特点。这是值得商榷的。列宁说:“在为阶级矛盾所分裂的社会中,任何时候也不能有非阶级的或超阶级的思想体系。”任何哲学都不过是一定阶级利益的理论表现,任何哲学都具有阶级性。既然阶级性是各种哲学共有的属性,那就不能把它看作某种哲学的特点。否则,就会使自己陷入不可解脱的矛盾:承认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独有的特点,就只好承认有超阶级的哲学。正确观点应是:公开申明自己的阶级性是马  相似文献   

7.
知识分子的定义、历史演进、文化心态、社会角色等一系列问题也被提到学术理论上进行探讨,有人预言,又一门新学科——“知识分子学”即将诞生。  相似文献   

8.
<正>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是当今哲学界颇为时髦的命题。然而,我以为这是一个容易引起误解和混乱的不确切用语。首先,在理论上,它不是一个具有严格科学规定的精神命题。其理由是: 第一,从反映对象看,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理论都这样或那样地反映着自己的时代内容,形成时代精神。其区别只在于所反映的对象内容的横广和纵深、侧面和角度的不同,但没有“精华”和“非精华”的区分。应指出的是,这里及全文所用的“非精华”,并非笔者强词,而是上述命题所必然内含的东西。因为对哲学是时代精神之精华的肯定,就是对具体  相似文献   

9.
张继  徐凌 《兰州学刊》2006,(4):86-88
行政改革的锲入点是行政观念的变革,惟有加快观念建构的步伐,以先进的观念带动制度改革,这才是科学而正确的改革思路。但对于行政的价值取向方面,目前还尚未形成一种有效的定论;同时,当代公共行政精神的主流观点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思维困境之中。为了有效破除旧有的思维定式,我们创新性的提出了“圆锥钟摆思维”,力图为公共行政的精神定位找到科学的认识路径。  相似文献   

10.
朱沁夫 《云梦学刊》2000,(5):10-13,46
制度创新具有一次性性质.制度不是生产力要素。无论是制度,还是制度创新均不能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为现实、并将为历史证明是科学真理.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历史发展中产生、并用来思维和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语言可以被看作是客观化了的精神,它替我们表达细致而丰硕的感觉与思想。针对人们对新闻语言的是与“非”进行阐述,探讨新闻语言的是亦即是、“非”亦即是,以消除人们对新闻语言的错误看法,还新闻语言以清白。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黑格尔“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一名言进行了质疑,从我国译介的不同版本进行了梳理,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思维和语言孰先孰后?这个问题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把各家之言归结起来,不对乎有三种看法:其一,是语言先于思维说。这种观点流传很广,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就不可能进行思维”;其二,是同步说。这种观点认为,思维和语言是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因而语言史同人类的整个历史同样长久;其三,是思维先于语言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人类和人类思维的发生,都先于语言。他们认为语言是在人类思维有了初步发展之后,原始先民为了固定和交流思维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法律工具主义论者在对法律信仰进行批驳的同时却又走向另一极端。其实,法律既具有工具性,又应被信仰,只是层面不同而已。法律工具主义的是在于其具有功用性的一面,而纯粹法律工具观又和法律所体现的正义、自由之精神及人们视其为神圣的情怀相背离。法律深受现实利益、人的生存要求、法律实践之影响,人们对法律信仰的同时显示出较强的脆弱性。为使法的信仰强盛起来,必须加强法律权利之完善及执法环境的改造。  相似文献   

15.
“同一性相对,斗争性绝对”的提法是对事物矛盾运动的一种表述,但这种表述本身是否符合矛盾的法则呢?我认为不完全符合。事实上,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它们作为一对矛盾也是互含的、同时存在的、不可分割的。否则,就不可能构成矛盾。“同一性相对,斗争性绝对”观点的片面性,主要是由于对矛盾的辩证关系缺乏正确的理解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人是由古猿转变而来的一种更高级的物质形态或物质体系。恩格斯指出:“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  相似文献   

17.
曹乔华 《云梦学刊》2006,27(6):86-89
中国法治建设遭遇了困境,一些中国学者认为这与缺乏宗教的支持分不开.他们提出,西方世俗法治的成长得益于基督教的信仰的支持,近现代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就是建立在过去两千年中基督教所创造的各种心理基础和多种价值之上;西方法律与西方宗教本来相通,法律信仰和宗教信仰本质上是一回事,等等.固然,基督教曾对西方法治发挥过积极作用,但称之为"基础"则言之过甚.学者以此为中国法治困境"诊断",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8.
“退二进三”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二进三”质疑刘建武冯建友一些地方在自己的产业结构调整中提出:要收缩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简称之“退二进三”。另有一些地方,虽然没有明确喊出这样的口号,但在实际作法上,也基本沿着这条路子。这表明,它已成为一项决策,决定着一些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正> 新编《词海》注“熊经鸱顾”为:“犹熊经鸟伸。古代的一种体育运动,可以养生延寿。《后汉书·华佗传》‘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李贤注:‘熊经,若熊之攀枝自悬也;鸱顾,身不动而回顾也。”这里关于“熊经”的解释,不言而喻是赞同李贤的注。此说还见于新《辞源》、《中文大字典》、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医古文》教材等书。然此说正确与否,有待商榷。“熊之攀枝自悬”,显而易见其两手当成上举貌。根据马王堆三号汉墓帛画导引图第28“熊经”图的摹本,其姿式为:一男子两腿直立,两手明显向前下方凌空环抱,如同熊之直立貌。经有关专家鉴定此为“西汉早期的导引图”,是目前离华佗时代最接近最可靠的  相似文献   

20.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技术进步,使原有的固定资产发生无形损耗。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技术进步,生产同样的机械设备或其它劳动手段,其成本降低了;一种是由于技术进步,生产的机械设备或其它劳动手段,其效果提高了。于是,原有的固定资产必须贬值甚至提前报废和替换、更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这两种无形损耗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