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张静芳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9(2):54-56
五四精神指的是五四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精神和思想潮流。它包含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从个性解放到人类解放的进步创新精神和科学民主精神。这些深邃的内涵体现了开放性、创新性和理性批判等时代特征。所以我们要继承弘扬五四精神 ,完成五四先驱未竟的事业。 相似文献
2.
五四启蒙对自反性精神的抛弃以及启蒙的"他者"特性反映到中国知识分子身上便创造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神话。我们应当对启蒙话语对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的现代性进程的影响展开反思,如果简单套用西方的模式,很容易对五四启蒙话语产生误读。 相似文献
3.
叶振忠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1):84-87
本文从巴金早期的社会活动、中期的文学创作以及后期的《随想录》创作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巴金是一贯坚持"五四精神"、自觉沿着"五四"新文化方向前进的战士。 相似文献
4.
宋海春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32(6):41-44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五四宪法具有很高的立宪成就。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精神同五四宪法一脉相承,甚至某些条文都保持和恢复了五四宪法的原貌。这体现了五四宪法在我国宪政建设中的价值所在。五四宪法从其立宪目的、立宪主体、立宪程序、立宪实质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宪政精神。 相似文献
5.
张先飞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1):13-17
文章认为由于人道主义更多的是一种实践哲学、道德哲学,当下我们更需要把关注点集中于它的实践价值与道德价值之上。其次,我们在研究评价"五四"现代人道主义之时,既不能过于炫耀自己时代的历史高度,也不能以成败得失枉论这一观念的价值,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历史与现实的复杂性,以冀寻找它真正的价值与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任慧敏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9,29(5)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青年运动,五四精神是青年们基于当时的国情自发并逐渐形成的一种神圣的精神追求,其最根本内容就是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传承与发扬五四精神的基础上,新时代青年对真理的追求、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更为迫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新时代青年要弘扬五四精神,积极与信仰对话;坚守青年担当,明确自身的历史责任与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行。 相似文献
7.
五四精神在新世纪的发扬光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永富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1,11(3):34-36
当代中国青年要在新世纪发扬光大五四精神,尤其要注重汲取五四青年精神中的深厚养分:体现斗争与创业双重特性的忧患意识;维护国家主权、尊严、统一的爱国主义;对科学与民主的追求,实践积极的进取与创新。并将之融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相似文献
8.
当代社会尽管对于马克思主义非议重重,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永存,其批判的精神、人的解放精神、实践的精神、阶级的精神、开放的精神至今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其当代价值具体体现为其批判精神的延续——马克思主义仍是批判的武器;人的解放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重视研究阶级矛盾,但绝不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开放的心态,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解读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当代价值,对于今天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郭炳通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50-51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五四运动距今已经92年了。九十年来沧桑巨变,五四精神至今不衰,一直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今天,重温历史,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对于全面深入贯彻党的精神,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郭炳通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11,(11):50-51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五四运动距今已经92年了。九十年来沧桑巨变,五四精神至今不衰,一直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今天,重温历史,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对于全面深入贯彻党的精神,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郝琦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2):55-57
"五四"精神是中国青年的传家宝。这一精神与"三个代表"在实质上是一致的。"五四"精神之爱国主义与"三个代表"的基本要求相一致,坚持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与"三个代表"的实践主体相一致,实行知识分子和工农相结合与"三个代表"的内在本质相一致。当代中国青年应该在大力实践"三个代表"的过程中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 相似文献
12.
五四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很大程度上是近代知识分子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的关键时期,它直接影响了后来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发展。在此以知识分子为主体,“反思”为主线,描述近代知识分子对传统进行反思的特点,以及知识分子反思五四及反思五四对知识分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晓生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66-72
五四新诗革命是如何受到外国诗歌翻译的影响?当时的翻译者主要选择了泰戈尔、歌德、惠特曼三位诗人进行翻译,目的就是为正在展开的新诗革命寻找理论资源和合法性。徐志摩的征求译诗事件,反映了对翻译实践探索的自觉,更说明了对新诗创作探索的成熟。从他们的翻译实践中,可以知道用中国传统的古体诗去翻译国外的自由体诗,只能是削足适履。这从另一个侧面为新诗革命的白话自由体方向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杨栋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6):77-82
五四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岁月中始终焕发着耀眼的光芒,激励和引领着广大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新时代我们要立足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基本内涵,从民族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的大历史视角出发,发扬和践行五四精神的价值内涵与实践指向,做到爱国情怀、群众原则、圆梦追求、创新思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李长之是中国现代文艺批评史上著名的京派文艺批评家,他对于胡适曾经提出的“‘五四’乃是一个文艺复兴”的观点作出反思,认为“五四”是启蒙而非“文艺复兴”。在此基础上,他倡导一种从语言层面体验作家生命情感的文艺批评方法,并积极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去发掘“完人”人格和充溢着旺盛生命力的审美资源,以此来弥补“五四”新文化运动所造成的“生命力”匮乏的裂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以"五四"文化语境为视角,从翻译选材、译语选择和翻译方法三个方面对徐志摩的翻译活动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说明特定时代文化语境是如何作用于译者的翻译实践活动的,从而对徐志摩的翻译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本文最后就文化语境提出我们进行翻译批评的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