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新闻报道可以重建关于过去的意象,塑造集体记忆。文章通过对2001年至2021年间《中国青年报》的五四运动报道进行文本分析,分析其如何通过新闻报道建构五四运动的集体记忆。在五四记忆建构内容方面,研究发现《中国青年报》主要从活动记忆、历史记忆和五四精神的时代解读三个方面进行五四记忆内容的填充。在报道记忆建构特点方面,《中国青年报》一直以青年群体为主要报道对象,同时逐步淡化对官员个体形象的塑造;在报道细节上,加强对五四精神文化的认同感是一直以来的重点内容。总体而言,《中国青年报》五四报道随时代发展呈现丰富化、多元化、微观化、具象化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中形成的爱国精神,它是近代以来中国青年不变的精神底色,也是激励青年不懈奋斗的精神号角。百年来,青年推动中国发展的历史实践充分体现了五四精神超越时代的恒久价值。在新时代,五四精神也与青年的基本价值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通。作为新时代青年追梦的支撑和导向,传承五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新时代要同向同行,新时代青年也要在传承五四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做追梦先锋,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表现主义戏剧兴起于中西方的相通的时代语境起笔,集中笔墨从"我化"和"化我"两个层面,考察表现主义戏剧在精神气质和艺术风格上所呈现的扬与抑的悖反状态,既把握五四表现主义戏剧与西方之"同",又把握其与西方之"异",既体认它的价值和贡献,又品思它的欠缺与遗憾。  相似文献   

4.
对五四的估价,要采取历史主义的进路。对五四得失的分析,要集中在它对现代性的引介,尤其是对汉语文化语境中现代性话语建构的主题上面。以前者言,五四对传统的批判与拒斥,因据有历史根据,显示出合理性;以后者言,五四建构的现代性话语,已脱开西方文化语境,具有切合汉语文化语境需要的独立性。在当代视野中,继承五四现代性言说的基本精神并超越五四,则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5.
写作本身即是对自己生存体验的表述。以现代文学史中女性小说写作为研究对象,从主体认同的视角对现代文学女性写作的三个阶段——五四时期、左联时期、全面抗战时期所呈现出来的主体认同经验做出梳理与表述。这一特殊历史语境中女性文学所呈现的与时代同构或者异质的现象,透视出女性群体在独特的历史语境下的整体生存境遇,从而使得女性文学能够突破单一的性别研究视角,在更宏大的现代化民族国家构建的框架下得以展开分析研究,推动女性文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族工作作为“国之大者”,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民族工作的长期战略指引和重要政治保障。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指引性意义,可以从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与实践指向三个角度予以解读。从核心要义来说,全面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民族工作确立了根本遵循;从精神实质来说,全面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民族工作提供了精神指引;从实践指向来说,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主体、客体和方式发生深刻变革。面对去中心化、盲目化、碎片化和工具化等现实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紧紧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任务,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以系统性思维和价值理性直面大数据时代。  相似文献   

8.
邱小凡 《金陵瞭望》2008,(12):53-54
“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实质是在一个“创”字,在于敢创造、敢创新、敢闯难关的精神和勇气。弘扬“三创”精神,推动玄武“标志区”建设,实现超常规发展,玄武干部要着力强化“五种”意识:  相似文献   

9.
五四精神是在五四运动过程中淬炼的宝贵精神财富。五四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内在核心,力求进步是五四精神的重要内容,科学民主是五四精神的鲜明特征,敢于破旧立新、勇于创新是五四精神的价值追求。弘扬和培育五四精神,有利于激发青年的爱国主义热情,有利于培育青年的科学精神,有利于提高青年的创新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青年一代永葆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积极弘扬和践行五四精神,在知行合一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坚持砥砺前行,在逐梦圆梦中坚守初心使命,把五四精神从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0.
从“哲学语境”与“生活处境”的关系逻辑出发,深度分析、解读马克思哲学的本质精神。首先可以将“哲学语境”分解为哲学的外延性文化场境、宏观哲学的文化语境和微观的哲学文本语境,这是一条收敛式、确认哲学个性及其理论链条的路径,进而强调“哲学语境”必须落根于“生活处境”才能获得理论合法性。其次,从分析马克思所直接承接的哲学文化语境入手,显示马克思哲学对青年黑格尔哲学割裂哲学语境与生活处境关系的批判与超越;第三,着重从马克思置身其中的生活处境的分析,简要地解读出马克思哲学语境、哲学主题的个性特征。可见正确处理“哲学语境”与“生活处境”之间的关系,对于“后教科书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具有直接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五四"精神是中国青年的传家宝。这一精神与"三个代表"在实质上是一致的。"五四"精神之爱国主义与"三个代表"的基本要求相一致,坚持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与"三个代表"的实践主体相一致,实行知识分子和工农相结合与"三个代表"的内在本质相一致。当代中国青年应该在大力实践"三个代表"的过程中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  相似文献   

12.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此后中国所发生的一切,都可以在某一方面溯源于它."五四"学者虽然讲科学、民主和新道德,但并没有为科学、民主和新道德建立起系统的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基础."现代性"的哲学基础,乃是以人的自由本质为核心、以人道主义和尊重人权为最高原则的人学本体论,以认识现实的人性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为前提、确认真理和价值多元、强调任何人都不能以真理化身自居的认识论,以及确认精神的个体性原则、坚决反对把人当作手段和工具、提倡博爱和宽容而不是煽动仇恨的伦理学.以上学理的阐发,庶几可以弥补"五四"学者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试论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它是马克思恩格斯毕生追求的最高理想和最终价值目标,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和他们之后的各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当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和基本精神。其科学内涵包括:人的智能素质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人的个性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从最终价值的层面上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本质就是追求和实现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评价标准的角度讲,它是共产党人衡量任何一种理论创新、实践活动以及工作得失的最终标准和价值尺度。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最高命题,对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烈士精神是中华民族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烈士精神,对于传承共产党人的革命优良传统,培实道德土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实现中国梦强大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意义。以盐阜英烈精神为例,分析烈士精神的丰富内涵,剖析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时代价值和现实功能,探讨弘扬英烈精神、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关于科技与文化价值观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向人们展示了科技的社会功能和人文价值:科学技术在人们摆脱贫困、改善生存条件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科学技术使社会关系和人类社会发生了全面变革;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提高了主体意识;科学技术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境界,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人文价值受制于社会发展的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要促进21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确立科学的文化价值论:树立崇尚科学、热爱真理的文化价值取向;强化科技意识,坚持科学面前人人平等的价值原则;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确立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坐标。  相似文献   

16.
以"爱国、奉献、求真、创新"为标志的钱学森精神,体现了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对祖国、对事业、对科学、对时代深沉的爱。爱国是钱学森精神的基石,奉献是钱学森精神的核心,求真是钱学森精神的本质,创新是钱学森精神的灵魂。钱学森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统一。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教兴国的历程中,大力学习、宣传和弘扬钱学森精神,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恒久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开启了文化发展的崭新篇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扬州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召开了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与会人员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发展繁荣文化的内涵、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进行了理论研讨。  相似文献   

18.
建成航天强国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之一,一方面对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支撑意义,另一方面是在新时代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航天事业的必然产物。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前沿,在国内外诸多场合发表了关于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讲话,形成了新时代航天强国思想,该思想虽然还在不断延伸中,但已形成基本脉络。以航天科技进步是核心、航天精神弘扬是关键、航天事业发展是目标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航天强国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自主性、跨越性以及共享性,该思想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发展县域经济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县域经济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应该从确立“富国强民”目标,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和自主创业精神,提高群众科教文化素养,重视解决“三农”问题等四个方面,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联系实际提出如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措施,切实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指导县域经济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论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道德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在改变社会物质条件的同时,也对社会道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强化了人与人、人与其他存在物的关系,并且大大增强了相互之间的作用,使得社会道德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从而也就使社会对人的道德责任要求提高了;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能够促进新的社会道德体系的形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道德问题的严重性。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应对社会的价值观念有重新的认识,进而主动进行社会道德教育。社会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使受教育者认识到科学技术发展的本质是与人类对科学技术的最高追求——真、善、美相一致的。中国应该吸取西方国家的经验教训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科技人文一体思想中的有利因素,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及早对全体公民特别是未来的科学技术专家进行科技伦理及社会道德教育,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统一起来,使21世纪的中国,成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道德高尚的人文科技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