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For及其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词和短语动词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但是结构主义和转换生成主义等传统的语言学对此缺乏解释力,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费时低效。认知语言学界对现存意义中含有空间方位概念的介词及其短语动词进行了研究,而现存意义中不合空间方位概念的介词及短语动词仍然得不到合理的解释。文章运用隐喻、意象图式和概念合成等理论对介词for以及由for构成的短语动词进行了认知语义研究。研究发现:尽管介词for表示前后方位概念的意义已经被front和before所代替,但其意义延伸仍然是以其基本空间意义即表示前后的意义为基础的;其演变的意象图式为包含“始源——路径——目的地”的运动图式,for的现行意义基本上都是基于这一图式通过隐喻和转喻延伸而产生;而for短语动词则是由动词的意义与for的各种现行意义进行匹配合成而来。  相似文献   

2.
意象图式及其在介词over词义拓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象图式是先于概念和语言的抽象结构,也是最重要的语义结构。认知语义学认为意象图式在多义词词义拓展中起关键作用,是词义理据性的有力证明。本文以Lakoff和Johnson的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探索了意象图式在空间方位介词over词义拓展中的作用,并对Lakoff运用意象图式分析介词over词义的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运用认知工具"意象图式"对介词under进行分析,在以图式表征为依据的基础上,探究under的中心图式与其说明性图式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图式与under在抽象域的投射意义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介词over的意象图式及其空间隐喻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分析英语介词ovor的原始意象图式,利用动词搭配进一步分析其空间意义和映射隐喻义,提出了介词空间意义和隐喻意义对介词及其与动词搭配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down","under"和"below"是英语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表示空间概念的三个意义相近的介词,而对介词意义分析的最适合的工具便是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本文利用意象图式作为工具,对介词"down","under"和"below"进行图式分析,旨在探究其原型图式及其词义延伸的特点,并通过比较其原型图式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文章旨在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对三个近义介词“on-over-above”进行分析,在以图式表征为依据的基础上,探究介词“on-over-above”的原型图式及其图式变体而引起的词义延伸,并概括它们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介词的多义性使得介词成为语言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原型范畴、意象图式等理论,对介词over的12个义项及各义项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探讨其多义认知模式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8.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其他方面学习的基础.介词的一词多义现象又是词汇教与学的难点.认知语言学对于介词的语义做出了合理的分析与解释,认为介词的义项之间存在关联,意象图式与隐喻映射是词义拓展的认知机制.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观,从认知的视角分析介词at,on和in意义拓展中的理据性.研究表明,三个介词的空间意义与抽象意义通过隐喻关联,并且三个介词的隐喻映射存在系统性.这一分析结果对于语义研究以及词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Langacker"认知语法"中动体--陆标、意象图式和Lakoff的空间隐喻理论,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探讨in和on的空间意义及其投射的空间隐喻拓展意义.指出in的意向图式为容器图式,投射的目标域有时间、状态、方式和趋势;on的意向图式是平面图式,所投射的目标域含时间、依靠(依据)、"是……中的成员"和状态.分析英语中此类介词的空间意义及其认知过程有助于词汇习得的掌握.  相似文献   

10.
介词的多义性使得介词成为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从认知语法的视角出发,运用原型范畴、意象图示等理论,对介词"into"的九个义项及各义项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探讨其多义认知模式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应用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和隐喻理论中英语介词"in"的多义现象进行分析。根据"in"诸隐喻意义与其核心意义——空间意义的关系远近的不同,把这些隐喻意义分为三个层次。与空间意义最近的隐喻意义是第一层意义,最远的归入了第三层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语介词的空间位置意义进行认知分析,并对其空间概念向其他域映射而产生的隐喻意义进行分析。从而揭示隐喻在介词习得中的重要作用和人类的自身体验在形成抽象概念意义中的作用和心理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3.
小品词-UP-语义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英语短语动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小品词是-UP-。传统认为它与英语习语中的介词和副词一样,其语义具有不可分析性。根据物象与背景理论中-UP-的意象图式,它的语义在短语动词中具有可分析性,其基本含义与事物从低级到高级或从低处到高处的移动相关,在短语动词中有13个义项,其中包括其概念隐喻变义,它们对短语动词的语义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对国俗语义的研究,采用语义描写和理想化认知模式,对汉语词语"春"的国俗语义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分析和深入探讨。分析显示,国俗词语是范畴化的一种表征;作为范畴,"春"包含若干个子范畴,其中代表概念意义的子范畴具有原型理论的典型特征,属于春范畴的典型子范畴,其国俗语义延伸属于该范畴非典型范畴。国俗词语的意象图式主要表现为部分-整体图式,中心与边缘图式和系联图式。  相似文献   

15.
英语介词主要表达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在句子结构上来说就是一种句式。Between和among句式中各个成分的隐喻使其在英语中广泛应用。在认知理论的指导下,以意象图式为基点,通过研究介词句式的引申机制和辐射网络探讨了理论对英语介词的习得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运动句式的分析表明“始源-路径-目标”图式可表达移动者的动作。英、汉两种语言都可以用动词和介词两种语法形式表示空间关系的图式信息,即表明移动者位置的改变,同时还可以表达其他信息。  相似文献   

17.
语义分析存在如语义场理论,成分分析,语义公设等分析研究的方法.认知语言学家们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对OVER语义加以探讨,提出新的阐释方法.基于本领域对OVER的研究,本文从意象图式的视角解析OVER,并尝试一种新的意象图式结合方式对OVER语义加以分析,即将OVER用法大致分化为静态场景与动态场景,并结合意象图式中的路径图式与容器图式,对OVER的语义提出见解.从而使对OVER的理解简单明了化。  相似文献   

18.
空间介词语义延伸的认知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原型理论、隐喻认知机制为支点,探讨空间介词语义延伸的心理认知过程,我们发现,介词语义是以“空间”原型为认知参照点,以家族相似性不断向外扩展延伸;隐喻认知机制使空间介词具有巨大的语义生成力;语义场是实施空间介词语义延伸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