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意象图式及其在介词over词义拓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象图式是先于概念和语言的抽象结构,也是最重要的语义结构。认知语义学认为意象图式在多义词词义拓展中起关键作用,是词义理据性的有力证明。本文以Lakoff和Johnson的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探索了意象图式在空间方位介词over词义拓展中的作用,并对Lakoff运用意象图式分析介词over词义的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以意象图式理论为框架,借助空间隐喻,研究中国学生对英语介词for的习得情况。通过对介词选择填空、 英译汉、 汉译英及回顾性访谈等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中国学生对介词for各种引申意义习得情况不佳,未能完全掌握该介词的各个含义,不能准确灵活运用; 2)该介词与介词of极易产生混淆使用; 3)中国学生在目的语使用中易产生汉语迁移现象。介词for的认知研究对该介词的教与学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英语介词from动态和静态的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以空间语义为基础,通过空间隐喻,介词from延伸出时间域、对象域、数值域、状态域和逻辑关系域五种表示非空间关系的隐喻语义。通过分析介词from空间语义与非空间语义的联系,帮助广大英语从业者全面深入地了解该词,同时也揭示了介词语义研究的新途径,为其他英语介词的研究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4.
介词over的意象图式及其空间隐喻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分析英语介词ovor的原始意象图式,利用动词搭配进一步分析其空间意义和映射隐喻义,提出了介词空间意义和隐喻意义对介词及其与动词搭配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根据认知语言学与心理学交叉地带中的认知心理语言学,引出意象图式的重要概念,指出英汉语人群在心理上对时间概念的意象图式存在显著差异:英语使用者心理上始终体现出横向、且唯一指向未来的时间维度特征,且"向右即向未来"。汉语使用者的时间则有横向和纵向两种心理意象图式:横向意象中"前"既可表示时间的未来,也可表示过去;而纵向上则普遍接受"以下为未来"的准则。  相似文献   

6.
文章旨在运用认知工具"意象图式"对介词under进行分析,在以图式表征为依据的基础上,探究under的中心图式与其说明性图式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图式与under在抽象域的投射意义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旨在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对三个近义介词“on-over-above”进行分析,在以图式表征为依据的基础上,探究介词“on-over-above”的原型图式及其图式变体而引起的词义延伸,并概括它们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介词to动态和静态的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以动态空间语义的意象图式为基础,通过空间隐喻,介词to的语义映射到五个认知域,延伸出五种表示非空间关系的隐喻语义。通过分析介词to空间语义与非空间语义的联系,帮助广大英语从业者进一步认识与理解该词。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介词in静态和动态的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以静态空间语义的意象图式为基础,通过空间隐喻,介词in的语义映射到六个认知域,延伸出六种表示非空间关系的隐喻语义。通过分析介词in空间语义与非空间语义的联系,帮助广大英语从业者进一步认识与理解该词。  相似文献   

10.
听力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英语听力水平低在学生中间是一个普遍现象 ,也是影响学习者们英语水平和成绩提高的一大阻碍。为改变这一状况 ,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少的方法和建议。在此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 ,利用认知心理学家提出的认知方式和信息处理模式———意象图式 ,建立听觉形象 ,将抽象的声音信号 ,静止的背景转换为运动的图形。从而 ,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学习 ,刺激他们快速高效地识解所听到的信息 ,轻松愉快地完成听力理解过程 ,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提高听力理解技巧和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空间介词"on"的多义性是从"on"的空间意义着手,将"on"的空间意义分解为三个义素,即作为介词的"在……上(表接触)"和"在……上(表示被支撑)"义项,以及作为副词的"在……过程中"义项。在此基础上,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应用术语动体、界标、路径可解析介词"on"的语义拓展过程,并给出"on"的语义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意象图式的内涵及其哲学基础中包含四个最基本的意象图式,即路径图式、度量图式、容器图式和管道图式.通过这些意象图式在英汉经济语篇中的广泛应用可以看出,意象图式是通向空间隐喻概念的途径,熟悉和掌握它们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从而更好地把握经济理论,理解篇章意图.  相似文献   

13.
结合Langacker语言图式三分学说和Gibbs基于直入理解模式的习语分类,文章提出“非可正常分析习语的语言图式认知框架”,并对该框架下的七种类型习语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语言图式的心理加工过程对习语习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介词with的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以空间语义为基础,通过空间隐喻,介词with延伸出五种表示非空间关系的隐喻语义。通过分析介词with空间语义与非空间语义的联系,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该词。  相似文献   

15.
构式与意象图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Goldberg为代表的构式语法理论虽已成为国际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但是有个很本质的问题,至今尚缺乏讨论,那就是:构式义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构式本身会具有独立于词语的意义?本文旨在说明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构式是人的认知域所形成的意象图式在语言中的投射,构式义就来源于人的认知域里所形成的意象图式。第二,构式并不像Goldberg所说的那样具有多义性。构式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句式不同,句式可以具有多义性,而构式由于它是"形式—意义的对应体"(form-meaning pair),对构式的这一界定决定了构式具有单义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论题试图从“NP+在+处所词+VP”结构的语法分析、“在”的历史演变和“在”的方言用法三个方面论证副词“在”是从介词“在”衍生而来的.演变的轨迹似乎是:从唐代开始,人们用“在这(那)里+ VP”表达在这(那)里某种动作正在进行,由于其在口语当中被大量经常地使用,出于表达简洁的需要,在长期使用当中“这(那)里”逐渐脱落,至近现代形成“在+ VP”的表达正在进行的副词用法.  相似文献   

17.
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均注重研究语言中的认知因素,然而两个语言学派对什么是认知的解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两种语言理论对认知诠释的异同可见一斑.相同点表现在认知研究目标的基本一致,不同点则表现在认知研究视角的明显有别.对其异同的分析有助于吸收两个学派的语言理论特长,进而建构理论中立的语言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新疆诸多少数民族语言中,没有介词这一词类,介词向来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中的难点。我们在调查的基础上,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究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介词习得问题,以有标记与无标记、总括扫描与次第扫描等概念为切入点,以认知为最终的解释,以期对学生的一些偏误现象做出合理的概括和解释。  相似文献   

19.
语义分析存在如语义场理论,成分分析,语义公设等分析研究的方法.认知语言学家们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对OVER语义加以探讨,提出新的阐释方法.基于本领域对OVER的研究,本文从意象图式的视角解析OVER,并尝试一种新的意象图式结合方式对OVER语义加以分析,即将OVER用法大致分化为静态场景与动态场景,并结合意象图式中的路径图式与容器图式,对OVER的语义提出见解.从而使对OVER的理解简单明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