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一步研究解决深度贫困地区存在问题是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云南省怒江州的调研发现,"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很多值得关注或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少数民族学生家庭的满意度有待提高、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仍然不足、教育扶贫的资金缺口还较大以及内生力挖掘不够等。基于此,课题组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对怒江州这类深度贫困地区实施一定的教育扶贫倾斜政策,甚至采取"一县一政策"措施克难攻坚;增加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编制并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以少数民族文化进校园助推教育事业内源式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2.
论科技扶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扶贫是集“救济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于一体的一种综合扶贫模式。这种模式总结了传统扶贫模式的经验教训 ,提出扶贫既是一种慈善或救济行为 ,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在进行扶贫工作时 ,既要考虑投入与扶贫的正关联性 ,使投入必须带来脱贫 ,又要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以最小的投入带来最大的产出 ,还要考虑投入与可持续发展的正相关性 ,使投入必须带来贫困地区长期稳定的发展。因此 ,实施科技扶贫战略 ,既能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 ,又能着眼于未来 ,对贫困地区进行全面的、合理的开发 ,使贫困地区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有关研究多认识到部分扶贫集体经济作为景观而存在,但却未对其生成机制和实际影响开展系统的考察。我们认为,不少原贫困地区难以在短期内培育出具有发展潜力的集体经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精准扶贫阶段设定的紧迫的脱贫时间线,既促进了部分贫困地区集体经济的快速成长,也导致了发展条件不成熟的地方制造了“扶贫景观”。另外,扶贫工作的考核验收方式进一步催生了作为景观的扶贫集体经济在发展条件相对落后地区的形成。在那些地区,基层政府一方面在辖区内大多数村庄打造简单景观以应对检查组的“普查”,另一方面集中扶贫资源在特定的村庄建设精致景观以回应上级的“抽查”。那些作为景观而存在的扶贫集体经济,主要是为应对验收而存在,难以真正成为乡村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扶贫背景下,深度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诸多限制性因素导致其自身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存在对起始物质资产和人力资本交织的最低需要,即投入的“关键性门槛”.从长期来看,提高人力资本是脱贫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无法实现人力资本短期飞跃的现实情况下,则需要关注深度贫困地区外来物质资产的介入.西南M县H村展开的扶贫实践表明,用外来物质资产暂时替代人力资本,通过人工干预扶贫措施来实现村庄产业扶贫的成效显著,结果显示,H村的产业扶贫不仅带来了主营产业收入,同时也带来了明显的外溢收入,H村采用干预扶贫措施农户的收入显著高于未采用干预扶贫措施的农户.研究表明外部援助对于深度性贫困群体脱贫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意识到摆脱深度贫困这一过程的复杂性,“输血”资源到“造血”功能的转化,需要重视人力资本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巴中市是四川省的一个边远山区,是精准扶贫的重点地区。巴中市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行巴 中式大摸底,贫困户识别更精准;二是实施六大扶贫措施 ,项目开展更精准;三是动态管理扶贫资金,资金使用更精准;四是推 进“五个一批”工程,措施到户更精准。巴中市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贫困户的脱贫主动 性不足、乡风不文明的现象比较突出、扶贫资金的管理有难度、产业发展还不够科学等难题。针对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 精准扶贫来引领扶贫工作的创新,制定有效对策,如激发贫困户的脱贫动力、重视文明乡风的建设、精准产业项目的引进、精准 扶贫资金的使用,奋力夺胜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6.
以渝东北贫困地区地方高校扶贫为例,借鉴相关扶贫理论,深入分析高校参与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创新构建多主体参与的地方高校扶贫的点线面体“校政社企村(户)”五方长效联动模式。阐释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原则,明确模式构建思路及其内涵,并通过教育扶贫、科技扶贫、产业扶贫、文化扶贫四个方面分析“五方联动”扶贫模式的运作方式。模式打破了以往扶贫主体各自为政的局面,综合时间、空间、发展方向维度,突出了高校作用,发挥五方主体优势,实现了资源共享,使得各项扶贫工作更加精准高效,助力渝东北贫困地区实现长效脱贫。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4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为了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社会和经济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以期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投入了旨在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摆脱贫困、实现温饱、走向富裕的巨额扶贫资金,这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曾发挥过并将继续发挥其重大的作用。因此,全面探讨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不但有助于在治理整顿时期加速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对于处在“攻关阶段”的扶贫工作也是一个有力的推进。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希望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扶贫新视角———信贷扶贫到户文/田永强一、问题的提出信贷扶贫到户,是指信贷资金通过扶持有关产业、有关项目,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带动贫困地区广大农民实现脱贫致富这一最终目标的政策行为。这里所说的信贷扶贫到户,既不同于传统的乱撒“胡椒面”,也不同于集中资金“...  相似文献   

9.
不把贫困带入21世纪,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在2000年基本解决剩下的58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不仅是党和国家始终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梦寐以求的阶段目标。在组织“八七”扶贫攻坚战中,党中央、国务院和许多省市区,大力扶持贫困地区,这给贫困地区的治穷脱贫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如处理不好,也容易滋长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依赖思想。现在离新世纪钟声敲响已不足一年时间,贫困地区的扶贫攻坚在积极借助外力的同时,应该把立足点放在启动内力上,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扶贫攻坚,如期实现2000年基本解决现有…  相似文献   

10.
产业扶贫项目的运作机制与地方政府的角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发展贫困地区特色产业为手段的扶贫方式也被称为产业扶贫,是开发式扶贫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通过发展地方产业,提升贫困群体自身发展能力,促进贫困地区人口脱贫致富。但是,产业扶贫项目在基层运作的过程中,是否真正能带动贫困群体脱贫致富?使用定性研究方法,对武陵山区4个贫困县展开调查。通过对产业扶贫项目在地方社会的3种运作模式(干部承揽的产业扶贫、依靠“大户”或“公司”的扶贫项目、依靠农户参与和合作推行的扶贫项目)的考察,认为地区产业发展和经济提升未必一定会带动贫困者能力提升并脱离贫困的生活困境;而中央设计扶贫政策的目的与地方政府的施政能力和施政动力之间、产业发展理念与扶贫理念之间存在着的张力导致了产业扶贫项目这一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被扭曲,因而并未真正达到期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旅游扶贫作为全新的扶贫模式,通过开发贫困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使贫困地区人民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对贫困地区湖南省永顺县旅游扶贫经济绩效进行实地调查研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其改进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八五”期间,我国扶贫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在“七五”工作的基础上实现两个稳定:一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粮食产量,使贫困地区的多数农户有稳定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二是发展多种经营,进行资源开发,建立区域性支柱产业,使贫困地区的农户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为争取到本世纪末多数农户过上比较宽裕的生活创造条件。要实现这个基本目标,必须在扶贫工作中努力解决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3.
健康扶贫是扶贫工作中必须重视并落实好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扶贫的重要论述是对精准扶贫理念的深化,有着深邃的理论渊源。其核心要义在于牢牢把握健康在精准扶贫中的影响与突出作用。一是筑牢健康制度,防止因健康问题导致的致贫与返贫;二是优化健康条件,推动贫困地区卫生和健康事业稳步发展;三是开发健康资源,促进贫困地区将健康资源转化为脱贫资源。这些重要论述蕴涵着鲜明的时代价值,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创新发展,也是健康中国战略在基层实践的重要指南,更为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贡献出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七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少数民族地区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因而,如何进一步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手段,积极实施扶贫,使我们的扶贫工作更加卓有成效,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尽快稳定解决温饱,实现脱贫,这不仅是摆在民族经济理论界以及各级各部门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同时,也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各族干部群众在治穷脱贫的进程中十分关心和亟盼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已有不少文章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刻的阐述,而笔者亦不揣浅陋,试图根据各级各部门对一个贫困乡实施扶贫的查调情况,谈点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发展既是脱贫攻坚时期消除绝对贫困的主要手段,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减少相对贫困的重要路径。深度贫困地区由于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限制,传统农业发展空间有限,农业产业开发多以地方特色经济作物为主。现实中,深度贫困地区经济作物产业发展存在思想观念因循守旧、基础设施欠缺、综合支撑不足等问题。本文剖析深度贫困地区经济作物产业发展困境,以西藏深度贫困村庄的经济作物产业发展为例探寻打破困境的措施。经济作物产业扶贫要遵循区域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双重逻辑,强化扶志与扶智、因需建设、综合支撑等路径,破除限制条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试析女性与旅游扶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尤为突出。自上世纪90年代旅游扶贫战略在我国各贫困地区开展以来,这些地区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的女性化”、“旅游业就业的女性化”以及女性在服务及服务管理的先天性优势等特点,使得贫困地区的女性在旅游扶贫过程中为我国的反贫困做出了巨大的经济贡献和社会贡献,同时也为女性带来了目的地女性商品化、双重工作日以及女性文化的同化和变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出台和省“七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标志着云南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到2000年,要解决全省700万贫困农民的温饱问题,力争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00元以上。充分运用以国家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系的聚资和融资职能,发挥信贷在扶贫中的作用,解决好贫困地区资金短缺问题,对实现上述目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入推进,我国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应实施多种组合扶贫方式,各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特别是民营企业可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提供可持续产业链支持,对贫困地区及贫困户精准施策,实现共同富裕。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民营企业恒大集团对贵州大方县的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工作,总结其易地移民搬迁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综合全方位扶贫的经验,提炼出斩断穷根式的易地搬迁模式、搬迁点配套产业模式等精准扶贫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精准扶贫攻坚已经进入关键期,但深度贫困地区普遍面临医疗基础设施滞后、医疗资源匮乏、医卫人员流失严重等问题。传统健康扶贫措施在这些地区的效果渐微,而互联网+远程医疗可以破解此困境。首先梳理了国家在互联网+远程医疗方面制定的相关政策和部分省份的实践;其次剖析现有远程医疗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支付标准还未规范等;最后提出贫困地区互联网+远程医疗的发展路径,包括发展当地远程医疗特色模式、融合社会资本推广PPP模式、制定合理运行机制、统一规范支付标准等,从而有效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的健康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20.
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关键性条件在于政策的执行力,而执行力大小又受各种因素制约。文章以一典型的贫困地区河北省L村的政策执行为例,对贫困地区扶贫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针对研究目标,将政策执行综合模型进行适度调适后提炼出“问题的可解决性、政策和制度的规制能力、政策的外部环境”三个影响执行力的关键性因素,并以此为分析框架,对河北省L村的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做实证分析。希图通过对贫困地区扶贫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力的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