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俚濮是彝族的一个支系,生活在金沙江流域两岸的中低山区.俚濮彝族保持着众多的原始宗教信仰,其中对山神的崇拜是其自然崇拜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每年的正月初二,是俚濮人祭拜山神的日子,其祭拜活动具有广泛性、群众性、自发性.作者通过对攀枝花啊喇么彝族支系俚濮人的山神崇拜调查,分析了俚濮彝族山神崇拜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彝族民间林木崇拜习俗,出于林木在彝人生产生活中的实用功能,源于彝族古老的以祖灵崇拜为核心的原始宗教信仰.彝族林木崇拜的内涵丰富,涉及的林木、林地种类繁多,它们自古受严格而神圣的民间规约保护,具有很强的生态保护意义.在当代社会变迁的语境下,有效传承少数民族林木崇拜的文化传统,将其与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接,可推进边疆少数民族生态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云南直苴彝族原始宗教信仰中保留着大量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在长期的实践中 ,经过大量的冲突和调整 ,已形成了一系列的内生机制 ,并以顽强的生命力维系至今 ,发挥着重要作用 ,影响着当地彝族的生产和生活。在西部大开发中 ,挖掘整理这些经过生产实践而来的宝贵思想 ,并加以一定的指导 ,可为少数民族地区生态重建提供操作性较强的生产、生活模式。  相似文献   

4.
云南壮族的自然崇拜及其对生态保护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壮族的自然崇拜及其祭祀活动,反映出壮族的自然至上和人与有生命的自然物之间的平等关系的生态文化观。壮族的自然崇拜在客观上对生态保护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这种植根于敬畏自然、崇拜自然心理上的迷信思想,影响壮族现代生态文明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西江流域的水神崇拜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以蛙崇拜和蛇一龙母崇拜为代表的水神崇拜文化。水神崇拜文化根源于西江流域以水为主导的生态环境。蛙崇拜根源于稻作生产的自然生态以及族群繁衍的社会生态;蛇一龙母崇拜根源于“水事”生态以及族群认同的社会生态。西江流域的水神崇拜文化孕育于西江流域以水为主导的生态环境,以形象的方式见微知著地反映了人类文明与生态环境的紧密关联,是西江流域生态文明的文化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突厥语民族原始树木崇拜与民族地区生态保护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是一种特殊的资产,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图腾崇拜是人类最古老的宗教形式之一。突厥语民族现在还保留着一种由原始的树木崇拜而产生的有利于生态保护的优良传统。通过对突厥语民族的原始文化中的树木崇拜的研究,挖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原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更深刻地了解其文化内涵以取其精华,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现实效益,为现实所用。  相似文献   

7.
云南傣族的山林崇拜及其祭祀活动,反映出傣族的自然至上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观。傣族的山林崇拜对生态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凉山美姑县彝族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生态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凉山美姑县彝族地区大力发展彝族文化旅游的同时,应当在文化开发中将生态保护提上日程,这也是各 少数民族地区走特色旅游路子时所关注的问题,笔者在认真研究该地区的文化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 相关的生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西北地区作为中国的自然生态屏障,在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我们要充分认识西北特殊的生态位置以及生态失衡对国家生态安全构成的威胁,以“生态优先”定位发展,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从而确保国家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1.
彝族音乐历史悠久,彝族音乐文化更独具特色。但是类似彝族音乐等音乐文化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正遭受着现代文明的巨大冲击,彝族音乐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文化生态是社会存在的历史文化的基础,是一种对社会现代化和文化的反思和方法,所以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出发,对彝族音乐进行重新的诠释,进一步明确危机,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变得十分必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文化的涵义、特点、功能和彝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分析了彝族音乐的文化现状、危机及其原因。最后对彝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彝族妇女家庭地位的变迁——以云南省直苴村彝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永仁县直苴彝族地区,以家庭经济为核心的生产组织形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其社会结构、经济因素以及婚姻习俗、家庭观念、宗教观念等众多社会文化因素的合力,建构了历史上彝族妇女的被支配地位。随着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对这一地区的渗透,经济因素上升,彝族妇女的家庭地位也在不断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云南彝族濮拉人村寨的实地调查,描述了濮拉人的信仰及其仪式状况,并从“魔公”、“龙头户”、驱鬼仪式、祭龙仪式、招魂仪式、祭祖仪式、封财门等几个方面展现了濮拉人信仰生活的表现形式,以此论述濮拉人信仰文化的现状和变迁趋势。  相似文献   

14.
传统节日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节日庆典活动高度凝练了地方乡土文化内涵,具有很强的文化性、参与性和娱乐性。以定期举办传统节日庆典为核心吸引力、营销和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节事旅游,用特殊的旅游形式弘扬了民族文化,同时又可以给民族地区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双赢,需在政府主导和有序管理的基础上,特别鼓励本民族人民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积极继承和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实现节日文化"官办"与"民办"的最优结合。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保护区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难以统筹,首次提出“生态保护产业”概念,并在论述其内涵、特性和业态的基础上,以张家界生态保护区为例,阐明生态保护区生态保护产业集群构建,以及推进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的自然、经济、社会及人的生态化等“四化”支撑战略。  相似文献   

16.
在少数民族现代化过程中,全球统一时间常常与地方性时间产生矛盾冲突,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陷入困境。除了工、农业生产方式所产生的时间制度和时间观念差异外,引起少数民族社会时间冲突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工业时间与当地社会文化逻辑的矛盾,工业时间及其所蕴含的理性化、个体化价值取向与少数民族传统的共同体社会结构相抵触。在重视社会关系积累而不是财富积累的少数民族社会中,时间主要被用来生产社会价值而不是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7.
彝族文化网站是彝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媒介的结合,是全方位地保存、传播、延续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论文考察了彝族文化网站发展现状,进而提出新媒介赋权与彝族文化网络传播的第一层面,即部分具有强烈民族主体意识与行动能力的彝族知识分子,自主运用网站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态来开辟彝族文化传播的网络空间。第二层面,彝族文化的网络传播要从"关门传播"转变为"面向主流的传播",逐渐发挥与主流社会对话的"桥梁"功能。只有这样,彝族文化网站才能通过与主流文化的互动交流,开拓族群认同的网络公共空间,进而彰显出彝族文化网络传播的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18.
迪庆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及其相关传统知识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退牧还草对中国西部牧场包括生物多样性在内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功用已经日益得到相关学科的学者专家和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和研究.然而,退牧还草这一生态保护政策与传统知识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相应的研究.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有着丰富的与自然资源管理相关的传统知识,退牧还草不仅具有生态恢复的功能,同时也是传统知识恢复的契机.本文以红坡村退牧还草为例,研究在这一政策实施背景下当地传统知识的恢复,并进一步探讨不同民族地区如何根据地方特点更好地适应和执行国家的宏观政策.  相似文献   

19.
云南至今仍遗存有众多历史文化村镇,不仅类型丰富、村镇空间构成形态独特,还承载和表征着地方民族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多重研究探讨价值。面对当前我国中小城镇的快速发展,如何有效地传承与保护好这些村镇积淀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彰显村镇风貌特色,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通海县河西古镇为例,系统分析其所面临的建设性破坏,传统建筑遗产、传统文化生态环境亟待保护等现实问题,以人居环境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指导,从对历史文化村镇有机更新保护和文化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入手,提出全民参与、整体保护、原真性保护等古镇保护原则,以及相应的整体格局保护、建筑高度控制、街巷空间保护等具体措施,以期为古镇保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考古材料所见生殖器崇拜考--以云南史前及青铜时代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云南史前及青铜时代的考古发掘为主,结合各地考古资料,论述了生殖崇拜的宗教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