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凉山彝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摸清其旅游资源家底,从基础抓起,开发凉山彝区的旅游,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
[摘要]毕摩是彝族社会民间宗教活动中沟通神、鬼、人之间的司职者;是彝族传统宗教观念的传承者、传播者和解释者;是彝族民间宗教仪式的主持者、组织者和执行者;在彝族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及彝族群众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调查研究了凉山彝区毕摩传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对其更好地加以传承与保护,阐述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作为非正式制度的核心,以及其具有的“地方性知识”特征,对精准扶贫的推行和取得的绩效产生了极大的影 响。从意识形态是否与现行的正式制度取得内在一致性,继而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的思路出发,基于交易费 用的视角分析了意识形态如何对精准扶贫产生影响,并进一步揭示了意识形态在凉山彝区精准扶贫中产生消极作用的机理。 认为加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民众的认知能力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以包容性发展的理念对当地元素进行取舍,形成大格局 信念共享的氛围,是减小意识形态与扶贫政策制度“摩擦力”的最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凉山彝区学前教育存在普通话推进困难、教学中小学化现象突出、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等问题,通过分析造成现状的原因,提出了改变学校及家长观念、加强相关文件的执行与监督、提高师资水平等建议,以促进凉山彝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彝绣产业能增强小凉山彝族地区的造血能力,让特色文化产品发挥经济效益,让彝区群众吃 上旅游饭、摘下穷帽子、过上好日子。在分析彝家新寨中彝绣产业地位及特点基础上,重新审视旅游扶贫视角下彝家新寨中彝 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旅游扶贫的角度对彝家新寨中彝绣产业发展的路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元明清时期在西南彝区推广土司政策,是历代王朝政策的发展与创新。土司政策其主旨不改其旧以顺俗施化的特点,一方面通过授以彝族土酋之官爵,遵循彝区的社会经济模式,用律法形式,规定了彝族土司的权力和义务,对属民及地方军事的管理与治理,提高了彝族土司的地位,使彝族土司成为传达王朝政令的执行者和地方的统治者。另一方面,土司政策服务于中央王朝,不可避免地带有民族压迫与民族歧视的思想,在政治文化上的强制变迁,军事上的武力驱逐,血腥镇压,使凉山彝区土司的权力边缘化。之后,土司逐渐被新的势力团体黑彝们所取代,土司制度最终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7.
制约凉山彝区经济发展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价值取向因素、人口素质因素、民俗因素、宗教因素四个方面,分析和指出了它们是目前制约凉山州彝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文化因素,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凉山彝区文物保护与文物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客观、科学、翔实地分析了当前凉山彝区民族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及办法,对于指导彝区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抢救和保护彝族文物,促进文物资源向文物资本转变,推动彝区经济社会的进步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凉山彝区吸贩毒问题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禁毒戒毒 ,与毒品犯罪行为作斗争 ,是中国政府 ,乃至当今人类社会非常重视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但中国政府在研究、制定、实施禁毒方针、措施和策略时 ,往往是重视国家机制的禁毒 ,而忽视了对毒品受灾区人力资源的研究与利用、政府禁毒与当地民族文化资源的结合与利用、扶贫工程与禁毒工作的协调等。因而弱化了社会机制的防范和控制 ,尤其是对像凉山这样既贫困又地处境外毒品王国“金三角”和“金新月”等毒品销售必经之路“四川通道”第一关卡的少数民族地区更是如此。当前禁毒工作已日显重要 ,对上述问题的重视和研究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课题。本文拟从这一薄弱环节入手 ,对凉山彝区毒品危害的原因、现状进行初步分析和调查 ,为相继研究的相关问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凉山彝区幼儿园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重点阐述了玩教具制作的重要意义及五大领域玩教具制作的主要原 则、方法与途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本土资源及安全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出适合本地幼儿的玩教 具,满足彝区幼儿园玩教具缺乏的需要,从而提升其教育教学质量,助力彝区脱贫奔康。  相似文献   

11.
对全国深度贫困县之一的凉山州喜德县居民信息接受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媒介拥有情况处于全国较 低水平;媒介形式选择层次复杂;信息内容上对政策信息较为关注;对国家和媒介信息发展变化持肯定态度;对未来生活发展 充满信心。建议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信息畅通;加强地方媒体建设,增强信息传播针对性;重视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媒介素 养教育。  相似文献   

12.
扶贫开发工作是当前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一个需要加强专门研究的课题.边远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应合理地借鉴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观",即密切结合贫困民众的现实需要,充分开发人力资源,发挥民众的主体性、参与性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湘西自治州旅游扶贫开发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较好的交通和区位条件、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湘西自治州旅游扶贫开发的有利条件。湘西自治州旅游扶贫开发的基本思路在于:一、解放思想,统一认识,进一步强化政府在旅游扶贫开发中的主导作用;二、合理定位,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旅游扶贫开发资源的整合力度;三、注重品质,挖掘内涵,进一步提升旅游扶贫开发的文化含量;四、广开门路,争取投入,进一步筹措旅游扶贫开发资金。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于扶贫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在全面建成小 康的关键时期,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奔康是短板,要如期脱贫,需因地制宜,探寻出一条可持续的脱贫路径。以凉山 彝区易地扶贫搬迁为例,通过分析搬迁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以及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制约因素,从部门协调、精准识别、产业 支撑、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以及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培育等方面探寻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可持续脱贫路径,以期实现同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国家的顶层设计,体现国家对空间贫困的一种外在力量的干预,其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空间规划改 变贫困人口的生存环境,以达到使移民脱贫致富的目的。 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恶劣环境搬迁到资源更丰富、更有利 于人类发展的环境中,是为了实现人们生活水平的跨越。 易地扶贫搬迁改变的不仅仅是地理空间的位移,更是搬迁居民对城 镇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元一体的社会空间的实践。 基于空间理论视角,聚焦于微观的社区管理者、搬迁居民与空间三 方面,目的是通过对 M 社区的空间再造的路径选择和居民社会适应效果的调查,分析讨论 M 社区空间重构的优缺点,并探索 空间再造的路径,丰富空间再造的路径,为社区管理者提供多种空间再造路径的选择,同时也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借鉴 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型职业农民是贫困地区脱贫奔康核心主体,是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命脉和根本,直接影响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 成败。凉山州之所以是全国深度贫困地区,短板之一就是新型职业农民人数稀少、培育滞后。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高质量 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径。在资料收集、实地走访、召开相关部门座谈会等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意 义,并对凉山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凉山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的具体路径,以期为凉 山高质量精准脱贫,如期实现全州脱贫摘帽,与全国全省同步小康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农业产业发 展的核心主体“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经过不同阶段扶贫政策的推动,凉山州广大贫困群众逐渐实现了脱贫奔康。从整体上看,全州发展短板逐渐得到补齐, 经济发展动力强劲。但从局部看,高海拔地区由于地理区位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等客观限制难以根本性改变,产业和医疗教育 如何提质升级、老百姓脱贫后如何实现致富、如何实现乡村振兴等方面依然面临巨大挑战。人口向城镇集中、向发展条件更优 越的地方迁徙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过程中普遍出现的现象,也是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体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 部分高海拔地区有闯劲、能创新的彝族群众不愿苦熬守穷,自发向河谷地带、城镇周边等发展条件相对优越地区搬迁,走出了 一条成本低、能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自发移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凉山州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在卫生行政部门网络平台、医疗机构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等 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但与此同时,也存在 着医疗数据管理不规范、信息利用不充分,各地区信息化发展差距较大,卫生信息化人才短缺,卫生服务回应性不强等问题。 深入分析“互联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现状,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对凉山州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 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具有重要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按照《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到2020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在全社会基本普及。实现这一目 标,有许多困难,其中最大的难点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时间紧任务重,必须转变思路观念,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搭建 平台,努力寻找载体,整合两种力量,完成推普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在国家扶贫攻坚战的大背景下,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应顺 势而为,与旅游扶贫联动共进,在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以“乡村旅游”为载体,以“普通话志愿服务”为手段,直接与示范村对接, 对农户实施精准帮扶,形成旅游扶贫与普通话普及“双赢”的格局。  相似文献   

20.
在后精准扶贫时期,基层农村的贫困现状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基于在山区贫困村的调研,并结合扶贫的现状,认为造成当前农村脱贫困境的表层原因是精准识别的“局限性”与精准扶贫内涵“精细化”相冲突,精准识别的“层级化”与客观现实的“复杂性”不对等,帮扶措施的“大众化”与贫困户需求的“多元化”之间存在矛盾,帮扶方式的“物质化”与贫困户内在的“精神需求”之间存在矛盾,精准扶贫的“暂时性”与贫困户内在的“精神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村级干部综合管理水平低、带富能力不足,贫困户脱贫能力受限、生存能力低。困境的深层原因是结构性分化与社会转型,农户在社会的交互中本体性价值缺失,失去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