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按照自然的规律,一切事物都有它的特质。”“真实的具体的同一性包含着差异和变化。”事物的特质和差异,是事物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我们认识事物,除了认识它们的共同性,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它们的差别性;否则,将无法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同此,研究和认识新古典主义,不仅要弄清它和其他文艺思潮的联系,而且要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有这洋,我们才有可能进一步地了解新古典主义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古汉语的处动与拜动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异关系是客观事物之间的一种最普遍的关系。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看到它们相互联系的一面,而且要看到彼此区别的一面。事物的特殊性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才能区别事物。学习语言,同认识其他事物一样,既要看到语言现象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才能正确地理解和有效地使用语言。只有这样,才不至于为现象之间的联系所迷惑而分不清它们之间的本质差别。文言文中,有些动宾词组的含义都是“以+宾语+为+动词”,可以简化为“以…  相似文献   

3.
传统分析综合法将事物和过程相互孤立,以分析为主,忽略了事物的有机性,消解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联系。系统分析综合法强调综合,亦注重分析,从一种崭新的角度引导人们从事物的原貌出发去认识世界,防止了传统方法的片面性和主观性,给我们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性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离开同其他事物的联系而孤立存在。因此,我们认识客观事物,不仅要把握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而且要把握一事物同他事物之间的联系(即关系)。“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即性质和状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反映到人们的思维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与哲学之间——分形理论的哲学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形理论是当今非线性科学前沿学科之一 ,与哲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哲学层面看 ,分形理论将事物局部与整体辩证关系的研究定量化 ,成为对事物“由表及里”、“见微知著”的认识工具 ,并力图找出不规则中的一定规则 ,不确定性中的某种确定性。把这一点提高到哲学上来认识 ,分形理论以事物的自相似性为基础 ,包含着一种新兴的观察现象、接近现实的成分 ,形成了一种对事物不是与他物比较而是自比的反身认识的新视角 ,是一种“就事物论事物”的认识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谈词的形式     
词和其它事物一样,是形式和内容的结合体。词又有别于其它事物,表现在词的形式和内容间,并不存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物的名称对于物的本性来说,完全是外在的。即使我知道一个人的名叫雅各,我对它还是不了解。”词的形式和内容发生种种联系的基础是“约定俗成”。这是由“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决定的。多年来,我国对词的内容——词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对词的形式,特别是词的形式和内容间的“约定俗成”的联系,虽经多次讨论,但未取得一致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一些早已熟悉了的事物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常常可以使我们看到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或新的联系方面,而发现和寻找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正是科学研究的目的之一。发现和寻找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可以使我们对客观世界的描述得到简化,更进一步地显示出世界的统一性,让我们看到或享受到外部世界的一种所谓的简单性美  相似文献   

8.
声训是用音同音近的词解释词义、推寻语源的训诂方法,它经常说明事物的作用、性状、特征,或者训释者根据某种学说、自己的理解,把本来没有联系的两种事物曲折地联系起来,是研究文化史的重要资料。本文即对《说文》中的“酒”、“马”、“羊”、“媒”四条声训主要从文化史的角度进行了疏证和阐释。  相似文献   

9.
虚与实,是写作艺术中常用的概念。但是,何谓实,何谓虚,历来具体所指又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无非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两个方面来认识的。从内容的角度看,“实”是指对事物的具体描述,“虚”是指从所描述的事物中引发、升华、联想出来的思想意义和道理。从表现方法的角度来看,“实”是指从正面直  相似文献   

10.
转化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我们看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永远处在变动不居、生生灭灭、“一切皆流,无物常住”的状态中,这就涉及事物的转化问题。本文想对什么是转化,转化的层次问题,转化与同一性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一些探讨性的意见。 恩格斯说:“转化过程是一个伟大的基本过程,对自然的全部认识都综合于对这个过程的认识中”(《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3—54页)。转化之所以说是伟大的基本过程”,就因为转化是一切事物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通过转化,事物才能前进,才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也才有整个世界的普遍联系。 从认识方面讲,只有在事物的变动中,在事物的转化中,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11.
信息思维;信息时代的全新科学思维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思维从现存事物的结构和关系模式、演化程序和过程模式中去把握和描述事物的本质、特点和属性 ,并将其作为信息的载体和符码 ,从中破译出关于事物历史状态、现实关系、未来趋向等间接存在的内容 ,信息思维还将现实对象物和信息再行人为符号化 ,并赋予其特定代示关系。在一系列与熵、负熵、信息、全息等理论相关的学科中孕育了最初的科学信息思维方式 ,在相对论、量子力学、现代宇宙学、现代生物科学、系统科学与复杂性理论中 ,都普遍贯穿着信息观念和信息思维。信息思维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实体思维和能量思维的崭新科学思维方式。在“科学的信息科学化”、信息经济、信息社会持续发展的伟大历史背景下 ,信息思维必将会更为鲜明的得以凸现 ,从而成为 2l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全新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论个别性与本质主义的矛盾--反思本质主义的一条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认知事物的思维程序,本质主义用以认知一般性的道理并没有错,它的错误仅仅在于用以认知个别事物,其做法是将个别事物的全部属性还原为其中的某种号称本质的属性,以为抓住了本质就能推知其余属性,就能认知事物的整体.实际上,个别事物所杂有的全部属性之间并不存在一以贯之的逻辑推论关系,或者说,个别性只是一个"属性丛".用本质主义认知个别事物,必然遗漏那些跟特定本质属性缺乏逻辑关联的属性,从而使个别事物的整体无法得到认知.个别性和本质主义之间的这种矛盾是不可克服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能是对个别事物采取一种非逻辑推导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3.
传统哲学追求世界不变的基始或本原,以一种终极存在去把握一切事物。马克思哲学以实践为第一原则,为世界的统一性找到了现实的基础,也为本体论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无论是实践本体论、生产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都是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一种揭示。实践哲学把万事万物与现象看成人的活动及其相关物,哲学变成了人生活之内的东西。马克思哲学与旧哲学是在新的基地上相互解释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质"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哲学完成了从本原到本质的分化;经典作家指明了本质的存在形式,厘清了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对本质做出了描述性说明;现代西方哲学以独特的视角对本质的结构与构成作了有益的探索。本质的内涵应当是:事物成为它自身的根本规定性或占统治地位的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根据;本质与质不能等同,本质存在于质中,是比质更深刻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藏区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天、地、生综合角度考察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根据高原生态环境和藏族地区特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思路和措施。认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高原社会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对于如何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主题思想及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问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文章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写作的历史背景、写作目的及马克思、恩格斯在书中对自己理论的正面阐述的研究 ,揭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主题思想和基本内容是个人理论 ,并阐明这种马克思主义的个人理论同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章韶华同志在《走出哲学的误区》一书中首次提出决定反决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一条重要规律。然而,笔者认为,决定反决定规律是片面的和先验的,其并没有真正揭示出事物之间联系的性质,完全是对事物联系性质的一种歪曲。按照辩证法原则,内因(内部联系)与外因(外部联系)是相互依存、互为存在前提条件的,并不存在单独具有孤立内因或孤立外因的情况。事物只有首先具备内因决定性作用,然后才能表现出对他事物的外因决定性作用;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都是外因决定性关系,并不存在一事物作为内因永远决定另一事物,而另一事物只能对该事物起外因反决定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模糊思维方式和领导艺术的研究 ,提出了模糊思维方式是在事物性质不明确或事物之间的关系不明朗 ,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情况下采用的思维方式 ,对领导者解决较为棘手的矛盾和问题有特殊功效  相似文献   

19.
秦可卿房中饰物,论者动辄曰象征淫逸,笔者经过检核后认为,不能一概而论。秦可卿房中饰物大约可分四类:一是所谓"淫逸","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着宝镜","赵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西子浣过的纱衾",属此类。二是所谓"奢靡","同昌公主制的连珠帐",属此类。三是所谓"风流","红娘抱过的鸳枕",属此类。四是所谓"美艳","寿昌(阳)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属此类。  相似文献   

20.
咏物词在宋代词坛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影响咏物词艺术境界的是对物我关系的观照和处理方式。本文对苏轼和李清照的咏物词作比较分析,从他们不同的观物方式以及形成这种特定方式的原因的探究来理解“体物”与“抒情”在咏物词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