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中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截止到2003年12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62159人,艾滋病病人8742人,死亡2359人。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测,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8万。艾滋病病毒感染以及患病报告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干预中的政策法律问题和社会系统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国美 《社会学》2004,(1):48-54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已经进入第18个年头。据卫生部2003年9月底公布的艾滋病疫情最新数据:目前我国有84万HIV感染者,有22万AIDS患者已经死亡,HIV/AIDS总人数累计超过100万。我国政府对艾滋病流行趋势的严峻性已经高度关注,1998年出台了(ae国预防  相似文献   

3.
刘能 《社会学研究》2005,(6):136-164
艾滋病作为一种污名化的社会疾病,由于其高致死率、多途径传染和在目前不可治愈的特征,在世界各地引发了社会恐惧和相伴随的社会排斥与社会歧视。本文在两个中国乡村社区的两类人群——普通村民和艾滋病感染者——中所采集的实地数据的基础上,对村庄社区范围内艾滋病流行与社会歧视之间的经验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不但给出了表征当地社会歧视形式和水平的描述性数据,还给出了用于解释当地社会歧视水平的两个回归模型。文章开始,作者还对艾滋病和全球社会科学的学科回应,以及中国艾滋病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4.
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世界各地的人们佩带红丝带以象征对艾滋病防治问题的关注。而对于很多中国女性来说,关注艾滋病不仅仅是那一天的事情。2003年,中国实施了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即自愿免费血液初筛检测,对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遗孤实行免费就学,对孕妇实施免费艾滋病咨询、筛查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和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此后,中国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取得了很大进步。本刊记者采访了四位战斗在艾滋病防治一线的中国女性,和她们分享工作中的经历与感受。  相似文献   

5.
世界“艾滋病和人权国际准则”认为,由于绝大多数的传播是在被感染者对自己的感染情况并不清楚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对他们的歧视和惩罚会迫使他们转入地下,扩大新的感染,也会转移社会对遏制艾滋病有效措施的关注和资源投入。根据世界各国艾滋病防治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6.
自从1985年艾滋病传入我国以来,为遏制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和蔓延,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我国一直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的立法工作。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在艾滋病防治中,社会应当关心弱势和边缘人群,不恰当的政策和法律将增加  相似文献   

7.
要闻集锦     
《老年人》2003,(9):14-14
对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实行全过程监督检查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共中央办公厅日前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加强监督检查,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保证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我国加快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办、国办日前转发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实施步伐,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其基本形式是将企业退休人员直接纳入…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社会流动研究,以社会性别视角切人流动妇女研究,特别是在艾滋病进一步在流动人口中增多的趋势下.通过对甘肃省女性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的一般状况与特殊性进行分析,将社会工作方法应用到艾滋病预防工作中,对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和传统救助工作的专业化等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也有助于将社会性别的理念结合到艾滋病防治的实践中,有效应对艾滋病对女性流动人口的威胁,拓展女性研究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与公共卫生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抗击艾滋病的斗争已经历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但艾滋病对人类健康和卫生的威胁依然严重存在。自1981年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后,仅仅6年时间,它已蔓延到123个国家和地区,病例也从5个发展到 6万个,以后继续增加。中国面临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自1985年6月中国协和医院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以来,中国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人数逐年增加,2004年底已达84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7%。在云南、新疆、河南等地区的艾滋病的流行显现出较高比例,有一类高危人群感染率超过  相似文献   

10.
王维真 《社会学》2004,(1):55-59
截至2001年底,全球已有4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毒,其中90%在发展中国家,妇女和儿童的比例几乎占到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性感染,以异性传播途径为主,其次是静脉吸毒感染。中国的流行情况也不乐观,截至到2002年12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毒  相似文献   

11.
文楼的悲剧     
在一个仅有3170人的文楼行政村,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41例。有关方面证实:这里的艾滋病灾难,是因非法采血而引起。  相似文献   

12.
乞丐阿根一天讨钱75元,然后下馆子,抽烟,喝酒,嫖女人。“皮肤病”女孩一天最多要钱419元,“下班”以后水一冲,身上的“白斑”去无踪。丐帮部落里有一句顺口溜:5万不算数,10万刚起步;如果想露脸,20万称小富! 这些都是《杭州都市快报》记者李建刚跟踪调查来的真实情况,地是迄今为止少有的跟乞丐交朋友的记者。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国家与地区以及中国不同阶段艾滋病社会预防模式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艾滋病的污名化、对边缘化人群的否定性裁决(惩处)、采用传统公共卫生的强控制手段以及公民社会发育迟缓等因素,构成了艾滋病社会预防模式有效建构的根本障碍。在国际上,控制艾滋病由升到降的时间,澳大利亚用了5年,病势凶猛的美国用了14年,经历曲折的泰国用了12 年。而病例出现最迟,有大量国际经验可以借鉴的中国已经20年了,艾滋病流行的上升势头却丝毫未减。中国要采用最有效的措施和最合理的社会经济成本控制住艾滋病的流行,必须改变策略,建构一个结构简单、功能健全、国家-公民社会-国际社会有效合作的模式。这一模式对传统的公共卫生控制理念是一种挑战,也是今天世界各国所普遍面临的一种治道变革。近20年的时间里,中国艾滋病社会预防模式的建构经历了几个复杂的历史性转变。研究发现,这种建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15.
直面艾滋病     
专家预测:艾滋病在我国经历了传入期,扩散期后,现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如果不忙制定法规并采取积极对策控制病毒的传播和蔓延,后果堪忧。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障学科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探索社会保障学知识体系已成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一块“试验田”。反思中国社会保障学知识体系建构的方法论,需改变“以外校内”的“学徒式”状态,始终保持中国立场。作为学科,中国社会保障知识体系具有“双核心、多基础、两支撑”的结构。作为交叉学科,中国社会保障知识体系的“星丛结构”表现为多学科多样性的融合状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整合性知识体系将会涌现。未来社会保障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守“以我为主”,强化对中国社会保障知识体系建构的引导;以问题为导向,把中国社会保障知识体系建构在中国大地上;以时代为观照,实现中国社会保障知识体系的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17.
也许世上再没有其他事务能够像高考一样,将过程与目的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短短的3天高考期间,多少令人揪心的事件在上演呀!在北京,一个高度近视的考生摔碎了眼镜,警察不惜撞破眼镜店大门,为他临时选了副眼镜,又用警车将他送到了考场;在另外一个地方,一个出租车司机路过考点,不慎按了一下喇叭,这下可捅了大娄子,所有在考点外等候的考生家长们蜂拥而上,将其围了个水泄不通,直到警察来了才解围,为了杜绝类似事情的再度发生,家长们干脆就封了路。  相似文献   

18.
养老问题是社会诸多问题中的一个较重要和特殊的社会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力量还无力全养的条件下,以家庭为基础,逐步扩大社会化养老,国家做为发展计划的一个重要问题进行资助,互为促进和保证,仍是当今中国养老的基本道路。就边少地区的实情分析,如何把家庭养老与社会化养老互为一体;保证家庭养老为主,社会补充为保证,继续强化家庭养老教育,尽快发展社会养老建设;从多方面提高整体养老水平;寻求一条客观实际的养老道路,是我们需要注重研究的一个事关发展的综合课题。  相似文献   

19.
柯炎 《社会学》2004,(2):50-64,F003
1972年,国际社会福利协会在荷兰召开的第十六届大会指出:“社会政策是改进社会环境,以及探求全体人民的安全与平等的政策”。一般而言,社会政策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为途径,以增进社会福祉为目的,以广义的福利政策为表现形式,以反市场的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  相似文献   

20.
秦文 《中外书摘》2007,(8):42-44
2005年10月12日,重庆首例艾滋病患者贾林(化名)死亡,他也是目前我国存活时间最长的艾滋病人。1995年12月,贾林被确诊。当时,人们对艾滋病还了解很少,对此的感觉是恐惧。但是,重庆市政府对他提供了全部食宿和医疗费用,前后投入八十多万元。在贾林生命中的最后十年里,他有过爱情和友谊,有过感激和煎熬,更多的是后悔和对生命的坚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