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爆发于一九一九年的伟大的五四运 动,到现在已经六十周年了,五四运动是 中国近代史上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马列主义和中 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伟大开端。 毛泽东同志说:“五四运动是反帝国 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的运动。五四运 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 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 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 主义。”在这个革命运动中,已经有了大批 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的知识分子。我们敬爱的周恩来同志就是 他们当中的光辉代表。“五四”时期,周恩来同志…  相似文献   

2.
(一) “五四”运动,既是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又是伟大的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项主要内容。新体诗歌就是在这一运动中诞生的。新体诗歌不象古典诗歌中近体诗那样讲求精严的格律,它用口语写作,形式自由,是我国近百年来诗歌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五四”时期一些有影响的诗篇,在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中,发挥了进军号角的作用,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但是,“五四”以后的新体诗歌,在形式上受外国诗歌的影响十分明显,它们虽然摆脱了旧体诗歌格律的束缚,但对批判、继承传统有所忽视,未能不断探索、创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革命运动。它以彻底的、不妥协的革命精神震撼了全世界,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伟大旗帜,影响了全中国。地处祖国西北高原,山大沟深、地瘦民贫、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封建主义势力根深蒂固的甘肃,也深深地受到伟大“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广大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高举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旗帜,与反动势力进行了英勇斗争。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是在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启发下发生的,它的发生又使新文化运动进一步深入发展。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中突破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接受、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由它掀起的这个新文化运动到了“五四”运动,才得以形成规模壮阔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李大钊早在“五四”的前一年起,就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1918.7.1),《庶民的胜利》  相似文献   

5.
赵卫东 《学术交流》2006,(7):138-140
胡适的白话文学理论以文学工具变革为突破口,然而,五四白话文运动远远超出了胡适等人的语言工具论范畴,从“意图”的文学改良走向了“事实”上的文学革命。从现代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角度分析,文言与白话是代表两种不同思想的语言系统,五四白话文运动不仅是单纯的语言工具运动,更是深层的思想运动。五四思想革命是通过白话文运动来实现的,五四思想革命本质上也是语言革命,即从古代汉语的思想体系转向现代汉语的思想体系。新的语言系统(现代汉语)不仅使五四新文化运动得以发生、得以成功,而且使中国现代文化得以定型。  相似文献   

6.
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功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良骏 《求是学刊》2004,31(4):98-105
五四文学革命已经有 85年的历史 ,功过是非 ,理应给予理性的学术评价。对于五四文学革命 ,既有“新儒学派”的根本否定 ,受“新儒学派”影响的传统文化维护派的指责与否定 ,也有“国学派”、“鸳鸯蝴蝶派”、“新鸳蝴派”等的挑战 ,他们的一些批评指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缺点与失误 ,往往不无道理 ,但相对于五四文学革命的伟大功绩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功绩有 :( 1 )以白话取代文言 ,完成了文学语言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 ;( 2 )揭开了中国“人的文学”的新篇章 ;( 3 )彻底扫荡了“鸳鸯蝴蝶派” ;( 4 )取法欧美文学的经验 ,实现了中国文学与世界的首次接轨。  相似文献   

7.
“五四”精神是西方现代文化的自由民主精神,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叛,是中国现代文化的生长点。“五四”救亡运动与启蒙运动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这造成了以东方文化为背景的、属于传统社会领域的社会革命与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属于现代社会领域的文化革命的错位。这种错位的结果是社会革命的成功,“五四”精神的衰退。当前的改革将消除社会革命与文化革命的错位,复兴“五四”精神,全面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五四新诗运动是千年诗国的一次伟大变革,是“一种开风气的尝试”。它的意义还在于: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诗的观念,“表示了一个新的诗的观念”,“提示出一个新的作诗的方向”。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初期白话诗,会觉得它粗浅而稚嫩,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给予我们今天的新诗,在观念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一切现代意义上的新诗,无不都是在它所开拓的方向上的延伸、拓展与深化。新诗运动酝酿发生的过程,也是诗的观念变革的过程。诗的观念的变革,受到多种因素的刺激。五四新诗运动是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的。饶有兴趣的是,它却得到过传统文学的滋养与启迪,这一点却常常被忽略。胡适还在美国留学期间,在与同学讨论诗歌改革的问题时,曾写下一首诗:  相似文献   

9.
一、白话文运动的震荡和民族语言心理的迷惘二、三十年代,在“五四”反封建运动中新生的整个中国现代语言学界充满了革命战斗的气氛。五四运动的时代要求冲破了我国语文研究几千年以汉字为枢纽,在文字、音韵、训诂上释经阐义的传统格局。晚清语文改革中以“白话文为维新之本”,要求言文一致,提倡新文体、切音字,推广民族共同语“官话”的思潮在“五四”时因反帝反封建的急需而激宕成轰轰烈烈的白话文运动。运动的逻辑是把文言文同孔教、礼法紧紧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理论界比较传统的观点是以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也有的学者认为,中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应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标志。笔者不同意上述观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应当以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为标志。一“五四”运动不能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原因有三: 第一,“五四”运动不是在工人阶级领导下进行的。“五四”运动时期以及之前,中国工人阶级为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曾多次举行过罢工斗争,但这些斗争的目的无外乎“减少工时、减轻劳动强度,增加工资和福利待遇”等,此时的工人运动显然还处于唯经济主义的低级阶段。这些斗爭不但不能看成是对民主革命的领导,而且由于缺少由无产阶级政党阐明的革命理论的指导,根本就不具备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编者的话     
今年三月十四日是伟大导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日。一百年以来,马克思主义这个“怪影”,冲出欧洲,越过重洋,在环球“游荡”。它已从科学的学说,发展成为亿万人参加的不可阻挡的革命运动;并且作为一种运动的结果——在一部分国家的土地上建立起以这种学说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了纪念这位巨人的伟大功绩,中国马列著作研究会和学习与探索杂志杜联合编辑了这本专号。  相似文献   

12.
六十年前在上海成立的“左翼作家联盟”,在中国革命文艺的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是第一次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艺团体,不象“五四”以后出现的“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属于同人性质的文学社团。它是有着明确的理论纲领和创作方向的革命文艺组织,不再是松散的、主张较为庞杂的文学群体。更重要的是“左联”在三十年代文坛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影响到一整代文学工作者的思想,在创作上取  相似文献   

13.
一、朝鲜“三·一”运动树立行动楷模 朝鲜“三·一”运动为中国人民树立了进行现代反帝群众政治运动的楷模,直接促进、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和进展。所以如此,除了山水相依联系悠久等地域历史因素外,还因为中朝人民近代以来“历史上之经过几完全平行”①,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摧残和蹂躏;都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世界大潮推动下产生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把本国人民的命运同世界无产阶级事业联系起来,周恩来说,“五四”运动和“三·一”运动都是受世界新思潮的波动②,就是明证。而“三·一”运动又仅早“五四”运动两个月,正值“五四…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启蒙运动思想史上,无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鲁迅都占有着特殊的地位。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由早期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还在于他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人们只是在“五四”时期才能具有的那种思想和见解。他的启蒙思想在当时的中国,是远远地跑到了他同辈们的前头。 鲁迅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在思想文化战线上,他代表着全民族的大多数,始终是 “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他是新文化运动最伟大最英勇…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其间大致包括三个30年,即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社会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30年、新时期改革开放30年。在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自觉承担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矢志不渝地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断发展引领人民群众前进的先进纲领,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辉煌成就,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文学,从本世纪初的“五四”文化革命运动发轫,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鲁迅先生是它的伟大旗手,起了劈荆斩棘的开创作用;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在推动新文学使之不断向前发展的进程中,起了开拓作用,这是大家公认的。而丁玲呢? 丁玲从一九二七年进入文坛,到她一九八六年辍笔逝世,一直论说纷纭,毁誉不一。直到今天的某些新文学史和一些评论文章、对她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还是不愿给以充分的,应有的评价,整个说来是在贬低。这并不一定是出于偏见,有意为之,更多的是  相似文献   

17.
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五四运动八十年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五四”八十周年,也是二十世纪对“五四”的最后一个十年祭。“五四”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最重要的一次启蒙运动,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五四”的精神虽然长期湮没不彰,但是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五四”的精神力量越来越显得重要,它是全人类的需要,更是中国人民的需要。中国的启蒙应该说是从一八四○年西洋人以大炮轰开中国的国门之后就开始了。前乎“五四”者,自甲午而戊戌而辛亥;后乎“五四”者,自五卅而北伐而抗战,应该说都标志着中国人民作为全体而言的觉悟与进步。然而就觉悟的程度而言,一个半世纪以来,还是“五四”先…  相似文献   

18.
“每一个社会时代都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伟大历史使命,就必须有在斗争中产生出来的,在革命的惊涛骇浪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为本阶级所信赖的,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领袖。列宁说:无产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就不会有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华国锋主席就是跟随伟大导师和领袖毛主席革命几十年,经受了长期的考验,具有各方面经,验和才能的卓越的马克思主义领导者,华国锋主席是毛主席的最好的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围绕“五四”启蒙运动中对于“■”的更新的探求,论述了“新人”的起源、性质及其由发现以至失落的过程,藉以展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怪圈”运动的一部分成因,并进而提出在现时代条件下如何总结“五四”经验教训以实现“新人”建构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20.
在"后五四时代",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三大思潮从各自角度对"五四意义"进行了解读和诠释,从而形成不同的"五四话语"诠释系统。激进主义从革命斗争的现实需要出发,着重于从政治、救亡、民族民主革命的革命范式与政治框架去解读和诠释"五四意义",建构了突出政治意义的五四革命话语诠释系统,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种"革命范式"、"政治范式"开始向"发展范式"、"现代化范式"过渡;自由主义建构了凸显文化变革、突出个性解放的启蒙话语诠释系统,表现为褒新文化运动贬学生运动,把文化运动向政治运动的发展视为"干扰"、"救亡压倒启蒙";保守主义赞成文化运动的路径但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激进反传统主义,其经历了从接纳民主、科学"新外王"的"返本开新"到五四"文化断裂"的话语诠释系统转变。三大思潮对五四启蒙的不同程度认同以及对"五四意义"的多向诠释,进一步凸显了五四精神的多元性与开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