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杀生石     
《阅读与作文》2008,(2):7-7
在日本枥木县那须镇的山上,有一种毒石,不论是昆虫还是飞鸟,一旦接触到这种石头,便很快就会死亡。这种能杀死生物的毒石,当地人把它叫做“杀生石”。  相似文献   

2.
不少人也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平时习以为常的事,当突然间多问个“为什么”时,便会发觉其中有点“蹊跷”,似乎很熟悉其实很陌生。这就叫做“日用而不知”、“熟视无睹”。可见习惯的力量多么强大。人们也乐得遵循沿用,对其形成过程和内在意味,没必要劳费神思,记住有这么个文化表述便完事。至于那些工作则理所当然归为学者们的“分内事”。  相似文献   

3.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不要只顾个人的一亩三分地,要多为大家着想点!”以指责对方的利己主义。何谓“一亩兰分地”呢? 原来,在我国清朝时,住在深宫大院里的封建帝王,为了“了解”农时,“熟悉”节令,显示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便在中南海划出了一块地,每年在这里“演试亲耕”,世代沿袭,他人不得改用。这块地恰好是一亩兰分。  相似文献   

4.
关于语域     
语域(register)是指具有某种具体用途的语言变体(variety),它与社会或区域方言(dialect)相对。在一个言语社区(speech community)里,不同职业、阶层、年龄、性别等等社会因素也存在语言的变体,这就叫做“社会方言”(sociolect);而同一个言语社区里的每一个人说话也不一样,这种个人变体叫做“个人方言”(idolect),而人们在不同场合使用的语言也不同,这种言语变体就叫做“语域”(register),有时也叫做“风格”(style)。  相似文献   

5.
佛教的创立     
佛教,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的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狭义地说,它就是佛所说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术语来说,应当叫做佛法。“法”字的梵语是“达摩”。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这就是说,每一事物必然保持它自己特有的性质和相状,有它一定轨则,使人看到便可以了解是何物。例如水,它保持着它的湿性,它有水的一定轨则,使人一见便生起水的了解;反过来说,如果一件东西没有湿性,它的轨则不同於水的轨则,便不能生起水的了解。所以佛教把一切事物都叫做“法”。佛经中常见到的“一切…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界,有一种草叫做含羞草,如果你轻轻地碰含羞草一下,它那开放着的羽毛一样的叶哥,会立即闭合起来,紧接着整个叶子又垂了下去,显出很“害羞”的样子,你知道为什么我们故意或不小心碰到含羞草,它就会“低头下垂”吗?  相似文献   

7.
厉思宝 《金陵瞭望》2009,(15):41-41
清凉山小学:南京历史上菜农创办的农会小学 清凉山小学创办于1931年,当时叫“清凉村农会小学”,是菜农的农会办的。1946年,“清凉村农会小学”改为公办,当时无钱办教育盖校舍,学校便租用生意萧条的茶馆——万胜茶棚做校舍。新中国成立后,“清凉村农会小学”改名叫做“第五区清凉山国民学校”。  相似文献   

8.
最近读了本叫做《躺着学英语——听力从零到满分》的书,觉得很有点意思,于是就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知道这本书是个很偶然的机会。一天,我在网上“闲逛”,当我“走”到南方网时,一眼便发现了在“畅销书排行榜”上不前不后位置的它,应该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的吧。因为在传统的眼光中英语需是被当作件大事来对待的,每每正襟危坐,在一堆堆的教科书、语法书和词典中摸爬滚打,几年下来,偶遇一个老外,一张口还是没戏。所以现在突然说英语只要躺下来用“听”的就能搞定,便不由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不由得我不买来读一读了。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作文》2008,(12):43-43
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水域中,生活着一种“水虎鱼”,长期以来,人们对这种鱼存在着一种极端的偏见,总是用“凶猛、残暴”来形容它的性情。因为,曾有不计其数的人,在它尖牙利齿的啃噬下,几分钟就成了一堆白森森的骨头,人们一提起它就谈“鱼”色变。它在人类眼里成了一种可怕的怪物,这种体形并不大的“水虎鱼”,就有了另外一个熟悉的俗名:食人鱼。  相似文献   

10.
和父亲下棋     
父亲一生别无爱好,只爱下棋。然而他棋艺极差,一盘棋摆下来,要不了半支烟功夫,准会被对方“将死”,因而,和父亲熟悉的人一般都不愿与他下棋。 有一次,他老人家棋瘾上来了,在小区里转了半天,见一十来岁的小孩,便拉住人家要  相似文献   

11.
货栈古今谈     
<正> 贸易货栈主要从事代购、代销、代储代运的商业劳务活动,是一种居间性的商业组织。它具有人们所熟悉的一些经营特点:联系面广、耳目灵通、经营灵活、服务周到。贸易货栈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名称很不一致,古代叫做“驵侩”、“牙侩”;东晋、南北朝时  相似文献   

12.
一部《哈利·波特》的儿童大片使得英国一个叫做格洛斯特的小镇知名度迅速飚升,孩子们从影片中熟悉的格洛斯特大教堂、霍格华滋快车和魔法学校的教室与走廊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原型”,置身于此种情境中,很容易将他们引入到哈利·波特的世界中。很快,有旅行社便开辟旅游新线,连中国的孩子也有机会“到此一游”了。然而,今年面对漫漫暑期长假,针对孩子们的各色旅游大餐中,最吊人胃口、又丰富多彩的便是在修学名目下的各种出境旅游了。走出去,体验英语世界在中旅国际旅行社,市场营销部总监张莉女士谈起这几年越来越热的修学旅游市场时…  相似文献   

13.
1924—1927年的革命本来就叫做国民革命,当时的报刊和国共两党的文件都是这样称呼的。有一首流传至今的《国民革命歌》更可以证明。但不知什么原因,后来不把它叫做国民革命了,而称之为“大革命”、“第一次大革命”,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实际上,这些称呼和国民革命的原义并不相符合。“大  相似文献   

14.
朱晖 《可乐》2010,(5):35-35
少年时期,他便展示出过人的足球天赋。一次,父亲带他到当地的一家足球俱乐部玩,恰逢俱乐部组建少年队,就请求让儿子试试。教练拒绝说:“他只有五岁,太小了,并且那么瘦弱,不合适。”父亲再三请求,教练无奈地回答:“那就试试。如果有人踢他,我随时把他换下来。”他没有被换下,因为他第二次得球就连续过人,直至把球送进对方球门。教练当即录用了他。  相似文献   

15.
“年”在汉文化中作为一种怪兽,因其出现在除夕之夜并伤及人身而被人们用种种方法驱逐之,由此成为汉族过年习俗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元独有偶,在藏文化中,也有一种叫做“ ”(汉文中译作“年”、“念”或“宁”)的怪物,而且自成系统。它与汉文化中的“年”似乎有相当程度的类同之处,甚至可以说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6.
《左传》里有句话,叫做“不可不师,不可以师”。意思是说,不防备意外,是不可率军作战的。从攻克科学堡垒这个角度说,上课就象作战,备课就象备战。备好课是上好课的起点,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备得好,上好课也就较有把握了。备课要做到两熟悉,一是熟悉学生,二是熟悉教材。  相似文献   

17.
论命运     
冯友兰 《社区》2013,(11):6-7
世上有许多所谓的“大哲学家”也谈命运,不过他们所谈的命运是指“先定”,既有“先定”.就有人要“先知”它,以便从中获利。例如预先知道某种物品将要涨价.就大量买进,便可赚钱;知道某种物品将要跌价,就去卖出,便不亏本。因此使得他们大发其财,无怪乎“大哲学家”们都生意兴隆了。  相似文献   

18.
“女书”系指湖南省江永县上江圩乡及其近邻一带妇女中流传的一种自成体系的汉文异形字,这种文字记录的是汉语江永方言上江圩乡一带的土话,仅在当地妇女中学习和使用,家教亲授,世代相传。男子无人使用,也无人学习,无人认识。因此,当地妇女便把它叫做“女书”,而把社会上通行的汉文普通字叫做“男书”。“女书”既指当地妇女中使用的文字,也指用这种文字书写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毫州市城北郊汤陵行政村的小尚庄,人们把它叫做“万元户村”。然而,要说小尚庄集体脱贫致富的故事,一开场就得把他们的老队长,10华前有名的贫困户、如今的省“取文明户”代表、毫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党风鸣拽上场来。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与作文》2007,(2):77-79
每一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地方色彩的话语,那叫做“方言”;每一个行业,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话语,我们就叫它“术语”:那么,如果大学校园里也有那么一些话,是属于学生们的呢?随着网络时代的崛起,大学生们也拥有了自己的一套话语系统,用来在网络上交流,旁人一般是很难理解其中含义的,我们把这些话称作——“网话”。接下去就将为您解密校园十大“网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