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结构是不同社会力量的配置方式。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政党、国家、市场、社会不同要素功能的科学定位及其相互关系的均衡状态。考察我国社会结构变迁所经历的传统社会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不同阶段,能够发现社会结构变迁与国家治理体系演进逻辑的关系。要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必须保证政党、国家、市场、社会不同要素的结构合理化,注重多元主体的力量均衡与制约并构建协商共治体系。  相似文献   

2.
一、改革需要控制有人认为改革就是放开、搞活,不需要控制,似乎加强控制就必然会限制改革.其实,改革与控制并不是对立的.任何时期,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必要的控制,改革的年代更是如此.从社会控制论的角度来考察,改革的实质就是由国家为中心的集中统一控制模式转换为社会自身分散协调的控制模式.这一转换不会一蹴而就,而要经历一个很长的时期.在改革时期,社会系统的运行状态要比平常发展时期复杂得多,具体表现在:第一、社会变动急剧.通行了几十年的固定模式和僵化观念受到了致命的冲击;改革的  相似文献   

3.
在西欧庄园瓦解后,为何西藏的庄园社会仍然存续了几个世纪?现有相关研究难以作出充分科学的解释。文章基于已有研究,认为这关键在于西藏庄园社会中形成了一种超稳定的社会结构。这种超稳定的社会结构由五大子结构系统构成:上层政治结构、基层社会结构、经济结构、行政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在它们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一个封闭单向控制的社会结构系统。庄园社会中“无发展无增长”的社会状态、固化的阶层以及无组织社会力量的缺失等,使西藏庄园内部难以形成内生力量去打破这种超稳定的状态,使超稳定结构能够长期存续。庄园社会长期处于“停滞性”运转的状态,促使西藏庄园社会长期处于低水平的有序运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现代国家力量的进驻,瓦解了西藏庄园社会的超稳定结构,翻开了西藏社会发展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社会治理体系是一套系统化的制度体系,包含了社会治理的价值目标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运行体系和工具体系等。社会治理体系的各个构成要素也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社会治理,影响社会治理的运行和效能。在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和创新中,要坚守社会治理的价值理念,并以此指导社会治理的运行和操作,实现社会治理的高效运转和目标的达成,同时在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实践中,完善和更新社会治理理念,用先进的治理理念指导社会治理实践。  相似文献   

5.
大力推进社会政策体系的建设,对于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乃至确保中国未来长远发展,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大力推进社会政策体系的建设是有效提升消费内需拉动力之必需,是确保社会安全运行之必需,是形成公正合理的现代型社会结构之必需.中国大力推进社会政策体系建设正当其时.20世纪上半叶美国和英国均是在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当中开始建立系统的社会政策体系.美国和英国在社会政策方面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怎样才能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在这方面有无规律可循,这是当前应予关注的问题。一、关于社会稳定与社会稳定机制所谓社会稳定,是指社会在保存其质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相对平衡的运行状态。这种状态,并非是其“静止不动”,而是在“静态”环境中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障碍、社会矛盾、社会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较少范围内,社会处于相对和谐的运行之中。社会稳定机制,是指社会系统内部致力于社会稳定的各构成要素间的联动关系,是促进社会平衡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带规律性的模式。对此,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 第一、致力于社会稳定的有关机构、组织,是社会稳定机制运行的存在载体,让会稳定系统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结构、层次、功能是否优化,其作用是否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是社会稳定机制能否发挥整体效益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两宋时期,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了由国家农贷和民间农贷双重结构组成的较为完备的农贷体系。该体系内各组成部分自发地产生了较为明确的分工以相互补充,从而形成了广泛的支农惠农范围和较强的支农惠农力度。虽然两宋农贷体系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基于政府与民间的双重构建,两宋时期的农贷体系依然为两宋农业社会的长久维持和稳定运行发挥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民俗是一种文化现象,自从产生了人类社会,便产生了相应的风尚习俗。民俗伴随着人类社会渡过了极其漫长的历史时期。由于前工业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社会结构是一个变动迟缓的稳定系统,因而民俗的演化与社会的发展也长期处于一种基本适应的状态。但是,目前生产力发展迅速,国家趋向工业化、都市化、现代化,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和人们的思想意识都在急剧地变化。而作为社会子系统的民俗,由于具有强烈的传承性,便在许多方面呈现出与社会大系统不相适应的迹象,甚至限制、阻碍了人类走向现  相似文献   

9.
王诗堂 《理论界》2008,(12):6-7
建国以来,中国社会系统的运行状态总体上是逐渐向良性和稳定性方向发展的,但还没有达到良性运行状态。这与建国以来中国社会系统结构的整合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耿修林 《江淮论坛》2007,(4):105-110
社会测评分析是加强社会发展宏观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积极的社会发展评价,有助于了解和掌握社会发展的状态以及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九五”、“十五”是我国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对这一阶段社会发展进行系统考察,总结其中的得与失,能够为“十一五”期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借鉴.本文通过设计的社会发展评价体系,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1995~2005我国社会发展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并据此形成了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梁波 《北方论丛》2004,46(5):92-95
利益结构是社会系统和政治系统的深层结构,它构成社会和政治运行的内在动力.作为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特别是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之间的中介,利益结构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具有一种转化功能,它的变化对政治结构和政治运行机制的影响极大.可以说,利益运动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中,最突出、最核心的变化就是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它将给中国的政治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但是,利益结构的变化对政治发展的影响只有通过现存的政治结构的变化才能实现,所以,社会政治权力结构的状态对政治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事实上,中国的政治发展正是在不断调节这些矛盾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王书道 《东岳论丛》2002,23(6):72-75
社会控制问题涉及人类社会系统能否有序发展的机制问题 ,是社会学、控制论和社会哲学共同关心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立足于人类活动论立场 ,认为在社会哲学角度 ,社会控制是社会结构的基本功能 ,它内含社会自在控制和自为控制两个层面的内容。社会自在控制体现了社会运行的客观必然性 ;社会自为控制是人们对社会运行客观必然性的扬弃 ,是认识历史必然性和发挥主体能动性的自觉尝试。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 ,我们应当坚持社会自为控制的适度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从现代社会良性运行理论的视角去回顾中国共产党的整个发展历程具有理论、实践和方法上的重要意义,可以衍生出中共党史研究的新思路和新范畴。中国传统社会在封闭系统中的运行导致了周期性的治乱循环,社会秩序呈现出稳定与动乱之间的单一替代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根源,是社会系统的封闭性、社会结构的固定性、新的异质性因素发展空间受限及传统文化的桎梏等导致的结果。而要打破这一规律,必须构建现代社会良性运行系统。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发展实践中,一直在为跳出传统社会的历史周期律,构建现代社会良性运行系统而进行艰辛地探索,前后经历了四个时期的摸索、初建、调整与变革,在理论认识上不断深化,在实践推行中不断修正。虽然在此过程中经历过各种曲折、教训和偏差,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逐渐建构起了符合中国国情、顺应社会发展、求解民众需求的社会良性系统,解决了中国社会良性运行的主要障碍。当前,中国共产党超越了传统社会周期循环的历史魔咒,已经将当代中国社会基本导入了社会良性运行的轨道,但依然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难,需要其遵循社会运行规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真正的将国家治理现代化、依法治国和"四个全面"等最新的理论成果付诸实践,既着眼于社会良性运行的宏观视野,又高度关注影响社会良性运行的中观与微观构成要素的风险性,继续为全面构建中国社会良性运行、稳步发展、长治久安和和谐共生而努力。  相似文献   

14.
徐萍 《东岳论丛》2022,(8):161-168
在风险社会的多变环境和多重挑战下,不确定性因素和系统性风险对社会稳定发展的影响幅度也在不断累加,形成了社会治理体系演进的新挑战。以政府为主导的一元化垂直控制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政情和民意交错层叠状态下的社会治理需求。为了达到多元的公共利益的治理目标,并在这一过程中避免解决各类问题时都优先使用行政手段的过度治理倾向,需要借助系统组织的理论视角,以复杂系统中的信息对称为抓手,推动政府、社会、企业和公民建立治理共同体。本文通过分析风险社会的治理困境,立足于系统治理的逻辑,提出了强调价值和意义体系、落脚于过程而非结构的动态治理模式,并从制度结构、治理能力、基层服务和社会心理四个方面探索了社会治理优化路径,为在社会治理实践中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经济改革大体上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宏观体系的改革,主要是整个国家经济结构、经济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变单一的计划调节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宏观经济体系。目的在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搞活整个社会的经济,改变过去那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经济结构、经济体制不合理的状态。另一方面,则是微观体系的改革。这是因为宏观经济体系的改革是建立在微观经济体系改革基础之上,离开了微观经济  相似文献   

16.
现有的主流经济学将人类的经济活动极其简单地二分为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两个经济活动层面 ,与此相适应 ,现有的主流经济学体系也极其简单地被二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理论层面或两大理论板块。但是 ,有些经济活动层面既不属于个人和厂商性质的微观经济范畴 ,也不属于全社会或国家性质的宏观经济范畴 ,现有的二分化经济理论体系无法对此进行科学定位和有效分析。这种二分化的理论处理 ,在社会经济系统日益复杂化的历史进程中 ,不仅不符合日益复杂化的具有更多层面的社会经济系统的实际状态 ,而且更不利于建构科学合理的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 ,这方面的局限性在社会经济系统日益复杂化的进程中表现的日趋明显。从系统包容和资源整合的角度 ,按照社会复杂经济系统的真实组织结构状态 ,我们有充分而可靠的科学根据认为 ,可以将经济学分析的理论结构体系分为依次递进包容的下述六观层面 :粒观、微观、中观、宏观、环观、宇观  相似文献   

17.
一、“政治稳定”的涵义“政治稳定”是指:面临社会环境系统的种种变化和压力的政治体系,在内外一系列调节机制的调节下,维系其存在状态和发展过程的有机统一的结构功能有序性。从这个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现代的“政治稳定”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多元社会结构是西方近代文明的核心要素,它形成于中古时期,其形态主要表现在二元权力体系、多元权力主体和多元法律体系等方面;其特征主要是围绕主体权利而形成的二元社会主体间的一种对立、抗衡、合作、利用的契约关系;其形成与发展依赖于三大传统,即日耳曼传统、罗马法遗迹和基督教思想.多元社会结构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深深浸透于西欧人的思想意识中,内化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在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正是多元的社会结构,催生了西欧近代的民主宪政,催生了保障市场经济形成的法律体系,从而使西欧较早步入了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9.
论开放社会的边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的社会体系对边界效应具有敏感依赖性,这意味着边界的状态或开放程度事实上对系统整体的运作状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开放的社会系统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构筑强大的中心与边缘的互动体系,并以此实现系统整体的层次跃进.因此,如何激活边界并在重要的边界地带构筑中心与边缘互动体系之战略性支点区域,是我国西部、北部和东北地区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流行文化:作为“情感场”中后现代“情感消费”场域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 《兰州学刊》2010,(3):211-214
人作为情感性动物,在与自然、社会的一次次对话和对抗过程中,人的情感性存在状态也时时地在发生着变化。这主要表现为:情感场域的转移、情感存在状态的演变和情感表达方式的更替。相比农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社会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一种稳定地、缓慢地社会网络结构。在工业时代的现代化进程中,这种关系就转变成为一种易变的、暂时性、流动的状态,流行文化成为后工业社会人们“情感消费”的“情感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