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形势下,青年对理想与现实关系的认识出现了二律背反。青年必须将理想与现实看作一个统一体,清楚地认识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才能通过完善自我概念、理想教育和现实教育相结合、理想教育和挫折教育相结合、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等手段,使青年能够正确地界定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相似文献   

2.
作家杨小凡在批判现实人性弱点基础上,以知识分子的传统目光观照当下社会个体的生存境遇,在悲悯与体恤之中,传承的是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并上升到对家国命运的关注和对现代性的反思与忧虑.在对生命个体的关怀与对复杂现实拷问的结合中,在对现实的批评和对理想的畅想中,流露的是知识分子对现实以及现代性的困惑和无奈,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杨小凡选择了对现代性的逃避,但是这种逃避,设定的是难以实现的乌托邦式的理想.  相似文献   

3.
逍遥是庄子哲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达到逍遥必定要突破现实时空的束缚,在<庄子>中,庄子构筑了四个逻辑上对立的时空,并通过修辞让逍遥成为统摄一切时空的最高理想.仙境远离于现实,庄子通过蝴蝶梦境与游刃的艺境来弥合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德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困惑,主要表现为德育与智育难以并重、理论与实际难以融合、现实与理想难以对接.学校的应试教育、学生的急功近利、市场经济的影响、理论与实际的游离、理想与现实的偏差等是其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语境下,中国作为消费社会的特征已经显现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小说中的知识分子,无论是处于体制之内,还是体制之外,都呈现出与以往文学表现截然不同的精神取向与身份特征.他们挣扎、徘徊于理想与现实、追求与堕落之间,既满怀理想,又屈服于生存的现实需要,浙渐成为欲望的奴隶.相伴而来的是价值失范、道德危机、精神荒芜.他们的文学存在,成为90年代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文学回应.同时,也显示出了中国作家在价值取向与精神立场上的困惑与迷茫.而文学叙事者如果失去了对人的道德、理想、哲学的形而上思辨与精神观照,放弃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与独立思考,文学也就失去了本应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要素之一;通过理想与科学、理想与现实的双重联姻.勾画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与其它社会理想的原则性不同,通过理想与革命的双向涵摄,阐释了它们之问的要素关系特质--革命理想主义的生成,凸显了共产主义理想的结构特质;并进一步透视了革命理想主义的内涵、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和谐精神与竞争意识的对立.前者主张仁义,后者主张争利.虽然仁义的落实需要知识与事功,但由于道德和知识事功的内在冲突,即德性主体与知性主体、仁义与争利的对立,儒家的内圣之学长期存在轻智与贬功的倾向,不能直接开出外王.牟宗三先生良知坎陷说,为基于中国文化开出科学与民主做出了努力.儒家关注的是人类永恒价值,但现实是残酷的.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巨大矛盾,传统儒家需要经过曲折和悖论,认可知性主体的独立和争利的价值,方能开出外王.但这种新的学说面临着突破儒学边界的困境,故需要区分理想(终极)的儒家与现实(坎陷)的儒家.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和谐精神与竞争意识的对立.前者主张仁义,后者主张争利.虽然仁义的落实需要知识与事功,但由于道德和知识事功的内在冲突,即德性主体与知性主体、仁义与争利的对立,儒家的内圣之学长期存在轻智与贬功的倾向,不能直接开出外王.牟宗三先生良知坎陷说,为基于中国文化开出科学与民主做出了努力.儒家关注的是人类永恒价值,但现实是残酷的.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巨大矛盾,传统儒家需要经过曲折和悖论,认可知性主体的独立和争利的价值,方能开出外王.但这种新的学说面临着突破儒学边界的困境,故需要区分理想(终极)的儒家与现实(坎陷)的儒家.  相似文献   

9.
工具理性的确有压抑人的个性化思想和丰富性生活,缺乏批判精神的消极作用.然而,经历过痛苦磨难和深刻教训的人类必须懂得,无论怎样完美的社会和人生理想,若不借助工具理性的力量,就永远只能是乌托邦.即便从改造现实的角度看,人类也不能一举建造出一个尽善尽美的人间天国,因此,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将永久存在.任何想要把理想与现实压缩成一个平面的尝试,都势必将人类引向更加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0.
共产主义道德的现实性和理想性,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是,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还很不一致.有的同志往往错误地把理想和现实割裂开来,认为在现阶段提倡共产主义道德,是超越现实的.所以,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拟就共产主义道德的客观现实性与主观能动性、阶段性与长期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后期的徐志摩与前期一样 ,在言行上仍然追求真爱、民主、科学的理想。同情贫苦 ,批判现实黑暗 ,热爱大自然 ,努力寻求正确处理现实与理想矛盾的方法 ,来化解心中的苦闷 ,从而使自己在窘迫的境况中 ,坚持严肃且原则地做人。  相似文献   

12.
论孔子之"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是我国古代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他周游列国,目的是为了宣传自己的学说,让诸侯国的国君接受他的治国策略,即接受他所谓的"政".孔子有关谈"政"的言论很多,内容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本文主要从某些方面对孔子"政"之内涵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3.
"画眉"张敞     
西汉名臣张敞,曾连任京兆尹九年。期间,先后发生过两件引起轰动的事:一是他亲自为妻画眉,被人在汉宣帝面前告了状;一是他在待罪即将离职的五天时间内,逮捕处决了拒不执行工作命令的絮舜。但综观他的一生:刚正不阿,直言敢谏,才识过人,他了解体恤民情,治郡严宽相辅而行,成绩斐然;特别是他系心国是,忠于职守,不计个人功名利禄,甚至置个人生死安危于度外。其忠诚、才识、业绩,在历史上都堪称第一流。只因曾为妻画眉,而与“飞将军”李广一样终身不得封侯。  相似文献   

14.
人才思想是司马光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治通鉴》的"臣光曰"及其它一系列论著中有着较充分的体现。司马光认为在封建的守成和进取阶段,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强调要选用德才兼备之人;要求为人上者要诚心致才,礼贤下士,并且要依靠众人举才;主张用人应不徇私情、用人应不拘门第、用人勿疑;主张从实际工作中去考核人才。但司马光的人才思想也存在着不少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金代王寂的《蔓聚奇赋》不直言所咏之物为“竹”,而是通过特性、功用、用典三方面来暗示,以达到扑朔迷离的文学审美效应。这种刻意出新的尝试与追求是王寂一贯尚奇争胜的创作个性的体现,也正是《蔓聚奇赋》“戛戛独造”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老子用"天道"推论"人道",用"自然"以推论"社会",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无为而治"思想,充分显示了老子对于治理天下所持的基本态度。老子的这一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如心同志一生追求进步事业,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工作,不仅忠诚于党和革命,而且有敏锐的政治头脑,是中国共产党内第一个提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人,对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进行了铺垫,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姜夔词清空峭拔 ,幽邃秀美 ,音律和谐精密。于南宋词坛别开家门 ,影响深远。本词采用今昔交织、对比反衬及虚笔勾勒等手法 ,善于化实为虚 ,寄托深沉的家国之恨。艺术上别具特色 ,是姜夔感怀国事、痛伤时事的现实主义名篇 ,也是他词论的杰出实践。为历代词人抒发“黍离之悲”而富有余味的罕有佳作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早期思想与湖湘文化传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年毛泽东深受湖湘文化影响,力图通过改造哲学以改造社会。提倡人的自然本性与理性相结合,并以传统的圣贤为期向,立志救国救民,从而形成他早期的思想观点。毛泽东的这种早期思想体现了他对湖湘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昆腔兴起,首先采用的是梁辰鱼。他作剧曲《浣纱记》诉诸场上,作散曲《江东白苎》吟咏推广。他的散曲开创了晚明一派,形成了散曲创作的独特风格,自成一体:"白苎体"。他"以词入曲"的结构方法,典雅绮丽的语言风格,集曲翻调的宫调体式,对后来曲家影响颇大。但他散曲创作中出现的弊病如词藻浓艳、格律不协、意脉阻滞,也多为人所诟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