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语言是以特定的民族形式来表达思想的交际工具。人类思维中概念的形成,推理的展开,都需要有语言形式的“包裹”才能巩固下来,人的认识才能推进。各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同,必然深刻影响与之相应的语言形式。我们常说语法具有民族性,就是因为各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思维反映现实要素的顺序。在世界各大语言体系中,汉语具有独特的、难以为西方民族所理 相似文献
3.
文化批评是近年来风行西方学术界的一种跨学科、跨文化和跨艺术门类的研究领域和学术思潮。尽管文化批评还远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也缺乏一个界定明确的方法和理论体系,但它作为一种新兴的批评话语,近年来已渐成气候,几近显学。欧美学界经过后现代主义问题讨论,一切假...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否实现综合创新,涉及到与西方哲学、中国传统哲学的通约性问题.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而言,在社会功能层面,二者具有不可通约性;在学理层面上,二者则具有可通约性,但这种可通约性是有限制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导的.目前,如何使马哲与中哲通过对话达到可通约,其理论研究的语境仍不成熟;话语的先前设定问题影响到通约研究的深入;寻求马哲与中哲通约的思想文化基础尚不充分.因此,做好马哲与中哲通约问题的研究,是实现马哲综合创新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不可通约性在库恩的科学哲学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库恩看来,不可通约性也就是范式或理论之间的不可翻译性.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指不同范式之间不存在共同的评价标准,二是指在科学革命的前后,即使使用相同的概念和术语,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意义也都发生了变化,三是指不同范式的拥护者具有不同的世界观和立场. 相似文献
6.
不可通约性与社会的解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政治子系统的最大特征是非人格化,其追求是平等和稳定;经济则必然是人格化的,其追求是效益和效率;而文化则兼具人格化和非人格化两种特性,这是由其所追求的目标的二元性——科学和伦理决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子系统的价值追求是不可通约的,它们相互之间都具有独立性,功能不同。在一个健康的社会中,它们各司其职,不能相互僭越,其相互冲突的价值追求表明社会不能用同一个模式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7.
关于不可通约性问题的分析□陈方一不可通约性问题的形成和发展在科学革命中,当一个科学理论或传统为另一科学理论或传统所取代时,所涉及的科学概念往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比如,在牛顿力学中,物体的质量与速度无关,而在相对论力学中,质量随着速度趋向光速而增大。本... 相似文献
8.
9.
费耶阿本德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不可通约的观点是费耶阿本德哲学的基础.文章通过对费耶阿本德不可通约理论的主要内容的分析,折射出不可通约的理论对后现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因为费耶阿本德的不可通约的理论反对的同样是理性中心主义,这与后现代的观点是一致的.他的不可通约的观点也进一步表明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有开始融合的趋向. 相似文献
10.
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进化生物学发展起来的演化博弈论,运用有限理性假设来解释社会经济现象并预测人的群体行为,极大地增强了传统博弈论的现实解释力。那么,演化博弈论1能否看作是演化论和传统博弈论的创造性综合与转换?演化论和传统博弈论是不是具有不可通约性?在笔者看来,演化博弈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传统经典博弈论扩展其理性基础(从完全理性到有限理性)而建立起来的,其分析框架、概念及相关范畴,很多都属于“正统经济学”2,而不是“演化经济学”;Christian Schmidt指出,演化博弈和传统博弈都包含在纳什均衡模型中,演化博弈实际上是对… 相似文献
11.
中西诗学会通的可能性及其意义李咏吟汉语思维决定了中国诗学的基本特质,也直接决定了中国诗学的表述体系。这种思维方式本身一方面构造出民族性诗学观念,另一方面又与其他民族诗学构成一种对抗。因此,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西诗学之间形成了一种彼此孤立的局面。自... 相似文献
12.
"范式"理论的提出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科学发展的理解,不同的科学共同体持有不同的范式,具有不同的观察视角."不可通约性"问题的问世引起了学界极大的争议,甚至把库恩看作一个相对主义者.笔者从库恩的范式理论出发,把观察与理论的关系解读为这样几个层次:旧事实与旧理论;新事实与旧理论;旧事实与新理论;新事实与新理论.通过这些方面的考察来谈论库恩的不可通约性,论证库恩并非一个相对主义者. 相似文献
13.
文化宽容是在人们处理文化交往中出现的文化冲突时所表现出的一种文化心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增强,人们之间的文化交往愈加频繁,文化宽容在文化创新中的重要性得到了凸显.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和共同性、交往的扩大化、文化交往的不宽容等使文化宽容具有可能性,但文化宽容是有一定限度的,在合理性的限度内,文化宽容应立足于对生命和秩序等问题的敬畏上以及转化为内在情感认知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真正的文化宽容,促进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交流中似乎有一种壁垒,人们称之谓“误读”,意思是说针对一个正确的理解而言有一个错误的理解。然而我们对所谓“误读”问题首先要问的是对历史或文化的理解果真存在着一个非此即彼的标准吗?在历史的过程中,相互分离的历史世界,虽然彼此不同,然而流传物中所表现出来的却总是人类的世界,亦即是一种用语言表述的世界。作为语言表述的世界,每一个这样的世界就从自身出发对自己世界观的扩展保持开放,也就是向其他世界开放,这是我们应采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否实现综合创新,涉及到与西方哲学、中国传统哲学的通约性问题。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而言,在社会功能层面,二者具有不可通约性;在学理层面上,二者则具有可通约性,但这种可通约性是有限制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导的。目前,如何使马哲与中哲通过对话达到可通约,其理论研究的语境仍不成熟;话语的先前设定问题影响到通约研究的深入;寻求马哲与中哲通约的思想文化基础尚不充分。因此,做好马哲与中哲通约问题的研究,是实现马哲综合创新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在阐释"范式不可通约性"的含义及其理论根据的基础上,分析"范式不可通约性"论点在库恩科学革命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范式不可通约性"是范式最重要的属性,是库恩科学革命理论的重要支点,或者说,是库恩整个科学哲学理论逻辑上的基础性环节。 相似文献
18.
费耶阿本德的思想是以对不可通约的运思而展开的。不可通约引起的最大问题是传统之间的比较问题,费耶阿本德通过阐释不可通约与不可比的关系,澄清了不可通约并不等于不可比,不可通约的传统之间存在着比较。不可通约的思想既反对绝对主义,也反对极端相对主义,费耶阿本德要消除的正是要么客观主义,要么相对主义的绝对对立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当前研究领域所出现的文化全球化问题进行分析,从文化的定义、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文化内核的差异性以及文化的其中一种表达形式——宗教融合的不可能性来阐述文化融合的不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中叶 ,伴随着闭锁的中国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之下的门户洞开 ,先进而优势能的西方文化浪潮拍岸而来。一时间文化知识界风雨鸡鸣。近代中国人终于痛楚地发现 :文明与野蛮、先进与落后在东西方之间出现了历史性更易。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民族灾难深重的时代和社会里 ,作为“社会的良心”的近代中国知识阶层“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济世救民的道义精神空前敏锐和强化。以此为契因 ,他们对东西文化进行了理性的审视和比较 ,并自觉地进行着文化的选择。于是 ,一种浓郁的文化困惑感油然而生。一、文化角色的困惑 :治学与参政的两难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