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来,台湾经济增长放缓,经济波动幅度却明显提高,显示其经济稳定性正在逐渐丧失。基于总供给—总需求(AS-AD)模型理论,可估计一个包含产出和价格变量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并以此分析1991-2010年期间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对于台湾宏观经济波动的动态路径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产出波动对于供求冲击的响应路径符合AS-AD模型的理论预期,并且短期内的产出波动也主要是受到供给冲击的影响;与之相对,价格波动则主要是受到需求冲击的影响。以1998年第2、第3季度为界,在此时点之后,台湾宏观经济运行的状态更趋不稳定,对于各类冲击因素更为敏感;同时需求冲击对于产出和价格波动的相对影响都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为背景,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分析钢铁行业各供给要素对行业产出的传递效应以及供给要素对产出的贡献程度,以此来研究供给冲击对钢铁行业产量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引发钢铁产出波动最重要的因素,且具有持续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对产出波动影响持续的时间大约为8年左右;原材料价格上涨并没有给产出带来预期中的负向影响;从业人员规模对产出波动的影响微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3.
基于1978—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本文依据新经济增长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外部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在所有预测期内,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标准差不大,但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短期内,出口的波动会加剧中国宏观经济的波动,而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波动的影响方向则相反;外部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较小,但随着滞后期的延长,解释力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并且进口的贡献度最大,出口次之,FDI最小。  相似文献   

4.
基于1978—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本文依据新经济增长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外部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在所有预测期内,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标准差不大,但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短期内,出口的波动会加剧中国宏观经济的波动,而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波动的影响方向则相反;外部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较小,但随着滞后期的延长,解释力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并且进口的贡献度最大,出口次之,FDI最小。  相似文献   

5.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对全球范围内不同类型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短期问题和长期挑战,从总供给冲击的角度,基于AD-AS理论框架,分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理论机制; 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探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针对不同种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产生的异质性影响加以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在初期会造成中国实际产出的下降,但是在3个月后将提高国内的实际产出水平; 相比于“硬大宗商品”,“软大宗商品”对中国实际产出的正向影响更大; 更高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会加剧中国的通货膨胀,并且中国通货膨胀对“硬大宗商品”价格变动的敏感性整体上略高于“软大宗商品”;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正向波动会通过提高通货膨胀与增加实际产出等传递渠道来提高人民币利率水平,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人民实际汇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建立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在数量调控规则下对贷款冲击与货币供给冲击的宏观经济波动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进行估计,并引入贷款冲击与货币供给冲击的相关性,发现二者在短期内会使产出、投资和通胀率出现较大波动,贷款冲击波动性更大。因此,中国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应谨慎对待信贷扩张与宽松货币政策,而在长期则应持续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向价格调控规则过渡。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油价经历多次剧烈波动,对于油价波动原因的分析一直是理论界的热点话题。首先对国际油价波动的历史进行梳理和阶段性划分,然后对国际油价波动的结构性因素进行分析,最后采用SVAR模型对国际油价波动的原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一般供给冲击和短期外部因素冲击均会对国际油价波动产生影响,但其影响并不大。相比而言,需求冲击对国际油价的影响超过供给冲击,而且以经济活动指数衡量的一般需求冲击并未造成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这说明,国际油价的异常波动与我国近年来对石油需求的大幅增加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上看,整体的经济环境、通货膨胀水平、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以及资本市场变量等宏观经济变量对企业财务困境风险有着不同方向和程度的影响。运用向量自回归、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民生产总值、M2与财务困境风险程度负相关,实际利率水平与财务困境风险正相关,而通货膨胀水平、汇率与资本市场变量对财务困境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来自外部的冲击会通过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传导机制对一国的宏观经济稳定产生影响。分析表明,美国经济冲击对我国实体经济波动的影响比较显著,且主要是通过金融市场传导机制发挥作用;贸易依存度的提高总体上有助于经济稳定,而实际关税率的下降则不利于经济稳定;金融自由化进程总体上不利于经济稳定,而产业结构升级、以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结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调整、人民币有效汇率的贬值以及相对稳健的财政和金融状况,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消减外部冲击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GVAR模型,选取2006-2016年的月度数据,在时、空两个维度上分析重要股市、各国经济发展状况对中国股票价格指数的传导效应,发现:中国的股票价格指数在时间上长期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特别是当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率提高时,对于中国股市影响较大;全球重要的股票交易市场的价格指数受到一个正向冲击后,对于中国股票价格指数具有抑制作用,欧元区股市的抑制作用最显著;全球重要国家的经济会对中国股票价格指数造成持久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于2016年2月25日在北京发布了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第二十次预测。预测显示,中国经济增速在投资减速的压力下还将继续下行,但下降的幅度将减缓;全面通缩的风险相对较小;预计2016年GDP全年增速为6.66%,CPI上涨1.48%;2017年,GDP增长率将下探至6.58%,CPI增速略降至1.39%。模拟研究发现,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是更有利的政策选择;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于清楚地认识需求结构及其基本发展变化趋势。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当前的经济持续减速;供给结构调整应当以新发展阶段背景下的需求结构转换为愿景指导,扩大投资稳增长,用新增产能调结构;实行腾笼换鸟术,通过投资置换,获得投资资金;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为供给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实证和规范角度 ,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纳 ,给出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波动问题的现实基础和本质 ;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 ,以经济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为重心的、既要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稳定 ,又要促进其健康发展的经济管理体制结构框架和一揽子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宏观经济和资本结构是影响融资成本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中低速发展阶段,经济体系中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增大.文章主要运用动态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宏观经济增长以及资本结构波动对企业债务资本成本的影响.通过对2004-2012年沪深股市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资本结构波动能够助推资债务资本成本上升;宏观经济增长有利于债务资本成本降低;在宏观经济发展速度较低的情况下,资本结构波动对债务资本成本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在当前宏观经济速度放缓的背景下,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加将带来资本结构波动提高,债务资本成本也将进一步上升.  相似文献   

14.
“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许多问题 ,经济增长速度下滑 ,许多经济学者分析认为 ,其主要原因在于凯恩斯所定义的“有效需求不足”。本文认为 :这种认识有些牵强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不能准确解释我国目前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现象和问题 ,从而导致采用的相应政策措施收效不大  相似文献   

15.
宏观经济波动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中国1997—2014年相关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实证研究了公共债务、房产价格、通货膨胀、基尼系数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共债务、房产价格和通货膨胀在短期内与我国GDP增长率存在正向关系,但在长期内公共债务与GDP增长率存在均衡关系,房产价格、通货膨胀在长期内与GDP增长率存在负相关关系,基尼系数与GDP增长率一直存在反向关系。而公共债务、房产价格、基尼系数、通货膨胀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宏观经济波动,所以政府应当实行合理的公共债务规模,缩小收入差距,将通货膨胀和房产价格处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从而促使我国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基于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以及预测方差分解技术,利用1983-2010年的数据,从外贸、外资两方面考察了外部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具有"外贸、外资主导型"的典型特征,外贸、外资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冲击具有持续性,其中FDI及进口的正向作用更为强烈,外资累积效应高于进出口,而非FDI对宏观稳定的负向冲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宏观经济波动、周期型行业和资本结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宏观经济2006~2008年的波动为资本结构自然实验法研究提供了条件。根据行业与宏观经济的敏感性,将该期间沪深712家样本公司分为防守型行业和周期型行业,实证研究了宏观经济波动对周期型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宏观经济衰退期,周期型行业较以前显著降低了债务比率;在新增资金中,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均减少,但权益融资降幅更大,因此,其债务比率上升;自然实验法的实证研究显示,宏观经济状况是影响资本结构选择的重要因素,部分公司特征结果与先前的相关研究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对内蒙古农牧区的金融需求现状分析发现:农户金融需求强烈,且呈现分层性、不稳定等特点,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的服务缺失严重制约了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缺乏保障机制,发展缓慢。农村金融供需的失衡影响了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改善农村金融供需紧张关系需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实施普惠金融策略来增加农村资金支持,大力程度满足农户金融需求,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9.
厘清产能过剩与宏观经济周期和制度性激励因素的关系,是治理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关键.基于29家上市钢铁企业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行业产能利用率,通过构建P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探究了经济增长以及政府补贴、金融支持等制度性因素对产能过剩的冲击,利用方差分解方法测算了各影响因素对产能过剩的"贡献度",结果显示:产能利用率的变动趋势与GDP周期不完全一致,在经济下行周期产能过剩有所加剧;在经济上行周期,产能过剩受到抑制,但该抑制效果不具有可持续性.冲击效应方面,产能过剩对自身的影响在各期都是最高的,说明产能过剩具有很强的逐期积累效应.除自身冲击以外,政府补贴对产能过程的冲击最明显;金融支持在短期内缓解了产能过剩,但长期内反而加剧了产能过剩.实证结果说明,制度性因素在导致产能过剩症结中的作用很强,解决产能过剩的关键是改变政府治理模式.要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政绩考核体系,防止制度性因素激励企业过度投资,彻底改变无效产能难以退出的体制基础.同时,要明确政府补贴的范围和用途,评估补贴效应.此外,应注意金融支持政策的进入、退出时机选择,防止企业对金融支持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20.
采用2001年1月至2014年10月国际石油价格和中国石油进口量的月度数据,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石油进口的影响。结果显示,油价与石油进口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和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且油价对进口的影响远大于进口对价格的影响。目前国际油价跌势迅猛,石油大量进口不会造成油价反弹,因此,中国应充分利用这次油价下跌的进口契机扩充石油战略储备,石油企业应进行资源整合并实现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