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郑治国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35-37
庄子躬逢乱世,深味于生命之憔悴与不得终其天年而提出“逍遥游”的观点,文章拟从庄子对自身、当世人生存景况的反思,对道之体用的主张两方面探讨“逍遥游”观点的现实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张夫伟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5):98-102
生命问题是狄尔泰一生思考的核心问题.他认为生命是一种人文现象,强调生命的历史性和目的性,主张生命以体验为基础,并分析了生命的表达方式.而生命是当前教育的主题词和关键词,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提升和完善人的生命.因此,重释狄尔泰的生命哲学思想自然会对我国的教育发展具有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贤根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
论人及其生命的哲学意义张贤根关于生命在地球上是如何发主的问题.自古以来.人们就提出过各种各样的观点.其中主要有特创论、无生源论、有生源论、宇宙生命论等.这些学说都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关于生命起源的看法.但都未能给出正确的答案。特创论也称为神创论.认为主... 相似文献
4.
5.
刘国新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Z3):72-73
悲剧是构成尼采哲学大厦的基石,尼采借用古希腊神的象征化给予悲剧以新的诠释,尼采推崇狄奥尼索斯的酒神精神,认为人生是痛苦可悲的,唯有意志可以超越自我走向重生。本文主要论述了尼采的悲剧哲学的精神及其内在价值,以及对当代生命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包兆会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3,40(4)
学界历来对庄子之游歧义纷争,聚讼不已,而庄子之游关联着庄子对生存世界的总体看法,对其准确理解事关重大。要全面、准确、细腻地把握庄子之游,就有必要对庄子“游”的基本义、“游”的幅度及其最向往的“游”逐一辨析,还庄子之“游”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庄子的游主要是出于对世界秩序的怀疑,是一种精神性的游,其内涵的多变表明了庄子自身的矛盾,其自身的开放性则为后世文人从其身上发展和衍生出各种游的模式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作者的“最近德国哲学中的实在主义”一文的一节,全文分(一)心灵哲学;(二)生命哲学;(三)存在哲学;(四)最近的实在主义。下一期我们还将介绍本文的第三节,论存在哲学一篇。西尼德在西德波恩大学任教,著有《识与知》(1949)等书。 相似文献
8.
9.
熊十力与生命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德志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
通过会通西方哲学来维护传统价值,重建儒家的形上学,是现代新儒家理论上的一个共同特征。熊十力的特点在于:既借助生命哲学的二分的世界模式和创生观念,赋予儒家所挺立的仁心本体以流动、创造的特性,证明此仁心本体为唯一真实的形上实在;又批评生命哲学的非理性的盲目冲动和直觉主义,彰显儒家形上学的道德理性主义真貌。本文深入地分析了熊十力对生命哲学所持的立场,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现代新儒家的中西融合导向。 相似文献
10.
廖开顺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4):5-10
杨时的生命哲学包含其生命起源观、生命态度和生命修养观、生命价值观和道德实践观、生命栖居观。其生命起源观渊源于《周易》,关于"气"的观点受张载和"二程"很大影响;其生命态度表现为敬畏天命、顺应天命并发挥人的主体性,养气是珍惜生命和个体心性修养的重要方式;其生命价值观为社会道德对个体生命的超越;其道德实践观是对《中庸》之"诚"的践行;其生命栖居观主要体现在诗文中,表现为对天人合一、"曾点之象"、"颜回之乐"的追求,但又充满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1.
李春娟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1):30-35
自方东美被列为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以来,学术界关于方东美哲学的归属问题,一直存在着分歧。其原因既有方东美思想本身的因素,也与学者们不同的研究视角有关。但是若回归方东美思想的源头,这些分歧应该可以超越,因为方东美哲学是在《周易》基础上构建的生命哲学,他以生命哲学统摄百家,并以生命哲学作为评判百家的重要标尺。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能简单地把他归为哪一家,生命哲学是方东美思想之“环中”,而百家则是从不同的方面对生命哲学的体证、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胡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
作为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柏格森在西方哲学界享尽了荣誉。尽管在西方,柏格森的哲学思想和他的名气早已随同非理性主义哲学的盛极而衰走过盛世,成为历史的中间物。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柏格森主义又死灰复燃,在一些所谓精英人士的移植和导引下,源源涌入国门,给我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造成了极 相似文献
13.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6-21
中国梦是一个极富生命力的语词,一个具有普遍性、时代性和包容性的概念。中国梦一词体现了话语形态的变化,是非常鲜活的人民性话语。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及其每个个体可实现的美好愿望的总和。中国梦是希望之梦、超越之梦、实践之梦。中国梦的理念是对中国传统人生观的提升,是对当代中国哲学话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15.
程习勤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23(4):33-34
一部作品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调动起读者的情感。庄子称得上是情感调动的大师。庄子的情感艺术表现为"惧""怠""惑"手法的运用,通过模型印合和自组织,最后进入了符合"天道"的"恒物之大情"。 相似文献
16.
经纶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44-47
庄子之无为的建立根源于"道"而与"性"有关联,旨在维护、安顿物与人的自然天性,其内容涉及到道无为、帝王无为、士无为、心无为等多层面,然都从不同层面展开了其指向的一致性,即对自然本性的关切。 相似文献
17.
18.
任何哲学都不可能超越它所在的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哲学只有创新才能保持其生命。哲学具有个性特征。没有哲学的创新,个人就没有自己的哲学,因而也就没有个人的“哲学生命”。任何哲学经典都是属于一定时代的哲学经典。哲学不应用考古学的方式去阅读古代文本。从新时代出发去理解古代经典文本,才能赋予古代经典以新的生命,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老子哲学的生命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人求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
对生命及其精神的独特的价值取向和理论架构是老子哲学的生命所在。在老子思想体系中 ,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超越生命的有机统一 ,与此对应 ,生命也依次呈现出“真”、“和”、“静”与“朴”的精神 ,它们是道在不同生命层面上的具体显现 ,具有层次性、个体性和本体性的物质。这些精神代表着生命的理想状态 ,指引着生命走向完善 ,走向超越 ,它们经过历史与传统的积淀 ,实际上已成为道家文化的基本精神 ,在人类历史文化中展示出其独特的思想魅力 相似文献
20.
宗白华美学与生命哲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7(2):101-111
在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的生命哲学思潮中 ,宗白华以美学独具一格。宗白华之所以选择美学 ,不仅是出于个人的学术偏好 ,而且是出于对生命本体的深刻认识。宗白华认为真正的生命本体是中国哲学中的“生动” ,而不是西方哲学中的“运动”。生动的本体是不可以由名言述说的 ,因此 ,他由哲学转向艺术 ,转向美学 ,试图通过文艺创作和美学散步 ,显示“不可捉摸”的生命本体。由此 ,宗白华一方面为审美、艺术找到了最自明的基础 ,另一方面也显示了艺术、美学对哲学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