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斌 《社区》2012,(6):52-53
"我想不明白,同样要花钱花时间照顾,你们为何宁愿养只狗也不愿要孩子?"去年国庆期间,居住在广西桂林的白大妈被儿子叫到南宁来照看"孙子",可让白大妈不爽的是,这"孙子"并不是人,而是一只宠物狗!据笔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宁愿养猫养狗当"儿女",甘当"丁宠"而不要孩子的80后小夫妻的人数并不少。  相似文献   

2.
轻松一刻     
《社区》2004,(1):60-60
吸毒4年一天,乌鸦和一只麻雀在树上聊天。麻雀:“我没见过你,你是什么鸟啊?”乌鸦:“我是凤凰。”麻雀:“有你这么黑的凤凰吗?”乌鸦:“嗨,这你就不知道了,我是烧锅炉的凤凰。”乌鸦:“那你是什么鸟?”麻雀:“我是老鹰啊。”乌鸦:“有你这么小的老鹰吗?”麻雀无奈地说:“嗨,哥们儿,你有所麻雀无奈地说:“嗨,哥们儿,你有所不知,我吸毒4年了。”不公平有一位牧师和一位巴士司机同时去世。公车司机上了天堂,牧师却下了地狱。牧师把一生贡献于教会,却下了地狱,觉得很不公平,于是向上帝抱怨。牧师:“主啊,我一生都贡献于教会,每个礼拜天都带着您…  相似文献   

3.
1、一只乌鸦坐在树上,整天无所事事。一只小兔子看见乌鸦,就问:“我能像你一样整天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干吗?”乌鸦答道:“当然啦,为什么不呢?”于是,兔子便坐在树下,开始休息。突然,一只狐狸出现了,狐狸跳向兔子,把它给吃了。  相似文献   

4.
吕斌 《社区》2012,(9):52-53
“我想不明白,同样要花钱花时间照顾,你们为何宁愿养只狗也不愿要孩子?”去年国庆期间,居住在广西桂林的白大妈被儿子叫到南宁来照看“孙子”,可让白大妈不爽的是,这“孙子”并不是人,而是一只宠物狗!据笔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宁愿养猫养狗当“儿女”,甘当“丁宠”而不要孩子的80后小夫妻的人数并不少,  相似文献   

5.
一只乌鸦打算飞往远方,途中遇到了一只鸽子,它们停在树上休息。鸽子问乌鸦:“你为什么要不辞辛苦地离开这里呢?”乌鸦叹了口气说:“这里的人不喜欢我的声音,打我、赶我,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说:“别白废力气了,  相似文献   

6.
1 .“家校联系卡”实施的背景及目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 :“人只有凭借教育才能成其为人”。凡是有目的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 ,使之成为教育所期望的品质活动 ,无论是有组织或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不过一提到教育 ,人们立刻想到的是学校教育 ,当然 ,学校是教育的阵地 ,但就广义教育的涵义 ,应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审视目前中学生学习和生存的环境 ,许多问题困惑着我们 ,他们“长大了未成人”。他们只知道世界很精彩 ,却不知道其中的艰辛与苦涩 ;看到了车水马龙的都市 ,只知道城市的繁荣与兴旺 ,却不…  相似文献   

7.
乌鸦这种鸟,因为经常给人“报忧不报喜”而不受欢迎。但乌鸦又因为不忘亲恩,知道反哺而得到人的赞誉。据《本草纲目·禽部》云“,慈乌:此乌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古诗也“有嗷嗷林乌,受哺于子”的描述。可见“,反哺”一词是借乌鸦的行为教育人们知道报  相似文献   

8.
张金燕 《社区》2012,(24):58-59
"一月只花25美元,一家三口够开销吗?"这是德维.拉普斯在美国"节俭乐多多"网站上的宣言。零开支,只是在生活必需品外的一种节省方法。而一家三口用这种方式,去寻找和尝试一种新的生活体验,能坚持多久?德维一家三口用他们的试验说明了一切。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以他家的经验出版的《我家的零开支试验》也即将面世。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相似文献   

9.
“春光”,大家都这样叫它,谁也不知道它原来叫什么,只知道它是一种很美的花,只知道用它还可以做“春光馅饼”——我们家乡特产的一种食物,人们习惯叫它“春光”。每当春天到来,春光盛开时,家乡人就提这篮子到田野里采摘春光做“春光”,一家比一家香,一家比一家够味。  相似文献   

10.
游客来到莫斯科,都会被克里姆林宫大教堂那金光闪闪的圆顶所吸引。如此壮丽的景观是如何保护的呢?这不只是修复工人精湛技术的结果,还因为大教堂的圆顶由两只训练有素的猎鹰在守卫。原来,昂贵的镀金层的主要敌人不是严酷的天气和城市的烟雾,而是普普通通的乌鸦。莫斯科的乌鸦群  相似文献   

11.
聪明乌鸦     
一天,一只大乌鸦带小乌鸦外出觅食。它们飞落到一棵树上,大乌鸦对小乌鸦说:"树上的果实,咱们可以食用。"小乌鸦发现悬挂在树上的果实壳十分坚硬,就问:"妈妈,怎么吃它呀?"大乌鸦演示了如何吃坚果:它从树上啄下一颗坚果噙在嘴里,飞到公路上空有红绿灯的路段扔下,落在路面的坚果很快被来往的车辆压碎。红  相似文献   

12.
幽默一页     
●形象比喻 一位外国人被狗咬伤了,他赶快到附近的医院去治疗。医生指着伤口问他:“这是怎么弄的?”外国人不知道汉语“咬”怎么说,就解释道:“一只狗在我腿上吃了一口。”  相似文献   

13.
一位朋友准备在沈阳开一家美食城,一段时间以来,他四处取经,不久前,他约我同去盘锦,据说那 有一家“桃源新村”值得拜访。出发前,我向几个盘锦人打听了一下这家“桃源新村”,他们升口同声:“桃源新村呀?到了盘锦,你打听谁谁都知道。”这天我们趋车前往盘锦,好信儿地在盘锦街头打听了几位当地人: “请问您知道‘桃源新村’吗?” “你问的是哪个‘桃源新村’呀?” “噢?有几家‘桃源新村’啊?” “你们是外地人吧?‘桃源新村’有好几家呢!在盘锦有谁不知道许老板的“桃源新村”! “我们要去总部。” “你们这么走……” 热心的盘锦人为我们指点了迷津,一路下来我们又打听了一些人,真是问谁谁知道。 说句不谦虚的话,上至五星级酒店下至乡村野店,我去过的饭店太多了,留在记忆中的又有几家呢?对这家路人皆知的“桃源新村”不免有些不服气。  相似文献   

14.
正吴永安家有一张特殊的全家福,拍摄地点是在瑞安市红十字会。照片中的一家五口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遗体志愿捐献者。老吴今年68岁,是瑞安一家公司的原董事长。2012年11月,吴永安瞒着家人签下遗体捐献协议,此后多次动员家人加入到遗体捐献队伍中来。2013年1月,他带着女儿吴云和儿子吴萍再次来到红会,亲  相似文献   

15.
搬到新的住处,自然就有了新的邻居。对门的那一家,是刚从农村进城来的。老太太姓刘,我们便称之为“刘姨”。刘姨五十多岁的样子,精神矍铄。他们一家五口人:刘姨、  相似文献   

16.
动物识数     
在凤头麦鸡前放三个小盘,一盘里放一条小虫,一盘里放两条,一盘里放三条。它有时先吃两条的,有时先吃三条的,从不先吃一条的,这说明凤头麦鸡知道“2”比“1”多,但它只能数到“2”。乌鸦看见拿枪的猎人,就躲到大树顶上不飞下来。四个猎人当着乌鸦的面进入草棚。走掉一个猎人,乌鸦不飞下来;走掉两个猎人,乌鸦也不飞下来;可是走掉三个猎人后,乌鸦以为猎人全走了,就飞了下来。这说明乌鸦比凤头麦鸡聪明,它能数到“3”。在鸽子面前放四个一模一样的盒子,分别画上一粒、两粒、三粒和四粒食物。鸽子总是先走到画有四粒食物的盒子前就食,可见鸽子能…  相似文献   

17.
这是北京东四环边上的一个高档小区。房价为每平米8000-10000元。由于业主的“需求”出现了图片中的情形。有人说这是业主缺乏公民意识,只知道自己的家就是屋里,不知道整个楼的外观也是自己家的一部分,私搭乱建,使一个高档小区成了“大杂院”;也有人说,这是物业管理的失职,他们应该严厉惩治这种现象。其实社区的外观是城市价值的一部分!居住者与管理者如果都这样听之任之,这高尚社区不高尚@北野 @孟谦  相似文献   

18.
桃的故事     
家成 《新少年》2014,(11):10-11
盖州市九龙寨是远近闻名的苹果之乡。但这里也产桃,比如驼岭村项国、项琳(化名)兄妹俩就是靠父母留下的那处“梓桃园”为生。村里长辈人都知道,项家哥哥独自承受着巨大压力,挣钱养家,还要筹钱给患重病的妹妹治病……可村里在九寨小学读五年级的几个孩子,却不知道这些情况,只知道小项哥哥家的桃树长得太好了,那些又红又大的桃子太好看,太诱人啦。  相似文献   

19.
一千多年来,中外学者差不多都认为秦国的“什伍”制是: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其根据主要是《史记》载商鞅“令民为什伍,而相收(牧)司连坐”的三注。即索隐引刘氏云:“五家为保,十保相连。”正义注:“或为十保,或为五保。”索隐又注:“一家有罪而九家连举发,若不纠举,则十家连坐。”但一九七六年出土的云梦秦简的大量资料证  相似文献   

20.
离群的乌鸦     
白璐菡 《可乐》2010,(6):24-24
从前,住在森林中的乌鸦和猫头鹰是死对头。 乌鸦知道猫头鹰白天看不见东西,于是趁着白天去破坏猫头鹰的巢穴,把来不及逃生的猫头鹰杀了,吃它们的肉。猫头鹰则趁夜里乌鸦看不见时去偷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